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85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据肖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docx

据肖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理的提纲

MARXISM

第一horizontal层:

1.绪论

2.唯物论

3.辩证法

4.认识论

5.唯物史论

第二horizontal层:

1.绪论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2.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辩证法

1.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2.基本环节

3.基本规律

4.认识论

1.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2.认识的辩证过程

3.思维方法

4.真理和价值

5.唯物史论

1.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物质生产

3.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4.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5.人民群众的和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6.科学及其社会功能

7.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

8.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

第三horizontal层: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社会功能

2.基本问题

3.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1.Marxism-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2.Marxism-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3.Marxism-与当代世界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存在方式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1.普遍联系

2.运动发展

3.规律性

5.基本环节

1.整体部分

2.个别一般、特殊普遍

3.相对绝对

4.原因结果

5.形式内容

6.必然偶然

7.现象本质

8.可能现实

6.基本规律

1.质变量变

2.对立统一

3.否定否定

7.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1.认识的本质

2.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3.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4.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

8.认识的辩证过程

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到实践

3.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9.思维方法

1.方法论

2.辩证思维

3.现代科学思维

10.真理和价值

1.真理

2.价值

3.统一

11.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1.实践与人类社会的产生

2.人的本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2.物质生产

1.物质生产实践-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2.物质生产力

3.现代物质生产实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3.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1.社会交往和社会有机系统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4.思想上层建筑

5.有机系统的演化

14.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1.阶级和阶级斗争

2.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3.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自由

15.人民群众的和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1.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2.人民群众

3.个人

4.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6.科学及其社会功能

1.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

2.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3.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

17.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

1.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2.文化的分类结构功能

3.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18.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

1.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价值

3.人的自由

 

VerticalNo.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拔舌地狱

1.社会功能

1.哲学

智慧之学(字义)

官人之学(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基本活动形式(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开)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从总体上把握时代内容,反映时代本质特征具有历史性时代性

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

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运用世界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概括,概念范畴,逻辑原则)

2.特点

与具体科学的不同:

对象(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把握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整体上、运动中,对各门具体科学进行总体把握和统摄

思维方式——抽象性、普适性实指性、实证性

3.功能

知识体系

意识形态

统摄精神世界——联合器、发动机、方向盘,社会历史主体精神世界的核心

社会功能:

世界观—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改造、创造世界的前提

方法论—思维方法的核心,制约具体方法

价值观—对现实批判态度的评价,信念、理想的导向和激励

哲学基本精神——对人类自由问题的探索

2.基本问题

1.提出

存在——概括世界的最大普遍性最抽象的范畴——物质

思维——人们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考虑世界——精神

2.两个方面

本体论问题——何者第一性:

唯物、唯心,认识论的前提

认识论问题——同一性问题:

可知、不可知,渗透贯穿本体论

3.两个派别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有形或特殊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孤立、静止、片面,机械联系和运动;不彻底性

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

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或原则,脱离物质、乃至脱离人

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

感觉、经验、心灵、意识、意志、观念

3.历史发展

1.历程

2.科学的分化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知识源泉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3.文明的进程

◆理论地把握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批判推进

◆提供指南

VerticalNo.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剪刀地狱

1.Marxism-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a)社会历史前提

革命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

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找到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一历史的现实基础,物质的经济关系

自然科学

细胞学说-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联系

能量守恒转化原理-物质运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同一性

生物进化论-物种进化发展的辩证法

社会科学

劳动价值论-高度评价了生产劳动的作用-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阶级斗争-用物质生产的演变说明阶级关系的变化、革命的发生、政权的更迭-圣西门

b)理论前提

以往哲学

人与世界关系的有益探讨-积累积极意义的思想材料

与时代精神的背离及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提出由以出发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自由与必然的现实对立

法国唯物主义

肉体感受性视为人的本质

自然的客观现实性-感觉论、经验论的唯物主义

社会生活-趋利避害、自我保存的生物本性

两个谬论-否认人的任何选择自由的极端决定论(宿命论);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是环境的产物,意见支配世界,二律背反,历史动力归结为开明君主的“善意”)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

能动的自我意识视为人的本质

康德-思维是构造现象界的能动活动

黑格尔-通过矛盾的对立及其克服而实现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的过程性,历史辩证运动的主体是思维或绝对精神

费尔巴哈-神的主体是理性,理性的主体是人,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在现实的人身上得以实现,抽象的人,类,内在的、无声的、自然的人的共同性

c)进程

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提供理论指导

空想社会主义提出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方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性,以及灭亡的必然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按照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异化论理解人类历史

类本质-不再是生物性、生理性的,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亦即改造对象世界的生产劳动

异化劳动-导致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对立

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产物)的扬弃,一切异化的扬弃

局限性:

把全部历史理解为生产劳动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赋予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的辩证法以现实的生命。

但未能明确实践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的本质仍然是一种不变的、理想性的,原始本质和历史预设的理想目标。

沿着费尔巴哈的思路,通过改造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将其历史的辩证法引向唯物主义

《神圣家族》

力图将法国唯物主义引向辩证法

物质利益-不是神类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利己主义的人

共产主义的必要性-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么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

局限性:

未能阐明物质利益与历史发展的中介关系,从物质生产活动来说明历史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综合唯物论和辩证法-把辩证法的能动性、历史性引入唯物论,对唯心的辩证法进行改造,使其运动主体现实化

旧唯物主义的缺点-直观性,受动性,不能从人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对象、感性。

现实的个人-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意志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对其受动条件的能动改造,既非旧唯物主义受动的自然感受性活动,亦非唯心主义的能动的精神想象活动

实践活动-人与外部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下通过能动的改造自然而实现自己的目的的活动,主客体之间相互创造、相互规定的历史运动

分工-导致主体间交往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生,导致物的力量对人的支配,导致大多数人的片面发展,偶然的人,抽象的个人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分工对于生产发展成为不必要,从而消灭阶级对立、扬弃异化,建立使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的必然性被置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上

2.Marxism-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a)实践:

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活动:

客观存在,能动的活动

实践:

人与自然的一种客观的关系,一种物质性的否定性关系,否定外部自然的直接存在形态,使之合乎人的目的-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

克服:

旧唯物主义的感觉经验概念-单纯的受动性,人被动的统一于自然,

唯心主义的精神经验概念-抽象的能动性,自然统一于精神

思维存在辩证地、现实地统一于物质实践

统一:

物质实践活动作为人的本质

唯物论和辩证法:

辩证法的运动主体被转化为“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世界”

自然观和历史观:

自然是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生产实践的的现实基础,人通过实践活动在自然界打下人的印记

认识论和本体论:

认识是实践过程的内化,实践以物质工具为中介对对象世界的现实把握,认识以语言符号为中介对对象世界的观念把握或象征性把握

b)革命的、批判的哲学

服务于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类解放事业

实践概念内涵革命性和批判性

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

物质生产活动,使“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人对自然的否定性关系,革命性活动之源

人与人关系的否定:

人对外部自然的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必然引起人与人之间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交往关系的否定性变化

方法论上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主观理解:

对现存世界不仅要从客观方面去理解,还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即从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人与对象的否定性关系上理解——现存事物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暂时性环节,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观念否定:

有意识有目的的,赋予外部世界以合目的性形式的活动——在对现存世界直接存在状态以实在的否定之前,可以实行观念的否定,以人所选择的目的为范型进行实践活动,将目的实现于外部世界,就是对现存事物的实在的否定

c)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理论的科学性:

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逻辑形式的严密完整性

内容的客观真理性

经过实践检验-

包含客观原则-实践是客观的、受动的,实践活动的实现受自然规律的限制,实践手段的限制,

逻辑的严密完整性

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都是建立在同一实践概念的基础上,相互贯通,内在一致

科学性:

客观性原则,适用于对待事物,对待人

3.Marxism-与当代世界

a)历史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b)与现代自然科学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相对论-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分子生物学-生命的奥秘

耗散结构-系统的发展不仅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也有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解决克劳修斯的热寂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混沌理论-看起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混沌”却是决定性的,混乱无章是决定性规律引起的

c)与现代西方哲学

阶级属性

理论实质

社会作用

发展形态

d)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

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VerticalNo.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铁树地狱

1.世界的物质性

a)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

◆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某种原始实体,物的不变实质,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二元论

◆不可知论

◆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

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既包括可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反映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受动性与能动性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人类实践的客观性

◆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既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又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实在,合理沟通主客体,使主体超越内部状态达于客观实在

c)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社会存在:

由现实的人、自然环境以及人所制造的生产工具等物质实体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系统,本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实在性:

◆人和社会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人的社会的存在以个体的肉体自然存在为前提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本质,是人本身及其社会关系的物质内容、物质条件、物质形式的生产和再生产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能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但不能超越和消灭这些规律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最终服务于、统一于人的社会存在

◆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生产关系同样是物质经济关系

◆微观物体的客观实在性

◆微观物体与宏观物体具有不同的特性

◆本体论上的不依赖人的观测、感知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性,不受在认识论上必须借助仪器的影响

2.物质的存在方式

a)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运动,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唯心主义:

没有物质的运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没有运动的物质

◆运动:

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

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

b)运动的基本形式-时空

◆时间: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间隔性、顺序性

◆空间: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非欧几何:

空间特性依赖于物质运动形态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物体特性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光速下,尺缩钟慢;“同时”在不同坐标系可能是不同时);广义相对论-质量越大,分布越密,引力越强,空间特性与平直空间差距越大,时间流逝越慢。

◆时空运动物质不可分离

◆时空绝对性-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相对性-具体形态的相对性

◆时空相对主义-唯心主义时空观,认为时空是感觉或知觉的形式;绝对主义-旧唯物主义时空观,时空看作物质运动之外的独立存在

c)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无数具体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无限由无数具体物质运动的有限构成

◆有限包含无限多的质和量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a)意识:

物质的最高产物

◆从人类意识的自然发生过程来看,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

◆“普遍的反映特性”:

每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受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某种作用时,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发生一定的变化。

◆无生命的物质形态——物理、化学、机械的反应

◆生物体——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植物和原生动物的刺激感应性——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扁虫的梯状神经——环节动物的链状神经——脊椎动物的管状神经——哺乳动物的分析综合能力——灵长类反映事物关系概括事物特征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大脑皮层是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的活动中心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的根本动力:

直立行走-手的解放-火的使用-脑量增加-大脑组织结构的完善和机能的加强

◆劳动协作、社会交往由此产生语言、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b)意识: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本质: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形式上区分:

心理意识、感性意识、理性意识

◆内容上区分:

对象意识、自我意识、思维方式(最深层、相对稳定的形式,是在千百万次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

◆感觉-感觉映像-知觉映像-表象-思维

◆意识的主观性:

反映形式的抽象性、隔离性;不同主观条件的反映差别;能动性——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改造,内部能动性;指导控制调节人的物质活动的能力,外部能动性

◆客观基础:

对客观世界亿万次的重复

c)意识:

能动作用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

◆依据自己的实践需要选择意识对象,主动观察和实践自觉反映对象

◆借助“人造器官”,增加信息量

◆认识中的理性思维因素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超前反映能力

◆意识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

◆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观念

◆自觉能动性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

◆健康状况,引起控制生理心理疾病

◆意识能动性的局限

◆能动作用的实现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能动性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受人们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受主体生理素质的影响

◆改造世界:

指导实践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向物质的转化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a)自然界

◆实物和场

◆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真空”量子场形式存在的物质系统

◆生命世界和无生命世界的统一性仍然在物质

b)人和自然

◆人来自自然界,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人的特殊社会存在方式是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特殊产物

◆通过实践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

c)哲学意义

◆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

◆正确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基础

 

VerticalNo.4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孽镜地狱

1.普遍联系

a)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普遍的

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周围事物相联系

一切事物、现象、过程的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联系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

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

人为事物的联系:

经过实践反映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普遍性、客观性的根据

共同的本质和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动不可分割本身必然表现为其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事物之间的中介普遍性

“中介”

“间”性

沟通性

过渡性

普遍联系与“中介”的关系:

两个极端不同的个体通过“中介”联系起来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中的一环

“差别”

差异和界限只能在事物的相互比较中存在,没有联系也就没有所谓区别;差异双方互为中介、互相过渡——差异和界限具有相对性

差别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联系的方式,是以对立的方式发生的联系

方法论意义:

科学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现象之间的固有联系——科学的整体化趋势

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b)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科学的系统论的产生

“实物中心论”——原子和虚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现代系统论

基本特征、要素、种类

科学的系统观:

具体全面地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

基本特征:

不是简单堆积,而是深入全面的把握

系统:

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要素:

系统中被组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因素

环境:

系统外并和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存在

封闭系统:

一定时间内不依赖外界的经常性影响而具有稳定生存能力的系统。

开放系统:

与外界保持按一定规则进行经常性相互作用或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重要特征

整体性:

诸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体反应、系统质

有序性:

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

内部结构优化:

趋于强化整体功能

c)条件论

条件论:

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上的运用。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条件:

与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是普遍联系的具体化,具有个性和特殊性。

分析弄清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改变条件,创设条件

2.运动发展

a)运动、变化、发展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运动:

存在方式

变化:

运动中所发生的一般内容,事物内外部联系的演变。

发展:

整体趋向和方向性,前进的变化或进化,由低级向高级、从无序向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

运动形式关系

相互区别:

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殊矛盾

相互联系:

低级运动是高级运动的基础,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

相互转化:

能量守恒转化

方法论意义

理解科学思维发展:

低级解释高级

还原性和不可还原性

b)发展的方向性

三种运动方向:

单一水平的转化

下降运动:

熵增原理(物质系统内部运动能力消耗和减弱的程度、无序化的程度、热平衡的程度),一个孤立系统会自发从非平衡状态发展到平衡状态,从无序走向有序

上升运动:

进化论,大爆炸,耗散结构,协同学,超循环论,自组织理论

发展的方向性特征

基本方向:

前进、上升,具体变化方向的多样性

不是单一、孤立的,伴随下降、后退的过程

不是绝对、直线式的,包含局部暂时的后退、停滞在内的曲折前进的运动。

c)过程论

过程论:

运动变化发展思想的深化

过程论思想:

一切事物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过程:

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生有灭,具有时间的持续性和空间的广延度,具有一定结构属于特定层次

——每一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特定的过程;生灭表明事物的个体存在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是过程就是指:

每个事物现实存在的暂时性和稳定的相对性

前进的发展是事物和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

——运动变化的主导和趋势是产生结构和功能运动形态优于旧事物的新事物

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

——是否承认有上升趋势

——是否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新陈代谢

新事物:

合乎历史发展总趋势、进步的、必然向前发展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

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必然灭亡的

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新事物符合历史的前进方向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中的消极过时腐朽的部分,继承吸取其中积极的东西

新事物符合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

3.规律性

a)规律体系

基本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