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13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7Word版含答案

作文07

25.请以“熟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与抄袭。

【精彩例文】

熟悉

四川考生

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心若无异,万法一如。

——《信心铭》(僧璨大法师)

    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朗朗(编者注:

郎郎)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

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训诫。

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

    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熟悉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熟悉才会让人了解万物的法度。

    当司马迁熟悉中华历史,才有了《史记》的不朽;当李时珍熟悉百草千方,才有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当纪晓岚熟悉经史子集,才有了《四库全书》的浩瀚。

熟悉造就了华夏的辉煌,缔造了民族的昌盛,成就了伟人的不朽。

    心无旁骛地研究,才有了无人能及的熟悉,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功绩。

冷僻枯燥的文字没有阻止住他钻研的脚步,孤独凄凉的大漠没有停止住他探访的脚步,冷嘲热讽的眼光没有动摇他追寻的心灵。

当对西域一种即将失传的文字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时,人们毫不吝惜地把“国学大师”的称号赠予了季羡林先生。

    如果没有对文字的熟悉,他不会有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对汗牛充栋的经典的熟悉,他不会有深刻的认知,如果没有对华夏典籍的熟悉,他不会有真知灼见的眼光;如果没有……

    没有那么多如果,熟悉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国学大师。

而他熟悉的秘诀,就在于心无旁骛地钻研。

心无异,行才正,思才深。

    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

熟悉,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块登上成功的阶梯。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心无异,才成就了佛祖的大彻大悟。

僧璨大师对佛法的熟悉,才有了“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的劝世良言。

    熟悉,万法一如。

26.生活中有计多故事。

你也许是故事的亲历者,也许是故事的聆听者,也许是故事的评说者……故事让你感动。

故事让你启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

请用“我与故事”为题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重庆市的高考作文从07年的“酸甜苦辣说高考”到08年的“在自然中生活”,再到09年的“我与故事”,都体现出一种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的特点。

在设题上,不故弄玄虚,不兜圈子,不给考生增加审题难度,重点考查考生的生活的多彩,阅读的丰富与思想的深度,以及考生的写作技巧方法等。

“我与故事”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作文题,一个是“我”,一个是“故事”,因此,如果只写“我”而不言故事,或者只写故事,而不谈及“我”都是偏题了。

有不少考生走出考场便大呼今年作文简单,但有的考生并未细心思考这是一个关系类的作文,很容易偏于一端。

因此,明白这是关系类作文,这是不偏题的最起码一步。

从写作素材而言,这个作文确实不会找不到写的。

哪个人没有经历过故事,哪个人没有被故事感动过?

无论哪个考生都可以扯出一段故事来说。

但当大家都有故事可说的时候,就要看看谁讲的故事新鲜、精彩,还要讲究说故事的技巧,是否能如说书人一样让你听了此回还想听下回。

可对于某些考生来说,要把故事讲得有味道、有深度也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还特别要注意的故事的基调问题。

写进作文的故事,不能像平时与朋友吹牛一样,不讲雅俗,不谈格调。

作文中的故事一定要是主流思想的,积极向上的,正如作文题目里所说的,应该给人感动的,给人启迪的,能帮助人成长的。

【精彩例文】

我与故事

重庆考生

小时候,故事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存在,我们习惯于在母亲温柔的讲述声中睡去,在黑甜的梦乡中寻找它的身影;青年时,故事是一场无望的追寻、是一场不凡的经历、是与众不同的传奇,我们追寻它的存在又怀疑它存在;老年时,故事是对过去的怀念,是对曾经的缅怀,我们为它流泪也为它欢笑。

从来没有的事

  故事是从来没有的事。

它用一种近乎虚幻的美好、一种近乎完美的幸福构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的美好希冀。

  我们曾经在女娲补天的波澜壮阔里瞥见那人身蛇尾的女子奋力地举起补天石,用一种母性的光辉照亮了苍茫的大地;我们曾经在精卫填海的执着不悔里望见一只美丽的鸟儿锲而不舍地把石子投入无垠的大海,用执着与坚守书写一首传奇的歌谣……我们在故事里沉醉,我们在故事里感受。

我们沉醉在故事中那些神秘莫测的美丽里,我们感受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诡谲与奇妙。

  故事里承载的是一个民族对民族精神的一种诠释、一种描述。

我们的祖辈把它们口口相传,尽管经历了千百年,但是它们至今仍然在传递中。

传递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从来没有的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心灵的启示。

当我们还是一个蒙昧的孩子时,故事是启迪我们的一首古老的歌曲,它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里,让他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故事中,完成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接力。

  故事是从来没有的事,传递着千百年来不灭的民族精神。

已故的事

  故事是已故的事。

它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某一个人的记忆里,留下的或许是幸福的微笑,也可能是痛悔的泪水。

  时光是调皮的孩子,也是一个年迈的老人。

当它匆匆向前时构造出了一个个或美好或痛苦的故事,当它缓缓前行时又让人们一次一次地回顾那些已故的事。

  它可能是你经历过的,属于你的故事。

就像一次意义重大的考试,就像一次令人难忘的失败,就像一场美好的聚会。

这一个个故事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如同一棵开花的树,充实而饱满。

  它可能是别人的风景,属于别人的故事。

是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是李白的“对影成三人”,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毛主席的“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

我们浏览着这些我们无法参与的别样景色,或叹或泪,或喜或悲。

  已故的事,让我们体会什么叫“时间如白驹过隙”,让我们学会珍惜,让我们学会宽容,让我们学会预防,让我们学会很多很多。

九、(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旁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

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

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

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为了防止作文题让人不知所云,不妨就以“超越弯道”作题目,当然也可以拟一些有文采,有内涵的题目,这要根据作文内容来定。

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开头最好用一两句话转述材料,接下来用一小段话引出观点或中心,免得偏题;结尾应当再呼应一下题目和开头。

总体安排要巧妙、流畅,不要太生硬。

如写记叙文类的文章,要特别讲究构思和语言;如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严谨,例子的恰当,语言的整齐。

【精彩例文】

在弯道上超越自己

安徽考生

生命的旅程和赛车的跑道相似,也有许多难以把握、难以预知的弯道,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直面的挑战。

当然,正如一切挑战都蕴藏着无数机遇,生命旅程中的弯道也富有超越自我的机会,在弯道之后的坦途上阔步向前,微笑着面对前方的风风雨雨。

   弯道,可能意味着荆棘丛生的逆境,也可能预示着柳暗花明的喜悦;弯道过后,可能是崎岖的仄径,也可能是光明的坦途。

但无论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我们,我们都必须勇敢地走过弯道,超越自我。

在这个不平凡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勇气、把握机遇,使自己走向更高远的生命境界。

   “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此时此刻,伫立在大漠之边的落魄战友,正是遭遇了生命弯道。

前途在何处,命运会怎样,无垠的大漠不能给出答案。

或许是“任重道远”,或许是“春风传讯”,但他必须去做的,不是彷徨,不是忧虑,而是勇敢地面对前方可能迎来的艰险,使“大漠谪戍”成为历练自己坚忍品格的烈火,超越自我,战胜怯懦。

待到春风传佳讯,它必将以更加自如的姿态,迎接以后的无限风光。

由此可见,“弯道超越”可以成为生命中难得的机遇,成就更坚韧、更完美的自我。

   遭遇“乌台诗案”的苏轼,被贬黄州是他生命中的弯道。

是就此沉沦还是淬炼品性,完全在于他面对“弯道”的态度。

苏学士成功地实现了“弯道超越”,在那一片荒蛮的土地上,他摒弃了文人的浮气,铸就了坚韧、超拔、豪放、旷达的全新自我。

或许他仍有“捡尽寒鸦不肯栖”的凄凉境界,但他学会了与明月清风为侣,悠然自得地描绘属于自己的风景线。

这意味着无数坎坷的弯道,成了千古难得的机遇,成就了一代风流。

   所以,难以预知的弯道,能是善于善于利用它的人们实现超越,受益匪浅。

我们在生活中必需的品格,坚毅,顽强,乐观,从容等,都可以在弯道上淬炼。

   所以,请不要畏惧弯道,微笑着面对它,跨越它,让它成为淬炼品性、超越自己的垫脚石,奔向更高远的境界,然后我们会由衷地感激弯道带来的机遇,说生命因弯道而更加充实,因弯道而超越了我们自己。

 

27.题目:

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事先补充完整该题目,然后行文。

没有文体限制,立意自定,半命题的形式,这种种开放性使得该道这问题备受欢迎,使考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我们一定要注意审题的准确性。

半命题中的“也”是相当关键,它暗藏了这样的一个信息:

以前并未认识到某种特点,后来恍然大悟了,或者心领神会了。

这种心理可以使欣喜的,可以是悔恨的,可以是幸福的,同样也可以是痛苦的。

关键的一点是考生要写出“也”字的波澜起伏出来,写出真情实感出来。

【精彩例文】

这也是一种承诺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

——《承诺》

这是著名歌手刘德华借已故艺人黄家驹所作之曲填词,并领衔香港众歌星演唱的赈灾歌曲。

每每听到这首歌总不免心潮澎湃,倾刻之间我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忘却,也不会忘却:

有舍己救人的英雄,有与死亡之神对持几十小时甚至百余小时的坚强勇者,更有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救助物质和爱心,就如前面歌词所提:

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原来的生活。

我的博客和QQ空间上,有一张图片,也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

一个男子将因地震而亡的妻子挷(绑)在身上,他要骑摩托车将亡妻背回家。

这张由CNN记者拍摄的照片,借着媒介和网络传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子——吴家芳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时间有很多人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有许多女性“争嫁好儿郎”。

吴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刚建成的地震博物馆还将其摩托车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某网友语)。

在离5·12还没一周年之际,就传出了吴家芳的新婚,一时网络哗然。

指责声此起彼伏,众网友愤怒交加,大有被吴家芳忽悠,甩弄之感。

在很多人眼里吴家芳不再是好男儿,而只是个虚伪的小人。

然而,我却要大声说不,他依然是个好男儿。

据说地震灾区灾民的自杀率非常高。

分析认为,是因为很多灾民还未从亲人逝去和财产损失中恢复过来。

因此,灾区的重建和灾民的心理治疗成为两项重要的任务。

就如《承诺》所唱那样:

重获原来的生活。

而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年多了,我们仍在关心灾区建设,仍在关心灾区人民生活。

我们无非是希望灾区人民早日从悲痛中走过来。

然而我们做到了吗?

就如前面指责吴家芳的网友,他们做到了吗?

没错。

吴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别人关心,也需要别人帮助,也需要重获原来的生活,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

他结婚是为了得到家的关爱,为了尽量从亡妻之痛的悲伤中解脱出来。

我们又凭什么因此指责他呢?

每个因地震而心灵遭受巨大伤害的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得到家的温暖,吴家芳结婚我们更应该祝福他,为他高兴,而不是指责。

吴家芳不是圣人,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他与其亡妻化为飞蝶或星星,他还要生活,温总理告诉灾区人民:

要好好活着。

前面所提的网友的指责岂不是让吴家芳承受比亡妻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

”不仅仅是唱唱,而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

【2016高考试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

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

“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

“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锁”需要我们去打开。

请以“开‘锁’”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

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

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的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

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做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歹徒入室抢劫,身中数刀,仍与歹徒搏斗,终于制服了歹徒。

面对精神崩溃、瘫倒在地的歹徒,她向邻居解释说是出了意外,托邻居拨打120,把自己和歹徒送到医院救治。

警察接到报案后赶到手术室,她才说出实情。

李老师说:

“我没告诉邻居真相,是怕他到不了医院就被众人打死。

他犯了错误,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我不希望用暴力方式对待他。

”办理此案的警察告诉记者:

“李老师的善举非常感人,但这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她应该先报案,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抓获歹徒。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责任、期盼和压力。

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

请以“苦涩而美丽的承受”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的否定自己,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我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对此,你有何体验或感悟?

请以“生命价值来源于你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和抄袭。

【参考答案】

1.〖提示〗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但既然选择了走进阳光,就

无法拒绝阴影。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快乐,也有痛苦;有幸福,也有不幸;有喜剧,也有悲剧;有成功,也有失败……面对痛苦和不幸,我们有时真的无法逃避;面对注定的悲剧和失败,我们有时无法选择。

但我们仍要去寻求欢乐和幸福,去创造喜剧和成功,仍要“走进阳光”,去寻求明媚与灿烂的生活。

这样立意,才不会偏题,才会有一定深度。

2.〖提示〗对于一般的事物、问题而言,这里的“心”是指事物的关键之处、问题的

症结所在;对于人的思想、情感而言,“心”是指思想的实质和情感的隐秘之处。

“铁杆”天生不是开锁的料,只会砸“锁”、撬“锁”——这样一来,锁就变形了,“心”就受到伤害了。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没有抓住事物的关键或问题的症结,不讲科学、不讲技巧的粗暴蛮干的工作手段或工作方法。

可以论述解决问题要看实质,抓关键;顺应规律,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否则只

能是蛮干。

可以从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切入:

只有把握他人内心情感的脉络,才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之窗。

可以作思辩性的联想:

“铁杆”也想开锁,只是采用的方式不正确,可见解决问题应追求合理的途径;“钥匙”是开锁的工具,但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开错了锁,同样打不开——生活中老师用各种方法做思想工作,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好“钥匙”(或者说好方法)往往只有一种。

3.〖提示〗一、安泰的角度: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别人或集体的力量才能有

所作为;反过来思考,过分依赖别人也会导致失败;二、从母亲的角度。

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三、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

知己知被,方能百战不殆;抓住要害,才可事半功倍。

4.〖提示〗本题属材料作文,它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段材料来引发考生的思考,引导

考生写思想、写社会、写人生。

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可以考虑将每一个人物都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

在审视时,注意抓住他的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就这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而言,关键是要抓住矛盾——该不该第一时间报案,抓住了矛盾,就可以做出正确立意。

(1)从李老师的角度看,自己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即刻报警,合情合理;但李

老师在自己已经制服歹徒的情况下,不是痛打落水狗,而是首先想到,人们激于义愤,很有

可能将歹徒痛打一顿,从而使歹徒的生命受到威胁。

对此可从几个方面思考。

首先,李老师

不是以怨报怨,而是生命第一,首先想到要救治嫌疑人,这充分体现出李老师博大仁慈的胸

怀。

其次,爱的关怀与感召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教育违法者意义重大。

当然,李老师的

不及时报案也可能给周围邻众带来一定风险。

据此立意可为:

①宽以待人/②爱的力量/③以

人为本/④如何减少风险/⑤理解等。

(2)从警察的角度看,警察认为这是严重刑事案件,即刻报案,能避免更大的恶性事件

发生,这是没有错的,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即刻报案的做法当然值得提倡。

但如

何让嫌疑人的生命也得到尊重和人道主义关怀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据此立意可为:

①原则

②法律与人性关怀等。

(3)从小偷的角度看,毋庸置疑,歹徒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认真探究歹徒的犯罪缘

由,从人性的高度去关怀,教育和转化犯过错误的人,让违法者也得到生命的尊严和爱的关

怀,更能较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据此可立意为:

①尊重生命/②爱的感召/③如何人性

地对待“坏人”等。

(4)从周围的人的角度看,李老师担心歹徒被人打死似乎不全然是过虑。

对被制服的罪

犯施以拳脚决不可认为是歹徒的罪有应得,也不可以“群众愤怒可以理解”为借口,擅自施

以暴力是有悖我国法律规定的。

据此可立意为:

①合“情”合“理”新解/②宽容/③如何做

一个好人等。

这则材料的立意点还有很多,但核心点均不宜脱离“爱、人性关怀、以德报怨、尊重生

命”,因为试卷明确要求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5、评分细则:

(1)如何打基准分?

在做到“四个基本”(审题基本准确,内容基本明白,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的情况下考虑获得基准分50分。

上下浮动主要依据审题情况。

紧扣题目最高52分;基本符合题目要求,47—51分左右;与题目若即若离,42—46之间;若毫无关联,一律不超过42分。

偏题的表现不仅在于立意的偏,也在于材料的不切合文题。

紧扣题目最高46分;基本符合题目要求,41—45分左右;与题目若即若离,36—40之间;若毫无关联,一律不超过36分。

(2)如何综合扣分或加分?

①关于综合扣分:

主要从九大硬伤(标题标点字数句,审题文体结构清)中除审题以外的八个方面操作。

无标题,扣2分,标题好不加分;无标点或以圆点替代,圈出,每3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文章结尾处无标点或以圆点替代扣3分,标点好不加分;错别字,圈出,每1个扣1分,不重复计算,扣满5分为止;字数每少50字扣1分,超过3分将在总分内扣结构分,200字以内不超过15分,200字至400字间不超过30分;一处病句扣2分,并用横线划出;文体不分,对应文体的表达语言少于全篇的三分之二,扣3—5分;结构不完整,表现为结尾处无完篇标志,不得及格,其他情况适当扣分;卷面有明显黑团,每2个扣1分;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加1分。

手工阅卷采用扣分制,网上阅卷实行无硬伤加分制。

②关于文体加分:

Ⅰ、写议论文只要中心论点明确,有2—3个分论点,论据分析合理,即在文体栏内加3分;如果分论点层层深入,引例鲜活富有特色,另外加发展等级分。

Ⅱ、写记叙文要有自己的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有2—3个细节描写,即在文体栏内加3分;如果细节刻画生动形象,另加发展等级分。

3)写散文只要符合“形散神聚刀的要求,有2—3层次,即在文体栏内加3分;如果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另加发展等级分。

Ⅲ、关于语言加分:

对语言通畅、优美的作文在文句栏内加语言分,至少4分,若需再加可在发展等级栏内执行,可加至满分,语言加分比例控制在总阅卷量的20%左右。

③如何发展等级加分?

加分从发展等级的“深刻”(分析深入,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富有个性)四个方面考虑加分,至少加5分,最高可至满分。

④几点说明:

Ⅰ、关于仿作套作扩写(所谓仿作套作:

材料老套,在评卷时不断出现),在正常评分的情况下降类评分;完全是抄袭之作(找到所抄原作)不得超过15分;扩写作文题材料不得及格;只根据提示语关键词平面展开议论和记叙,最高55分;罗列事例或情节铺排,最高50分;科学家故事汇展,最高45分;贴标签,最高41分。

Ⅱ、要拉开分数档次,增强作文的区分度。

区分度要求:

要敢于打高分,不打保险分,也要敢于打低分。

Ⅲ、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地名、校名和教师、同学以及本人姓名,否则扣3分。

6、话题作文的审题,首先要仔细研究所给材料。

抓住关键提示语或者关键字,进行思考、联想、提炼,可以得到大致准确的主旨感受和立意。

材料说:

“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责任、期盼和压力”,这告诉我们承受的是我们应该承受的,也是必须承受的。

因此我们必须承受。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强调从精神层面来看待这种压力或者从责任,我们必须有健康的心态和超常的承受能力;苦涩、美丽则深刻的解释了承受过程的艰难和结果的深远意义及其深远的人生价值。

例文:

苦涩而美丽的承受

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亦或是暴风骤雨,这些障碍与困难、磨砺与痛楚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

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伤疤会让我们生命的河流,流得更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