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题.docx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题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
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
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
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
一、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共40分)
1.静止是生命的产生条件。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说明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姿百态,是物质世界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
但是,只有在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的一面,各种各样的事物才有可能因区别而存在,并且由此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可参见教材P32。
2.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这一命题正确揭示了哲学物质范畴的特点,哲学的范畴是对一切实物共性、普遍性的概括。
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有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物质范畴不是直接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而各种实物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
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又是有联系的。
它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
它抽象概括的是一切实物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因此,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进步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
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参见教材P121。
4.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这是列宁关于个人历史作用的论述。
请具体参见教材PP127-128。
5.“贸易使产品增添价值,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者手里比在生产者手里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严格来说,贸易应看做是一种生产活动。
”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纽曼的观点。
这种观点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因为在商品交换中,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也就让渡了使用价值。
人们购买商品并不是两次付钱:
一次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一次是为了它的价值。
可参见教材P144。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材料1“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
“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
材料2“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
材料3“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
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参考答案要点:
(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
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
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
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
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
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3的错误在于:
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具体可参见教材PP43-50。
)
2.“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参考答案要点:
违反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或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具体可参见教材P45-46。
3.“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要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其特点表现在,其一,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其二,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
其三,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尽管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在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而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具体可参见教材PP54-56。
4.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参考答案要点:
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但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生产领域中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相结合而产生的。
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具体可参见教材PP156-158。
三、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当代大学生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一般只要回答到某一原理即可,不求面面俱到。
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等,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
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
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
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共
4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在哲学内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它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引起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
而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关键就是实践。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的关键是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3.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这是一种没有搞清度的含义,把度与关节点相混淆的观点。
理由如下:
(1)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活动范围和限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事物的质,超出了这个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是否超出度是区别事物的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的根据。
(2)关节点也叫临界点,是事物度的界限或极限。
一般说来,事物的度往往有两个极限,即所谓的上限和下限。
事物的量变到了这个极限,就意味着要超出度了,要引起质变了。
度包含了临界点或关节点。
4.“求知欲”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求知欲”对人的认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把它说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则是错误的。
理由如下:
(1)“求知欲”可以引起人们的学习兴趣,对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但如果把它说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际上是把精神因素看做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实践的发展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认识和探索,实践也为认识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材料和日益完备的科学技术手段,并且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5.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在资本积累进程中,个别资本不断增大,从而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之所以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然不断改进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使用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也就越多,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可见,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篇文章中,举了大量的例证。
例如,英国经验主义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曾经渴望应用他的新的经验归纳法来首先达到延年益寿,返老还童,改变容貌,创造新种,呼风唤雨,并开出了制造黄金和完成各种奇迹的正式方子;又如牛顿在晚年埋头于解释圣经中的约翰启示录,……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和化学家克鲁克斯则又成了招魂术和请神术的俘虏。
于是,恩格斯指出: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经验主义者轻视辩证法便受到这样的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降神术中去了。
”
请问:
为什么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也会由于蔑视辩证法,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最终走向了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要点:
经验和感性认识很重要,是我们认识的起点,但狭隘经验主义夸大经验而忽视理性认识和辩证思维,把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看不到理性认识的真实性和重要作用,这就必然使他们看不到事物的真正本质,或者否认事物内在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最终只看到一些表象的、零碎的、片面的、虚无飘渺的东西。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如何理解这一段话?
参考答案要点: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为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由阶级,自学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推解放而奋斗。
3.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参考答案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具有三维性的特点。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时间一维性的特点,要求人们珍惜时间、热爱时间,因为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4.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包含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方式。
资本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暴力手段进行的。
三、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一般只要回答到某一原理即可,不求面面俱到。
如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等,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具体可参见教材PP83-85)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
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
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
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共
40分)
1.物质范畴所标志的客观实在性,就是指人们认识中的客体。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可参见教材30页和63页。
2.“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
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能看到幸福的人”。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这是费尔巴哈的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幸福和价值实现,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即他人优先的前提中。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幸福观。
可参见教材83页。
3.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具有三维性的特点。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时间一维性的特点,要求人们珍惜时间、热爱时间,因为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可参见教材32-33页。
4.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因而是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人类社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最终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可参见教材105页。
5.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此观点中的“感”是指人的感知或感性认识;“物”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世界。
该论断的意思是说,感知也依赖于客观事务,有了客观事物才有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此观点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感知依赖于外界客观事物;二是感知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在认识论上,该论断反映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倾向。
可参见教材68-69页。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绝对理念可以比作老人,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
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
”黑格尔的这段话,对我们今天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答案: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真理的绝对性,防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相对主义;另一方面要看到真理的相对性,反对思想僵化,陷入教条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鼓励学生发挥)。
3.英国的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
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
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
马克思因此打趣地写道:
“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根据上述材料,简述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
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物品,如机器、设备材料、制成品等。
但是,这些物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它们作为物,其自然属性并不能使它们成为资本,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担负特殊的社会经济职能时,才成为资本。
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或货币之所以是资本,是因为它被用于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
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不能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条件。
因此,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掩盖的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4.“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要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其特点表现在,其一,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其二,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
其三,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尽管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在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而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论述题(20分)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你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一般只要回答到几点即可,不求面面俱到。
请各位老师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材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意识的反作用等相关基本原理,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
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
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
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共
40分)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的特点。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
(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
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
(3)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
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
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2.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意识固然从非生命的机械,物理,化学反应,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和动物的感觉及动物心理长期演化而来,但它和其他物质反映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感觉不同于动物的感觉心理活动,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的感知能力在个别方面不如某些动物,但在整体水平上却是任何动物不能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的本质是抽象思维,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提出改造世界的目的和蓝图,并通过实践创造世界,这是动物所没有的。
如果认为动物,甚至一切非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那会犯“物活论”的错误。
3.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2分)。
正确。
这是马克思论述的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它的否定方面,肯定与否定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矛盾运动。
世界永远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它迟早是要被否定的。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扬弃。
它使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即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4.经济基础就是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1)同一社会中往往存在着多种生产关系,各种生产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则不属于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概念中所谓“总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那一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分配和消费关系三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3)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一般称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
5.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或效率。
它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或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他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称为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封建社会的贵族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帮助资产阶级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
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近代分工、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成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对马克思的以上观点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答案: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该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是其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马克思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而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也包含了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其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科学技术改变了生产方式: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方式。
第三,科学技术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所以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运用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答案:
(1)以上观点是错误的。
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2)知识是人们对世界的知晓和认识;知识可以影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进而影响价值的创造。
知识对价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其一,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能力,使劳动者从事复杂程度更高的劳动,进而在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其二,知识可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单位时间里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3)总之,知识可以推动价值的创造和财富的生产,但它不能替代劳动,成为价值的源泉。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答案: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但是,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毛泽东这句话主要是谈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