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779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题

(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6分)

1.六艺教育:

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的“六艺”教育,经历夏、商时期的发展,完备于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2.孔子:

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成就在两个方面:

创办儒家私学和修订六经,奠定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

3.鸿都门学:

东汉灵帝时期(178年)创办的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教学内容为辞赋、小说、文学、字画等文学艺术,招生对象不论出身,学成即可封官拜爵。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院。

4.《国防教育法》:

1958年9月颁布,是美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国力提出的教育改革措施,内容包括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教学,强调天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5.凯洛夫:

其《教育学》是较早的用马列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学的书,对我国20世纪50—60年代教育的影响颇大。

强调只有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不到知识的,学校教育的最大任务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学生认识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过程。

6.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把培养道德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反对无教育的教学,认为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德行;反对无教学的教育,认为教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借助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则无从实施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3×10分)

1简析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贡献。

答: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突破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垄断局面,世俗的文化教育得到了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适应人的多方面能力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广泛,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的同时,增加了自然科学等实用内容;主张教学应该注重儿童兴趣、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倡直观教学、实物教学等新方法;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性自由、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2简答洛克的教学主张。

答:

在教学目的上,强调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领会和掌握知识,这种观点使他成为教育史上所谓‘“形式教育”的倡导者之一。

在教学内容方面,设计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满足资产阶级事业家处理公私事务的实际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17世纪欧洲传统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死记硬背而忽视发展智力、训练能力的严重弊端,提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兴趣好的时候这一学习良机,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使儿童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要保持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思维。

3简答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答:

以儿童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鼓励,而不是监督;学校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行;课程应适应每个儿童的成熟水平,能够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并根据儿童的兴趣、创造力、自我表现和人格发展帮助其实现个别化发展的目的。

建立起促进合作、共同经验的组织模式,以及互助的、热情的和人道的教室气氛。

三、论述题(2×17分)

1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答: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主张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对象和学习的内容,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否定注入式教学法。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教育理论,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终身教育。

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评价赞可夫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三大原则。

答:

赞科夫把教学跟学生心理的一般发展联系起来考虑,着眼于使学生在获得一般发展的基础之上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指出以教学促发展和以发展促教学的辩证关系;主张教学应有一定的难度,应靠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和巩固,应当尽量让儿童掌握理论性知识,教会学生学习,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重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学为儿童提供精神话动的广阔领域;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该指出,赞科夫并没有讨论教育学或教学论的全部问题,他只是以“教学与发展”为课题对改革小学教学进行了实验探索。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题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6分)

1.夸美纽斯: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提出的泛智教育思想主要是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重视培养人的德行、智慧和虔信,在教育内容上提倡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提倡适合儿童的心理,在教育组织上提倡班级授课制,强调教育的效率。

2.有教无类:

春秋时期,在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基础上,孔子极力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提出私学的办学方针为有教无类,其本意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入学受教育,从此将受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百姓,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格局。

3.《师说》:

唐代韩愈之名篇。

据“古之学者必有师”,阐明了教师的任务、为师的标准和师生关系等问题,意在矫正其时教育领域不从师的陋习,树立尊师重道的风尚和习惯。

4.卢梭:

18世纪后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批判落后专制的封建教育,提出教育应遵循人的天性,培养独立自主的“自然人”,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代表作《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新旧时代教育分水岭的重要标志。

5.书院:

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古代私学的高级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建和主持为主,收藏大量图书,以聚徒讲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为主要特征,并能够结合官学和私学的双重优点,是中国古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创新标志。

6.赞科夫:

前苏联著名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建立者,根据以教学促进发展的主导思想,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即: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这一体系的特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并在保证共同的思想方向性的前提下,给予个性以发挥作用的余地。

二、简答题(3×10分)

1简答《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

答: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阐述家庭教育之作,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专门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主张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但根据动荡的社会现实,对实学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强调;阐述早施教重要性的同时,也提出重晚学的思想;主张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慈严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在训导子弟道德磨砺的同时,要劝勉子弟惜时勤勉力行,终身学习。

2简答古代科举制度主要影响。

答:

产生于607年的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科设目,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逐级选拔行政管理人才。

至1905年被废除,深刻影响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学校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方面来看:

第一,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确定了全国统一的选才标准。

第二,集中体现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在形式上具有公开性和平等性,激发了民间子弟积极向学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三,强化了儒家文化教育的传统,促使学校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而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又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民俗的改善。

第四,科举制度将人的才智力作为人仕的标准而且制度化,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具有公平和公正的制度特点,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等考试方法,及至后来判卷过程中的糊名、弥封、誊录、复审等制度,既是科举之制日趋完善的标志,也能够成为今天考试制度完善的有益借鉴。

从消极方面来说,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对学校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

第一,科举制度使学校成为其附庸,独立性逐渐丧失。

第二,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几部经典章句和华丽的诗赋,考试方法机械、呆板,重死记硬背,教学工作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不求文理,充满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

即标准化的考试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思想,靠死记知识也限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

第三,科举取士名为多科取士,有算学、天文、历法、医学、农田水利以及军事等其他行业的人才选用,但其主流仍是以儒家文史经学为主,科学的、实用的知识内容非常有限,且地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发展。

第四,科举制度毒害了读书人的思想,败坏了士风。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选士制度,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调和了阶级矛盾,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

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

这些就是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在封建社会里维持1300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3简评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思想。

答:

杜威要求儿童能够从自身的活动中、经验中学习,学的过程就是做的过程。

但他并不反对间接经验的知识学习,反对的是不顾儿童接受能力及生活经验的灌输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是重视课堂、书本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惟独忽视了教学的真正问题是儿童自身的活动。

杜威因此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教学,关注儿童的经验和兴趣,强调学习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论述题(2×17分)

1评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答:

一是教育目的上,主要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永恒不变的共同要素,帮助个体完成理智和道德上的训练,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二是强调学科课程而不是活动课程;三是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强调只有在教师的合理指导和控制下,学生的才智才能得以开发;四是在教学方法问题上,注重学生的心智训练,要求学生要努力向学,并严格学业标准。

2评价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答:

赫尔巴特依据其观念心理学阐述了教学过程,把多方面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起来,试图把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时的心理活动与教师传授知识联系起来,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应遵循这四个阶段,推动了近代教学理论的新发展。

其中的四个教学阶段的划分本身有反映教学规律的地方,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成为传统教育派的基本观点。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6分)

1.《理想国》:

历来被公认为是西方最重要的教育著作之一。

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理想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

主张取消雅典当时盛行的私人办学,由国家管理、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

因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国家的顺从公民和“明智”的统治者。

2.有教无类: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私学办学方针,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其本意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入学受教育,从此将受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百姓,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格局。

3.《国防教育法》:

1958年9月颁布,是美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国力提出的教育改革措施。

其内容包括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教学,强调天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4.书院:

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古代私学的高级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建和主持为主,收藏大量图书,以聚徒讲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为主要特征,并能够结合官学和私学的双重优点,是中国古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创新标志。

5.从做中学:

杜威要求儿童能够从自身的活动中、经验中学习,学的过程就是做的过程。

但他并不反对间接经验的知识学习,反对的是不顾儿童接受能力及生活经验的灌输式教育,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教学,关注儿童的经验和兴趣,强调学习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的联系。

6.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把培养道德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反对无教育的教学,认为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德行;反对无教学的教育,认为教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借助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则无从实施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3×10分)

1简述乌申斯基的教学观。

答:

批判了18世纪以来在教学论中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形式教育理论和实质教育理论,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与使他们掌握生活必需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是同样重要的。

他既注意到知识技能的学习,又注意到教学的教育性;既注意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意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两个侧面,教学既包含着教师的活动,又包含着学生的活动,因此,需要有两个积极性。

他要求以生理学、心理学所提供的规律性知识来指导教学理论的研究,强调教学必须认真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教学不应建立在抽象观念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学生从周围世界中得到的具体形象的基础上,首先要让学生获得生动而逼真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形成概念,最后把知识纳入一个系统之中。

提出学习是艰苦的智力劳动,是努力追求一定目标的过程,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意志过程,因此必须通过教学去发展与巩固学生的意志。

2简答《学记》的教学思想。

答:

《学记》强调教师必须要懂得教学规律才能胜任教学。

首先提出“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其次是长善救失原则。

其三是启发诱导原则。

其四是藏息相辅原则。

其五是明确提出尊师重道的思想,概括出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教学相长”。

教学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类比法。

3简答朱子读书法。

答:

循序渐进是要求读书要符合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

熟读精思,是指书要读熟读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

虚心涵泳,虚心是指读书需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涵泳是指能深刻领会书中旨趣。

切己体察,是指读书不能只在纸面上做工夫,还要身体力行。

著紧用力,是指读书时必须抓紧时间,不能松松散散。

居敬持志是要求读书治学时既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三、论述题(2×17分)

1阐述孔子主要的教育贡献。

答:

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

创办儒家私学和修订六经。

总结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方法,奠定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厘定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框架。

2评价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

答: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提出的泛智教育思想主要是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重视培养人的德行、智慧和虔信,在教育内容上提倡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提倡适合儿童的心理,在教育组织上提倡班级授课制,强调教育的效率。

为近代欧洲普及义务教育的体系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题(四)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6分)

1.六艺教育:

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的“六艺”教育,经历夏、商时期的发展,完备于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2.有教无类:

春秋时期,在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基础上,孔子极力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提出私学的办学方针为有教无类,其本意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入学受教育,从此将受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百姓,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格局。

3.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批评进步教育,认为社会的改造不是通过社会革命而是通过教育来完成,教育通过改造人而改造社会,因此,教育是围绕着改造社会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改造主义认为要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就要培植“社会同意”;重视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

4.书院:

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古代私学的高级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建和主持为主,收藏大量图书,以聚徒讲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为主要特征,并能够结合官学和私学的双重优点,是中国古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创新标志。

5.公学:

源自欧洲中世纪的文法学校,产生于14至15世纪的英国,主要是一种私立的、寄宿的、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入学对象主要限于社会上层子弟,带有明显的等级和贵族色彩;公学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才,在教学内容方面长期以来也倾向古典人文学科,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变革以及教育民主化运动的开展,公学在课程设置和招生对象问题上也逐渐有了积极的变化。

6.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把培养道德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他反对无教育的教学,认为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德行;他也反对无教学的教育,认为教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借助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则无从实施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3×10分)

1简答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生的意义。

答: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产生与勃兴,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

首先,私学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使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教师已经由过去“官师合一”的身份变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各派私学都以“有教无类”为招生原则,冲破了“礼不下庶人”的樊篱,将教育对象由少数贵族扩大到社会平民,促进了学术文化向民间的转移。

第三,私学的兴盛促进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的形成。

第四,这一时期的私学教育大都紧密结合现实的政治变革,促成了学校教育服务社会政治的古代教育传统的形成。

第五,诸子百家在创办私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品格教育的经验,如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启发教学、教学相长,道德教育上的自省自克、改过迁善,意志锻炼、身体力行,以及注重师生间学问的质疑论难、争鸣探讨等等,也以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理论流派,出现了《大学》、《中庸》、《弟子职》、《学记》等许多教育专著,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相当深厚的方法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2简答古代书院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

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是书院制度的突出特点;

讲会制度是书院教学的重要特点。

书院允许不同学派讲学;

书院教学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倡导学者自由听讲,兼收并蓄;

书院教学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一般以个人读书钻研为主,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书院内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书院进一步制度化,订立了比较完备的学规。

3简答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答:

一是教育目的上,主要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永恒不变的共同要素,帮助个体完成理智和道德上的训练,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二是强调学科课程而不是活动课程;三是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强调只有在教师的合理指导和控制下,学生的才智才能得以开发;四是在教学方法问题上,注重学生的心智训练,要求学生要努力向学,并严格学业标准。

三论述题(2×17分)

1评述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

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同时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结合本人的教育经验,提出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

这些教学原则体现出鲜明的活教育特点。

2评价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19世纪末产生于社会急剧发展、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进入工业化社会的美国,追求效率和重视实利的精神在社会中愈加膨胀和突出,其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突出体现了杜威对工业化社会背景下美国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基本认识。

从教育思想的发展角度看,杜威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克服了传统与中脱离实际的弊端,倡导学校教育和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提出了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重要的教育主张。

杜威指出,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就在于改造旧学校,使新的一代具有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品质,能顺利地投入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去,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借以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社会制度。

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突出学校教育在社会改良和变革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也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能够在美国成主导的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因。

杜威从经验论哲学观点和机能主义、本能论心理学观点出发,继承了重视儿童问题的卢梭和裴氏的思想观点,提出教育的“儿童中心取向”问题,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确立了人本主义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更为教育理论向着价值论和本体论方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题(五)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6分)

1.《学记》:

是先秦时期以儒家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2.虚壹而静:

荀子提出的学习方法之一。

虚是指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新知识的接受;壹就是专心一致,集中思想,不分心;静就是不胡思乱想,保持清醒和冷静的思维状态。

3.教学相长:

其本意是仅指教师这一方的以教为学,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学习的相互推动,教师才能不断进步,凸显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自觉和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

4书院:

是我国古代私学的高级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建和主持为主,收藏大量图书,以聚徒讲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为主要特征,并能够结合官学和私学的双重优点,是中国古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创新标志。

5僧院学校:

是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的主要教育机构,以培养世俗官吏和教会人员为主要目的。

大体分为内学和外学两类,教学内容上最初是以宗教类课程和简单的读写算知识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以七艺教育的课程体系为主;教学上以个别教学为主,对学生严格要求,灌输教育和体罚盛行。

6帝国大学:

1806年成立,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机构最高权力机构。

帝国大学首脑称总监,有权任命各行政官员和大学教师;帝国大学附设评议会,作为审议机构,并设若干名总督学。

帝国大学之下,全国划分为27个大学区,各区分管几个省,大学区设总长和学区评议会,并按省分设大学区督学。

法国的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由此确立。

二、简答题(3×10分)

1、简述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学相长。

2、简答夸美纽斯泛智主义的课程论思想。

答:

扩大各级学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教育,但应该删减不必要的、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加强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大学的课程更应该是“周全的”。

在夸美纽斯的课程体系中,尽管仍保留了宗教神学,但由于他引进了大量的新兴实用学科,依旧打破了以往学校的局限,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近代科学文化,促进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3、简评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

答:

根据以教学促进发展的主导思想,赞可夫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即: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以上这些原则各有其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

这一体系的特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并在保证共同的思想方向性的前提下,给予个性以发挥作用的余地。

三论述题(2×17分)

1评述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

蒙台梭利初步看到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尊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