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964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docx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二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二)

——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为例

4案例分析——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的价值取向分析

4.1《共同关注》栏目简介

《共同关注》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以公益慈善为品牌特色的日播专题栏目,以"关注弱势群体,搭建互助平台,讲述新闻故事,彰显和谐关怀"为栏目定位,以打造中国百姓的精神家园为栏目核心理念。

《共同关注》将关注点定位为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大量出现的弱势群体身上,节目选取百姓中真、善、美的动人故事为内容,呼唤社会真情,展现互助关爱,同时发挥央视作为国家媒体的社会功能,适当介入百姓生活,为帮助者和被帮助者搭建起一个互助的平台,通过节目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诠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节目表达上《共同关注》力求符合百姓的收视诉求,用真人、真事、真情打动观众,展现人性、人情、人格,故事从情感出发,贴近观众的心、贴近群众的情感。

《共同关注》栏目定位为关注弱势群体,搭建互助平台,讲述新闻故事,彰显和谐关怀。

4.2《共同关注》关注的主要题材和栏目取得成功

栏目开播以来关注的主要题材包括以下

专题

集数

报道对象

报道内容

农民工问题

15

农民工

节后农民工外出务工

民生问题

35

普通百姓

民生

淮河治污

3

沿岸居民

淮河干流治污

新兴职业人

8

新兴职业人

就业问题

失地系列

13

普通农民

三农报道

《共同关注》自2003年5月开办以来,收视率一路上扬,2005年《共同关注》栏目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二等奖,2006年全年平均收视份额2.56%,高出新闻频道平均值1.45%”。

2007、2009、2010年度在全台综合评价排名中连续名列新闻频道第一名。

栏目的镜头在关注更广阔范围的普通百姓的同时,更多的百姓也在关注着《共同关注》,较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使节目成为央视新闻频道日播节目中的主力。

4.3《共同关注》栏目价值取向分析

4.3.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民生新闻的主要社会品质。

以人为本不仅是执政的理念,也是新闻传播的理念,尤其是民生新闻应有的报道理念。

脱离开“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民生新闻的社会品格就无从谈起。

电视媒体向人本价值取向的偏转彰显了其尊重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一转向正是电视媒体在媒介环境的重大变化过程中实现自身优势取得竞争胜利的必然要求。

《共同关注》栏目2006年推出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大型公益行动《圆梦行动》,筹集善款1.5亿,帮助近四万名寒门骄子圆梦大学,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事件之一,并获得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2007年,"圆梦行动"节目共播出50期,全国共筹集捐款二亿五千万余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超过六万人,再次创下了"圆梦行动"历史新高。

《共同关注》栏目不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将民众生计需求和生活情状作为栏目精心打造的内容而获得成功的。

无论是提供资讯、话语表达还是社会守望,电视民生新闻都是为受众服务的,更准确地说,为公众服务的,体现了电视媒体为公众利益诉求的社会责任。

栏目在坚持“服务”这一宗旨是实现民生新闻“以人为本”理念的主路径。

以人为本,真实反映民众的基本生计和生活情状是民生新闻的核心内容。

当然,客观真实地反映并不等于不加选择地反映那些琐碎的街头巷尾的奇谈怪论、品位低级的家长里短。

客观地真实是要以事实为由头进行选择,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能普遍反映民众积极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事由。

这些事由反映的民众生活和他们的精神面貌是整个社区甚至中国民众生活和精神面貌的缩影,能锻造出高品位民生新闻。

4.3.2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社会品质的内核。

“以人为本”是民生新闻报道在题材上的选择,是民生新闻社会品格在内容上的集中体现。

《共同关注》栏目05年适时推出《领艾滋孤儿回家》、《我要上大学》、《寻人启事》等公益行动可以说这是践行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

而所谓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对民生题材在报道视角上的选择,它彰显报道者和媒体以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性观照关注民生题材。

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的内核,要求从文化的角度对人进行观照,观照人的生存状况及历史境遇,观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及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

其实,民生新闻天生具有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的社会品格。

它积极关注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生存状态,主动展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带着人性化的思维方式贴近民众、服务民众,关注弱势群体和民众息息相关的事件和现象。

这种人文关怀的社会品格要求“民生新闻报道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事件本身上、追求感性层面的趣味性上,而应始终把目光投射在事件背后的人上,关注人的内心、人的状态、人的情感和命运,用平民化笔调做报道,引导观众对问题的理性思考,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和情感需求,对弱势群体的报道,民生新闻要以人为本,凸显人文关怀,引导主流价值观念,为新闻赋予全新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中,对‘人’的忽视一直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新闻中缺少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关怀,缺少一种对人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等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

4.3.3引领和培养民众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品质。

培植公民社会是民生新闻社会品格,04年底《共同关注》栏目联合多家公益机构推出公益大行动《心愿之旅》,题中“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要求重点关注民众生计需求和生活情状,关注弱势群体,现民生色彩,让老百姓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看到他们最关心、与他们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给心灵带来了最直接的震撼。

同时,《共同关注》栏目还承担起社会责任,引领和培养民众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品质,培植公民社会,这是民生新闻社会品格中的应有之要义。

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由此也可见出,民生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培植公民社会的社会责任自然是其社会品格的重要内涵。

如何培养公民社会?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民众的媒介素养。

当今世界,网络几乎覆盖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公众必须学会如何正确理解并享用媒介资源,必须具备媒介批评能力。

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满足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和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才能让民众积极参与到社会监督中来。

因此,民生新闻要充分发挥自己亲民的特质,多关注那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等新闻,引领民众发挥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

诚如是,在培植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亲民特质的民生新闻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4.4《共同关注》栏目亟待改进的地方

4.4.1增加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

目前节目开展的公益性活动主要是贫困助学型,帮助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

“希望工程”在我国是最广泛、普及率最高的公益活动了,《共同关注》栏目推广助学活动,有着各种因素的考虑,因为助学工程的普及率高,社会认知程度高,把它作为节目公益活动的切入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观众和社会的认可,这样就减少了风险性。

节目从2005年“我要上大学”公益活动的雏形开始,已经经历了3年的发展,而在2007年无论从捐款数额上还是从受资助学生数量上都比上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节目可以考虑在今后,在“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之外增加另外的公益活动,扩展公益节目形式,比如增加主题型公益节目和突发赈灾型公益节目。

4.4.2真实而适度感情的强化

《共同关注》公益节目是体现人文关怀的节目,它的基础就是记录反映人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镜头中所面对的是弱势群体,所表现的是真人真事,展示的是人间真情,所以在情的运用上应该掌握一种度,这种度的运用应该是蕴涵在含蓄之中,既能让观众切实感受到节目所传达出来的这种情感,又不能让观众觉得这种情在滥用,不能引起观众的反感。

这种真情只有是发自内心,才能在播出时打动人心,“这种真情的表现就应该是像母爱一样,母亲对子女的爱融化在生活的细节中,融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关心弱者是人类的基本品德,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向弱者提供帮助应该完全出于一颗平常心,不应该人为地拔高和渲染,越是出于一颗平常心就越是容易感染人,在无声中让人感动,如古诗所说的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4.3扩大援助方式

捐款是一种援助方式,当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捐款不应该成为唯一的一种方式,而且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并非都是能用钱来衡量和解决的,有人曾经问过一个乞丐,什么人最让他感动,他的答案出乎别人的意料,最让他感动的人不是给他钱最多的人,而是某一天有一个人因为身上没有带钱包,所以就和他握了握手,这个人才是让乞丐最感动的人。

由此可见,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有时甚至会超过物质方面的帮助,而节目如果老是一次次地号召大家和社会捐款,久而久之,也会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有句话说得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句话中实际上所包含的帮助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最常见的资金援助,也可以是医疗援助、法律援助、道德援助等。

应当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益性专栏的题材选择范围是很广阔的,从社会上的一些爱心公益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一些单位联合发起的“用环保袋,做环保人”、“拯救华南虎,大家来出力”、中国医生援助非洲或国外受灾严重地区、医治兔唇的微笑列车、治疗贫困山区白内障的光明行动、青年志愿者和社区文明、帮助寻亲、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公益节目的取材范围实际上是很广的,援助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这方面,《共同关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援助方式,利用节目已有的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援助。

5寻找对策纠正民生新闻价值取向的偏差

5.1深刻挖掘民生新闻的本质

民生新闻要围绕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平衡地反映社会各阶层多元化的利益和舆论,最大限度的降低因隔阂滋生的偏见、误解和冲突。

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要注意新闻理性,舆论监督到位而不越位。

民生新闻的负面报道要以有助于及时化解社会风险与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导向。

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要进行凝练,将之引导为对公共事件的关注。

民生新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新闻理念,在本质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正确理解民生新闻理念,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充分发挥民生新闻的优势,在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挖掘,在表现形式上创新求变,在商业主义的冲击下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新闻理想。

只有这样,民生新闻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切实而有效的作用。

只有树立‘大民生’的观念,认识到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要责无旁贷的承担宣传重任,不涉及农民的民生新闻不能算是可持续发展的,媒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真正成为自己的媒体,也充分体现了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它是民情的通道,是国家和人民的传声器。

因此,民生新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和谐共生这一点上非常重要,只有积极地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理念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扬优良传统、履行党的职责的需要,也是贯彻十七大重要思想、实现党的任务的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民生新闻肩负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使命,因而以为自己独有的形式促进先进文化的宣扬,提倡人文思想、人文理念,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舆论引导、社会培养和文化传承等巨大作用,早日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5.2民生新闻内容杜绝庸俗化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正常的心态对待人,以无私的胸怀帮助人,以真诚的态度感动人”是对民生新闻的最好诊释。

这就要求民生新闻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从报道的内容结构上调整,即从“市井民生”到“社会民生”。

民生新闻,原本就是为了满足受众在传统新闻样态中无法满足的需要而出现,并得以实现而成功运作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民生新闻的创新就在于其借助百姓身边事,以“世说新语”笔调活色生香点评事实的本领与特色。

然而,当民生新闻逐渐引起重视并融入主流传播语汇的时候,其顾及与病痛便越来越多,创生之初敢于直面权威部门和社会万象的锐气开始退隐到鸡毛蒜皮、风花雪月的所谓“民生”报道之后,求稳、求全、求既得利益的延续,胜过了挑战社会不良现象的决心和勇气。

民生新闻的影响扩大了进取的意识,开拓创新的精神却流失在一进一退间,民生新闻的“民生”实则脱变成了“市民”与“市井”,“新闻”则演变成了“传奇”与“故事”,“新、奇、特”加“腥、星、性”成为民生新闻报道的甚或是唯一的选题标准。

在这个问题上,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中,曾用词尖锐的抨击了西方电视媒体猎奇式社会新闻报道,给公民社会造成的“非政治化”影响:

“社会新闻造成就是政治的空白,就是将社会的生活化为逸闻趣事和流言蜚语,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并吸引到没有政治后果的事件上去。

媒体和记者依循这一理念行走的结果,不会突出民生新闻的社会传播功能,反而是只能将其与“以民为本”的报道理念拉远,并导致背离。

这并不是个别电视媒体的现象,也不是某些记者和媒体人的一己之失,在很大程度上,这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在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趋势中所呈现出来的集体性症候。

从民生新闻到市井新闻,从市井新闻到猎奇式揭私新闻,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中的“效率”意识呈现出偏锋发展的迅疾态势,而以传统的精神关怀和道德坚守为中心的意识理念则悄悄被放逐到视野之外。

过分追求新闻的接近性,过多地关注发生在身边的琐碎事件,而缺少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宏阔的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视野,民生新闻或许可以让媒体浅笑一时,但却绝对无法做到傲视群雄。

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壮大自己的规模与影响,就必须摆脱单薄如蝉翼的生存状态,走出犬儒主义和小农经济式的心态,培养起独到宏阔的历史视野与社会思辨能力,否则“民生”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也便失去了依据。

5.3提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氛围

新闻传媒作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发展的基础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

而其中民生新闻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和视角,在引导信息流通、拉近百姓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和谐,而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与民生新闻共同的精神内核。

从民生新闻的性质和内容看,它“反映民众生活,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主价值取向等内涵”。

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民众呼声的反映,促进了市民对自身权益、公众利益的关注,搭建了大众与政府之间沟通信息的平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大的使命。

因此,如何保证民生新闻自身的健康发展,发挥其正向传播功能,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所讲的重点就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而民生新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而且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只有高度关心群众、关注弱势群体才能促进社会进步,使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结语

民生新闻不仅有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民生新闻传播各种信息,促进经济发展因为经济问题、社会生产力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构建起来的最本质的问题,并且民生新闻引导思想潮流,普及先进理念,因此通过民生新闻加强了舆论引导,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龙.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J」.中国电视,2004年第6期.

【2】张爽,张金桐.论民生新闻的特性及其发展中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14期.

【3】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Ml第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许强,曾鹏.略论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其现状反思〔J〕.湘潮(理论版),2008年第3期.

【5】习舒联.电视民生新闻应坚持平民化避免媚俗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6】龚小平.民生新闻的现状及“亲情化”突围[J].新闻窗,2007年第3期.

【7】张英杰,蒋立民.民生新闻的另一种解读「Jj.新闻传播,2007,8:

6.

【8】魏金杨,杜志红,张天莉.民生新闻兴起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05,2

【9】黄一丹.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J〕.记者摇篮,2007,2.

【10】朱天,程前.电视民生新闻“相对成熟”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9.

【11】川田方.对民生新闻报道的思考「J〕.青年记者,2008,8.

【12】刘惠文,周洪博.加强民生新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社会科学论坛,2008,5.

【13】李晗.论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道路[J〕..高等函授学报,2008,2.

【14】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Ml.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7

【15】郭庆光.传媒学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