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161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

《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科宣教材料.docx

传染科宣教材料

 

健康教育宣传记录

 

传染科2006年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

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按病原分类,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防治病毒性肝炎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对甲型和戊型肝炎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对乙型和丁型肝炎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为主;丙型肝炎则以控制肠道外(如经血)传播途径为主。

要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和早处理疫点,防止流行,提高疗效。

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发病。

怎样预防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一)报告和登记

(二)隔离和消毒

(三)有关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

(四)托儿所机构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

(五)献血员管理

(六)HBsAg携带者的管理

(七)抗-HCV阳性者的管理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一)提高个人卫生水平

(二)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

(三)加强托儿所机构卫生管理

(四)各服务行业的公用茶具、面巾及理发、刮脸、修脚等用具应做好消毒处理。

(五)防止医源性传播

(六)各级综合医院应建立肝炎专科门诊

(七)阻断母婴传播

(八)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九)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呈慢性经过,临诊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

(一)病原

布氏杆菌共分为牛、羊、猪、沙林鼠、绵羊和犬布氏杆菌六种。

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前三种。

布氏杆菌为细小的短杆状或球杆状,不产生芽胞,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

布氏杆菌对热敏感,70℃10分钟即可死亡;阳光直射1小时死亡;在腐败病料中迅速失去活力;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二)流行特点

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

母畜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

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该菌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多经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传播。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

新疫区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产;老疫区流产减少,但关节炎、于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等逐渐增多。

(三)症状

潜伏期短者两周,长者可达半年。

母牛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流产多发生于怀孕5—7个月,产出死胎或软弱胎儿。

母牛流产后常伴有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阴道内继续排出红褐色恶臭液体,可持续2—3周,或者子宫蓄脓长期不愈,甚至因慢性子宫内膜炎而造成不孕。

患病公牛常发生睾丸尖或附皋炎。

(四)病理变化

母牛的病变主要在子宫内部。

在于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绒毛虞乏皱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圬灰色脓液;胎膜因水肿而肥厚,呈胶样浸润,表面覆以纤维素和脓汁。

流产的胎儿主要为败血症变化,脾与淋巴结肿大,肝脏中有坏死灶,肺常见支气管肺炎。

流产之后母牛常继发1lE性于宫炎,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呈圬红色,有时还可见弥漫性红色斑纹,有时尚可见到局灶性坏死和溃疡;输卵管肿大,有时可见卵巢囊肿;严重时乳腺可因间质性炎而发生萎缩和硬化。

公牛主要是化脓坏死性睾丸爽或跗皋炎。

卑丸显著肿大,其被膜与外浆膜层粘连,切面可见到坏死灶或化脓灶。

阴茎可以出现红肿,其黏膜上有时可见到小而硬的结节。

(五)诊断

本病之流行特点、临惨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无明显特征。

流产是最重要的症状之一,流产后的子宫、胎儿和胎膜均有明显病变,因此确诊本病只有通过细菌学、血清学、变态反应等实验室手段。

(六)防治

防治本病主要是保护健康牛群、消灭疫场的布氏杆菌病和培育健康幼畜三个方面,措施如下:

①加强检疫,引种时检疫,引入后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

②定期预防注射,如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或冻干布氏杆菌羊5号弱毒菌苗可于成年母牛每年配种前1—2个月注射,免疫期1年;

③严格消毒,对病牛圬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等用5%克辽林、5%来苏儿、10%一2096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等消毒;病牛皮用3%一596来苏儿浸泡24小时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

④培育健康幼畜,约占50%的隐性病牛,在隔离饲养条件下可经2—4年而自然痊愈;在奶牛场可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人工授精,犊牛出生后食母乳3—5天送犊牛隔离舍喂以消毒乳和健康乳;6个月后作间隔为5—6周的两次检疫,阴性者送入健康牛群;阳性者送人病牛群,从而达到逐步更新、净化牛场的目的。

对流产后继续于宫内膜炎的病牛可用196高锰酸钾冲洗子宫和阴道,每日1—2次,经2—3天后隔日1次,直至阴道无分泌物流出为止。

冲,候温服。

法定传染病分类

第一类霍乱、鼠疫、黄热病、狂犬病、伊波拉病毒出血热

第二类甲种流行性斑疹伤寒、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副伤寒、炭疽热

乙种小儿麻痺症、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开放性肺结核

第三类甲种登革热、疟疾、痲疹、急性病毒性Α型肝炎、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症、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汉他病毒

乙种结核病、日本脑炎、癞病、德国麻疹、先天性德国麻疹症候群、百日咳、猩红热、破伤风、恙虫病、急性病毒性肝炎(除Α型外)、腮腺炎、水痘、退伍军人症、侵袭性b型嗜血杆菌感染症、梅毒、淋病、流性性感冒

其他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HIV)、爱滋病(AIDS)、库贾氏病(狂牛病)、莱姆病、钩端螺旋虫病。

疫情的报告与公布

  

疫情报告和公布关系到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也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疫情的知情权。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疫情报告和公布制度。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有关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部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进一步对疫情报告的时限作了明确规定。

该法规定,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每个公民都有及时报告所发现的疫情的义务。

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治黄疸型肝炎验方

肝炎在我国属常见病、多发病,肝炎患者除运用辨证施治的中药治疗外,采用单验方配合治疗,可达到较好作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几个单验方——

  ■适用于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

●茵陈60克,丹参60克,红糖适量。

将前两味药加水浸泡40分钟后,再煎煮(加水总量为800毫升)约半小时,出汁约400毫升,加入红糖即可。

  服法:

首次服200毫升,之后两次各服100毫升,间隔4小时。

  茵陈有保肝、解热、降压、抗病毒的作用,丹参有活血、凉血、祛瘀的作用,二者对促进肝脏病理恢复很有帮助。

红糖可调解两味药的苦寒,还可补充在急性期热能的消耗,且糖本身具有保肝作用,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该食疗方既可缓解临床症状,又能恢复肝脏病理。

  ●茵陈60克,夏枯草20克,大枣10克。

将前两味药加水浸泡,将大枣剥开待药煮沸时放入,煎半小时,滤出400毫升左右药汁。

  服法:

首次服200毫升,之后两次各服100毫升,间隔4小时。

  夏枯草可散郁结,清肝火,与茵陈配伍除可增强其效果,还可缓和肝炎症状,促进肝细胞再生,降酶,纠正异常的蛋白代谢和抗纤维化作用,对急性和慢性肝炎均适用。

大枣可调和药效,因其含丰富的维生素,有增强肌力和保肝作用。

  ■适用于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虎杖30克,甘草15克。

加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滤出300

毫升药汁,放置15分钟后即可服用。

由于这剂中草药味不苦,非常适用于小儿。

  虎杖与甘草既可清热解毒,又能活血祛瘀、润肺、养胃。

两药配伍既可抑制肝炎病毒复制,又可抑制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能缩短病程、保肝降酶。

识别麻疹加强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季流行的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也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这与麻疹疫苗的接种年龄有关。

另外,其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多为轻症,这些都给麻疹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

一般根据临床皮疹特点即可作出诊断,确诊需做血清学抗体——麻疹病毒IgM检测。

凡是没有得过麻疹,也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的小孩或成人,如果和麻疹病人接触,很容易受到传染而得病。

得了麻疹,要住院隔离。

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只需要对症治疗,同时要注意患儿的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冷风直接吹到病人身上,多给患儿喝开水,吃些营养好、易消化的食物。

  问题是现在许多患儿症状不典型,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自动免疫后的麻疹:

即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麻疹,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疮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而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均轻,常无麻疹粘膜斑。

2、被动免疫后的麻疹:

指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后发生的麻疹,一般表现均轻,潜伏期延长可达3-4周。

麻疹粘膜斑可见,皮疹稀疏,胸背散在,出疹顺序常不规则,色素沉着斑较少。

3、先天性麻疹:

有产前及产后两型。

4、婴儿麻疹:

一般在生后六个月以内,因为有母亲抗体存在,婴儿不易感染麻疹。

半岁以上婴儿一般症状较轻。

5、成人麻疹:

发热在39℃-40℃以上者占多数,麻疹粘膜斑存在,中毒症状重,常嗜睡,但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此外,少数人可患两次麻疹,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第1次患麻疹后的2年内。

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

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要与麻疹病人隔离。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

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腮腺妇炎时,在耳垂下方出现肿胀、疼痛、张嘴吃东西时,疼痛加剧。

在口腔内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可看到红肿的腮腺管口。

在发病的初期还会有发热、不爱吃东西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肿大的腮腺一般经5--7天逐渐消退,完全消退大约需1--2周的时间。

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严重,一旦发生并发症对孩子的健康影响较大。

常见的并发症有三种即:

脑炎、急性胰腺炎和睾丸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护理。

病儿应卧床休息直到腮肿完全消失为止。

这样可以预防睾丸炎、脑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局部可用冷敷,可以减轻疼痛,也可采用如意金黄散、化毒散,用醋或浓茶水调成糊状后外敷。

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饭。

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及干硬的食品,这些食品刺激腮腺分泌增多,加重疼痛和肿胀。

体温发热超过39度时,可用退热剂或采用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

医源性感染的十大原因

医源性感染已成为美国第四位死因,每年因医院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大约46亿美元。

我国的医源性感染的问题更不容忽视。

  医源性感染已成为美国的第四位死因,导致每年有8.8万人死亡,病人住院日延长,如外科伤口感染延长住院日8.2天,泌尿系感染延长1.4天,医源性肺炎延长1~30天。

每年因医院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大约46亿美元。

在我国,住院死亡病人中约22.22%的死因,直接或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每例增加的医疗费用约2400~14000元人民币,延长住院日15~18天。

其原因剖析如下:

  一、医疗机构违法、违纪、违规。

宿州市立医院与非医疗机构违规合作,造成10名白内障手术患者出现眼球绿脓杆菌感染,其中9人眼球被摘除。

  二、对医疗法规法律认识不足。

黑龙江某农垦医院在临床应急用血中,明知本单位不具备检测艾滋病毒抗体条件,仍纵容采用私自非法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致使19名农场职工因接受输血而感染艾滋病,1人死亡,患者索赔全额高达3000余万元。

2005年吉林省卫生厅向社会公布了某市人民医院发生的一起经输血传染艾滋病的严重医源性感染事件。

由于1名艾滋病带毒者有偿供血15次,造成25名受血者感染艾滋病毒(其中8人死亡)。

这是由于采供血期间短间隔采血、漏检,未按试验说明书要求检测,室内质控、工作记录不规范所致。

  三、医院缺少严格的日常监督、检测措施。

如深圳某医院对消毒剂的购入、配置、使用,缺少监督,错把1%戊二醛当做20%稀释200倍,致使292例手术病人中,166例发生龟型分枝杆菌感染,切口感染率高达56.85%。

  四、对外源性带入感染缺少警惕,误诊、漏诊、混合收容,使传染源带入。

如SARS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又如湖北省某医院误诊,致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流行长达86天,使68名病人被感染(感染率74.73%)、42人死亡(病死率61.77%)。

  五、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或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

有些医院供应室清污混杂、消毒后物品要经过清洗间,无菌室与污染间、工作人员等交叉逆流。

又如长春许多医院处置室、换药室、治疗室等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不明确、标识不清,内镜诊室和清洗消毒室不分区等。

  六、医院管理不到位,无必要制度或有章不循。

卫生部2005年对全国进行检查督导,发现一些医院内镜室、口腔科消毒灭菌流程不规范、消毒剂使用不当。

医务人员操作前后不洗手,医疗废弃物未按《条例》收集处理等。

  七、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措施。

如云南省某医院由于医生让新生儿共同用一操作台,致使23名新生儿感染,10名死于中毒性痢疾。

  八、抗菌药滥用造成双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

我国调查各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中位数为79%,个别医院高达90%~99%。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约为59%。

由于医院内广谱、高效的三代头孢菌素等的使用,导致G-杆菌产生ESBLs变异株。

某些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已上升至77.3%和82.2%。

如上海地区1993年为5%,1999年升至60%~70%。

  九、血源性疾病传播。

我国部分地区对献血、输血管理不严格,极易造成乙肝、丙肝、巨细胞病毒甚至艾滋病的传播。

  十、不安全注射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不规范。

据WHO报道,全世界每年有约120亿次注射,其中不安全注射引起乙肝人数为800万~1600万,丙肝为230万~470万,HIV为8万~16万,全球导致直接医疗费用为5.35亿美元。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特别是已废弃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等,不经消毒毁形处理,被一些不法分子回收伪装再次销售。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在10~15年内发生突变,出现新的亚型,引起大流行。

由于人体对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能力,故每年都有不同范围的新亚型流感流行。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大致相似;亦有部分患者全身症状较普通感冒重,如见持续高热、头痛、肌痛、全身疲软无力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老年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易出现下呼吸道合并症,以及心肌炎、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肝炎患者的休息与调养

适当休息

  在目前对于肝炎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适当休息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患急性肝炎期间,应以“静”为主。

一般来说,医生多主张卧床休息一段时间。

这是因为卧床休息,可以减轻体力上的消耗,还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

实验证明,卧床休息时的肝血流量,比站立的时候,要多出40%。

所以,卧床休息时,能保证肝细胞再生修复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休息得越好,病情也就好转得越快、越彻底。

  如果病人开始有黄疸的症状,等到黄疸消退,症状也明显好转以后,每天可以起床活动一两个小时,但是,要以病人不感觉到疲劳为限度。

以后,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活动量逐渐增加的时候,也要掌握不要疲劳这个度。

不过,吃饭以后,还是要卧床休息一两个小时。

  到了恢复期,病人的活动可以增加,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

一直到症状消失,肝功检查正常后,病人就可以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锻炼了。

这些锻炼要活动量小,如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练练气功。

这样再经过一两个月的密切观察,病情始终稳定,肝功能也正常,病人就可以恢复工作。

一开始半日工作,逐渐过渡到全日工作。

但是,即使是恢复了全日班,也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要注意不要过劳,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合理营养

  合理地调配饮食,同休息一样,也是肝炎的重要治疗措施。

  肝炎病人要吃饱吃好,但是,不要盲目追求“三高一低”(指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饮食。

还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为好。

有些病人得了肝炎,拚命地吃糖,说这样能“保肝”。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吃糖过多,可能导致脂肪肝,加重原有的肝炎病变。

另外,吃糖太多,无形之中增加了肝脏和胰脏的负担,使体内的糖代谢发生紊乱。

蛋白质过多也不好。

这是因为蛋白质进入人体以后,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有人得了肝炎,特别害怕脂肪,一点油腻的食物也不敢吃,这样也不好,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脂肪过低则不能满足病人机体的需要。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多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的,其中乙型肝炎变成慢性最为常见,丙肝其变成慢性肝炎的约占丙型肝炎的50%。

虽然肝硬化多由乙肝病毒引起这一点不用置疑,但并非所有乙肝均能引起肝硬化,绝大多数乙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不经特殊治疗就可自行痊愈,预后良好,只有少数才发展成肝硬化,这主要决定于肝炎所造成的肝实质损伤的轻重程度,其中主要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反反复复转氨酶高于正常)、慢性重症肝炎或亚急性重症肝炎,造成肝严重损伤,病毒不断复制并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长,肝脏受损伤在修复的过程中,结缔组织纤维细胞不断增多,日积月累,破坏了肝脏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肝细胞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使肝脏质地变硬,纤维化,此即为肝硬化。

因此要预防肝硬化,其根本的是:

抗病毒。

抗纤维化,所以要应用抗病毒药物和抑制纤维化的药物,如干扰素等。

停用与肝纤维化有关药物,并应禁止饮酒,因大量饮酒造成对肝细胞的损害。

充足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和中医中药调理,过度的劳累、情绪波动均可促病变进一步发展。

总之,肝炎病人发展成肝硬化的因素主要是病毒活动、复制、炎症反复,肝炎病人应予以重视,只要处理得当,在一定程度上肝硬化是可以预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