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11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

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项目

节能评估报告书

 

附图:

1、项目区位图

2、项目总平面图

附件:

1、业主委托书

2、对会议纪要及专家意见的执行情况说明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世界各国都把能源安全作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并把提高能效和节能作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措施。

“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目标。

也即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速度支撑了国民经济平均11.2%的指标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但是,从能源资源需求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从能源资源消费角度看,我国已是世界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单位GDP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能源资源储量看,我国人均能源资源蕴藏本来就不足,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即使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3%,高消耗导致我国能源供应十分紧张,相当一部分能源需要靠进口解决。

其中,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2%。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针对的节能目标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15%。

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的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我区节能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1评估依据

1.1评估范围和内容

1.1.1评估范围

1.1.2评估内容

(1)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2)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3)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4)节能措施评估。

1.2评估依据

1.2.1相关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

(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

(5)《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

(6)《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1号);

(7)《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8)《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

(9)《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

(1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

(13)《“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桂政发〔2011〕80号);

(14)《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桂发改环资[2012]890号);

(15)《关于印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指南的通知》(南发改环资〔2012〕11号);

(16)《“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

(17)《市“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18)《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26号);

(19)《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南府办[2011]92号)。

1.2.2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规范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力);

(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4)《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20)《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

(21)《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

(2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9);

(23)《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

(24)《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03);

(25)《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2006);

(26)《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2006);

(2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能效等级》(GB21454-2008);

(28)《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

1.2.3相关地方标准及规范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

(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221-2007);

(3)《民用建筑节能检验规范》(DB45/T393-2007);

(4)《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范》(DB45/T394-2007);

(5)《民用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应用技术规范》(DB45/T395-2007);

(6)《路灯节能装置标准》;

(7)《绿色建筑评价》(DB45/T567-2009)。

2项目概况介绍

2.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建设单位:

(2)法定代表人:

(3)单位简介:

2.2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X·X

(2)建设地点:

(3)。

(4)项目性质:

居住及商业建筑

(5)建设内容:

物业类型主要为住宅和商业建筑等

(6)建设规模:

(7)项目总投资:

人民币亿元

(8)建设工期:

36个月

(9)户型面积比例表详见表2-1:

表2-1户型面积比例表

套建筑面积

套数(套)

面积(m2)

户型面积比

户型套数比

90平方米以下

2375

207439.89

70.02%

78.43%

90~144平方米

455

56752.59

19.16%

15.03%

144平方米以上

198

32064.34

10.82%

6.54%

合计

3028

296256.82

100%

100%

注:

户型面积不包括底层门厅及屋顶楼梯间

(10)建筑一览表详见表2-2:

表2-2建筑一览表

楼号

户数(套)

面积(m2)

结构

形式

占地

面积

(m2)

建筑高度(m)

层数(m)

层高

(m)

耐火等级

太阳能板安装面积(m2)

1#

290

26956

剪力墙

1767

98.4

22

4.39

一级

住宅+商业

2#

124

11315

剪力墙

329

96.9

32

2.9

一级

701

纯住宅

3#

92

9234

剪力墙

329

73.1

24

2.9

一级

520

住宅+商业

4#

132

11999

剪力墙

329

99.6

34

2.9

一级

746

纯住宅

5#

235

22404

剪力墙

686

99.6/73.5

25/34

2.9

一级

986

2单元住宅

6#

132

15044

剪力墙

413

99.6

34

2.9

一级

465

纯住宅

7#

396

35178

剪力墙

946

99.6

34

2.9

一级

520

2单元住宅

8#

139

15706

剪力墙

460

99.6

34

2.9

一级

465

纯住宅

9#

139

15706

剪力墙

460

99.6

34

2.9

一级

465

纯住宅

10#

139

15706

剪力墙

460

99.6

34

2.9

一级

465

纯住宅

11#

284

30086

剪力墙

786

99.6

34

2.9

一级

937

住宅+商业

12#

253

28010

剪力墙

788

98.9

33

2.9

一级

909

2单元住宅

13#

270

28779

剪力墙

810

98.9

33

2.9

一级

902

2单元住宅

14#

125

12729

剪力墙

367

99.6

32

2.9

一级

451

纯住宅

15#

139

13505

剪力墙

358

99.6

34

2.9

一级

465

纯住宅

16#

139

15075

剪力墙

398

99.6

34

2.9

一级

465

纯住宅

小计

3028

307431

9686

纯住宅

17#

4885

框架

1506

10.8

3

3.6

一级

幼儿园

商业

28104

框架

9682

19.6

3

4.5

一级

纯商业

合计

3028

340420

20874

(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详见表2-3:

表2-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计量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2

净用地面积

3

道路用地面积

4

总建筑面积

4.1

地上建筑面积

其中

架空层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

商业服务用房建筑面积

所占比例10%

 

幼儿园建筑面积

12班

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

社区管理用房建筑面积

200㎡不计容

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

公厕建筑面积

1个

垃圾收集点

1个

4.2

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容积率)

其中

住宅车库建筑面积

商业车库建筑面积

设备用房建筑面积

5

容积率

6

建筑占地面积

7

建筑密度

8

绿地率

9

绿地面积

10

居住总户数

11

机动车停车位

11.1

地上停车位

94

11.2

地下停车位

2690

12

非机动车停车数

6820

2.3项目建设方案简述

2.3.1总平面设计

(1)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住宅全部规划为高度100m的高层住宅,沿地块周边布置,拉大建筑的日照和景观间距,确立了“中心大花园围合式”的设计原则,为打造小区内部中心景观预留充足空间,最大的楼间距约100m,在周边无景观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全部住宅都朝小区中心景观布置,有利于提升高层住宅的景观品质和价值。

首层基本架空做小区绿化,增加小区内部半室外活动空间,少量架空层做物管及社区管理用房。

主要小区公建的位置可兼顾小区内外,服务半径合理。

集中商业沿佛子岭路和X路布置,南边规划道路布置少量沿街商业。

在基地南端最好日照处设置幼儿园。

幼儿园的用地及功能独立,易于施工,满足项目开发时分期建设的需要。

(2)绿化及景观设计

社区内景观主要是通过建筑围合的形成中心大花园的景观,并结合高差形成3个台地景观,再以景观轴为媒介将3个台地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景观系统。

广场铺地、草坪、景观树、四季花、喷水、雕塑、照明灯相应配套,构成气韵生动的活动空间。

同时充分考虑景观的最优化,通过由景观的点到线,上升为整个面的设计方法,使小区内具有中心性较强的景观点,各点组成清晰的主要脉络,形成整个小区内优美的景观效果。

(3)交通设计

项目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的交通形式,通过地形高差形成的车库,在临道路面直接入地下车库,在西侧周边设置消防通道,人行主入口设置在东边,通过景观叠水踏步进入小区,内部结合地形高差形成山地景观,创造出幽静宜人的的居住环境。

救护车车行通道位于小区地面,可通至各栋住宅楼前。

(4)日照分析说明

①住宅

日照时间

户数(户)

所占比例

备注

≥3小时

2573

85.0%

≥2小时且<3小时

344

11.3%

≥1小时且<2小时

111

3.7%

<1小时

0

0

合计

3028

100%

注:

分析时间为大寒日;有效时间段是8:

00~16:

00;水平测试平面为二层住宅窗台高度,高出室外地坪4.5米。

②幼儿园

设计内容

日照时间

所占比例

备注

普通教室

冬至日≥3小时

100%

12班

音体室

冬至日≥3小时

100%

1个

活动动场地

冬至日≥3小时

50%

2.3.2建筑方案

(1)单体设计

住宅户型设计分区明确合理,功能齐全,考虑到的气候条件,在设计中,特别注重了户型日照及通风设计,除住宅主要房间保证好朝向外,并尽量减少每户之间的干扰和遮挡,保证每户都拥有充足的阳光。

户型的布置尽量多方考虑,注重均好性并兼顾景观。

(2)竖向设计

本工程所有高层住宅竖向交通以电梯为主,每栋设2部防烟楼梯和两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布于中间核心筒位置,保证使用和疏散要求。

(3)立面设计

采用简约的设计手法,体现出自然、纯真、时尚和现代的建筑风格。

开窗设计既考虑了采光通风的要求,又满足了窗地比,更体现出简单的建筑特色。

通透变化的阳台设计,使每家每户都能更贴近自然,轻易欣赏到优美的小区风景。

铝材等新兴材料的运用,更彰显出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提升了整个小区的档次。

(4)无障碍设计

总平面设计上,在道路各个有高差的台阶位置都设计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坡道。

各栋高层住宅的入口部位都设计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坡道,电梯均为无障碍电梯。

2.3.3结构方案

(1)设计依据

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自然条件及设计要求

①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

本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②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③抗震设防类别及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其中幼儿园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按6度考虑。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④基本风压:

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风压值采用W0=0.35KN/㎡,按设计规范建筑高度大于60m时提高到W0=0.4KN/㎡,地面粗糙度为C类。

⑤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3)结构设计

①结构选型

本工程24~34层的高层住宅楼为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三级;集中商业为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幼儿园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

地下室及沿街商业平面长度已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1.1条规定的抗震墙结构及框架抗震墙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根据建筑功能分布情况,在适当位置设防震缝将上部结构分开,地下室不设缝,每隔30~40米设置后浇带。

②基础选型

高层部分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进入中风化泥岩不少2米,多层部分采用扩展基础或钻孔灌注桩。

③主要材料的选用

砼强度等级:

C60~25,待计算确定,采用商品混凝土。

地下室底板:

C30~40,砼抗渗等级P6。

钢筋:

采用HPB300、HRB335、HRB400;梁柱主筋拟全部采用

400级热轧带肋钢筋,除屋面外的楼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框架填充墙:

外墙应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如加气混凝土砌块或砖渣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内隔墙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390×190×190,卫生间等隔墙也可以采用90厚混凝土厚小型空心砌块。

2.3.4给排水方案

(1)设计范围

建设地址内的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生活污水排水、场地雨水排水系统。

(2)给水系统

①水源

整个小区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水,从市政供水管网上引入两条DN300的管道在小区内成环,环状网管径DN300。

②用水量

本项目最高日常生活用水量为3903.87m3/d,最大时用水量478.1943m3。

③给水系统

采用分区给水方式:

公建、地下室由市政管网直供,并单独计量;高层住宅三层及以下由市政管网供给,三层至十一层由低区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住宅楼十二层至二十二层由中区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二十三层及以上由高区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

景观水池主要依靠雨水补充,遇到少雨季节或旱季,可考虑自来水补给。

生活热水系统:

住宅每户采用平衡式热水器设于生活阳台集中供用厨房,卫生间。

(3)排水系统

排水体制及排水出路:

室外排水按雨、污水分流,室内污、废水合流。

小区建筑物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排水管网。

建筑物屋面雨水、阳台雨水收集排至小区雨水管道,地面道路雨水经雨水口收集排至小区雨水管道,最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设计雨水重现期采用2年。

整个小区设计雨水量为3000m3/h。

洗衣机废水排至室外污水管,地下室废水通过集水坑和潜污泵抽送至室外污水管。

(4)水泵房、水池

本工程的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消防水池、固定消防水泵拟设在地下二层。

生活、商业办公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固定消防水泵集中设置在水泵房内。

2.3.5暖通方案

(1)设计内容

①集中商业的中央空调设计。

②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楼梯间及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

③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房间及内走廊的机械排烟系统。

④地下车库的通风及排烟系统。

⑤地下设备房的通风及事故排风系统。

⑥厕所的排气系统。

(2)设计参数

①室外设计参数()如下表:

气象

参数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湿球

温度

相对

湿度

通风

温度

主导

风向

风速

大气压力

夏季

34.4℃

27.9℃

--

31.8℃

SSE

1.5m/s

1012.1hPa

冬季

5.8℃

--

85%

0.9℃

E

1.3m/s

996.7hPa

②室内设计参数如下表:

房间名称

夏季

冬季

新风量

噪声

通风换气参数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m³/h.P

dB(A)

次/h

住宅

26~28

――

16~18

――

――

<40

1.5

商业

26~28

――

――

――

――

<45

1.5

变配电室

<38

--

--

--

--

--

15

发电机房

--

--

--

--

--

--

12

电梯机房

<39

--

--

--

--

--

15

地下汽车库

--

--

--

--

--

--

6

水泵房

--

--

--

--

--

--

6

卫生间

--

--

--

--

--

--

12

(3)空调冷源系统设计

①集中商业采用水冷冷水机组作为冷源,冷却塔设置于裙楼屋面,空调末端采用全空气系统。

②沿街商铺采用分体空调系统,建筑统一预留室外机位。

③住宅由建筑专业预留分体空调室外机位置,电气专业预留分体空调电源,分体空调器由小业主自理。

④幼儿园由建筑专业预留分体空调室外机位置,电气专业预留分体空调电源。

⑤本工程消防控制中心、值班室、电话机房、电视机房设置分体空调,电气专业预留分体空调电源。

(4)空调水系统设计

①空调水输送系统为了节省投资、降低运行和管理费用,本工程考虑采用一次泵变频系统。

②空调水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在主要支管处设置平衡阀。

(5)空调风系统设计

商场采用全空气系统,设置空调机房,考虑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运行的可能。

设计时通过准确计算,使室内获得适宜的温湿度,并将噪声源的噪声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6)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地上及地下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消防前室设置加压系统。

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二至三层设一个,其加压风口为常开百叶。

前室加压送风口每层设一个,其加压风口为常闭风口。

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开启着火层及上下各一层电动加压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风机。

(7)通风及排烟系统

①地下车库排风与排烟共用一个系统,通风及排烟系统换气次数按6次计算,有直接对外车道的防火分区通过车道补风,没有直接对外车道的防火分区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大于排烟量的50%。

②地下室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内走廊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同时设计机械补风,补风量大于排烟量的50%。

③变配电室、柴油机房设计有平时通风、火灾后事故排风系统。

事故排风量为12次/h,设于气体灭火房间内的所有风口在气体灭火装置工作期间应自动关闭,灭火工作完成后,应能电动开启并开启事故排风机进行事故排风。

④所有卫生间均设计机械排风系统。

⑤水泵房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