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838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初稿.doc

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

IntheDepartmentofChinesemedicinesystem

李贵安周劲松张杰陈鸿筠马佩茹左红宁肖文娟曹红卫李英毅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五医院质控科(710082)

【摘要】目的探讨驻科中医师制度在医院转型初期的作用。

方法收集驻科中医师制度推广以来医院门诊量等方面的变化经统计处理。

结果医院门诊量、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中医综合治疗室、中西医结合病历数、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药科研课题、中成药处方、饮片处方等均逐年上升;药占比逐年下降。

结论驻科中医师制度在医院中医药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是一种有效、可行、方便的自救办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onChinesemedicinepractitionersintheearlystageoftransformationfunctionsysteminhospital.MethodsCollectionofChinesemedicinepractitioners,sincepromotioninsystemofhospitaloutpatientamountandchangesafterstatisticalprocessing.ResultsThehospitaloutpatientamount,the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rvices,integratedTCMtherapeuticroom,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medicalrecordnumber,medicalequipment,scientificresearc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prescriptionandotherpiecesareincreasedyearbyyear;deliveryratiodecreasedyearbyyear.ConclusionInChinesemedicinedivisionsysteminhospitalmedicineprofessionalsundertheconditionofshortage,isaneffective,convenient,practicalself-helpapproach,itisworthlearningandpromotion.

【关键词】驻科中医师制度探析

综合医院转化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业人才匮乏、中医特色不突出,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面临的问题之一,更是制约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的瓶颈。

西安市第五医院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率先推行“驻科中医师制度”,比较圆满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收益良好。

一、具体做法

在全院遴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职称以上的中医师,根据其个人专长分别担任各临床科室的一、二、三线驻科中医师。

一线驻科中医师:

由本院高年资主治中医师担任;二线驻科中医师:

由本院具有副高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中医师担任;三线驻科中医师:

由本院具有正高技术职称的中医师或聘请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家教授担任。

二、要求及职责

要求驻科中医师至少保证一周有一天时间在被指导科室工作,除查房指导中医辨证施治外,还承担本科室中医知识宣教、人才培训、中医特色新技术推广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工作的开展,并在名医工作室坐诊。

三、保障措施

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开展,“驻科中医师制度”特经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推行。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奖罚措施。

根据各驻科中医师职称及工作内涵的不同,每月给予一定的指导会诊费,由被指导科室成本中支出;无故缺勤者予以相应的处罚,由被指导科室考勤;要求每一份住院病历至少有一次驻科中医师查房记录,内容须有中医辨证、治则、方药、用药要点分析、及时纠正下级医师诊疗缺陷等;对中医知识宣教、中医特色技术推广等均有考核指标,由质控科负责督察落实。

四、结果

1、患者慕名而来,预约挂号络绎不绝,医院门诊量逐年上升。

年度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门诊人次

136160

151520

174682

比上年增长

15360(11.28%)

23162(15.29%)

2、各临床科室开展多种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

科室名称

疗法种类

特色疗法名称

内科一病区

(心血管病)

5

针灸、拔罐、中药熏洗、中药灌肠、养生保健

内科二病区

(呼吸病)

8

中药外敷、针刺、灸疗、拔罐、熏蒸、中药泡洗、中药超声导入、穴位贴敷

内科三病区

(肾病、内分泌)

10

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埋豆、中药熏洗、中药肠道灌洗、中药离子导入、足底按压、药浴、理疗

内科五病区

(老年病)

8

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耳穴治疗、足浴、穴位贴敷、脐疗、拔罐

风湿科一病区

5

中药熏洗、湿敷、贴敷、针灸、理疗

风湿科二病区

5

药浴、湿敷、火罐、离子导入、针灸

风湿科三病区

4

湿敷、贴敷、针灸、理疗

风湿科五病区

5

熏洗、湿敷、贴敷、针灸、理疗

风湿科七八病区

6

熏洗、湿敷、贴敷、针灸、理疗、火罐

外科

11

切开、引流、结扎、熏洗、溻渍、灌肠、挂线、拖线

骨科

8

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松解疏通术

妇科

7

外敷、灌肠、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

儿科

6

雾化吸入、推拿、刮痧、穴位贴敷、耳压、捏脊

3、医院81.25%的临床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服务项目的大力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西医科室中西医结合病历数逐月增加,中医内涵日益丰富。

科室

2012年1-6月中西医结合病历数/住院病历总数百分比

2012年7-12月中西医结合病历数/住院病历总数百分比

内科一病区

41%

90%

内科二病区

38%

87%

内科五病区

34%

85%

5、中医诊疗设备的购置,增加了治疗手段,提高了临床疗效。

科室名称

2011年科室中医诊疗设备

2012年科室中医诊疗设备

风湿科

46

52

内科

19

21

外科

8

11

妇产科

4

7

6、中医药科研课题逐年增加。

课题数

中医药课题数

中医药课题数占课题数之比(%)

2011年

17

7

41.17

2012年

25

16

64

6、中成药处方数逐年稳步增长。

年份

中成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

2009年

31.53%

2010年

36.60%

2011年

39.47%

2012年

40.56%

8、饮片处方数逐年上升。

年份

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

2009年

17.60%

2010年

19.44%

2011年

20.29%

2012年

21.16%

9、住院药费占总费用比例逐年下降.

2010年-2012年住院药费占总费用之比(%)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内一

61.67

52.81

46.92

内二

70.17

59.21

48.43

内五

67.83

51.92

46.38

风一

45

42.66

36.85

风二

45.83

41.41

37.47

风三

43.67

40.27

32.96

风五

41.5

38.57

36.19

风六

54.83

52.72

48.04

风七

49

46.25

44.82

全院

49.62

47.47

43.24

10、驻科中医师工作的开展,给科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科室名称

驻科中医师支出(元)

驻科中医师直接给科室收入(元)

风湿科三病区

14400

54750

内科一病区

12000

33100

内科二病区

600

2880

内科五病区

12000

20200

全院

42000

110930

五、讨论

医院类别转换的初期,解决中医药专业人员紧缺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西安市第五医院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经验证明,驻科中医师制度无疑是一种有效、可行、方便的自救办法。

此项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势态,不仅满足了患者对中医中药的渴望与需求,解决了西医医生临床工作中的很多具体难题,同时为西医医师的中医学习、中西医结合病历的书写格式和内涵完善、中西医结合临床课题的研究及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均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医院多项中医医疗指标如“上级医师指导优良率”、“辨病辩证使用中成药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入院病证诊断准确率”等均达到相关要求。

中医药氛围更加浓厚,中医药文化处处彰显,每天早晨7:

00,舒缓、悠扬、悦耳、动听的《西安市第五医院院歌》在医院上空回荡、萦绕、飘扬,让人倍感亲切、心旷神怡。

迈进医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古香古色、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中医文化长廊;医院会议室正墙壁上“大医精诚”醒目庄严;侯药区、步梯及病房墙壁上古代名医的肖像及名言牌匾典雅古朴、赏心悦目。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常见病诊疗方案为基础,各科制定了符合本科室特点的、三个优势病种中西结合医诊疗规范,每年对其实施情况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手术科室制定至少3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81.25%的临床科室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依墙而立,煎药锅热气腾腾,病区弥散着浓浓的中药气味。

针灸、拔罐、刮痧、按摩、中药煎服、中药熏蒸、中药湿敷等中医特色项目已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如外科肠梗阻用中药煎剂灌肠、术后耳针治疗以促进胃肠蠕动;妇产科鉴于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辨证施治,“生化汤”、“四物汤”、“完带汤”医护熟记于心并已成为临床常用方剂;风湿科对于关节红肿热痛的湿热痹证,用医院自制中药“痹症1号”湿敷关节局部,复以“全科治疗仪”理疗30min,一日两次,一个疗程(10次)关节肿痛常明显减轻;内科对于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有斑块的患者,用自制“通痹化瘀膏”外敷在颈动脉周围,用“全科治疗仪”进行离子导入治疗30min,一日两次,临床证明可稳定、软化、缩小斑块,增加供血,改善症状。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内、外、妇、儿、急诊、风湿各临床科室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加了治疗手段,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疗程,安全、方便、低廉、便捷,深受患者喜爱。

随之在全院兴起了学中医、背方剂、你针灸、我拔罐的中医热潮,使各科室住院药费占总费用比例逐年下降,全院药占比更趋合理.医院门诊量、中成药及饮片处方数占总处方比例、中药销售额占药品销售额之比、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比例等指标均逐年上升。

更为医院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复审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也随之显著增长,极大地推动了我院中西医结合工作和“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工程的开展。

驻科中医师制度,给西安市第五医院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转型及三甲复审的特殊时期,带来了福音及益处,但因尚在初期探索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