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386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2020年重庆市长寿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答案】C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

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

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故选C。

2、对于有可能引发争议的问题,高老师总是事先进行试验、检验各种假设,并请教相关学者,这突出体现

了高老师具有()。

A、团结协作精神

B、独立自主意识

C、求真务实精神

D、人文关怀意识

【答案】C

【解析】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

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

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故选C。

3、班级日常管理包括()。

A、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单元测验、个别教育

B、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操行评定、批改作业、个别教育

C、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个别教育

D、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备课、批改作业

【答案】C

【解析】班级日常管理包括:

(1)班级财物管理;

(2)班级信息管理;(3)操行评定;(4)班主任工作

计划与总结;(5)个别教育;(6)建立学生档案。

故选C。

4、学生在自行上学、放学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事故,学校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无法律责任

【答案】D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

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一)在学生自行上学、

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

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

5、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这符合

德育的()原则。

A、知行统一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答案】A

【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

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这一原

则。

故选A。

6、()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故选D。

7、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方便学生记忆,经常把知识点编成歌谣、口诀等方法,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阅读理解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B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

略,包含记忆术、充分利用背景知识、记笔记、自我提问和生成性学习等。

题干中教师用编歌谣、口诀等方

法方便学生记忆,即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故选B。

8、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唤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

【答案】A

【解析】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

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①激发求知

欲;②变化教学情境;③配合学生经验。

故选A。

9、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D、首要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的基本

内涵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

育。

所以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故选A。

10、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

()

A、公益性

B、垄断性

C、独立性

D、非自愿性

【答案】B

【解析】学校的垄断性体现为:

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因为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

学校的举办都是有计划、按需要进行的,适龄者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按地区就近入学,学校之间并不受竞

争的影响。

故选B。

11、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错题重做10遍,这属于()。

A、惩罚

B、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答案】A

【解析】惩罚与强化有所不同,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来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正强化、

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

减少错误出现的概率。

故选A。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

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

D、注重启发诱导

【答案】D

【解析】朱熹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解释为: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预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

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

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故选D。

13、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学习策略中的()。

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答案】C

【解析】尼斯比特在依据功能的不同划分的六种学习策略中,"监控"的功能是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

比。

故选C。

14、某中学曾老师,每次布置课后作业后,都只是在下次课堂上与学生核对一下答案。

曾老师的做法

()。

A、合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B、不合理,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

C、合理,可以促进学生自学

D、不合理,增加了学生课后负担

【答案】B

【解析】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课下应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故选B。

15、严格的等级性是()教育的显著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社会

【答案】C

【解析】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对农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广大的农民过着饥寒交迫

的穷困生活,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

在我国分拣社会里,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官学具有鲜明的

等级性。

故选C。

16、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答案】B

【解析】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17、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是()。

A、需要学习动机

B、隐蔽性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外部学习动机

【答案】C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

其中,内部学习动

机指的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故选C。

18、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

”“我将来做什么?

”这类问题常困扰她,据艾里

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她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答案】C

【解析】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年期面临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

总是会问“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

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问题。

故选C。

19、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

”“我将来做什么?

”这类问题常困扰她,据艾里

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她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答案】C

【解析】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年期面临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

总是会问“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

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问题。

故选C。

20、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

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D

【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

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题干中的教

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

21、班集体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前班集体阶段、班集体阶段。

A、聚合阶段

B、形成阶段

C、孤立探索阶段

D、水平分化阶段

【答案】A

【解析】班集体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聚合阶段、前班集体阶段、班集体阶段。

故选A。

2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答案】C

【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故选C。

23、教育文献()最早概括提出了“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规律。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A

【解析】“教学相长”与“及时而教”均出自《礼记·学记》。

故选A。

2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答案】A

【解析】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故选A。

25、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B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乌申斯基由此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故选B。

26、在教学的各种备课中,最为深入、最为具体的是()。

A、学年备课

B、单元备课

C、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

【答案】C

【解析】课时备课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等。

课时备课是对教材容进行详细

设计的具体细节的备课,它是根据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深人到教材和教法的具体细节中去,挖掘孝材、研究

教法、理清思路、从知识到方法逐一设计。

故选C。

27、“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日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

焉者,恶焉而已矣。

”这体现的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活动

【答案】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