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3823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18版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本专题重难点突破学案苏教版必修1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本专题重难点突破

[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氯水性质的多样性。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规律,学会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方法。

3.学会利用比较法进行物质的鉴别及除杂。

一、解析氯水性质的多重性

1.氯水中的反应

Cl2+H2OH++Cl-+HClO

2HClO===2H++2Cl-+O2↑(光照加快分解)

所以,保存氯水要密闭、放在冷暗处、棕色瓶中。

但氯水不宜长期存放,最好是现用现配,因为不见光也缓慢分解。

2.氯水的成分

新制氯水:

分子有Cl2、HClO、H2O三种,溶质分子中以Cl2为主;离子有H+、Cl-、ClO-、OH-(少量)四种。

长期放置的氯水,由于HClO分解,Cl2全部反应,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3.氯水的性质

(1)表现Cl2的性质

氯水中含有Cl2,所以氯水呈黄绿色,由于Cl2具有强氧化性,当向氯水中加入强还原性物质,便可与Cl2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如:

氯水能使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用于对Cl2收集的验满),能与Na2SO3、FeBr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Na2SO3+Cl2+H2O===Na2SO4+2HCl,

2FeBr2+3Cl2(足量)===2FeCl3+2Br2。

(2)表现HClO的强氧化性

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里的病菌,故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杀菌、消毒。

另外HClO还可将色素氧化而使其颜色褪去,故氯水常用于漂白。

(3)表现H+的性质

氯水中含有H+,所以氯水具有H+的性质,如氯水能与镁粉反应放出氢气,能与CaCO3反应放出CO2。

(4)具有Cl-的性质

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g++Cl-===AgCl↓。

4.液氯与新制氯水、久置氯水的区别

物质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成分

Cl2

Cl2、HClO、H2O、H+、Cl-、ClO-、OH-

H+、Cl-、H2O

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颜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无色

性质

氧化性

酸性、氧化性、漂白性

酸性

保存

特制钢瓶

棕色瓶盛装,放阴凉处,一般现用现配

【例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解析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正确;漂白粉是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而明矾是利用Al3+和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吸附杂质,B不正确;有色布条褪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存在HClO,D不正确。

答案 C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规律与计算

1.熟记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理清概念间的关系

(2)联想记忆关键词

①记忆口诀:

“升失氧还、降得还氧”。

其含义即: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电子对偏离)→被氧化→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能力);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电子对偏向)→被还原→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能力)。

②记忆口诀:

“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其含义即: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其他相反”即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

(3)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

化合价变化是分析一切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正确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和突破口。

具体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分升降,定其他(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例2】 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

(1)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是氧化剂。

(2)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3)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答案 

(1)氯 K2Cr2O7 

(2)Cl2 HCl (3)3∶4

(4)

2.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方法

一般而言,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可依据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根据化合价推断

①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

浓H2SO4>SO2(H2SO3)>S;还原性:

H2S>S>SO2。

提醒 氯元素的含氧酸不符合此规律,在HClO、HClO2、HClO3、HClO4(高氯酸)等4种含氧酸中,HClO氧化性最强。

②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反应对应的氧化剂氧化性强。

例如:

2Fe+3Cl2

2FeCl3 Fe+S

FeS

氧化性:

Cl2>S。

(2)根据活动性顺序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

例如:

(注意:

Fe对应的离子是Fe2+)

②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例如: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的不同进行判断

不同的氧化剂制取同一种氧化产物,反应越容易进行,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不同的还原剂制取同一种还原产物,反应越容易进行,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O2+4HCl(浓)

2H2O+2Cl2

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KMnO4>MnO2>O2。

(4)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用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由反应2F2+2H2O===4HF+O2可知,氧化性:

F2>O2;还原性:

H2O>HF。

提醒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没有关系。

【例3】 已知如下反应:

①2BrO

+Cl2===Br2+2ClO

②ClO

+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

④2FeCl2+Cl2===2FeCl3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ClO

>BrO

>Cl2>Fe3+>I2

B.BrO

>Cl2>ClO

>I2>Fe3+

C.BrO

>ClO

>Cl2>Fe3+>I2

D.BrO

>ClO

>Fe3+>Cl2>I2

解析 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BrO

、氧化产物是ClO

,则氧化性:

BrO

>ClO

;同理,由反应②知,氧化性:

ClO

>Cl2;由反应③知,氧化性:

Fe3+>I2;由反应④知,氧化性:

Cl2>Fe3+。

综上可知,氧化性:

BrO

>ClO

>Cl2>Fe3+>I2。

答案 C

3.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

(1)性质规律

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高氧、低还、中兼”规律,即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如:

2-→

O2→H2

O4(浓),S2-只具有强还原性,H2SO4(浓)只具有氧化性,SO2和S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提醒 不能认为含有最高价元素的物质一定具有氧化性,如CaCO3中碳元素显最高价,但它无氧化性。

(2)强弱规律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总是“两强”——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两弱”——还原产物(弱还原剂)和氧化产物(弱氧化剂),而两弱之间不反应。

如:

则按

方向,左上方与右下方的两种粒子(两强)能反应,而

方向的两种粒子(两弱)则不能反应,且为两强反应的产物。

如Br2能氧化Fe2+,Fe3+能氧化I-,而I2与Fe2+、Fe3+与Br-不反应。

(3)先强后弱规律

当几个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能发生时,氧化(还原)性强的粒子先反应。

如Fe、Cu投入AgNO3溶液中,Fe先溶解;Fe投入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Ag先析出。

(4)价变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有以下规律。

①邻价不反应规律

同一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Fe3+、S与SO2、SO2与H2SO4等不反应。

②“间价可归中,归中不交叉”规律

不同价态且化合价不相邻的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降低,低价态升高,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归中反应。

归中反应的规律:

“两头变中间,只靠拢,不交叉”,即高价态降低后的价态不能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价态,同样,低价态升高后的价态不能高于高价态降低后的价态。

如:

而不是

(5)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失必有得,且化合价降低总数一定等于升高总数,失电子总数一定等于得电子总数,即符合三个守恒规律:

守恒规律主要应用于:

①求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数之比,或求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子数)之比;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例4】 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

下列试剂中,可加入的试剂是(  )

A.Cl2B.KMnO4溶液

C.FeCl3溶液D.浓盐酸

解析 可由三个反应方程式得出如下结论:

氧化性:

MnO

>Cl2>Fe3+>I2;还原性:

Mn2+<Cl-<Fe2+<I-。

所以MnO

可氧化Cl-、Fe2+、I-,Cl2能氧化Fe2+、I-,Fe3+只能氧化

I-,因而符合题意的氧化剂只能为FeCl3。

答案 C

【例5】 PbO2、KMnO4、Cl2、FeCl3、CuCl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Cu+2Fe3+===Cu2++2Fe2+

B.10Cl-+2MnO

+16H+===2Mn2++5Cl2↑+8H2O

C.2Fe2++Cl2===2Fe3++2Cl-

D.5Pb2++2MnO

+2H2O===5PbO2+2Mn2++4H+

解析 由题意,氧化性PbO2>MnO

,则还原性Pb2+<Mn2+,那么Pb2+与MnO

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4.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主要有:

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之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或物质的化学式等。

其计算的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2)电子守恒解题步骤:

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

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6】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为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反应中,如果有17.4gMnO2被还原,那么:

(1)被氧化的氯化氢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漂白布匹后,过量的氯需要除去,通常可用Na2SO3作“脱氯剂”,脱氯后的产物为Na2SO4,氯变为-1价。

若把本题中产生的Cl2完全转化,需要Na2S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设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为x,根据反应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知,若有1molMnO2被还原,则有2molHCl被氧化,

则:

,解得:

x=14.6g。

(2)该方程式中转移电子数为2,所以电子数(未知量)与MnO2(已知量)的关系为MnO2~2e-。

(3)Na2SO3与Cl2的反应为Na2SO3+Cl2+H2O===Na2SO4+2HCl,所以MnO2(已知量)与Na2SO3(待求量)的物质的量比关系为MnO2~Cl2~Na2SO3。

综合上述关系,有如下关系式:

MnO2~2e-~Na2SO3

解得:

n(e-)=0.4mol,m(Na2SO3)=25.2g。

答案 

(1)14.6g 

(2)0.4mol (3)25.2g

三、比较法学习钠的两种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氧化物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组成

Na+和O2-

Na+和O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漂白作用

2.有关Na2O2与CO2、H2O反应的几个重要关系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借助物质的量守恒关系。

(2)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molO2转移2mole-。

(3)固体质量关系

CO2、H2O与Na2O2反应,增加的固体质量相当于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得到如下关系式:

CO+Na2O2===Na2CO3、H2+Na2O2===2NaOH。

(4)反应的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混合物反应时,可视为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反应。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Na2O与水反应,每消耗62gNa2O,生成80gNaOH,溶液质量增加62g;Na2O2与水反应,每消耗78gNa2O2,生成80gNaOH,溶液质量增加62g(产生16gO2),因此,有如下规律:

(1)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投入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形成的溶液完全相同。

(2)等质量的Na2O与Na2O2投入等量且足量的水中,w(NaOH)前者大于后者。

【例7】 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并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B.Na2O2、Na2CO3

C.NaOH、Na2CO3D.Na2O2、NaOH、Na2CO3

解析 Na2O2与NaHCO3的混合物受热时,首先是NaHCO3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2mol1mol1mol1mol

产生的CO2和H2O均可与Na2O2反应,由于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而NaOH又可与CO2反应生成H2O,故可以认为是CO2先与Na2O2反应,CO2耗尽后H2O才开始反应。

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生成的1molCO2恰好与1molNa2O2完全反应生成Na2CO3,故最终固体产物只有Na2CO3。

答案 A

四、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比较与鉴别方法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比较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溶解性

均易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液度

热稳定性

稳定,不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

2NaCl+H2O+CO2↑

NaHCO3+HCl===

NaCl+H2O+CO2↑

与碱

NaOH

不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石灰水

Na2CO3+Ca(OH)2===

CaCO3↓+2NaOH  

2NaHCO3+Ca(OH)2

===CaCO3↓+

Na2CO3+2H2O

与CaCl2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不反应

与CO2

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用途

应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

食品工业上作发酵粉,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用作泡沫灭火剂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2.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异同的应用

(1)除杂净化

①CO2气体中混有少量HCl气体:

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然后干燥后收集。

NaHCO3+HCl===NaCl+H2O+CO2↑

②Na2CO3固体粉末中混有NaHCO3,用加热法。

2NaHCO3

Na2CO3+H2O+CO2↑

③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滴加适量NaOH溶液。

NaHCO3+NaOH===Na2CO3+H2O

④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Na2CO3+CO2+H2O===2NaHCO3

(2)鉴别方法

①固体受热法:

将两种粉末加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

②CaCl2(或BaCl2)溶液:

各取适量两待测液分别置于洁净的试管中,向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不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HCO3。

③用稀盐酸:

各取适量两待测液分别置于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无气泡,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才开始产生气体的是Na2CO3。

【例8】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苏打(又叫纯碱)和小苏打两种物质。

(1)下列有关苏打和小苏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A.苏打和小苏打都易溶于水

B.在受热的条件下,苏打比小苏打稳定

C.苏打和小苏打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盐酸,苏打放出气体的速率比小苏打慢

D.相同质量的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苏打放出的气体比小苏打多

(2)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少量的苏打杂质,加入的物质最适宜的是________。

A.过量的二氧化碳B.足量的盐酸

C.适量的NaOH溶液D.适量的Ca(HCO3)2溶液

(3)欲除去苏打粉中的小苏打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

A.加入盐酸B.通入二氧化碳

C.加热D.加入氢氧化钙

解析 根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关系得知,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可采取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的简易方法是加热。

答案 

(1)D 

(2)A (3)C

五、考查离子反应的两大热点题型

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跟稀H2SO4反应,写成2Fe+6H+===2Fe3++3H2↑是错误的。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

如NaHCO3与稀HCl反应写成2H++CO

===CO2↑+H2O是错误的。

(3)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如Zn+Ag+===Zn2++Ag电荷不守恒。

(4)看是否漏掉部分离子反应。

如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写成Ba2++SO

===BaSO4↓或H++OH-===H2O都是错误的。

【例9】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错误的指明原因,并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①铁粉溶于稀硫酸中:

2Fe+6H+===2Fe3++3H2↑

②用三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胶体:

Fe3++3H2O===Fe(OH)3↓+3H+

③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OH-+H+===H2O

④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

2OH-+Cu2+===Cu(OH)2↓

⑤铝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Al+Cu2+===Al3++Cu

⑥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H++OH-+SO

+Ba2+===BaSO4↓+H2O

⑦碳酸钙溶于硝酸溶液:

CaCO3+2H+===Ca2++CO2↑+H2O

⑧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

+OH-===CO

+H2O

答案 

序号

正误判断

错误原因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

不符合反应事实,产物应为Fe2+,不是Fe3+

Fe+2H+===Fe2++H2↑

×

产物为Fe(OH)3胶体,不是沉淀

Fe3++3H2O

Fe(OH)3(胶体)+3H+

×

氢氧化铜不能写成OH-,应写化学式

Cu(OH)2+2H+===Cu2++2H2O

×

生成Cu(OH)2沉淀的同时生成BaSO4沉淀

Ba2++2OH-+Cu2++SO

===BaSO4↓+Cu(OH)2↓

×

反应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

2Al+3Cu2+===2Al3++3Cu

×

生成BaSO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

2H++SO

+Ba2++2OH-===BaSO4↓+2H2O

×

Ca2+应参与反应,有CaCO3沉淀生成

Ca2++2HCO

+2OH-===CaCO3↓+CO

+2H2O

2.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关键就是看离子间是否符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若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看离子间能否生成难溶物、微溶物。

要熟练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特别是难溶性的盐类。

(2)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气体。

气体有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两种,具体表现为易挥发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铵盐与强碱不能大量共存。

(3)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

酸中的盐酸、硫酸和硝酸易电离,其他的酸一般难电离;碱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易电离,其他的碱均认为是难电离。

(4)看离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特别提示 注意题目中附加的限定性条件

(1)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