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263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元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3.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

6.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

7.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A.分化事权B.废除丞相C.设置转运使D.颁布“推恩令”

8.“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

B.

C.

D.

9.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0.王明特别喜欢历史,他想通过唐诗来研究唐朝由盛而衰的这段历史,请你给他推荐一个最佳人选

A.杜甫

B.李白

C.杜牧

D.李商隐

11.下列史实反映中外交往这一主题是(  )

①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②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经典

③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④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2.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类雪似银称誉的是()

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13.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

A.进入鼎盛时期B.至此灭亡C.从此由盛转衰D.遭到致命一击

14.“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

这句话描述的是五代十国的

A.名称B.结果C.影响D.实质

15.“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

A.杯酒释兵权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陈桥兵变

16.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使其互相牵制B.强干弱枝C.防止武将专权D.加强禁军

17.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8.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下列属于宋朝采取的重文措施的有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创立殿试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9.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A.遣唐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唐招提寺

20.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条件是

A.宋向元昊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北宋撤回军队

D.西夏给宋岁币

21.下列有关“金”描述正确的是

①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②建立者是阿骨打

③1127灭掉北宋④1234年被元朝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下列关于“靖康之变”的说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北宋灭亡B.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C.金军攻进开封D.岳家军浴血奋战

23.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形容提供住宿的旅店业兴旺。

宋代旅店业兴旺的根本原因是()

A.旅游业兴旺B.商业的兴盛

C.经济的发展D.交通比较发达

24.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26.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是

A.岳家军纪律严明B.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

C.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D.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

27.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下列情景有可能遇到的是

A.占城稻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B.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

C.铁木真征战蒙古草原D.四川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交子”

28.宋高宗曾说: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29.《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它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和都市的生活?

A.北宋汴京B.南宋临安C.唐朝长安D.元朝大都

30.两宋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

A.玉米

B.甘薯

C.占城稻

D.大豆

二、辨析题

31.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中的“此河”是指什么河?

(2)你同意皮日体对“此河”所持的观点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32.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中央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咸,以藩屏周。

大意是:

(西周)将同姓子弟亲属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元朝的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岭北行省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三,概括你获取的主要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西藏和琉球地区分别设置的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

33.经济重心南移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宋朝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之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入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谚语中的“苏湖”所指的两个地区。

指出苏湖”所在的流域。

(2)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的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完成的时间。

概括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从古至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请你对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一个建议。

四、论述题

34.材料论述题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淮确,丰富了中国文化,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鉴真(68—73)深明佛学,50余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指出由玄奘口授而成,记录他西行历程的书籍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可知与科举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选项D符合题意;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A排除;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B排除;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C排除。

故选D。

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建立的统一王朝,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朝代都是汉族人建立的朝代,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因此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通济渠、邗沟、江南河,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他就是宋太祖;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故A符合题意。

赵构是宋高宗,忽必烈是元世祖,与题干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诗句里的“开元全盛日”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战争有和平,民族团结和平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据题文要求体现民族团结的事件,选项中B、C、D属于对外友好交往不符合题意,A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民族的友好交往,符合题意,故选A。

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采取了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立丞相多人,副丞相若干,故A符合题意;朱元璋废除丞相,故B不符合题意;设置转运使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故C不符合题意;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王朝--元朝,选项C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不断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选项B不符合题意;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B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曲辕犁”,“筒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0.A

【解析】

依据题干“研究唐朝由盛而衰的这段历史”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A项符合题意;李白生活在唐玄宗前期,属于唐朝最繁盛的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杜牧和李商隐都生活在晚唐时期,合称“小李杜”,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经典;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③排除;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属于中外交往史实。

仔细审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外交往”是解题的关键,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经典;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都属于中外交往。

1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类雪似银称誉的是邢窑白瓷,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唐朝从此由盛转衰,故C符合题意;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907年,唐朝灭亡,故B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使唐朝受到致命一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五代十国最初出现的政权,大部分是由唐末藩镇发展来的,故D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本身就是名称,故A不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最后统一于北宋,这是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时,北方战事不断,但南方较稳定,经济也有发展,这是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黄袍加身,赵匡胤建立宋朝,称为宋太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故C符合题意,AB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加强禁军的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分立,战争不断,但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最后一统于元,故A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在隋唐,故B不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经济中心的南移在南宋时完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避免前期覆辙,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故①②符合题意;让文官担任要职,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故③符合题意;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遣唐使大批来到中国。

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故B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故C不符合题意;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后修建的,与中印友好往来无关。

故选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因此假如我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可以答应的条件是宋给西夏岁币,故选B。

2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1世纪末,阿骨打建立金,1127灭掉北宋,故②③符合题意;辽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故①不符合题意;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为反抗金的掳掠,岳家军浴血奋战,故D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3.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业的发展,宋代许多城市都有邸店,宋诗“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兴旺,南宋临安邸店大为兴盛。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24.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10世纪初,我国北方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辽国,定都上京,辽国在北宋的东北。

11世纪前期,我国西部地区的党项族元昊称大夏皇帝,夏在北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所以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B。

2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为反抗金的掳掠,岳家军浴血奋战,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故C符合题意;岳家军纪律严明、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均是具体原因,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四川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交子”,这是最早的纸币,故D不符合题意;北宋时,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故A不符合题意;南宋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故B不符合题意;铁木真征战蒙古草原和南宋后期同一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8.C

【解析】

题干的“市舶”指的是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

宋高宗的话,表明南宋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故C符合题意;五铢钱的统一铸造是在汉武帝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江南地区的开发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闭关锁国在清朝前期实行,宋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市舶”指的是市舶司,是宋朝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表明南宋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2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表现了北宋汴京的都市生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0.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政府为提高粮食的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是明朝从美洲引进的,D项原产地是中国。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1.

(1)隋朝大运河。

(2)同意;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汴河……”可知,它就是隋朝大运河。

(2)根据所学和材料“……隋亡……千里赖通波……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可知,同意它,因为,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32.

(1)分封制和郡县制。

(2)元朝疆域辽阔,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行省制度。

(3)设立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4)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可知,这是分封制;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设立县和郡……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可知,这是郡县制。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岭北行省之际不及焉”可知,这体现了元朝疆域辽阔,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行省制度。

(3)根据所学可知,设立宣政院辖地管理西藏;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可知,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3.

(1)苏州、湖州;太湖流域。

(2)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优良品种等;两宋统治者都重视生产的发展等。

(3)国家政策的鼓励,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主权的独立,民族的振兴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是指苏州、湖州;就是太湖流域。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国之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入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可知,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优良品种;两宋统治者都重视生产的发展等。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国家政策的鼓励,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主权的独立,民族的振兴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点睛】

材料三以经济重心南移为切入点,考查南移的原因。

掌握,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优良品种;两宋统治者重视生产的发展等。

34.

(1)《大唐西域记》。

(2)观点:

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论述:

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

因此,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要积极主动开展对外交往;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要更加开放包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能闭关锁国。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作品就是《大唐西域记》。

(2)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

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

因此,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要积极主动开展对外交往;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要更加开放包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能闭关锁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