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317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docx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直皖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英日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它们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日益激化。

日支持皖系段祺瑞,把持着北洋军阀,美英支持直系曹锟和吴佩孚与段祺瑞相对抗。

1920年7月,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对皖系段祺瑞发动战争,皖系失败,段祺瑞下台,直奉共同把持北洋政府。

宁汉合流:

1927年9月,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实行反革命合流。

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

“发表了《中国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宣言》,宣告国民党“统一”完成。

9月20日,新产生的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南京举行就职典礼。

国民政府发表成立宣言,“宁汉合流”的实质:

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淞沪会战1937年8月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至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三三制”政权,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此次谈判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主动。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的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新县制抗战时期,国民党推行的新县制是以孙中山的“县自治”学说为理论依据,主要内容是将保甲融入地方自治,健全基层组织,以强有力的保甲组织来推动地方自治。

这一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加强了国民党在基层和农村的统治,也有利于国民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抗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

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蒋介石。

其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驻在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的一支部队,奉命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

但在茂林一带,突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

因寡不敌众,除突围两千多人外,三千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余被俘。

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并下令向新四军其他部队进攻。

这个严重事件,震惊中外,史称“皖南事变”。

延安整风运动

1941年初,为了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彻底清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高级干部和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一次普遍的整风运动。

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着重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推动了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作正式结论。

整风运动结束。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到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讲演,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学生等。

英巡捕又拘捕学生100多名,关押在南京路的老闸捕房。

上海各阶层群众数千人,赶到捕房周围,要求释放学生。

英国巡捕蓄意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0多人,打伤数十人,造成了五卅惨案

直皖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英日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它们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日益激化。

日支持皖系段祺瑞,把持着北洋军阀,美英支持直系曹锟和吴佩孚与段祺瑞相对抗。

1920年7月,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对皖系段祺瑞发动战争,皖系失败,段祺瑞下台,直奉共同把持北洋政府。

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会议。

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召开,主要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为日后 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基础是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

八一宣言:

是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又称《八一宣言》。

宣言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卖国内战政策所造成的民族危机。

《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

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开幕在上海和浙江嘉兴举行。

大会通过了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组织纪律;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

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一大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使命,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关于工会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关于加入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等决议。

二大制定了一个完备的党章和纲领,明确指出中国当前要进行反帝反封的民主主义革命。

并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为以后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中共的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国民党一大(名词解释或简答)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

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大会《宣言》中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决定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选举了有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等参加的中央领导机关。

国民党就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黄埔军校(名词解释)

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

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

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东北易帜(名词解释)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于1928年12月在中国东北将原北京政府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史称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九一八事变(名词解释)

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军关东部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

中国守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大部撤至山海关以内,只有一部分进行了抵抗。

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刺激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掀起空前大规模的抗日救国运动具重大影响。

七一五政变(名词解释)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政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日趋反动。

7月1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决定“分共”,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

从此,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香港海员大罢工:

香港海员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而举行的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香港的中国海员工人反对英国资本家的压榨,要求增加生活待遇,遭到英国资本家的无理拒绝后,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林伟民、苏兆征等领导下开始罢工。

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宣布撤销封闭工会的命令,并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罢工胜利结束。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公认的斗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南昌起义:

又称南昌起事。

是指1927年8月1日于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

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秋收起义:

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它的意义是建立了红军和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由张太雷、黄平、等人领导的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是中共广东省委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也是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

兴国土地法:

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颁发了《兴国土地法》。

土地法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井冈山土地法》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和使用。

满足贫雇农的土地要求,增强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极大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

一二·九运动 :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数千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它打击了日帝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南京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蓬勃开展,标志着民族革命新高潮的到来。

国民会议运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场重反帝反封建运动。

1923年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军阀政权、揭露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召开国民会议。

全国人民的响应,各地先后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形成了反对军阀的民主运动。

但军阀段祺瑞为巩固其反动统治,于1925年召开“善后会议”,抵制国民会议的召开。

3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主持下,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以与“善后会议”相对立。

对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面目、动员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原大战

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

到9月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

混战历时7个月,双方使用兵力共百余万,死伤三四十万兵员,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无计。

币制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摆脱财政经济危机﹐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

改革实现了自清末以来,历届政府为克服币制紊乱,屡经拟议而没有实现的币制改革。

对缓和当时金融危机,稳定经济,保存国家抗日战争经济实力起了积极作用,也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开了方便之门。

塘沽停战协定:

蒋介石委托北平政务委员长黄郛和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秘密交涉停战的问题,1933年5月在天津附近的塘沽正式签订“塘沽停战协定”。

塘沽协定规定在长城以南设置10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中日双方撤出在非武装地带内的驻军,非武装地带的治安由中国警察担任。

塘沽协定是屈辱性的协议,默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的占领,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致使华北门户洞开,方便日军侵华。

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

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与日军板垣师团4000余人作战,歼灭日军三千多人,俘战一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是为“平型关战役”。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摧毁了日军直取太原的军事计划,支援了国民党军队正在准备的忻口会战,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6、国民革命军(名词解释)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组建的中国国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

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议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建立政治工作制度。

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共产党人担任。

取得了东征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国民党政府军队仍用这一名称。

训政纲领(名词解释)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纲领性文件。

宣布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实行“训政”。

训政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独揽,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

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

治权亦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之。

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

官僚资本(名词解释)

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攘外必先安内(名词解释)

是“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反动政策,反映了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动时期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本认识。

蒋介石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策略,反映了其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的本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迟滞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迟滞。

原因:

(1)“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加紧侵略和掠夺。

(2)军阀政府在政治上保护帝国主义特权。

经济上打击民族工业。

(3)各派军阀的不断混战纷争,直接破坏工农业。

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

主张:

(1)“好人政府”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3)废督裁兵

评价:

局限:

都否认或忽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是中国的根本乱源;反对或不赞成反帝反封的革命,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证明: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

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二,外国商品减少或停止输入中国,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第三,由于辛亥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四,由于各地人民掀起的抵制日货、美货运动等斗争,又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国内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的民族工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

第二,在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大大超过民族资本;

第三,重工业仍然控制在外国人手中;

第四,就中国经济结构的整体而言,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3、新社会力量的成长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2)城市小资产阶级数量的增加(3)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发展:

①自身优点: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这使得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最坚决、最彻底。

第二是中国工人阶级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大城市和大的企业中,便于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三是中国工人阶级绝大多数来自农民,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②弱点:

人数少、年龄轻、文化水平较低、易受农民意识和封建思想影响等。

六、新文化运动

基本评价

(1)贡献:

批判了封建主义;传播了各种思潮;造就了时代巨人。

(2)局限性:

主要局限在知识界;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民族矛盾: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2、阶级矛盾:

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3、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5、新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6、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1、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2、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3、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4、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五四运动的战果

释放被捕学生与群众;罢免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问:

为什么中国能够拒约?

1、中国的要求使合理的;2、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3、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4、在巴黎的留学生和中国华工积极斗争

(五)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既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问: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2、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4、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

五四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组织基础、干部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

(2)中国共产党政策,策略的转变。

积极成果:

政治上确立了新的革命纲领。

大会通过《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采纳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的政治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的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意义: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它促进了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成为国民革命高潮的起点。

国民党经过改组,逐步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了联盟。

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

必要性:

国民党:

孙中山长期以来革命活动的失败、国民党内部的堕落

共产党:

“二·七”罢工的教训(孤军奋战)

可能性:

国民党:

需要革命新鲜的血液、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共产党:

国民党的革命性、一定的社会威望和影响力、一定的实力、有合作的诚意

外部因素:

共产国际的知道和帮助

3、中共采取“党内合作”的原因、作用、存在的问题

原因:

(1)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

(2)国民党自身的涣散;(3)国民党有合作的可能性;(4)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威信(5)在南方建立了较为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作用:

(1)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运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组织革命力量,迎接革命高潮。

(2)容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获得新生,促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存在问题:

(1)容易使中共放弃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出现了陈独秀“右”倾错误。

(2)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及其教训

综合因素:

a.共产国际和领导人时代局限(国情、革命规律、革命道路、“左”的政策等)b.陈独秀和孙中山及合作方式;c.蒋介石叛变和客观上革命力量太小;d.陈独秀作为党的总书记,对于大革命的失败应当承担个人应负之责。

e.当时的中共中央及其他同志对大革命的失败也应当承担责任。

4.总结原因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共产国际指导失误。

c、中共犯了错误。

d、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e.毛泽东与陈独秀在革命理论方面的原则分歧

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2.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3.必须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武装力量。

4.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和策略。

二、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A.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①香港海员罢工(1922.1.12—3.8)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1922.5)③劳动立法运动(1922.8)

④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9)⑤开滦五矿大罢工(1922.10)⑥最高潮: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2)(此后工运暂时转入低潮。

意义:

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教训:

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敌人的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B.工人运动特点

工人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觉悟迅速提高,罢工斗争从主要是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主要是为争自由、争民主权利,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斗争。

工人的组织程度明显提高,出现了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

中国人工阶级是益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

六、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简)

目标:

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1、关于没收土地的对象:

①“八·七”会议:

只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对小地主(50亩以下者)采取“减租”政策;②1927年11月8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

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和一切私有土地;③中共“六大”进一步明确只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2、关于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一般是以乡为单位,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并以原耕地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3、关于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

土地公有即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使用,禁止买卖。

1931年春:

使用权和所有权均归农民,可以租、借、买卖。

4、关于阶级路线:

“六大”:

土地革命中“主要的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