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2459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1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

《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设计说明书.docx

隧道设计说明书

隧道初步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G045线新疆境内赛里木湖至霍尔果斯公路改建工程中重要的一段。

项目起点位于赛里木湖三台岔口附近,与G045线博乐岔口至赛里木湖段相接,经赛里木湖渔场、三台道班、松树头、库松木契克山、果子沟山间谷地、科古琴山、二台林场、新二台道班和桦木沟,到达终点果子沟口,其中项目起点至松树头段位于博州境内赛里木湖湖畔,松树头至项目终点果子沟口位于伊犁州霍城县境果子沟山间谷地内。

本工程起点里程为K552+315.699(既有路里程YK4714+500),终点里程为K608+453.398(既有路里程YK4772+500附近),全长56.168公里,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本项目共分三段,即沿湖段、越岭段和沿溪段。

其中隧道均位于越岭段及沿溪段内,越岭段隧道三座,即赛里木湖隧道、捷尔得萨依隧道及将军沟隧道,均为分离式隧道;沿溪段隧道两座,即桦木沟隧道及藏营沟隧道,前者为分离式隧道,后者为双联拱隧道。

越岭段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地势十分险峻,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崩塌碎落等地质灾害众多,路线采用废弃老路、另建新线的路线设计方案,路线依山傍势以桥隧相连为主沿山坡展线,赛里木湖隧道及将军沟隧道为长隧道,捷尔得萨依隧道为中隧道,隧道控制性工程为赛里木湖隧道,隧道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位于赛里木湖旁边,隧道全长右线约1838m米,左线约1811m,其中明洞段长约445m(左右双线米)。

沿溪段路线以果子沟沟谷为主导方向,在既有公路基础上,一般沿既有公路单侧加宽,基本在果子沟走廊带内阳坡布设路线。

果子沟内沟槽狭窄,水流较急,水量较大,桦木沟隧道及藏营沟隧道均为短隧道,均穿越果子沟旁一突出的山嘴。

2、主要设计原则、标准及采用的规范

2.1设计原则

1)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

2)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3)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

4)隧道土建设计应充分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

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

5)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士、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应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农田及水利设施,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弃碴和污水。

6)隧道结构设计根据结构类型、使用条件、荷载特性、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

并考虑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总体规划要求、景观及旅游规划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对技术、经济、环保、景观、旅游及使用效果作综合比较,合理地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7)结构的净空尺寸除满足车辆建筑限界和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及其它使用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后期沉降、路线超高等的影响。

8)根据隧道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分别按有关设计规范对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9)结构设计确保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并满足施工、运营、总体规划、防火、防水、防腐的要求。

10)结构须进行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迎水面裂缝开展宽度δ≤0.2mm,背水面δ≤0.3mm。

11)隧道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抗震等级定为二级(地下结构),以提高结构和接头处的整体抗震能力。

12)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13)防水等级:

拱、墙达到二级防水标准,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的湿渍。

14)为提高隧道结构抗纵向变形的能力,沿隧道长度方向除围岩变化、结构突变处设置沉降缝外,考虑工程所处地区温差较大,纵向每隔40m左右设一变形缝。

2.2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

山岭区、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

除沿溪段K586+200~K601+000段采用60km/h设计速度标准(桦木沟隧道位于该段范围内,路基宽度不变)外,其它隧道均采用80km/h设计速度标准;

3)车道数及车道宽度:

单向双车道,行车道宽度2—2*3.75m;

4)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5)车辆建筑限界净高:

大于等于5m;

6)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5,地震基本烈度的Ⅶ度;

7)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8)防水标准:

拱部、边墙、路面、设备箱洞室不渗水;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等服务通道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

9)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

10)路面基本照明亮度:

不低于4.5cd/m2。

2.3采用的规范标准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04-2002)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铁路隧道新奥法指南》(铁道部基建总局)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1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1995)1036号文)

11)《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2

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

3、隧道建筑限界及净空

3.1隧道建筑限界

1)行车道宽度W:

2*3.75m;

2)侧向宽度:

L左=0.5m,L右=0.75m;

3)余宽C:

0.25m(设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不设余宽);

4)单洞设置双侧检修道:

宽度—0.75m,高度—2.5m;

5)车辆建筑限界净高:

高速公路,大于等于5.0m;

3.2隧道净空

1)分离式隧道净空

隧道净空在满足建筑限界、运营设备安装空间(如射流风机安装、车道信号灯、基本照明、应急照明、加强照明、扬声器、监控摄像机、泄漏电缆、CO-VI检测仪、强电电缆沟及弱电电缆沟等)、方便维修保养等的前提下,力求使净空断面利用率高、结构受力合理。

根据隧道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自然气象条件等,为统一和美观,并利于节省投资及机械化施工,全隧道均采用三心圆曲墙式净空。

根据路线总体设计要求,除捷尔得萨依隧道位于不设超高的曲线及直线上外,其它隧道均位于设超高的曲线上,考虑每座隧道所处曲线超高的不同、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以及设置通风与否,为尽量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设计中根据初拟的施工标段、施工工区划分,考虑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的投入,而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净空。

隧道净空与建筑限界之间预留必要的空间,如设置外挂式隔热保温层空间及后期补强等。

2)双联拱隧道净空

在分离式隧道净空的基础上,考虑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及中隔墙结构设计的要求,预留必要的设备安装空间、余宽等进行设计。

4、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述

4.1地形地貌

本工程路线位于新疆北天山西部著名的赛里木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果子沟风景区内,由赛里木湖经果子沟到伊犁盆地北缘芦草沟,地貌分区属天山山脉,天山山间盆地以及山前倾斜平原。

自然区划为Ⅵ4区,海拔在1000~2130米之间,为水流侵蚀中山带,一般阴坡为云杉森林,阳坡为草原地带,气候温暖潮湿,降水量丰富,雨季发生在每年的4~9月份。

4.1.1赛里木湖隧道

隧道进口位于赛里木湖畔(路线右侧即为赛里木湖)、既有公路旁、赛里木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赛里木湖为我国最大的高山微咸水湖,湖面面积达450多平方公里,赛里木湖象是镶嵌在西天山上的一颗珍珠,近岸可见,湖水晶莹碧透;极目远舒,山水一体,相映如画,赛里木湖湖边绿草茵茵,为优质牧场,环境优美,但生态脆弱,一经破坏,极难恢复,1996年道路改建时,沿线取土坑至今尚未恢复,松树头垭口处为该段风吹雪最严重的地区,在此修建隧道环保要求极高;如照片1所示。

照片1:

赛里木湖隧道进口

隧道出口位于松树头后既有公路下方一突出的山坡上,该处无树木,有基岩出露,但植被较好(主要为草类),如照片2所示。

照片2:

赛里木湖隧道出口

4.1.2捷尔得萨依隧道

隧道进口位于捷尔得萨依沟西侧山坡上,隧道洞口所处位置坡度较陡,地表植被茂密(主要为草类),树木较少,隧道右侧为一大型滑坡体,在自然条件下,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如无外因,不会发生滑坡现象,隧道已避开滑坡体,洞口上方有一小型错落,对隧道影响不大,错落体上植被较少,施工之前,首先应清理该错落体,避免危及隧道洞口安全。

如照片3所示。

照片3:

捷尔得萨依隧道进口

隧道出口位于加木帕斯夏子沟既有废弃老路旁,隧道出口下方即为既有废弃老路,植被较发育,局部基岩裸露,如照片4所示。

照片4:

捷尔得萨依隧道出口

4.1.3将军沟隧道

隧道进口位于将军沟内,距既有公路约1.5km,进口处山高坡陡,植被茂密,进口所处位置正好是树木较少地区,右幅隧道进口处树木较多,左幅隧道进口处无树木,但草类植被非常茂盛,洞口下方将军沟河漫滩上树木茂密,将军沟内流水潺潺,夏季有发洪水的可能。

如照片5所示。

照片5:

将军沟隧道出口

隧道出口位于既有公路旁,中间隔果子沟主河道,植被(主要为雪岭云杉)茂密,如照片6所示。

照片6:

将军沟隧道进口

4.1.4桦木沟隧道及藏营沟隧道

此两座隧道均位于果子沟主河道旁一突出的山嘴处,植被较差,岩石裸露。

4.2气象、水文

从大的气候条件上看,隧道所处地区属温带内陆干旱区山地气候,受大西洋水汽影响较大,太平洋水汽对此地影响很小。

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夏季多雨湿润,冬秋季少雨,日照充足,冬季漫长,日温差较大。

由于本段地处山区,无长期的气象建站观测资料,而中、高山区气象又是一个相对特殊独立的气候单元,根据我们自建气象站及项目影响区附近几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本工程所处地区:

年降水量为200~300mm,最大降水量500mm,年蒸发量1200~1900mm,沿线水源主要来自山区冰雪融化水和暴雨径流汇水,果子沟洪水期为3~7月。

降水量大,冰冻时间长,一般每年十月份开始下雪、结冰,次年四月份开始解冻,头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为降雪冰冻季节,最大季节冻土深度170cm,最大积雪厚度150cm,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36.6℃,年平均气温3.0℃~4.0℃,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4℃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约13℃;本段主导风向受地形限制,沿湖段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沟谷中一般以沟谷风为主,局部坡面上受微地形的影响,风向可能发生变化。

降雪的平均初日为10月31日,最早为9月27日,最晚为11月19日;平均终日为3月20日,最早为3月1日,最晚为4月19日,各地日期相差不大。

降雪量为54~100毫米,积雪的平均初日为11月19日,最早为10月5日,最晚为12月22日;平均终日为3月15日,最早为2月12日,最晚为4月11日;平均积雪日数为94.3天,最长达133天,最短为48天,变化比较大。

松树头垭口处风吹雪非常严重,为此,既有路修建时,于路侧设防置了贮雪平台,并于迎风侧路基边坡采用1:

4的缓边坡,以减缓风吹雪对道路的影响。

区内地表水包括赛里木湖水、山沟水、泉水。

受地形地貌、地域降水的影响,各河系的源头都位于冰川、山区积雪带,随着山区水分的融冻及季节降水而使各河的年内枯洪变化明显。

各河水源为降水、积雪和泉水。

春季水大,夏季暴雨后多洪水。

工程沿线较大的山沟水主要有果子沟,其支流主要为将军沟、捷尔得萨依、加木帕斯夏子、柯依拉克地、阿里比萨依、桦木沟、藏营沟、大西沟、小西沟等。

春季冰雪融化或盛夏雨季期间,由于地形的汇聚形态,常有山洪出现。

果子沟内大气降水量丰富,基岩裂隙水非常发育,水源补给主要为融雪水与大气降水。

4.3地震

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区划图》),本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动峰值加速度值0.1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4.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4.4.1赛里木湖隧道

工程位于北天山西段,赛里木湖盆地边缘的中山区内,高程2080~2200m,相对高差一般100~200m。

岭顶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为陡峻,进口位于赛里木湖边缘的山前缓坡上;出口位于一沟间斜坡上,山体自然坡度约25°。

隧道进出口被第四系坡、洪积层覆盖。

1)工程地质条件

沿线地层主要为填筑土、第四系洪积的圆砾土、角砾土及震旦界青白口系的石灰岩、砂砾岩、断层角砾岩及泥岩。

岩性详述如下:

(1)填筑土(Q4me):

分布于既有公路两侧及表层,厚1~2m。

灰黄色,主要为路基填土,填筑物的主要成分为圆砾土。

密实,稍湿,

(2)圆砾土(Q4pl):

广泛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之上及隧道进口附近地表,厚10~20m。

灰黄色,圆棱状,成分为石灰岩、砂岩,颗粒较均匀,粒径2~20mm的约占55%,大于20mm的约占30%,余为杂粒砂及粉粘粒充填。

中密,潮湿,

(3)角砾土(Q4pl):

零星分布于隧道出口附近的半山坡上,厚度1~2m。

灰黄色,棱角状,成份以砂岩为主,粒径2~20mm的约占60%,大于20mm的约占15%,余为杂粒砂及粉粘粒充填,中密。

潮湿。

(4)石灰岩(ZgLs):

该地层为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时代较老。

出露于K574+100~K574+700之间。

呈浅灰色、灰白色,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夹方解石晶体,岩质坚硬,表面岩体风化严重,较为破碎,风化层厚3~6m。

岩层产状:

N70 °W/35 °N。

节理发育。

主要有两组:

J1:

N40 °E/70 °S,间距1~2m,延伸0.5~2.0m,微张。

J2:

N40 °W/65 °S,间距1~2m,延伸0.5~1.0m,微张。

(5)泥岩(PzMs):

以夹层的形式分布于石灰岩中。

灰黄色,铁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质松软,揭露于钻孔IZ-02号中,岩心呈碎块状及泥状,锤击易碎,强风化。

(6)断层角砾岩(Fbr):

分布于K574+320~K574+420之间的断层影响带内,宽度约20m,颜色混杂,岩体破碎,松软,呈泥状及碎屑状,碎屑结构。

胶结紧密,潮湿,

(7)砂砾岩(€3Ss+cg):

出露于YK574+700~YK575+310之间的地表,灰黄色,灰褐色,局部灰绿色。

泥质胶结,厚层状构造,岩体破碎,强风化,砾岩中包裹体为砂岩颗粒,颗粒较均,磨圆度较好。

2)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进出口条件比较好,位置较高,无地下水渗出。

从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隧道埋深较浅,分水岭地区以外的区域对地下水的补给较少,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F1逆断层的影响,赛里木湖湖水与地下水联系较弱。

根据钻探、地质调查、抽水试验资料分析,隧道地下水以承压水类型为主,富水性弱,含水量小,隧道通过地区为弱富水区。

尽管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但在开挖过程中,通过F1逆断层时仍存在落水及突水发生的可能性,施工中遇较大泉眼时,应及时堵截,防止泉眼冲刷扩大。

隧道开挖过程中,随着局部径流条件的改变,赛里木湖对隧道区的影响有可能增大。

隧道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石灰岩及砂砾岩中,在钻孔中取水样进行试验分析,隧道内基岩裂隙水水质尚好,对圬工无侵蚀性。

3)构造地质

根据新疆防御自然灾害研究所2003年12月所做的《区域地震构造图》中的构造分析,工程场地内有二条断裂,其中库松木契克断裂,为逆断层,晚更新世晚期仍有活动,曾在1928年12月13日发生过5.3级地震。

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从其规模和活动特征类比具备发生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松树头断裂为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晚更新世晚期活动断裂,不具备发生5级地震的条件。

根据现场调查及勘探,库松木契克断裂在隧道K574+320附近通过,与线路大角度相交,断裂带分布在隧道进口段的石灰岩中,断裂带中为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颜色混杂,宽约20m。

断裂产状:

N75°W/60°S。

比较线B赛里木湖隧道穿越位置相同,仅出口处路线转向,不另作描述。

4)工程措施及建议

·隧道进口处基岩顺层,施工时应加强支护,防止基岩沿层面滑塌。

·隧道内基岩裂隙水较为发育,断层破碎带附近可能涌水量较大,施工时应做好隧道内的排水工作。

·隧道进出口及断层带附近岩性破碎,施工时应及时支护衬砌。

·洞口仰坡:

基岩:

1:

0.5~1:

0.75碎石:

1:

1.5。

·隧道施工前应建立地质灾害超前预报机制,及时了解隧道内地质灾害的情况。

·在隧道中可能发育有其他小断层,褶皱,施工时加强现场监测,及时衬砌。

·隧道进出口应采取防风雪措施,如设置防风吹雪走廊、挡雪墙等。

4.4.2捷尔得萨依隧道

1)工程地质

本隧道穿越捷尔得萨依沟谷与加木帕斯夏子沟之间一山岭,位置较高,进口位于捷尔得萨依沟右侧坡地上,出口位于加木帕斯夏子沟左侧(老公路旁)的山体陡坡上。

进口处覆盖层较厚,为角砾及粘性土,厚1~3m,洞口附近有一小型错落,施工中可首先清除该错落。

洞身地层主要为寒武系石灰岩,强—弱风化,风化层厚3~10m。

出口基岩裸露,为弱风化的奥陶系石灰岩。

本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隧道围岩分类:

K575+870~K575+920Ⅳ级围岩

K575+920~K576+570Ⅲ~Ⅱ级围岩

2)水文地质

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沟谷流水,受大气降水及冰雪融水的补给,水质较好,对圬工无侵蚀性。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山间沟谷、阶地及山体斜坡上的坡积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河水、大气降水及融雪水。

潜水位埋深1~5m,水质较好,对圬工无侵蚀性。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沿线石灰岩及砂砾岩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融雪水,基岩裂隙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3)工程措施及建议:

·洞口顶部设置截水沟,加强洞口绿化。

·洞口仰坡:

基岩:

1:

0.5~1:

0.75角砾:

1:

1.5。

·隧道进出口应采取防风雪措施。

比较线B捷尔得萨依隧道与推荐线隧道均穿越同一山脊,仅位置不同,不另行描述。

4.4.3将军沟隧道

1)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进出口地势较陡,沟谷近似“V”字形,沟床纵坡比较陡,沟面岩石破碎。

隧道进出口坡面相对整齐,位置较高,远离地表水。

山坡植被发育生长旺盛。

隧道最大埋深295.7m,出露地层岩性为灰岩,节理裂隙发育,溶蚀较严重,沿沟可见0.1~0.5m的溶洞,洞内干燥无水,未见钙质沉淀物,为早期溶洞。

山区降水量较大,地表植被发育,地势较陡峭,地层受构造影响,垂直节理裂隙发育,隧道通过区为一向斜构造。

隧道进口位于将军沟右侧的山体陡坡上,洞口处基岩裸露,岩体较为完整,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洞身穿越中山山岭,地层为奥陶系石灰岩,岩质坚硬,弱风化。

出口位于果子沟左岸的山体斜坡上,地表植被及云杉茂盛,地层主要为角砾,厚2~5m,稍密,潮湿;石灰岩,强—弱风化,风化层厚5~15m。

奥陶纪石灰岩(O1Ls):

主要出露于K579+550~K582+400之间的山体上,青灰色、深灰色,结晶粒状结构,节理面上夹薄层方解石晶体。

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岩体破碎,强—弱风化,风化层厚5~30m。

节理发育。

岩层产状:

N80 °E/85°S。

节理:

J1:

SN/65 °W,间距10~50cm,延伸小于2m,微张,平直。

J2:

N70 °E/60 °S,间距20~50cm,延伸小于1m,微张,平直。

隧道围岩分类:

K581+060~K581+160Ⅲ级围岩

K581+160~K582+300Ⅱ级围岩

K582+300~K582+380Ⅳ级围岩

2)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进出口条件比较好,位置较高,无地下水渗出。

隧道埋藏较深,通过区地层节理裂隙发育,连通性较好,溶蚀较严重,且通过区为一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运移和汇集。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高山区的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和山区降水补给,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和计算结果,确定隧道通过地区为中等富水区。

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差,结合岩溶地区岩溶裂隙发育的特点,岩溶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在开挖过程中,需注意大面落水及突水的发生。

施工中遇较大泉眼时,应及时堵截,防止泉眼冲刷扩大。

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支护,防止大面积涌水和突水。

隧道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石灰岩和坡积层中,在钻孔中取水样进行试验分析,隧道内基岩裂隙水水质较差,对圬工具弱侵蚀性。

比较线B将军沟隧道穿越位置相同,不另作描述。

3)工程措施及建议:

·隧道出口施工时应加强支护衬砌,尽量减少对树木的破坏。

·洞口仰坡:

基岩:

1:

0.5~1:

0.75角砾:

1:

1.5。

·隧道出口应采取防风雪措施。

4.4.4桦木沟隧道及藏营沟隧道

1)工程地质条件

桦木沟隧道进口为少量块石覆盖,厚1~3m;出口为碎石所覆盖,厚2~8m,该隧道洞身地层为花岗岩,弱风化,岩质坚硬,节理发育,岩体较为完整,

,隧道围岩类别:

Ⅱ级围岩。

由于隧道进出口覆盖层不厚,施工时清除覆盖层,在洞口进行坡面防护。

藏营沟隧道进口为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厚3~5m;出口为碎石所覆盖,厚1~2m。

洞身地层为花岗岩,弱风化,岩质坚硬,节理发育,岩体较为完整,

,隧道围岩类别:

Ⅱ级围岩。

隧道进口坡面土体受河水冲刷作用已经部分崩塌,岩石开始出露,在桥梁和隧道施工时对此处土层都要清除;出口覆盖层不厚,施工时清除覆盖层,在洞口进行坡面防护。

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及赋存条件可分为:

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两种: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公路两侧的石灰岩中,公路右侧局部石灰岩中有水渗出,但涌水量很小,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融雪水。

水质较好,对圬工无腐蚀性。

隧道洞身处于弱风化花岗岩中,地下水少,水文地质条件好。

5、分离式隧道、双联拱隧道的确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应设计为左、右线分离的两座独立隧道,两相邻隧道最小净距的确定,充分考虑路线线形要求,同时,视围岩类别、断面形状、几何尺寸、施工方法、爆破震动影响、施工工期等因素确定,一般可按规范要求确定。

越岭段:

推荐线及比较线均设隧道三座,即赛里木湖隧道、捷尔得萨依隧道及将军沟隧道,均为越岭隧道,所处地区场地开阔,存在设置分离式隧道的条件;赛里木湖隧道洞身高程低于赛里木湖,地质条件较差,埋深不大,采用单洞分离式隧道,一方面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风险,另一方面可减少工程投资,其防水效果也较好;而采用双洞隧道,其施工风险大,临时支护措施多,施工难度也大,工程投资较高,同时由于中间“V”型拱的存在,防水效果也较单洞分离式断面差。

根据目前国内双联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经验看,双联拱隧道一般为短隧道,本工程越岭段三座隧道均采用单洞分离式隧道。

隧道净距的确定,以往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当双洞中轴距离为开挖宽度的2(视地层为完全弹性体)~5倍(粘土等较弱地层的情况)时,可作为相互不影响的独立双洞考虑,据以往大量工程统计,取中轴间距30m的居多,因此,一般情况下,可以取隧道净距为30m进行控制;设计中,可根据路线的总体走向根据隧道围岩的代表级别进行局部调整;如间距过大,则人行及车行横通道长度增加、隧道两端接线过渡段加长、道路占地面积大,增加了投资,不经济。

沿溪段:

推荐线及比较线均设隧道两座,即桦木沟隧道及藏营沟隧道,均穿越果子沟内沿河傍山突出的山嘴,桦木沟隧道段具备设置分离式隧道的条件,桦木沟隧道采用单洞分离式隧道,比较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