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55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docx

必修三第十五单元第34讲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考点清单]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特别强调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载人航天

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整体把握

新中国科技成就

史论共识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科技进步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的提出

知识图解

“双百”方针

2.曲折的年代

3.文艺的春天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

背景

路线。

②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

生活。

③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①20世纪80年代初:

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

来。

表现

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等。

③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④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史论共识

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激发了中国文艺工作者的热情,产生了大批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易混易错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含义各有不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开基创业

2.动乱中的教育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3.教育的复兴

表现

时间

教育方针

成就

改革开放之初

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在教育战线上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

80年代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基础教育:

制定《义务教育法》

(2)中等教育: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3)高等教育:

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扩大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90年代

(1)高等教育:

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计划

(2)社会教育:

国家启动了“希望工程”

(3)西部教育:

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整体把握

“三、三、三”归纳新中国的教育

史论共识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准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

主题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主题二 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史料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信息解读] 史料生动地说明了“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主题三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史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史料二 “神舟”6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信息解读] 史料一、二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其侧重点有所差别。

史料一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具有政治意义。

而史料二则反映了新时期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神舟”6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创造了条件,具有经济意义。

主题四 新中国科技之最——杂交水稻

史料 当代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

主题五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科技发展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5.科技的进步推动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基准考点二 “双百”方针

主题一 “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

史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二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信息解读] 上面的三则史料选自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讲话,是研究“双百”方针的重要材料。

史料一、二正确地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由于贯彻“双百”方针,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史料三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挫折。

主题二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的“双百”方针的不同

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形成、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内的体现,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双百”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为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在科学、文学艺术领域提出的方针,是学术、文艺领域民主化的体现,是一种文化方针,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着明显的区别。

基准考点三 新中国的教育

主题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主题二 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权。

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材料 邓小平说: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

红墙决策》

探究思考:

邓小平为什么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有何影响?

答案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影响:

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例1(2011·山东基能高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出现先后排列”,解答依据是对重要史实的准确识记。

①是1995年,②是建国初期,③是1977年,④是1983年。

答案 B

例2(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内涵”,“双百”方针可看作是知识范畴限定。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答案 D

例3(2009·浙江高考)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高考1977”,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党和政府在教育战线进行了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A项正确;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策,B项不符合题意;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C项不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D项不正确。

答案 A

例4(2011·四川高考,节选)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

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图一        图二

问题:

根据材料,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图一、图二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

审题突破 根据材料概括出清华大学从综合性大学到专业性工科大学再到综合性大学的过程,结合新中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国家的教育政策分析原因。

答案 第一次:

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第二次:

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理念:

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

命题感悟

本讲内容高考考查较少,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难度低。

从命题思路上看,基本上以书本知识为主,常联系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命题。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双百”方针和新中国的教育方针为常考点;贯彻“双百”方针取得的成就和新中国教育成就可能成为潜在出题点。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1.(立意——通过钱学森等科学家考查新中国的科技) 右图是

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

影片再

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

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

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据此可知A、C、D三项均不正确。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

2.(立意——核心概念:

“双百”方针)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

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

“我是自投罗网。

”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答案 D

解析 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破坏,所以D项正确。

A、B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符;“双百”方针于1956年已经提出,C项不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3.(立意——主干知识:

新中国的教育) 认真阅读表格,从中获取的信息准确的是(  )

新中国头17年教育发展与旧中国教育发展比较

1965年学校数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65年在校生数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434所

1947年的1.1倍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80993所

1949年的14.1倍

1432万人

1946年的6.9倍

小学

1681000所

1949年的4.9倍

11626.9万

1946年的3.9倍

A.“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B.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说明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九年义务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战略决策;而“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只能选B项。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

4.(立意——崇尚科学,坚持真理) 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该谈话(  )

①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②是落实“双百”方针政策的表现 ③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④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1956年,新中国的“双百”方针出台,要求在科学界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题干材料强调的就是这种科学精神。

①②正确;③学术问题政治化出现在“文革”时期;④“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

故答案为A。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5.在谈到学校应如何发展时,邓小平同志说:

“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

”据此可知,邓小平强调(  )

A.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B.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事业的目的

C.学校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D.国家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由“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和“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可知,邓小平强调学校发展的比例和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行调整,即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建设,故A项正确。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是对题干的部分理解。

对点训练

考点一 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南优2号”杂交水稻D.“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

答案 C

解析 1973年袁隆平选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中国是第五个爆炸原子弹的国家,中国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是第三个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2.右图是我国首台每秒运算速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天河一号”。

这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

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

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是(  )

A.“银河—Ⅰ号”B.“嫦娥一号”

C.“银河—Ⅱ号”D.“东方红一号”

答案 A

3.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

“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

”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一号”卫星

B.“神舟5号”载人飞船

C.“神舟7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答案 B

解析 从题目中“俄罗斯国旗”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

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故选B项。

考点二 “双百”方针

4.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是(  )

①为适应探索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提出的 ②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③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 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应该是在艺术上允许各家各派竞相开放即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上应该畅所欲言,允许发表不同见解和主张即“百家争鸣”;故②错误,此题应该选择B。

5.“文革”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答案 C

解析 “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使当时的文艺界出现了艺术僵化局面。

A项只是“左”倾错误的一个表现,与“主要原因”不符;B、D两项与史实不符。

6.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鼓励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并非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排除B;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考点三 新中国的教育

7.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 D

解析 首先要注意时间,到1952年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就要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其次要注意新设的院校性质都是工科院校,很显然是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的。

所以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只是调整的内容。

C项表述笼统空泛。

8.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  )

A.1905年B.1912年

C.1936年D.1956年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一次历史教育目标应颁布于新中国成立后,本题选D项,1954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A项是在清末;B项是民国时期;C项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不可能将劳动人民当作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主人。

9.从下列图中可得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

①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②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③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D.①③

答案 A

解析 读图时应特别注意图片名称及相关数字的变化。

①②③的结论在三幅图片中均有所体现。

深化训练

1.赵国庆是和新中国同年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1955年,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入学

B.1964年,他在广播中听到了导弹核武器试爆成功的消息

C.1976年,他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并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85年,他在海南经济特区创办了电子产品加工厂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