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366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docx

论文初稿第三章部分和第五章降重

3.1.2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1.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及结构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核心支柱,它们的经营情况不但与整个银行体系的健康运作和发展直接相关,而且还影响到国家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并称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目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几年的股份制改革均已成功上市,各银行2010年至2012年非利息收入的具体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2010~2012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一览表单位:

百万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非利息净收入净额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手续费占非利息收入比重

非利息净收入净额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手续费占非利息收入比重

非利息净收入净额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手续费占非利息收入比重

工商银行

77072

20.24

94.51

112450

23.66

90.31

119117

22.18

89.04

农业银行

48266

16.62

95.57

70532

18.67

97.47

80085

18.98

93.46

中国银行

82855

29.93

65.76

100102

30.5

64.6

109127

29.81

64.07

建设银行

71989

22.25

91.86

92518

23.3

94.03

107544

23.34

86.95

交通银行

18550

17.8

78.05

23922

18.84

81.72

26470

17.97

78.89

由表3.1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2年,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净额都大幅提高。

其中,中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最大,从2010年到2012年基本都维持在30%左右。

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分别由2010年16.02%和22.25%上升至2012年的18.98%和23.34%。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经历了2010至2011年的增长后,在2012年均略有回落。

再来看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由表3.1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中国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最小,2010年为65.76%,到2012年进一步减少至64.07%,非利息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相对较快,一些创新产品较为丰富。

工商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94.51%降为2012年的89.04%,建设银行则从2010年的91.86%降到2012年的86.95%,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虽然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但已初步取得了成效。

而仅农业银行在2012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都在90%以上,达到93.46%。

交通银行2012年该比例为78.89%,为收入结构合理化方面仅此于中国银行的一家。

由此可见,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长较快,但是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是较低。

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来推动的,表明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结构总体上还是比较单一,相关业务和产品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2.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及结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2年非利息收入发展的具体情况见表3.2: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非利息净收入净额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手续费占非利息收入比重

非利息净收入净额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手续费占非利息收入比重

非利息净收入净额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手续费占非利息收入比重

招商银行

14301

20.04

79.23

19850

20.64

78.73

24993

22.05

78.98

浦发银行

4652

9.33

87.04

6476

9.54

103.71

9590

11.56

91.2

光大银行

5109

14.38

92.17

6632

14.39

105.14

9653

16.11

98.2

民生银行

8895

16.24

93.19

17547

21.3

86.06

25958

25.17

79.06

兴业银行

5424

12.48

88.51

9136

15.26

96.81

15426

17.61

96.89

中信银行

7630

13.68

74.65

11842

15.39

74.62

13949

15.6

80.36

华夏银行

 1720

7.03 

84.01

 3251

 9.69

91.54

 4434

11.15

91.23

平安银行

 2143

11.92

73.96

 4350

14.67

84.23

 6713

16.89

85.24

由表3.2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2年,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净额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且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这三年中均连续增长,其中民生银行2010年至2012年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6.24%,21.3%和25.17%,增长幅度在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名列第一,同时超过招商银行,称为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最大的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2012年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1.56%和11.15%,为上述8家银行中该比重最低的两家银行,其余6家至2012年该均达到15%以上。

如表3.2所示,在这8家商业银行中,仅民生银行2010年至2012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从93.19%降低至79.06%,下降幅度达到15.16%。

说明该行的非利息收入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效果,并逐步走向多元化。

招商银行2012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为78.98%,在8家银行中最低。

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2011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重较2010年均大幅增加,并超过100%,2012年又大幅回落,主要因为以上两家银行2011年的公允价值较2010年下降幅度巨大,2012年又明显回升。

除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外,其余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12年较2010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重均不同幅度地增长,说明这六家银行的传统非利息收入相对其他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更快。

由此可见,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发展都比较稳定,而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较大,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论是非利息收入的净额还是占比的变化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而投资收益相对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又显得极不稳定。

因此,谨慎投资来取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对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5.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创新策略分析

5.1 行业环境的整体提升

5.1.1综合化经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逐步允许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为表外业务的创新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国际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对现行的分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是政府部门和金融界共同的目标与任务。

面对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和国外银行表外业务强劲的发展势头,从长远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应逐步从以代理收付、结算类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向以涉及资产业务的资金密集型和以金融衍生品为主的知识密集型转变,如租赁业务、期货期权等。

因此,在金融行业深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下,表外业务创新迫切需要国家的政策法规支持,解除某些领域不让商业银行介入的限制,允许各金融机构在业务上的交叉合作,或成立金融控股集团,采取恰当的方式开展混业经营,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5.1.2健全法律法规确保创新业务发展

完善的法令法规、明确的政策规定是表外业务发展的首要前提,对于遏制当前表外业务恶性竞争、违规操作、逃避监管等现象尤为重要。

为了促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保障金融安全,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必须在健全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表外业务发展状况与趋势,适当超前地制定补充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暂行规定》、《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各项实施细则,对项目审批、收费标准、竞争规则、处罚措施、收支核算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法律界定,使表外业务有法可依。

其次,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费制度。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表外业务收费的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结算业务收费标准为重点,尽快出台统一的收费管理办法,调整并制定新的收费标准,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定价方式、收费方式及其它事项做出具体规定。

再次,完善现行的会计制度。

现行银行的核算制度是建立在经营传统业务为主,营业收入以利差为主的基础上,仅反映利差的形成和结果。

为适应表外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完善会计核算科目,全面核算各种表外业务收入的形成过程,系统、清楚的反映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的定量信息,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审慎的进行表外业务的拓展和创新。

5.2 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2.1 进行架构调整及业务流程的优化

表外业务发展初期,由于商业银行普遍重存贷业务、轻表外业务,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是分散的管理体制,即表外业务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分别管理。

随着对表外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不少商业银行成立了专门的表外业务管理部门。

然而,即使是“部门制”,表外业务创新的发展还是遇到了诸多障碍。

拟大力发展的金融衍生品等表外业务由于风险大、复杂度高且透明度差导致其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

全面风险管理将银行的客户、业务、产品等方面存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统一纳入风险管理范围,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

而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建设“流程银行”可以克服以上缺点。

具体来说,“流程银行”强调按照横向设置流程,按照流程设置部门。

银行各部门是按照前、中、后台严格分离设置。

批发和零售银行部作为银行前台部门,风险管理、法律合规和运营部构成银行中、后台。

人力资源和资讯科技、财务会计是保障前、中、后台有效运作的支持保证部门。

所有部门的职责定位,都是围绕产品和客户来运转。

也就是说,有什么客户群和产品,就设置什么部门。

客户办理业务并没有直接面对某个部门的概念,而是通过特定的渠道进入流程,每一笔业务的完成都要经过独立的前、中、后台处理,每一个部门都是通过流程为客户服务的。

5.2.2 提升营销策略、合理市场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观念较为落后、营销的力度和广度不够、营销体系欠发达。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表外业务的拓展及其收入的增长,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也极为不利。

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占领市场的手段之一是针对优质的企业与个人客户进行表外业务营销。

为了更好的推广表外业务并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营销观念、制定营销策略。

一是加强表外业务产品的广告宣传。

着力营造银行产品消费的正确舆论环境,优先培育有影响力的个人客户群。

银行表外业务产品的营销应该率先突破一部分客户。

比如对公司客户资金财务人员和高端个人客户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交流,这样可以增强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促使其使用银行产品。

二是树立积极的营销理念和服务意识。

产品营销的内涵是服务。

很多在国外风靡一时的表外业务产品设计出来之后,在国内却应用程度不高,有时恰恰是营销环节出了问题。

因此,必须加大表外业务市场营销的力度。

在业务拓展中,根据客户的要求,主动向客户推荐产品,帮助企业分析财务状况,通过表外业务规避风险,满足企业的各项需求;根据表外业务品种的功能,在适当的时候推介客户不熟悉的创新产品,引导客户的需求。

三是采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营销手段,真正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首先,在产品设计阶段,应利用市场调查来了解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进而推出一系列差异化的产品。

再根据客户行业、规模、性质、实力、区域、技术等标准对客户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市场行为和特征,确定不同的营销重点。

比如在零售型客户集中的网点,开办代理收费、保险箱、信用卡等品种;在批发型客户集中的地区拓展票据承兑、信用证等业务;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办基金托管、证券买卖等业务;而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以代收代付、国债兑付等低风险业务为主。

四是采用大客户策略,维持优质客户市场。

为避免优质客户的流失,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集中优势营销资源维持优质客户市场,全力公关,随时关注其动向。

此外,银行应该为这些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服务乃至流程的个性化开发。

五是拓宽营销渠道,提高银行知名度。

我国商业银行在网点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因此,在巩固现有直销网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间接渠道,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无阻,及时把表外业务产品传递给客户将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的渠道优势。

除物理网点外,还可以运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多重渠道。

同时,应开展丰富的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5.3 分阶段扩展开多样化的表外业务产品及服务创新

5.3.1 近期策略

1.巩固传统的表外业务

在初级阶段,由于受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及银行监管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应着重巩固传统表外业务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广泛开展的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主要有结算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业务等传统性的表外业务。

这类业务是银行最基本的表外业务,主要带来手续费收入,不仅没有风险,而且有助于吸收存款,改善负债结构,能为银行增加收入,既发展了现实的存款客户,又可联动拓展其他业务方面的潜在客户,并可能为银行带来一定的低成本资金。

如代理业务中的代保管、代理外汇买卖、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可为银行吸引大量优质的个人及机构客户,并增加业务交叉机会,成为个人或机构的主办银行。

2.发展新的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除巩固传统的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外,还应侧重发展以扩大服务功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盘活信贷资产存量、风险较低的表外业务。

这些业务主要包括:

第一,托管业务。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托管类业务内容也随之创新发展。

近阶段可大力拓展的托管业务主要包括普通交易资金托管、电子商务交易资金托管、公共资金托管、受托支付及其他专项资金托管和金融产品销售资金监管等。

托管业务通过开立托管账户、进行资金保管、监督资金使用、实行资金清算及支付、对外(或对相关方)披露资金使用情况等服务收取托管费收入,同时往往能带来低成本的存款资金沉淀,是各商业银行激励竞争的优质表外业务。

近年来随着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理财、证券、信托类相关业务上的不断创新和大力拓展,以上三类业务已构成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托管收入的主要来源。

(托管业务产品线及服务市场、内容示意图详见表5-1;

2013年上半年各股份制商行托管产品结构占比示意图详见表5-2)

表5-1托管业务产品线及服务市场、内容示意图

 

服务市场或客户

服务主要内容

普通交易资金托管

各类股权、大宗商品、房屋等交易(非平台化)

保管交易资金、履约支付等

电子商务交易资金托管

各类电商务平台及其会员

保管交易资金、跨行支付清算、交易数据对账、履约支付等

公共资金托管

各类公共资金,如慈善基金等

保管、信息公开、受托支付等

受托支付及其他专项资金托管

投融资领域、商业服务领域、信用市场领域等

资金保管、信用增级、受托支付等

金融产品销售资金监管

金融产品销售平台(渠道)

资金流向监管、数据比对等

表5-22013年上半年各股份制商行托管产品结构占比示意图(规模占比)

单位名称

证券基金产品托管占比

基金专户托管占比

证券托管占比

银行理财托管占比

信托产品托管占比

股权托管占比

保险资金托管占比

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占比

QDII托管占比

QFII托管占比

其他资产托管占比

中信银行

2.17%

1.00%

19.04%

33.87%

18.27%

3.70%

2.33%

1.32%

0.02%

0.04%

18.23%

招商银行

7.45%

1.13%

13.48%

32.82%

32.02%

5.08%

4.26%

3.13%

0.35%

0.00%

0.29%

光大银行

3.00%

1.78%

23.42%

31.13%

25.85%

2.43%

6.99%

1.71%

0.16%

0.00%

3.54%

华夏银行

2.75%

0.26%

13.71%

48.77%

25.78%

4.11%

0.77%

0.00%

0.00%

0.00%

3.86%

民生银行

3.47%

3.85%

13.52%

16.74%

35.93%

4.11%

5.83%

0.58%

0.00%

0.00%

15.97%

浦发银行

2.45%

1.44%

16.13%

21.74%

31.22%

12.79%

1.63%

2.19%

1.16%

0.00%

9.25%

兴业银行

1.41%

1.26%

26.19%

24.28%

32.10%

1.14%

8.67%

0.00%

0.10%

0.00%

4.86%

第二,委托业务,包括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

这项业务是由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将客户的资金以贷款和投资的方式投放到客户指定的项目或企业中去。

在这项业务中,银行仅仅是作为中介机构,按照客户的要求去运用客户的资金,不影响银行自身的资产或负债,银行不承担风险,但可以从中收取委托手续费。

第三,咨询顾问类业务,随着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包括信息咨询、资产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等咨询顾问类业务对表外业务收入的贡献逐步加大。

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传统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银团贷款、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并购融资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融资产品越来越为企业客户所青睐,商业银行可通过大力发展该类业务,增加各项咨询顾问服务费收入。

第四,个人理财服务。

个人理财市场前景巨大,银行应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开展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理财服务。

在为个人提供的理财服务中,银行不应只是充当个人的“出纳”,代理一般性的货币收付工作,而且还应当为个人提供完整的理财规划,为其投资决策、资产组合出谋划策,同时可通过私人银行平台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3.发展信用性、融资性表外业务

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定位可以逐渐向中间层次的表外业务转移,逐步过渡到风险较高的信用性、融资性表外业务品种,重点发展贷款承诺、贷款出售、担保、保函、保理、资产证券化、商业信用证及备用信用证等。

这类表外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在提供服务、获取收益的同时还要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间接占用银行的资金。

由于这类业务与银行的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联系紧密,是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直接延伸,因此大力发展这类业务能有力地推动表内业务的拓展,有利于打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业务以贷款为主的单一格局。

例如在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中,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表内与表外产品的综合运用,在改善银行资产结构的同时,增加表外业务收入,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是指根据企业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提供银行短期金融产品或封闭贷款,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基于自偿性贸易融资的真实贸易背景,商业银行可为融资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将不仅限于传统的贷款,而是可以通过开立信用证、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应收账款保理等贸易融资类产品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一般未达到信用授信级别的企业而言得到了信用增级,商业银行则可将表内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获取开证手续费、承兑费、保理手续费等丰富的融资性表外业务收入。

4.加速发展金融衍生类业务

在不断提高抵抗风险能力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衍生业务的加速发展。

衍生金融工具是当今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发展而导致金融不断创新的结果。

国外商业银行从事较多的这类工具主要有互换、期权交易、远期利率协议等。

金融衍生业务在国外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中己极为常见,这与国外商业银行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分不开。

金融衍生业务相对于担保、贷款承诺类的表外业务而言,风险更高,因为它除了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外,更主要的是给银行带来更难把握的市场风险。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大力拓展该类业务前,须加强自身风险预测、风险定价、风险规避、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否则银行开办这类业务就会得不偿失。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风险将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要风险,国内企业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国商业银行应紧密跟随金融深化的步伐,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业务中的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利率上下限等能有效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

5、规范发展场外自营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场外自营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常规资金业务和项目投资业务两大类,其中常规资金业务包括:

存放同业及自营投资理财;转贴现、买入返售票据、再贴现等票据类业务;同业代偿付、同业借款、资产回购等。

项目投资业务包括:

回购式信托受益权;回购式定向资管计划收益权及自营投资业务(直接投资)。

2013年3月27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所谓“8号文”,重点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做出严格定义,加强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规模限制,但对于银行的自营资金业务仍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各商业银行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及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项目投资类资产提高收益率,增加表外业务收入。

5.3.2 远期策略

远期来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建立,金融市场的健全规范发展,人民币在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利率和汇率的完全市场化,我国金融业必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银行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也将具备现实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下一阶段表外业务的定位,可着重向金融衍生工具拓展,切实提高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的整体能力,按照中国金融开放的逐渐推进,金融衍生产品推出的顺序也会有所差异,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利率掉期、债券期权、利率期权、外汇期货与期权将逐渐发展,因为资本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大批投资基金的设立、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使这个市场投资主体迅速膨胀,对这些衍生产品需求将非常迫切。

金融衍生品市场份额的提高,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格局将真正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

5.4 做好表外业务发展创新的风险管理

5.4.1表外业务的风险分类及特点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表外业务主要有10种风险,包括: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约的任何一方违约,不能履行合同义务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

各种表外业务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信用风险,例如当客户因某种原因如破产,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则银行承担了信用风险。

不同的表外业务,商业银行因对方违约所遭受的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