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625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docx

汉语专题总复习分类

《汉语专题

(1)》期末总复习

名词解释

1.切音字运动:

指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动。

2.国语运动:

是指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推行把以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

2.老国音和新国音:

老国音是指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议定的国语标准音,“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

新国音是指1924年由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的国语标准音,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3.白话文运动:

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旨在以白话文取代传统的文言文的运动,是一场书面语的变革。

4.通用语言:

在一定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语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

5.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6.规范汉字:

是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整理简化的汉字和未整理简化的汉字,并且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推行,是我国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定文字。

规范汉字适用于现代汉语。

7.汉语拼音方案:

是我国1958年公布的一套汉语拉丁化字母拼音方案,用以拼写汉民族共同语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

8.声母:

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9.韵母:

一个音节中除去声母,剩下的部分就是韵母。

2.中响复韵母:

由两个以上元音构成的复韵母,根据韵腹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三类。

中响复韵母就是韵腹在中间位置上的复韵母,例如iaoiouuaiuei等。

10.声调:

是一个音节中表示高低升降的调子。

11.调号:

声调符号的简称。

是标记语言中声调的符号。

12.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13.韵头:

又称“介音”。

通常为介于声母与韵腹之间的高元音,发音较短,略带辅音性。

14.韵腹:

依据音节的音响程度所划分的韵母成分。

一个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音响顶点叫韵腹,它的前后成分叫韵头和韵尾。

韵腹是每个字音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15.韵尾:

又称“尾音”。

指汉语复韵母中韵腹后面的收尾成分。

16.韵基:

一个韵母,除去韵头,剩下的部分就是韵基,包括韵腹和韵尾,韵基是组成韵母的基本成分。

例如韵母iang,其中ang就是韵基。

4.隔音字母:

隔音字母是分隔音节界限的字母,包括y和w两个。

5.强辅音:

强辅音就是发音时有强烈气流呼出的辅音,送气音就是强辅音

17.固定语:

是词汇中结构固定、内容固定,以词作为结构成分、作用相当于词的单位。

固定语包括专门用语和熟语,例如“北京大学”、“鹬蚌相争”。

18.专门用语:

专门用语是指以短语形式记录各学科各部门使用的专名称、术语、行业语。

19.词义:

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20.概念义:

是词义中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那部分意义,也即词的理性内容,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特点的。

例如“老”表示年纪大就是概念意义。

21.附属色彩:

是在词的概念义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三类,它们同词的概念义一样,是固定在词中,是词义不可分割的部分。

22.反身指代义:

指词在具体运用中指示它本身,而不是表示概念义或附属色彩意义。

例如“我是一个词”其中的“我”就是使用的反身指代义。

23.言语义:

是词在运用中获得的不固定的、临时具有的意义。

例如“咱们去喝二两”,其中的“二两”代指酒,属于借代用法,就是言语义。

24.义项:

根据词义共同的特征、内容而概括、确定下来的词的一个意义就是一个词义单位,一般就爷爷、奶奶、舅舅“就是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群。

26.上位词:

在呈现层级关系的词群中,居于上一层的词叫上位词。

27.下位词:

在呈现层级关系的词群中,居于下一层的词叫下位词。

28.同位词:

处在层次词群中同一层次的词叫做同位词。

29.语法:

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是语言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30.语素:

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31.词:

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32.词组:

是词和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33.句子:

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34.词类:

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

把语言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词聚合在一起,归为一类,并给以一个名称,这样从语法角度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就是词类。

相同词类语法功能都近似,可以替换而不会改变语言的结构特点。

所以词类实际上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聚合群,同一词类的词都具有聚合关系。

35.实词:

指能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或独立成句,表示人、事物及其动作、变化、形状等概念的词,如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代词等。

36.虚词:

是没有实在的意义,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不能充任核心句法成分的词,例如“关于”、“非常”、“和”都是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表示语法意义。

37.区别词:

指具有下列功能特征的一类词:

不能单说;在句法结构中基本用途是作定语,附加在名词之前;不能作谓语;加“的”以后的功能,大体与名词相当;不受副词修饰,否定时用“非”。

38.单宾动词:

动词后面只能带一个宾语的动词,例如“学习、讨论”。

39.双宾动词:

动词后面可以同时带上两个宾语的动词。

例如“给”可以构成“给你一本书”,其中的“你”、“一本书”都是宾语,“给”就是双宾动词。

40.体宾动词:

只能带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例如“做文章”中的“做”。

41.谓宾动词:

只能带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例如“打算、进行”这样的词。

42.动作动词:

表示某种具体的行为动作,包括某些心理感觉活动,如“吃、喝、玩、参观、休息”和“爱、想、看见、听见”等,这种动词称为动作动词。

43.非动作动词:

不表示实在的、具体的行为动作,如“是、姓、有、具有、从事、称为”等,这种动词称为非动作动词。

44.自主动词:

指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受到动作者自主控制的动词。

例如“学习”、“阅读”。

45.非自主动词:

动作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不能受动作者自主控制的动词。

46.兼类词:

兼属两个或多个词类的词叫做兼类词。

47.无主句:

句子成分不一定包含主语或谓语的句子,不依赖上下文也能表示明确完整的意思。

例如“下雨了”、“刮大风了”。

48.不完全主谓句:

不完全主谓句是指在一定语境中省略了主语或谓语的句子。

1.真谓宾动词:

谓宾动词的一种,所带的动词宾语还保持着动词的语法特点,例如“打算”,它带的动词宾语还可以受状语修饰,还可以继续带宾语,例如“打算马上收割庄稼”。

2.施事主语:

就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出者的词充当主语。

49.直接成分:

直接成分就是两个组成更大一级结构单位的直接组成部分。

50.递系结构:

是复谓词组中的一类,VP1中的宾语同VP2在语义上具有施事与动作的关系。

例如“叫我帮忙”就是递系结构。

51.复谓结构:

由两个谓词性词语作为直接成分构成的结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没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关系,可分连动结构和递系结构两种情况。

例如“去看看”、“叫他来帮忙”。

52.连动结构:

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其间不发生联合、偏正、动宾、主谓之类关系,也没有语音停顿,而所表示的诸动作只为同一个施事者所发出,就构成连动结构。

53.方言是语言的变体。

一种语言和其方言之间的关系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54.地域方言:

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55.社会方言:

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语言变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口音、措词、谈吐风格方面。

例如北京女中学生的“女国音”就属于社会方言词。

56.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57.次方言:

指一个大方言区内部划分出来的通行范围较小的方言。

58.地点方言:

又称“土语”。

指在次方言区内部划分出来的通行范围更小的方言,相当于一个市、县或自然地理区域所说的话,如上海话、杭州话、厦门话、崇明话、扬州话等都是地点方言。

59.方言岛:

指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60.强辅音:

指发音时有较强气流呼出,这样的音素是强辅音,例如普通话声母p、t、k。

61.浊音:

发音是声带颤动的辅音。

62.施事:

句子中发出动作的人或事物。

62.受事主语就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涉及对象充当的主语。

例如“花瓶被我打碎了”,其中“花瓶”是动作行为“打碎”支配的对象,是受事充当主语。

63.受事:

句子中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

64.类词语:

用定义式或准定义式方式解释词语意义时,其中表示词义类别的成分叫类词语。

例如“法网”的意义是“严密的法律制度”,其中“法律制度”就是类词语。

65.逆同化:

逆同化指韵尾的发音特点对韵腹产生影响,使韵腹也具有韵尾的某些相同的特征,这种变化就是逆同化。

《汉语专题

(1)》期末总复习(填空题)

1、    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是注音字母(注音符号)。

3.在“非常可以充当状语”这个句子中,“非常”作为副词却充当了主语,这里使用的是其反身指代义。

4.“钢笔,铅笔、圆规、三角板”等词语的上位词是文具。

5.从造词法的角度看,“理想、电话、钢铁、武功”都属于句法学造词。

6.语素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词的构成材料,不能直接充当句子成分。

7.有些动词性宾语失去了动词的某些功能,带此类动词宾语的动词叫做准渭宾动词。

8.“狂风把村口的古树刮倒了”的语义框架是施事一受事一动作。

9、赣方言方言四面处于其它五种方言包围之中,受其他方言影响比较多。

10.同普通话相比,方言词的差异表现在多方面,例如同样的意义,普通话说“讨厌”,而有些方言则说“讨嫌、犯嫌”,这是词素不同不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词会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12.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推广普通话。

13.我国20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指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14.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15.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推行的。

16.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其中字母v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字母y和w就其对音节的分界而言,主要用作隔音符号。

17.国语罗马字是政府批准的第一套音素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18.汉语拼音方案声调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符号标调法。

19.在注音时可以省略韵腹的韵母是iou、uei、uen。

2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和【】是唯一的一对清浊相配的辅音。

21.从语音四要素角度看,可以把一个表义的音节分为音质成分和非音质成分。

22.根据韵头的不同,韵母可以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类,根据韵尾的不同,韵母可以分开尾、元音尾、鼻音尾类。

23.韵尾影响到韵腹,使韵腹音质向韵尾方面靠近,这种同化现象叫做逆同化。

24.普通话语音系统一共有6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4个调位

1.词汇中的专门用语包括专名词语、术语和行业语。

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例如“敲边鼓”是惯用语,“飞机上的大炮――响(想)得高”是歇后语。

3.“按语-案语”是一组异形词

4.构词法研究的基础是分析合成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据此可知,“敲打”的结构方式是并列式,“敲定”的结构方式是补充式。

5.词的概念义是一个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形象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

6.词的附属色彩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

7.言语义是词在运用中所获得的不固定的、临时具有的意义。

8.本章的“词群”概念,其内涵相当于“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义场。

9.从层次词群中同位的词的关系看,“老虎-狮子”是并列关系,“成功-失败”是反义关系。

1.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中,语素、词、词组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

  3.现代汉语中的介词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

  4.从语法角度划分词类,可以有多方面的依据,一般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确定词类。

  5."大型、微型、主要"等是区别词,不是形容词

  6.动作动词可以分为两类,例如"听见"是非自主动词,"打击"是自主动词。

  7.单宾动词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例如“吃、喝、参观、访问”是体宾动词,“打算、企图、进行”是谓宾动词。

  8."科学"兼属名词和形容词,"代表"兼属名词和动词。

  9.疑问句、陈述句等是从句子的表达角度划分的,单句和复句是从句子的结构角度划分的。

  10.“买东西”是述宾词组。

1、能不能通话是区别语言和方言的一个经验性标准,但能不能对应转换是比能否通话更为深刻的判断标准。

2、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

3、语言演变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内部演变、外部接触、异化和渗透、分化和融合。

4、现代汉语方言可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大类。

5、北京话是北方方言的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海南岛属于闽方言区,云南属于官话方言区。

7、同普通话语音相比,吴方言和湘方言的突出特点是有成套的浊音声母

8、方言调查的目的是搜集活的语言事实,积累材料,为研究语言服务,因此方言调查要以田野调查为出发点,以共时描写为基本方法。

9、操某种方言的人群居住的不太大的区域被周围大片其它方言所包围,这种现象称为方言岛。

10、在俗文学中,民歌、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口语性和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

判断题

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

1、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具有很大的影响。

2、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u行、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要使用y、w,其目的是要把26个拉丁字母都使用上,避免浪费字母。

错:

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手书时连写中断和书面上符号过多引起的不美观的状况

3、iou、uei、uen三个韵母,在使用中有时候省略韵腹,有时候省略韵头。

错:

韵腹皆应省略,韵头不能省略

4、在给汉字注音时,字母i只有充当韵腹时,上面的一点才能省略。

5、韵母ü的原形在拼音时永远不会出现,因为注音时上面两点按拼写规则要省略。

错:

ü上的两点,在拼写注音时,当声母为j、q、x时则要将上面的两点省略。

而与辅音声母l、n相拼时,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

6、为了使读准字音,给汉字注音时,必须把变调标出来。

错:

汉字注音应当注本调

7、清浊构成的音位对立是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错:

送气与否

8、用严式标音法,韵母ia和ua中的a是同一个音素,iao和uai中的a是一个音素,这两组韵母中的a要各用不同的音标表示。

错:

ia和ua是【A】;iao是【ɑ】;uai是【a】都不是同一个音素

9、宽式标音中哪些音素可以合并出一类,关键是在于音素之间差别的大小。

错:

关键是在于这种差别是否跟语义的表达有直接关联。

10、普通话语音系统只有21个声母,所以辅音音位也是21个。

错:

辅音音位有22个,还有一个ng

1.词汇中的专门用语包括专名词语、术语和行业语。

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例如“敲边鼓”是惯用语,“飞机上的大炮――响(想)得高”是歇后语。

3.“按语-案语”是一组异形词

4.构词法研究的基础是分析合成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据此可知,“敲打”的结构方式是并列式,“敲定”的结构方式是补充式。

5.词的概念义是一个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形象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

6.词的附属色彩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

7.言语义是词在运用中所获得的不固定的、临时具有的意义。

8.本章的“词群”概念,其内涵相当于“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义场。

9.从层次词群中同位的词的关系看,“老虎-狮子”是并列关系,“成功-失败”是反义关系。

1.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词大多是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多为单音节形式。

错:

词可以独立运用,而语素不能。

2。

“扩大、壮大、最大、自大、加大”都是词。

错:

“最大、加大”是词组。

3.“亮相、方程、函数、商品、畅销”都属于固定语中的专门用语。

    对:

属于广义的专门用语

4.成语大多由三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大多为动宾关系。

错:

应当是惯用语。

5.“抨击、诽谤和批判违法乱纪行为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这个句子的词语使用没有什么问题。

错:

“诽谤”的感情色彩不对。

6.“花儿、玩儿、幼儿、女儿”都是词根+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

错:

“幼儿、女儿”是词根+词根构成的限定式合成词。

7.从词的构成理据看,即使是等义同义词,其实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向日葵、望日莲、转日莲、朝阳花、向阳花、太阳花”就是如此。

8.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词义可以转化为言语义,这样词义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错:

当为“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词义”

9.“车”和“轮子、方向盘”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它的成员的关系。

错:

是整体和构件的关系

10.划分词义义项时,要注意把词的比喻用法产生的言语义独立为一个义项。

错:

这个比喻用法如果是临时的,产生的是言语义,就不能立项;如果这个比喻义,约定俗成,社会公认接受的,才可以立项。

1."我写字"这个句子有三个语素,他们正好充当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可见语素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错。

语素的功能主要是构词,这三个语素与词重合了,它们单独成词。

但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是三个词,而不是语素,语素是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

2.介词结构一般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的。

对。

3.句子不一定都能还原为词组。

4.划分汉语的词类,词的形态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标准。

错。

根据词的形态对词进行分类,对于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是不适合的。

5."把"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介词功能,不能独立作谓语动词使用。

错。

“把”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对立作谓语动词用,如“把门、把关”中“把”就是“看守、把守”之义。

除此之外,“把”还可以充当量词,如“一把刀”;充当名词,如“车把”,不是只有介词功能的。

6.特指问和是非问的区别是,前者常常在句尾使用语气词"吗",后者使用"呢"。

错。

句末疑问语气词的分工是:

是非问末尾用“吗”或“吧”,不用“呢”;特制问、选择问、反复问末尾用“呢”,不用“吗”或“吧”。

7.按照谓语不同的语法性质,"白布两元一尺"是名词谓语句。

错。

"白布两元一尺"是主谓谓语句,其谓语由主谓词组充任。

8.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墙上挂着一幅画"的主语是受事主语。

错。

"墙上挂着一幅画"是处所主语句,主语指明事物存在的处所。

9.多重复句是指由三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错。

多重复句是指由两个层次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10.把字句中"把"后面的宾语成分,可以还原到动词后面去。

错。

有些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比如动词后面紧接着补语,就不允许宾语将它跟动词隔开,如“我把那本书看了两遍”就不宜还原成“※我看了那本书两遍”,“他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不宜还原成“※他洗衣服干干净净”。

1.错。

规范汉字是国家主管部门公布推行的法定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

2.错误。

是切音字运动引发了国语运动,音位切音字运动在确定记音标准时认识到了确定语音标准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汉民族共同语语音标准的讨论,引发了国语运动。

3.错误。

根本原因是王照的合声字母拼写影响很大的京音官话,符合社会上统一民族共同语的潮流。

4.错误。

老国音是指由读音统一会确定的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标准语音。

5.错误。

新国音是指由国语统一筹备会确定的以北京普通读法为标准的语音。

6.正确。

就是语音标准应该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还是要兼顾其它方言语音,最后统一了认识。

7.不对。

国语运动的经验是认识到了确定民族共同语标准的重要性。

8.不对。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是指以北京音系作为标准,不是所有北京音,比如一些具体词语的方音读法,普通话就没有吸收。

9.对。

这是因为北方话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比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10.不对。

白话文著作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所以正确说法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11.正确。

因为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12.正确。

比如北方话,在全国的重大影响与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全国的传播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13.不对。

北方话作为一种方言,其中一些比较僻用的词语普通话也不吸收使用,仍然需要进行规范处理,不是全盘照搬。

14.不对。

是2000年10月审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5.不对。

这个规范文件确立了每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形式,推荐使用“跌宕”。

16.不对。

《汉语拼音方案》是新中国公布的第一套拼音方案,历史上还有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方案。

17.不对。

采用的是26个拉丁字母。

18.不对。

辅音字母的读音是在原音质是加元音[ε]。

19.不对。

i行韵母中只有i后面有其它元音时才换成y。

20.正确。

这是因为声调只有四个,从调类来看,每个调类联系的语素(词)最多。

21.正确。

因为这三个韵母前面有辅音声母时,它们的韵腹要省略,它们自成音节时,按照拼写规则,i要换成y,u要换成w。

22.不对。

在ya、yang、wei、wang等音节中它们是代表音质的。

23.不对。

正词法基本规则的核心是要以词作为书写单位。

24.正确。

22个辅音中,舌跟鼻音ng不能充当声母,只能充当韵尾,所以只有21个辅音声母。

25.不对。

一共有39个韵母,其中舌尖前元音韵母和舌尖后元音韵母用i表示,韵母er和ê也作了说明。

26.不对。

有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例如“运、为、要、语”这样的音节都没有辅音声母。

27.不对。

唯一一对清浊对立的音是舌尖后擦音sh、r(注:

因无法输入国际音标,此处标的是汉语拼音)。

28.正确。

辅音在韵母中只能充当韵尾,同时韵腹是音节中的主要元音,音高变化主要体现在韵腹上面,当然需要使用发音响亮的元音充当韵腹。

29.不对。

在韵母有多个元音时,开口度大的元音充当韵腹,在只有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韵腹,无论开口度大小。

30.不对。

舌跟鼻辅音ng也可以充当韵腹,例如韵母ing、iang、wang、iong等。

31.不对。

只有鼻辅音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

32.不对。

只有舌尖中鼻辅音n可以出现在音节开头,舌跟鼻辅音ng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

33.不对。

o虽然在韵尾位置,但其实际音质是u,用o是为了避免手写同n混同,所以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韵尾只有i和u两个。

34.正确。

韵头的开口度比较小,这三个音素都是高元音。

35.不对。

从实际音质看,ong是合口呼,iong是撮口呼韵母。

36.正确。

由于受韵腹的影响,韵尾由高元音变成了次高元音。

37.正确。

这五个元音是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具有互补关系,不区别意义,是同一个音位。

38.正确。

“呆”读音确定统读dāi,取消了ái音。

39.不对。

轻声音节实际上是不固定的,是受前后音节的影响发生的变化,所以不是独立调类。

40.不对。

由于汉语词在形式上同语素、词组都有一对的交叉,所以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