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675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docx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十里A区

联盛十里老街A区塔吊基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九江广汇置业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联盛·十里老街A区工程

工程地点:

庐山区十里大道西侧,昌九高速公路入口处北侧

设计单位:

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江西省建筑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九江市庐山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建筑工程主要结构概述:

本工程多层商业综合体,为地上三层,1层地下室的商业,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总用地面积11481㎡,总建筑面积24765.3㎡,其中1#楼面积3639.39㎡,2#楼面积4018.52㎡,3#楼面积1023.6㎡,4#楼面积718.9㎡,5#楼面积3223.3㎡,6#楼面积1947.2㎡,7#楼面积1125.42㎡,1#、2#、5#楼通过设置伸缩缝将地上建筑共分为10个结构单元。

主楼层数为三层,房屋高度小于24m。

1层地下室与上部连为一体。

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梁板式筏板基础。

地下车库面积9096㎡,地下1层框架结构,最大长度约258.8m,最大宽度约37.7m;

二、场地地质描述

该区块地质情况,场地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杂填土(Qml),②粉质粘土(Q4al+pl),③卵石(Q4al+pl)、④砾砂(Q3al+pl)、⑤全风化砂岩(Exn)及⑥强风化砂岩(Exn)。

塔吊基础座在第3层卵石层上,充填物主要为砾、砂及粘粒,分选性较差,卵石磨圆度中等,力学性能较好。

三、选用塔吊概述

根据工程的特性,选用TC5013B型自升式起重机,臂长50m;该种塔机均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液压顶升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安全保护装置构成。

1)本机独立高度为40m,最大工作臂长达55m,最大起重量3t,公称起重力矩为630KN.m。

2)本机采用液压顶升来实现增加或减少塔身标准节,使塔机能随着建筑高度变化而升降。

3)该机设有起升高度限位器,小车变幅限位器,力矩限位器。

四、塔吊的限位与布置

起重机基础施工采用由厂方提供的基础施工图进行指导施工,其基础底标高低于相邻建筑物筏板基础底标高,并满足“工程勘查报告”中第②层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直FAK=350Kpa,基床系数K为55MN/M3

塔吊基础定位布置图一。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编制。

五、塔吊基础及地基验算: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

TC5013B,塔吊起升高度H:

40.00m,

塔身宽度B:

1.5m,基础埋深d:

>2.00m,

自重G:

500kN,基础承台厚度hc:

1.10m,

最大起重荷载Q:

30kN,基础承台宽度Bc:

5.00m,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钢筋级别:

HRB335,

基础底面配筋直径:

25mm

额定起重力矩Me:

63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

30kN,

标准节长度b:

2.8m,

主弦杆材料:

角钢/方钢,宽度/直径c:

120mm,

所处城市:

江西九江,基本风压ω0:

0.3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

D类密集建筑群,房屋较高,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0.73。

(二)、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

G=50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

Q=3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

Fk=G+Q=500+30=530kN;

2、塔吊风荷载计算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风荷载体型系数:

地处江西九江,基本风压为ω0=0.35kN/m2;

查表得: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0.73;

挡风系数计算:

φ=[3B+2b+(4B2+b2)1/2]c/(Bb)=[(3×1.5+2×2.8+(4×1.52+2.82)0.5)×0.12]/(1.5×2.8)=0.406;

因为是角钢/方钢,体型系数μs=2.183;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取:

βz=1.0;

所以风荷载设计值为:

ω=0.7×βz×μs×μz×ω0=0.7×1.00×2.183×0.73×0.35=0.39kN/m2;

3、塔吊弯矩计算

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

Mω=ω×φ×B×H×H×0.5=0.39×0.406×1.5×40×40×0.5=190.008kN·m;

Mkmax=Me+Mω+P×hc=630+190.008+30×1.1=853.01kN·m;

(三)、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Mk/(Fk+Gk)≤Bc/3

式中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k──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k──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k──混凝土基础重力,Gk=25×5×5×1.1=687.5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

e=853.01/(530+687.5)=0.701m<5/3=1.667m;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四)、地基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混凝土基础抗倾翻稳定性计算:

e=0.701m<5/6=0.833m

地面压应力计算:

Pk=(Fk+Gk)/A

Pkmax=(Fk+Gk)/A+Mk/W

式中:

Fk──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k=530kN;

Gk──基础自重,Gk=687.5kN;

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m;

Mk──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k=853.01kN·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0.118Bc3=0.118×53=14.75m3;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

Pk=(530+687.5)/52=48.7kPa

Pkmax=(530+687.5)/52+853.01/14.75=106.531kPa;

Pkmin=(530+687.5)/52-853.01/14.75=0kP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fa=350.0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压力标准值Pk=48.700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无附着时的压力标准值Pkmax=106.531kPa,满足要求!

(五)、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1≤0.7βhpftamho

式中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hp=0.97;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t=1.57MPa;

ho--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o=1.05m;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m=(at+ab)/2;

am=[1.50+(1.50+2×1.05)]/2=2.55m;

at--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即塔身宽度);取at=1.5m;

ab--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ab=1.50+2×1.05=3.60;

Pj--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取Pj=127.84kPa;

Al--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l=5.00×(5.00-3.60)/2=3.50m2

F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

Fl=PjAl;

Fl=127.84×3.50=447.43kN。

允许冲切力:

0.7×0.97×1.57×2550.00×1050.00=2854295.33N=2854.30kN>Fl=447.43kN;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

(六)、承台配筋计算

1.抗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计算公式如下:

MI=a12[(2l+a')(Pmax+P-2G/A)+(Pmax-P)l]/12

式中:

MI--任意截面I-I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1--任意截面I-I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取a1=(Bc-B)/2=(5.00-1.50)/2=1.75m;

Pmax--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取127.84kN/m2;

P--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I-I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BcPmax-a1(Pmax-1.2×Pmin)]/Bc=[5×127.837-1.75×(127.837-1.2×0)]/5=83.094kPa;

G--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取G=1.35×25×Bc×Bc×hc=1.35×25×5.00×5.00×1.10=928.13kN/m2;

l--基础宽度,取l=5.00m;

a--塔身宽度,取a=1.50m;

a'--截面I-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取a'=1.50m。

经过计算得MI=1.752×[(2×5.00+1.50)×(127.84+83.09-2×928.13/5.002)+(127.84-83.09)×5.00]/12=458.24kN·m。

2.配筋面积计算

αs=M/(α1fcbh02)

ζ=1-(1-2αs)1/2

γs=1-ζ/2

As=M/(γsh0fy)

式中,αl--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l=1.00;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16.70kN/m2;

ho--承台的计算高度,ho=1.05m。

经过计算得:

αs=458.24×106/(1.00×16.70×5.00×103×(1.05×103)2)=0.005;

ξ=1-(1-2×0.005)0.5=0.005;

γs=1-0.005/2=0.998;

As=458.24×106/(0.998×1.05×103×300.00)=1458.37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

5000.00×1100.00×0.15%=8250.00mm2。

故取As=8250.00mm2。

经上述验算结果:

塔吊基础几何尺寸,满足要求。

基础配筋根据厂家提供的TC5013B塔吊起重机基础配筋图,上下部纵横方向受力钢筋由I级钢改为Ⅱ级钢Φ25@200mm,实际配筋值12273mm2>8250.00mm2,(即基础上下部纵横方向钢筋数各为50根),其它构不变。

施工中应按照计算后的配筋要求进行施工。

六、塔吊基础施工时的技术要求:

1、在塔吊基础的挖土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

2、基坑开挖完毕后,立即浇捣砼垫层;

3、塔吊基础中所有预埋件由塔吊安装专业人员进行预埋;

4、基础的土质应坚硬,要求承载力应符合本方案要求。

5、做好塔吊基础的施工检查和记录,锚柱埋置要准确,在砼灌注前、灌注中及灌注后要仔细复核螺栓埋置尺寸,确保上部结构的顺利安装。

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部塔机的安装。

6、土方开挖应事先基础图纸和地质情况,做好周边排水,采用机械开挖应严格控制挖土标高,土方开挖到基础设计标高以上20~30cm左右时,采用人工挖出。

7、土方开挖应由施工员现场指挥,跟踪测量,严禁超挖。

同在距坑底标高50cm坑壁上,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8、检查开挖尺寸,确定开挖标准,以此修整土壁。

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基底修理铲平后,如不能及时浇筑垫层,应及时采用双层麻袋覆盖,以免曝晒导致基底土层开裂。

9、挖土过程中,应注意开挖尺寸,按照基础几何尺寸和胎模施工工作面,以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土壁稳定,应采取足够的放坡坡度。

10、垫层浇筑前应进行基底测量,用小钢筋头在四角打上垫层面水平桩,浇筑时应基底表面松土,超挖部分采用C15毛石混凝土垫平垫层底。

11、砖胎模砌筑,应在垫层混凝土表面抗压强度达到12N/mm2时进行,砖块应轻放。

12、砖胎模砌筑砂采用水泥砂浆,抹面砂浆采用1:

2.5水泥砂浆。

13、钢筋绑扎应控制好上、下部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应满足承受钢筋强度,保护层垫块相互间距不得大于1000mm。

14、混凝土浇筑应控制好坍落度、水灰比,混凝土振捣应满足密实条件,对已浇好的混凝土应进行覆盖养护。

15、其它事项:

(1)塔吊基础中所有预埋件由塔吊安装专业人员进行预埋;

(2)基础顶面要用水泥砂浆打平,用水准仪校平,平面度误差不超过1/500;

(3)塔吊安装时,塔吊基础的承压能力应不小于1.2KN/CM2;

 

下面为附送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

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韦xx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论文凝聚着他的血汗,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三年来感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的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

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吴廷川老师,虽然他不是我的专业老师,但是在这三年来,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时候,“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这三年来我的朋友以及汽修0932班的四十多位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三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

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请保留此标记。

)你们有好的前途,失败不要灰心,你的背后还有汽修0932班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纵有三世也无法回报你们,要离开你们出去工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会好好工作回报社会的。

致谢词2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

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

感恩之余,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学自我介绍范文:

首先,我想说“荣幸”,因为茫茫人海由不相识到相识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更希望能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与大家成为好同学,好朋友。

其次我要说“幸运”,因为在短暂的私下接触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我相信我们班一定将是团结、向上、努力请保留此标记。

)的班集体。

最后我要说“加油”衷心地祝愿我们班的同学也包括我在内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最后都能够考入我们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为老师争光、为家长争光,更是为了我们自己未来美好生活和个人价值,加油。

哦,对了,我的名字叫“***”,希望大家能记住我,因为被别人记住是一件幸福的事!

)查看更多与本文《高中生开学自我介绍》相关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