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2837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无答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案序号】5

【编写人】王家强【审核人】马池江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进步思想及评价;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难点: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自学篇

知识梳理

随堂笔记

一、背景

1.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其发展;

2.政治:

专制统治走向腐化,阶级矛盾尖锐;

3.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专制:

理学走向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自由发展;

4.阶级: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5.科技(外部):

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

二、内容

时期

代表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晚明

 

李贽

①批判孔孟学说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挑战

了孔子权威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批判程朱理学

A.批判“理”:

B.批判封建礼教和等级秩序,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

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批判“卫道士”们的虚伪:

③反对文学上的假文假事,反对复古的文风:

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偏见。

 

时期

代表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明末清初

 

王夫之

 

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①本体论:

②认识论:

③伦理学:

 

黄宗羲

①抨击君主专制:

②君臣关系:

主张

③提出,

倡导

 

顾炎武

①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②学术上:

主张

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

①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倡导平等、自由、个性解放;

②经济上:

批判重农抑商,倡导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

批判脱离社会现实的学风,倡导“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不同:

①王夫之:

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②黄宗羲: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三、评价

1.积极:

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②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带有早期思想启蒙的性质;

④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⑤启迪了后世民众,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弊端:

①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②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③思想本质仍属于儒家思想,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对话篇

【合作探究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代表人物

名言

体现的思想

 

李贽

①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未必)高,众人不曾低。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②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明矣。

而又谓一能生二,理能生气,太极能生两仪,何欤?

夫厥初生人,惟是阴阳二气,男女二命,初无所谓一与理也,而何太极之有?

以今观之,所谓一者果何物,所谓理者果何在,所谓太极者果何所指也?

”(《夫妇篇总论》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食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

④“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候》)。

 

王夫之

①“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

“气者,理之依也”。

②“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的引发才产生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主观只是客观的副本。

③“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

④“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黄宗羲

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夫治天下犹曳(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③“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顾炎武

①“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②“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③治学以“六经之指、当世之务”为目的,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合作探究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

材料三大贾富民也,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1)上述材料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分)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五孟德斯鸠认为: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贱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材料六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2)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

(8分)

(3)材料五反映了孟德斯鸠怎样的政治主张?

请说明这一政治主张出现的背景。

(5分)

(4)为什么说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中世纪的产物”,而法国启蒙思想则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概括指出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8分)

【精讲点拨】

1.李贽的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李贽的思想,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

②对于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有何特点?

①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反对孔孟教条,痛恨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对封建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对传统的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②反专制、倡民主。

李贽主张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不应该被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

黄宗藏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众治”取代“独治”.黄宗羲提出建立“天下之法”,建立监督机构。

③提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李贽痛斥传统道德观念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人皆有私。

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④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

顾炎武、换总系、王夫之等都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与推动者。

3.中国明末清初出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

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

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脆弱并发展缓慢(缺乏物质基础);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4.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批判精神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与此同时,在欧洲大地上也诞生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试比较中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同时思考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1)社会条件:

①经济条件: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迅速。

②政治条件: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重农抑商,闭关自守,资产阶级力量尚未形成;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重商主义政策推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文化条件:

思想文化专制,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封建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资产阶级文化勃兴,文艺复兴运动推陈出新,人文主义潮流深入人心。

(2)内容:

①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跳出明君贤臣的封建统治模式),未付诸实践。

②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天主教会,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并付诸实施。

(3)性质

①中国:

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从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

②欧洲:

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

(4)影响:

①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封建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辛亥革命有一定影响,但无法撼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②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并深刻的影响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引发社会巨变。

评价篇

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腐败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正统儒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B.抨击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诉求D.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

3.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中指出:

“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文中的“实学思潮”()

①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②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

③提出了“经世致用”主张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5.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7.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8.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A.削弱相权B.废除三省六郡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D.限制君权

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1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6分)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6分)

22.画出本课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