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437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docx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

——圆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本单元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都有所变化。

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他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对于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教学,加强了启发性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材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际事物和操作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视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教学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

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

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单元教学课时:

11课时

备课时间:

2月15

  信息窗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情感与态度: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一圆中直径、半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

圆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

2月20日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看情景图,不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都需要交通工具,你看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学生提出问题:

1、它们都有轮子

2、它们的轮子为什么都设计成圆形的呢?

活动二:

学习圆的画法及各部分的特征。

师:

现在我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

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师:

圆的位置在哪儿?

和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

看黑板上教师画的圆,圆规镇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一般用O表示;半径是连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用字母r表示;直径是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表示。

师板书:

学生用直尺上的圆空格画圆,用硬币画圆,也有的用圆规画圆。

学生回答:

圆的大小与圆规张开的大小有关。

圆的位置是有针尖的一脚插在哪儿,圆就在哪儿。

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学生灵活性得以体现。

活动三:

理解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师:

“你们猜想一下,同一圆中有多少条直径与半径?

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你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说明直径与半径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有的用折方法,有的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最后得出结论:

圆有无数条直径、半径,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或r=d/2

活动四:

总结

师:

“现在你们能明白了吗?

“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的呢?

师:

“车轮设计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圆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都相等,便于车子平稳地行驶,同时圆有易滚动的特点,所以车轮都设计成圆形的。

学生体会车轴安装在圆心的位置。

活动五:

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1题

2、自主练习2题

3、自主练习3题

学生回答。

填写

活动六: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

生:

“我知道国圆的特征。

“我知道了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

第二课时

上课:

2月21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自主练习4、5、6题。

4题是画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说画圆的步骤,进一步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学生在黑板上、练习本上

活动二:

自主练习7题,此题综合了圆、数对、平移等知识。

学生平移后画在课本上。

活动三:

自主练习7、8、9、10题

8题运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让学生明确:

只有设计成圆形的场地,才比较公平。

第9题是根据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的题目。

(1)小题的关键是明确圆的走直径训是正方形的边长。

(2)小题圆的直径是长方形的长,半径是长方形的宽。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师巡视指导。

活动四:

课堂小结。

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画圆和折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掌握了圆的特征。

但个别同学在画圆时还是不够规范,需进一步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圆的画法,通过练习,学生对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8题画圆时有个别学生画得不标准,没把半径确定好,对这样的学生指出问题所在,督促其改正。

其他各题完成较好。

 

信息窗2圆的周长

备课:

2月15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圆周率的意义,圆周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

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圆周率的意义及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圆环、线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

2月22日

活动一:

创设情景

师:

看情景图,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1、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

2、祭天台中层的周长是多少?

活动二:

圆周长的测量

师:

“求祭天台上层的周长也就是求圆的周长。

师:

“围成圆的曲线叫做圆的周长。

师: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师:

“要是有一个很大的圆,怎样测量它的周长呢?

学生问:

圆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

生1:

用线(或线条)绕一块圆形木板(或硬纸板)一周,量等线(或线条)的长度。

生2、在圆形纸板上画一个点,与直尺的O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活动三:

探索圆周率

师:

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三个圆,并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请同学们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能发现些什么?

师:

“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师:

让学生分小组拿出纸圆片、铁圈、瓶盖,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填在下表中:

学生回答:

圆的直径长周长就长。

师:

请几给分别说一说他们量得的周长、直径和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

强调由于我们测量时存在一定的误差,计算出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

师说时,圆周率用字母“л”表示,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3.14

学生回答: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活动四:

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

怎样用一个关系式来表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呢?

师:

如何用直和圆周率表示圆的周长?

师: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л表示圆周率,d表示直径,如何用字母表示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学生回答:

师板书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学生回答:

师板书

c=лd

c=2лr

活动五:

计算圆的周长

师:

你会计算祭天台上层的周长了?

师:

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是多少?

师板书:

3.14×90=94.2(米)

师板书:

100÷3.14≈31.85(米)

正确地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注意书写的格式及运算的顺序。

活动六:

课堂练习

做第9题自主练习1、2、3题

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活动七:

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上课:

2月23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自主练习第4、5题。

让学生自主交流,用实物进行演示,弄清计算时针针砂走过的路程,就是求半径12厘米的圆的周长。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活动二:

自主练习第6、7、8题

6题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用实物进行演示。

是否掌握化曲为直的思想。

7题交流时,组织学生讲清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8题引导学生明确硬币的直径必须小于投币中的长度才能放进。

活动三: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且速度较慢,要尽快让学生进行几π的记忆。

信息窗3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在探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

2月24日

课前谈话:

师:

昨天咱们已经见过一面了,教师给大家讲了个曹冲称象的故事还记得吧?

师:

教师有个问题不明白,明明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曹冲为什么要称那些石头呢?

师:

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

学生交流曹冲称象的道理。

是否能点出关键:

石头的重量与大象的相等。

曹冲把大象的重量替换成石头的重时,称出了石头的重时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这就是曹冲的聪明之处。

其实这就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转化”的方法,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

是否能点出关键:

当时称不出大象重量;石头的重量与大象相等。

活动一:

问题导入,提示课题

师:

(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圆的面积。

对圆的已有知识作出快速反应。

活动二第一次探究,确定思路

师:

请你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师:

就是说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那怎么求圆的面积呢?

师:

(学生沉默)大家好像遇到了困难,快在大脑中检索一下,以前我们要研究一个新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

圆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独立思考,伴随看教师提示快速回忆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得出基本思路:

可以把新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比如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

师:

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可以试一试。

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和准备的工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师:

大家请安静,刚才教师发现有的小组已经有想法了,我看你们小组想法就很好,谁代表小组上来说一说?

大家认真听,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

大家觉得这样行吗?

师:

把扇形当成三角形求出面积可以吗?

师:

怎样让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接近一些?

(把表示1/4个圆的扇形纸贴在黑板上)一会儿可以继续研究。

虽然这个小组折出的扇形不太像三角形,可教师觉得这种方法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他们是想把圆通过折一折转化成学过的三角形来求出圆的面积(板书:

折一折),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研究。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探究,对原始的想法进行适时点拔。

有初步想法的学生进行交流:

如把纸对折得到4个扇形,求出一个扇形的面积,再乘4可以得到圆的面积。

学生质疑。

如怎么求扇形的面积?

学生发现扇形面积不会求,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扇形的面积不会求,但是扇形像我们学过的三角形。

如果让扇形面积接近三角形面积就好了。

师:

我看你们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谁代表你们组说一说?

师:

多有创意的想法呀,这个小组先把圆剪成4份,又重新拼成了新的图形(板书:

剪拼),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圆的面积。

(把学生拼的图形贴在黑板上)这个小组说他们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大家觉得像吗?

师:

怎么让拼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再研究。

现在,同学们有了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圆折一折想转化成三角形,还有一种是想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了吗?

师:

是啊。

(板书:

转化)

另外不同想法的小组交流。

如把圆沿着半径剪成4个扇形,把这些扇形重新拼一拼,拼出的图形有些像平行四边形。

活动三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

师:

可不管是折成的三角形,还是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很像呀。

怎么才能更像呢?

这就是下面要研究的问题。

请每个小组在两种思路中选择一种继续研究。

师:

各个小组都研究

针对第一次探究中存在的质疑进一步思考。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根据巡视

能否在第一次探究的基础上想到继续对折或继续剪拼。

出结果了,谁想先来展示一下?

请你们小组先说

师:

为什么要折这么多份?

师:

你们同意吗?

这就是把圆折成16份其中的一份(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平均分成4份中的一份相比,确实像三角形了。

能让折出的形状更接近三角形吗?

师:

你能继续折给大家看看。

(学生折的很费劲)同学们再继续折纸可能有困难了,教师在给大家演示一下。

这是同学们刚才把圆平均分成16份的形状,(课件演示“正十六边形”),这一份看起来像是三角形了。

现在我们再把它平均分成32份,有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32份中的一份)

师:

这就是把圆平均分成32份中的一份,看起来很接近三角形了。

如果分的份数再多呢?

了解到的情况有层次地组织交流:

1、我们把圆对折平均分成16分,折出的形状很像是三角形。

用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乘三角形的个数得到圆的面积。

思考教师的质疑。

回答:

因为折成4份的话,折出的形状是扇形,和三角形相差太大。

折的份数多,折出的形状越像三角形。

老师追问学生继续思考:

可以继续折纸,把圆平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分成32份。

学生认真观察课件的演示,边看边思考。

学生想象交流:

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像三角形。

师:

是这样的吗:

把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和三角形差的确实比较大。

请大家观察把圆平均分的份数多了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

和大家说的一样,把圆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接近三角形。

三角形的底可以看成这段弧,三角形的高可以看成是圆的半径。

会求三角形的面积吗?

三角形的面积会求了,能求出圆的面积吗?

师:

用这个小组的方法,成功地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求三角形的面积,你们的方法真好。

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一个小组迫不待地举手示意)请你们小组派个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

师:

这个方法还真不错,这个小组把圆剪成8份,和刚才剪成4份拼成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师:

能让拼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吗?

师:

哪个小组分的份数更多?

学生交流:

把圆平均分成8份,剪下来是8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针对教师的质疑深入思考。

教师让另一组展示自己平均分成16份后拼成的图形。

师:

和前两次拼成的图形相比,又有什么变化?

师:

如果要让拼成的图形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

现在老师让大家把圆剪成128份,有什么感觉?

师:

把圆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图形挺像长方形了。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把圆分的份数再多呢?

师:

再把圆剪一剪,拼一拼,得到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这样就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了求长方形的面积。

我们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形状变了,什么没变?

师:

求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这种方法也很好。

比较不同的剪拼结果,看出:

分成8份拼成的图形比分成4份的像平行四边形。

交流方法:

可以把圆分的份数再多一点。

观察、思考、体会、交流:

拼成的图形随着分的份数增多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学生交流,为推导公式做准备

体会到极限,在拼的过程中,由想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而得出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能否理解本质:

面积不变,只是形状变化。

活动四第三次探究,推导公式

师:

刚才同学们借助学具通过动手,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可数学学习不仅需要动手操作,更需要借助数字、字母和符号进行思考和推理。

下面每个小组能不能还利用刚才选择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生:

师:

刚才大家的纸片折的、剪拼的不太标准,教师给大家准备这两种方法的示意图帮助你思考,大家可以对照示意图把推导的过程写在纸上。

师:

这个小组展示他们推的结果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推导过程。

师:

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

教师也听明白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圆的面积=πr×r=πr?

.现在要求圆的面积是不是很简单,知道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

你们表现真好。

我们再来听这个小组的想法。

师:

你们的式子还挺复杂,能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吗?

师:

C可以用2πr表示,2πr×r=2πr?

,2πr?

÷2=πr?

师:

刚才推导的结果都是πr?

,圆的面积可以用s表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πr?

师:

知道了半径,用π乘半径的平方就求出了圆的面积。

小组合作探究。

交流推导过程,把圆剪一剪,拼一拼变成了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周长的一半,用c÷2=πr表示,宽相当于半径,用c表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圆的面积=πr×r=πr?

交流:

把圆平均分成32分,三角形底是c÷32,高是半径。

圆的面积=c÷32×c÷2×32=C×C÷2

活动五解决问题

师:

现在你能求出黑板上这个圆片的面积吗?

需要什么条件?

这个圆的半径是10厘米,面积是多少?

师:

知道圆的半径可以求出圆的面积,知道直径和周长还能求出圆的面积吗?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并方法。

说出求面积的方法,明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

活动六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

会求圆的面积,公式:

s=πr?

这是知识上的收获,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生:

可以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公式。

师:

我们不仅学会了计算圆的面积,更重要的是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成了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求出了圆的面积。

以后大家遇到新问题,都可以尝试一下,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第二课时

上课:

2月27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面积公式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谁能说一说圆的面积公式。

师:

今天我们利用面积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师“神舟五号”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多少?

生回答:

s=πr?

活动二:

利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师:

“神舟五号”实际降落的范围比预定范围小了多少平方千米?

师:

画圆环示意图

求比预定范围小多少平方千米?

就是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师:

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出结果并写上答案。

师:

板书:

3.14×10?

=3.14×100=314(平方米)

答:

“神舟五号”实际降落的范围是314平方米。

生:

环形面积,可以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

师:

板书

3.14×10?

-3.14×5?

=

=

活动三

解决问题:

做自主练习题:

1、2、3题

学生练习

活动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交流后口答。

第三课时

上课:

2月28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做自主练习第7题

7题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

明确只有圆的十径等于长方形的宽时,切割的圆的面积才最大。

让学生动手剪一剪。

活动二:

自主练习第8题

8题是灵活运用圆面积公式计算面积的题目。

第一幅图求的是半圆的面积,第二幅图是求环形面积。

第三幅图是求四分之一圆的面积。

学生交流口答

1是半圆面积

2是环形面积

3是圆的1/4面积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9、10、12题。

9题练习时,先通过图示或直观演示使学生理解求喷灌面积就是求半径是8米的圆的面积。

10题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明确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用圆的面积减正方形的面积,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

活动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总结

教学后记:

圆的面积的教学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对于圆的面积推导的这种极限思想学生是首次接触,一节课的时间,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还要在下一节课继续巩固。

环形的面积

上课时间:

3月1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形成环形的空间观念。

难点是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

学生每人准备两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是2厘米,列式求圆的面积。

2、已知圆的直径是8厘米,列式求圆的面积。

3、已知圆的周长是9.42厘米,列式求圆的面积。

学生列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二、实践操作,引入新知

1、操作

我们能在一个圆内剪一刀就剪掉一个图形,使它变成一个新的图形吗?

试试看?

(学生剪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合作

把你剪出来的新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并告诉大家,你剪出的是什么图形,给新图形取个名字。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合作

说环形物体(当有学生展示出环形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环形或物体中有环形。

谁能告诉大家哪些物体是环形,哪些物体上有环形?

2、交流

说环形的剪法。

让剪出环形的学生边剪环形边说环形的裁剪过程。

教师结合黑板上的图讲解环形的各部分名称。

3、操作

剪环形。

全体学生各自在外圆半径是10厘米的圆内剪一个内圆半径是3厘米的环形。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交流

汇报剪环形的过程。

先将剪法说给同桌听,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5、探究

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结果。

让一学生边说边演示从一个大圆里去掉一个同心小圆形成环形的动态过程:

先求出外圆和内圆的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

想:

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6、实践

计算环形的面积。

①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

一个环形,外圆半径是10厘米,内圆半径是3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