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244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docx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

浅析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高速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高通货膨胀,但严重的通货膨胀又阻碍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学家的永恒话题之一,是国家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形成原因和未来走势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还关系人们生活水平能否提升。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中的“通货”中文原解为“货币”,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发行数量上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造成物价水平以相当幅度上涨的状态。

现在一般混淆货币发行过多和物价水平上涨两层含义,将通货膨胀直接等同于物价上升。

物价上升,指特定经济体内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则是指经济体之间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

通货膨胀的反义为通货紧缩。

2、通货膨胀的分类

(一)温和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胀率基本保持在2%-3%、至多5%以内,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通货膨胀,这时物价上升缓慢且可以预测。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一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像润滑油一样维持经济增长,同时不会引起太大社会动乱。

 

(二)急剧的通货膨胀

急剧的通货膨胀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胀率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动摇,经济社会动荡,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三)恶性的通货膨胀

恶性的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

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正常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很少见,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后。

(四)隐蔽的通货膨胀

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受抑制的通货膨胀,指社会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通货膨胀未真正发生。

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五)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而引起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六)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总需求的情况下,供给方面成本提高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的现象。

(七)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因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而造成部分产品价格上涨的现象。

如果结构型通胀没能有效抑制,就会变成成本推进型通胀,进而造成全面通胀。

(8)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国内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一般由汇率变化引起。

三、测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通货膨胀的测量是通过观察经济体中大量劳务所得或物品价格改变而得,通常基于政府收集的资料。

通货膨胀没有单独性的确实测量指标,因通货膨胀值取决于物价指数中各特定物品的价格比重,以及受测经济区域的范围。

通用的测量指标包括:

(一)生活费用指数(CLI)

CLI指个人生活所需费用的理论增幅,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概估之。

(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PI测量“典型消费者”所购物品的价格,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在许多工业国家中,该指数的年度性变化百分比为最通用的通货膨胀曲线报告。

(三)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PPI也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用来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它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作为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PPI的市场敏感度非常高。

如PPI比预期数值高,表明物价上涨幅度有所扩大,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四)批发物价指数(WPI)

WPI测量选择性货品的批发价格变化(特别是销售税),其观察方法与CPI、PPI基本相同。

在理解上可以简单认为WPI越高,物价随之而高,通货购买力降低。

(5)商品价格指数

商品价格指数测量选择性商品售价的变化。

若使用金本位制,则其所选择的商品为黄金。

美国使用复本位制,其指数包含黄金与白银两者。

(6)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或实质GDP)增长的比例。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

因此,这一指数能更准确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的测量。

此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

美国联邦储备采用个人消费平减指数及其他平减指数作为制订“反通胀政策”的参考。

(七)货币供应量M2

在中国现阶段,M2是指M1加上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和信托类存款。

货币供应量M2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其增幅应控制在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程度三者之和的范围内。

该指标高表明或有通货膨胀风险,该指标低表明或有通货紧缩风险。

此外,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还有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和采购经理指数PMI等。

四、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在上述测量指标中,CPI、PPI和M2较能直观反映通胀情况,我们具体以这三种指标为例来了解我国通胀现状。

(一)CPI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12月份CPI同比涨幅重回“2”时代,2013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6%,远远低于年初制定的3.5%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2013年通货膨胀调控任务顺利完成。

专家指出,CPI涨幅远低于调控目标的原因,一是2013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供求关系较缓,食品价格涨幅较小;二是2013年我国坚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新一届政府不再在经济减速的时候大规模增加流动性注水;三是输入型通胀压力比较小,对物价影响不如往年。

2014年受春节假日影响,不少商品涨价,推动1月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1.0%,如图1所示。

专家分析认为,这预示着2014年物价水平较2013年可能略高,但通胀压力不大,仍处在温和可控的水平,能为政策调控留下空间。

图12013年1月—2014年1月CPI涨跌幅

(二)PPI情况分析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PPI同比下降1.4%,环比连续第三个月持平。

这是该指数自2012年3月以来连续22个月出现负增长,去年全年PPI同比下跌1.9%,降幅超过市场普遍预期。

2014年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1%。

PPI同比跌幅比预期要大,说明当前经济正在承受一定的下行压力,工业品价格回升受阻,制造业仍有通缩压力。

图22013年—2014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

图32013年—2014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跌幅

如上图2,3所示,PPI低位运行,这表明内外需依然不强,实体经济甚至存在通货紧缩压力。

相关人士分析,在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钢铁、水泥等行业,供大于求的态势没有改变。

(三)货币供应量情况分析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

中国金融机构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23%,创近4年新高。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仍是M2。

多年来,中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以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使得M2以持续较快的速度增长。

2010年M2同比增长高达19.7%,2011年M2同比增长13.6%,2012年M2同比增长13.8%,而2013年M2增速为13.6%。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太快,近年来多半情况下M2增量超过GDP一倍。

内地金融界人士预测央行将维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引述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的话,只要未来经济增长尚在目标范围以内,央行便不会放松货币政策。

通过以上对CPI、PPI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当前通胀压力不大,结合我国目前钢铁、水泥、煤炭等六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情况,部分实体行业甚至有通货紧缩风险。

从货币供应量M2的分析可看出,我国货币投放量过高,有通货膨胀危险。

综合2个因素,我们认为我国尚处可控的温和通胀。

五、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正如前文所说,温和的通胀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反之就会拖累经济发展。

在通胀预期或通胀恶化时,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从各自层面上做好应对措施,减少资产贬值幅度,避免不必要损失。

(一)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1、控制需求。

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

应对通货膨胀可先通过实行紧缩型政策来控制需求。

这是当前各国应对通货膨胀的传统手段,也是迄今为止运用最广、最有效的政策措施。

其主要内容包括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和紧缩型收入政策。

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应对通货膨胀。

削减财政支出通过减少政府需求来缩减总需求。

增加税收主要是增加企业与个人税收,减少企业与个人收入,降低投资水平与消费水平。

紧缩型货币政策,又称“抽紧银根”。

央行可减少流通中货币供应量来降低通胀率,如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

今年2月25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两笔14天期正回购操作,当周净回笼资金1080亿元。

紧缩型收入政策是应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主要是采取强制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抑制成本提高,控制物价上涨。

2、增加供给。

应对通货膨胀一方面要通过紧缩型政策减少总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加有效供给,政府可以通过给特定企业减税和放宽对企业限制的方法来实现。

  3、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失调可引起通货膨胀,所以要调整经济结构,避免某些产品如粮食、原材料等供求因结构失调而导致物价上涨。

  4、其他反通货膨胀措施。

一些经济不太发达国家还采用强制性行政干预来控制通胀,如强制性停建一些工程项目,整顿市场流通,实行部分商品的经营垄断,实行消费品的凭票供应等。

  此外,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不少发达国家不惜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以经济衰退来压低通货膨胀率。

我国目前情况是行业发展不均衡,比如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第三产业发展比率较低,所以国家只能出台政策,针对不同产业和行业倾向性增减投入投放,双向调控,才可以维持温和通胀又不打击经济增长。

(二)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通货膨胀预期下,企业可选择保值类资产或抗通胀行业投资。

抗通胀行业主要有资源类行业、房地产业等。

稀缺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扬幅度一般会大于通胀率,具有定价优势的垄断行业也可减少通货膨胀影响。

我们认为房地产业值得投资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投资推动,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M2已超过100万亿,与十多年前相比增长近10倍,货币超发推动房价大幅上涨;二是土地价格上涨的推动;三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四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对住房提出新需求。

因此房价从长远看还是会上涨。

但投资房地产要有一定的开发能力、企业规模和较高工程技术要求,对中小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每一个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开发阶段一直会持续到项目结束,投入和使用的建设开发期漫长,资金回收期长,不能马上盈利。

不过房地产市场的产业链很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都会是前景看好的投资项目。

另外,房地产投资要密切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以保证企业在市场转向时仍能继续生存,直至市场转机出现。

2、低负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