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893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docx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曹冲称象》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5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

象有多重?

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

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

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

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4、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范读全文

  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

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

官员、曹冲

  提问:

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

这头大象怎么样?

(又高又大)

  提问:

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

(像……像……)

  指名读句子:

“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

“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

官员们议论什么?

“到底”什么意思?

  师:

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

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

杆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

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

“直摇头”什么意思?

(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

为什么直摇头呢?

 板书:

称不出伤害象(指导朗读)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

这段写什么?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

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

读、画:

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

共有几句话?

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

(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

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

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

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

为什么?

  师:

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

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课堂作业:

出示幻灯: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到船上,看船身下()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一条线。

再把大象()上岸,往船上()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减去()船上的石头。

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⑤指名读五段

  提问: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提问:

结果怎样?

“果然”一词什么意思?

曹冲当时几岁?

“才”什么意思?

  师:

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

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思考:

图上画了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

(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讨论: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板书:

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

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

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习。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

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

②教室真整洁。

()

3课中练习:

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书写生字。

(1)读我会认的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四)作业;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官员杆秤称象称不出伤害象

赶、沉、画、赶、装、沉、称

曹冲动脑筋、想办法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教后反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

(展示课件第三屏)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

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

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

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

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

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自学生字和新词。

2.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交流生字和新词。

3.检测生字和新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感知课文,抓住主线

1.课文的题目是“爷爷的芦笛”,课文写了几次芦笛声?

都是怎样的芦笛声?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相关词语。

2.引导学生找出三次芦笛声,说一说三次芦笛声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课文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爷爷的芦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爷爷吹芦笛的图片,可极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领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本环节设计旨在引领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一主线,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