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274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 5.docx

高考生物考点练习5

仿真模拟卷

(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肝细胞中含有葡萄糖和蔗糖

C.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D.细胞中的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解析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肝细胞中不含蔗糖,B错误;脂肪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C正确;细胞中的无机盐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

答案 C

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B.醋酸洋红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解析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A错误;解离后细胞死亡,变成全透性,醋酸洋红进入细胞,B错误;染色质固缩时DNA不容易解旋,影响基因的表达,C正确;抑癌基因表达会阻止癌细胞的生成,D错误。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C.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遗传物质均发生变化

D.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

解析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本身存在于细胞中,A错误;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功能趋向于专门化,B错误;衰老细胞的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C错误;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控制凋亡的基因表达,细胞凋亡,D正确。

答案 D

4.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加强,细胞周期变长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C.细胞分裂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D.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数目加倍

解析 细胞癌变后,代谢加强,细胞周期变短,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细胞分裂包括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C正确;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未增加,D错误。

答案 C

5.黄曲霉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在细胞中还能干扰mRNA与D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

据此推测,幼鼠长期摄入较多黄曲霉素后,机体不可能出现(  )。

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异常

B.血浆蛋白减少影响内环境稳态

C.抑癌基因突变成为原癌基因

D.生长缓慢且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解析 mRNA的合成是转录的产物,翻译过程中需tRNA转运氨基酸,根据题意,黄曲霉素均能干扰此类过程,A正确;黄曲霉素会影响蛋白质合成,B正确;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抑癌基因不能通过突变产生原癌基因,C错误;幼鼠长期摄入较多黄曲霉素后,会影响蛋白质合成,其中生长激素、抗体等均受影响,D正确。

答案 C

6.下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少

B.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C.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属于反射

D.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四个突触,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解析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故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使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大,A错误;如神经元间传递的是抑制性递质,则②处不反应,B错误;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b,反射弧不完整,C错误;图中有3个神经元,形成3个突触,加上②处,共4个突触,a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处兴奋以化学信号传递,电信号速度大于化学信号,D正确。

答案 D

7.下列各项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合成性激素B.合成tRNA

C.初步分解葡萄糖D.利用光能分解水

解析 性激素为脂质,合成与内质网有关,A错误,合成tRNA的场所是在细胞核中,B错误;初步分解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利用光能分解水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D错误。

答案 C

8.玉米的PEPC酶固定CO2的能力较水稻的强60倍。

我国科学家正致力于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中,以提高水稻产量。

下列各项对此研究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核心步骤是构建玉米PEPC基因表达载体

B.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将PEPC基因导入水稻细胞

C.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PEPC酶则意味着此项研究取得成功

D.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转基因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

解析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A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通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常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B错误;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PEPC酶则意味着目的基因表达,但不代表水稻产量提高,C错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植物细胞培育成植株,D错误。

答案 A

9.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差不大

B.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

C.该病不符合孟德尔遗传且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

D.患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解析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错误;患者家系中不一定出现隔代遗传,B错误;该病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发病率与种族无关,C错误;女性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上都带有致病基因,其中之一肯定来自父亲,肯定会传一条给儿子,故其父亲和儿子必然患病,D正确。

答案 D

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土壤细菌进行计数

B.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D.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抵制杂菌生长

解析 平板划线法是分离菌种的方法,不能对细菌进行计数,A错误;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肽键反应,产生紫色反应,但不能与氨基酸反应,B错误;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处理都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制作腐乳时,加盐使豆腐中的水分析出,从而使豆腐块变硬,同时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D正确。

答案 D

1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正确的是(  )。

A.探究不同类型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实验,取样器大小是无关变量,使用不同的取样器会得到相同的结论

B.DNA溶于酒精溶液,而细胞中的蛋白质不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

C.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可看到溶液变砖红色

D.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黄绿色色带距离点样处最近,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含量最少

解析 土壤类型属于自变量,取样器大小为无关变量,使用不同取样器得出的结论相同,注意,该处所说的不同取样器是指不同次的实验中用不同取样器,同一次实验中取样器要相同,保证单一变量,A正确;DNA不溶于酒精,某些蛋白质可溶于酒精,B错误;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错误;色素带离点样处最近代表该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不代表含量,D错误。

答案 A

12.下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浆细胞

T细胞

淋巴因子

受体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细胞I能产生E物质,作用于细胞Ⅱ表面的物质F。

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表面的受体,A错误;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甲状腺细胞能产生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C正确;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答案 C

13.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③的利用和⑥的产生在线粒体的同一位置进行

D.原核生物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 根据图示,①②④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④,A错误;⑤代表的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B正确;③水的利用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⑥水的产生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错误;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有些具有相关的酶,也能发生图示的有氧呼吸全过程,D错误。

答案 B

1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主要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丙、丁可利用总能量大于乙可利用的总能量

D.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解析 根据图示,甲为生产者,乙、丙、丁均为消费者,生产者主要为绿色植物,A正确;该图为碳循环图,箭头可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B正确;能量流动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乙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丙、丁可利用的总能量,C错误;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D正确。

答案 C

1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时,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研究碳在代谢中的转移途径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

C.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时,常用观察法或实验法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解析 可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A正确;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碳在代谢中的转移途径,B正确;可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C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D错误。

答案 D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各种变异可视为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B.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C.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5%、5%

D.某植物种群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改变,往往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而引起生物适应性进化

解析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可视为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A错误;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但一定有生殖隔离,B错误;雌果蝇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10%×10%=1%,雄果蝇中XbY的基因型频率10%×1=10%,雌雄个体相同,故群体中的比例为0.5%、5%,C正确;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

答案 C

17.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烟草愈伤组织细胞以培育转基因烟草,下列步骤不是必需的是(  )。

A.制备原生质体

B.选择合适的载体DNA

C.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D.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解析 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需要制备原生质体,A错误;选择合适的载体,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都是必备的。

答案 A

18.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把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症状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正确顺序是(  )。

A.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

C.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

解析 根据题意,要检验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应该先注射胰岛素,检测血糖浓度,后注射葡萄糖,看血糖浓度是否恢复,A正确。

答案 A

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低导致其生长受抑制

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可相同

C.赤霉素能促进果实成熟而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而乙烯能促进细胞生长

解析 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A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的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相同,B正确;赤霉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但不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细胞生长,D错误。

答案 B

20.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B.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可取得优势地位

C.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

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 黄花刺茄入侵后会降低该地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A错误;黄花刺茄的特性使其在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等处可取得优势地位,B正确;化学防治会带来环境污染,C错误;黄花刺茄疯长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能力强,无天敌等原因,D错误。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DNA的粗提取与分离

A.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①②④

B.需要保持细胞活性的是①②③

C.需要使用染色剂的是①③⑤

D.需要使用酒精的是②④⑤

解析 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①②④,A正确;需要保持细胞活性的是①③,B错误;需要使用染色剂的是②④,C错误;需要使用酒精的是②④⑤,D正确。

答案 AD

22.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成熟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D.有氧呼吸酶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起作用

解析 人的成熟红细胞无DNA,无法产生酶,但能产生ATP,A错误;蛋白质、RNA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而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ATP不具有,C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答案 BD

23.下列与基因工程载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在细菌中以独立于拟核之外的方式存在

B.质粒作为载体的原因之一是它为环状,便于切割后与目的基因连接

C.载体中的标记基因可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D.当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时,多种噬菌体均可作为载体,如λ噬菌体和T2噬菌体

解析 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在细菌中以独立于拟核之外的方式存在,A正确;质粒作为载体的原因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不包括环状结构,B错误;标记基因是便于目的基因导入后的检测和筛选,C错误;λ噬菌体可作为载体,T2噬菌体不能作为载体,D错误。

答案 BCD

2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

B.含碳有机物是图中各种能量的载体

C.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kg,生产者至少需要25kg

D.

代表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①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①>②+⑤,A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能量传递率为10%~20%,故次级消费者增加1kg,生产者至少需要25kg,C正确;③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②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故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

表示,D正确。

答案 BCD

25.下列各项研究实例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对应不正确的是(  )。

研究实例

结构层次

A

测量跟踪家庭成员一天中的体温变化

个体

B

某地苍鹭的数量变动

种群

C

猎物种群与蜘蛛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群落

D

一个池塘中3种鱼的空间分布

生态系统

解析 测量跟踪家庭成员一天中的体温变化为个体层次,A正确;苍鹭数量变化属于种群数量,为种群层次,B正确;能量传递率为生态系统层次,C错误;一个池塘中三种鱼的空间分布属于群落层次,D错误。

答案 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

26.(10分)图1为某植物光合速率随环境条件变化的曲线。

图2中表示该植物两昼夜吸收或释放的CO2变化,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O2和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分别来源于原料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2)图1中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作用速率将________,t2~t3,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t4后短暂时间内,C3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________。

(3)图2DE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第二天中________点(填字母)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图2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

如果S1+S2+S5>S2+S4,则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________(“能”或“不能”)生长。

(5)将该植物放在常温下暗处理2h,重量减少2mg,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6mg,则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mg/h。

解析 

(1)光合作用过程中,O2来源于原料中的水的光解。

葡萄糖在暗反应过程生成,故葡萄糖中的氧来自CO2。

(2)t2―→t3光照充足,光合速率不变,故此时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以外的因素,为CO2浓度。

光合作用中,突然黑暗,则光反应停止,生成的[H]和ATP下降,C3还原下降,直接产物含量下降。

(3)图2DE段为夜晚,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量受温度影响,曲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S4表示一天的净光合量,故I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4)图2中S2明显小于S4,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相关,主要受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

S1+S3+S5>S2+S4,表示呼吸量大于净光合量,有机物消耗,没有积累,故不能生长。

(5)暗处理2h,重量减少2mg,呼吸速率为1mg/h。

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6mg,则比暗处理后增加6+2=8mg,故净光合速率为4mg/h,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1=5mg/h。

答案 

(1)H2O CO2 

(2)不变 CO2浓度 减少 (3)温度 I (4)光照强度和温度 不能 (5)5

27.(7分)钠、钾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机盐,对人体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某同学为了验证高钠饮食可导致血压上升,以及适当补钾可减轻高钠饮食对血压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

(1)实验原理:

细胞外的阳离子主要是Na+,高钠饮食会提高血浆的渗透压,进而使更多的水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导致体重的增加和血压上升。

钾盐的利尿作用可减轻高钠饮食的不利影响。

(2)实验思路:

将血压正常志愿者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接受________饮食、高钠饮食和________饮食;在实验期内对志愿者的体重和血压进行跟踪测量和记录,并作数据处理。

(3)分析和讨论:

请列举2项对实验结果有重大干扰的无关变量: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水分通过渗透的方式通过细胞结构。

(2)根据实验对照原则,甲、乙、丙三组志愿者分别接受低钠饮食、高钠饮食和高钠补钾饮食。

(3)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类型的饮食,其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食物种类、食物热量、运动量、血压测量时间等其他影响体重和血压的因素等。

答案 

(1)渗透 

(2)低钠 高钠补钾(两空答案可对调) (3)年龄、性别、食物种类、食物热量、运动量、血压测量时间等其他影响体重和血压的因素

28.(8分)玉米籽粒(胚)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

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计了6组杂交实验,实验及其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亲本

组合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

F1籽

粒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白色

白色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________。

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3)如果玉米籽粒颜色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第四组F1黄色籽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

由下图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一是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相对性状。

前四组实验结果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控制的基因对数。

(2)根据子代比例为9∶3∶4,推测玉米籽粒由2对基因控制,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意,紫色个体为双显性,故有AaBb、AaBB、AABB、AABb4种基因型。

黄色籽粒必须有基因A,但不能有B,故其基因型为AAbb、Aabb。

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 

(1)相对性状 不能 

(2)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基因的分离) (3)4 AAbb、Aabb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9.(8分)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胰腺分泌液的调节

(1)盐酸刺激________,从而使其分泌________,经________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

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

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式

时间

/剂量

分泌量

(滴/15min)

时间

/剂量

分泌量

(滴/15min)

时间

/剂量

分泌量(滴15min)

刺激迷走神经

3min

8

3min

8

3min

8

注射促胰液素

1mg

11

2mg

37

3mg

62

刺激迷走

神经同时

注射促胰

液素

3min

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