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087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docx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

菱形挂篮悬臂施工技术

王占东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101400)

摘要:

菱形挂篮主要受力构件为二力杆,具有结构轻巧、受力明确、拆锚方便的特点。

本文结合六沾复线天生桥双线特大桥介绍了菱形挂篮的构造、设计、拼装和悬臂施工工艺。

关键词:

悬臂浇筑、菱形挂篮、设计、施工

1概述

天生桥双线特大桥是六沾铁路复线跨度最大、墩身最高的特大桥,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最高墩为73m(4#墩),上部构造为(68+2×128+72m)4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体全长397.6m,混凝土悬灌最大节段重量为2048kN,梁体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6套挂篮分段对称浇筑,悬浇段最大长度4m,连续梁结构见图1。

图1天生桥双线特大桥连续梁结构示意图

2挂篮设计

2.1设计思路

为保证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挂篮的合理设计是连续箱梁施工的重要环节。

天生桥双线特大桥主桥菱形挂篮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根据箱梁设计的特点及预应力体系的布置,挂篮主构件为菱形架,挂篮前端及中部工作面开阔,便于挂篮轨道、腹板和底板钢筋、竖向预应力钢筋的安装,加快施工速度;挂篮设计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行走方便。

(2)挂篮设计要充分考虑挂篮所用材料与前后工序所有材料的周转,以降低工程成本。

(3)挂篮在设计时应考虑加工简单,操作方便,为此本桥挂篮菱形架杆件间连接采用节点板焊接联结。

主要材料采用Q235型钢及钢板,加工制作简单、成本低。

(4)利用箱梁竖向预应力筋锚固轨道及挂篮,取消了后平衡重,挂篮自重轻走行装置构造简单,外侧模、底模可一次就位,内模也能整体抽拉到位

 2.2设计参数

(1)、取最重段1#段重量(2048KN)。

  (2)、施工人员机具荷载取:

P1=2.5KPa。

  (3)、倾倒混凝土产生的冲击荷载:

P2=2.0KPa。

  (4)、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P3=2.0KPa。

  (5)、钢筋混凝土容重取P=26.25KN/m3。

  (6)、钢材弹性模量取2.1×105MPa(A3钢)。

(7)、杆件承担混凝土重的弹性挠度取构件跨度的1/400,

  即

(8)、杆件承担挂篮自重的弹性挠度取构件跨度的1/250,

  即

  (9)、应力取值:

A3钢:

45#钢:

Ⅳ级精轧螺纹钢筋:

[Ry]=550MPa

2.3挂篮结构检算

荷载传递路径见图2。

检算内容包括:

⑴菱形组合梁。

按最大重量节段荷载对组合梁各杆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检算;

⑵上下横梁、吊杆、导梁、滑道、压紧器、前支腿、后锚、底纵梁进行强度和刚度检算;

⑶各连接螺栓、连接板、焊缝进行强度检算;

 

 

图2荷载传递路径

挂篮为一个空间稳定结构,主桁架可以简化为平面静定结构(如图3所示),是一平面三角形杆系结构。

挂篮横梁按多跨连续钢梁检算,经检算,挂篮各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符合《桥规》等有关规范要求。

图3菱形主桁架计算简图(单位:

cm)

3菱形挂篮构造

菱形挂篮自重45t,挂篮总重与最大梁段混凝土重量比为0.22,由主桁系、悬吊走行系统和模板系统(含底模平台)三部分组成。

挂篮结构如图4所示:

图4挂篮结构图

3.1主桁系

主桁系包括菱形桁架、平联、上横梁三个部分;菱形桁架由[40c组合焊接而成,平联采用角钢组合结构,上横梁采用2Ⅰ40c型钢组拼。

3.2吊挂调整系统

吊挂调整系统包括前下横梁、后上横梁、后下横梁及吊带千斤顶等组成。

横梁材料为Ⅰ40c,后上横梁固定在已完成梁段箱室混凝土底板顶面上,上横梁与下横梁连接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吊带,前后下横梁共同承托模板及梁段钢筋混凝土重量,吊带的升降采用千斤顶进行调整,以达到梁段所需标高。

3.3行走系

行走系是挂篮前后位移装置,包括内外滑移粱及走行轨道。

菱形组合梁走行系统:

在每片梁前端设滑动点2个,后部设平衡导向滑轮,箱梁顶面上设2个滑道,向前滑移。

侧模走行:

外模走行,在侧模上安装调节杆,当松开后锚栓、底模连接螺栓及支撑拆模时,在模板自重和调节杆共同作用下,侧模、底模向下脱落在主梁上,主梁、侧模、底模、内模滑梁同时前进。

内模走行:

放松内模后,内模板即落在内导梁上,与主梁、侧模、内模同时前进。

3.4模板系

模板系统包括外模、内模和底模(含底模平台)三个部分;外模、底模均采用大块组合钢模,内模为组合钢模;内外模桁架采用型钢组拼;底模平台纵横梁均采用[40c型钢组拼。

4、挂篮预压试验

为了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和实际观察挂篮承载情况,在灌注1#梁段混凝土前对挂篮进行加载试验,并在加载过程中观测弹性和非弹性变形之值作为今后梁段调整立模标高的参考。

4.1试验方法

⑴综合考虑施工安全、现场条件以及工序安排等因素,挂篮使用前在地面进行预压试验。

预压试验采用两个挂篮对顶布置,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张拉的方法进行。

试验布置如图5所示:

图5挂篮预压试验布置图

⑵经过计算得知挂篮的试验荷载取508.6KN即可满足要求,此荷载等于吊带主桁架支反力及施工荷载重量的1.2倍。

⑶每套挂篮安装前,都必须对主桁架采取千斤顶对拉预压。

以达到消除其非弹性变形和测取其弹性变形值的目的。

将主桁架反扣,利用现有的梁体张拉设备(精轧螺纹钢筋和液压千斤顶)对拉,加载力分0、50%、100%、120%等4级进行加载试验,测试前后吊点扰度值,以指导立模标高。

压载时间自压载结束到开始卸载为48小时。

4.2变形观测

⑴挂篮在每级加载或卸载的时候及时进行观测,记录数据。

⑵在加载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挂篮各个部位,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处理。

⑶对预压试验得到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挂篮施工挠度,为悬臂施工提供依据。

5挂篮安装

0#块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完毕,即在其上进行挂篮拼装,灌注1#梁段混凝土。

菱形组合挂篮拼装程序:

前后支座→主梁→后锚梁→后锚杆→中横梁→后吊杆→前横梁→前吊杆→底模→外模→内模。

6悬浇施工工艺

6.1普通悬臂段:

挂篮在0#段、1#段拼装完毕,即可进行悬臂段施工,并形成循环作业,每一循环施工过程如图6所示。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

前移挂篮时,由于线路有较大纵坡,下坡方向后方用2台10t吊链作锚固,与前移所用倒链一同进行工作,防止因前方重量太大产生溜车。

钢筋成型时,因本桥是呈二次抛物线变化,需进行编号,按位置进行准确绑扎。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后两个挂篮同时对等放料,严禁出现两端混凝土数量不一致。

张拉预应力钢绞线时,应力应变双控以应变为主,以保证梁体线型。

 

图6悬臂节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6.2合龙节段施工

6.2.1合龙段施工要点

①在各T构最后一节梁段浇筑张拉完成后,清除T构上不必要的施工荷载,一直无法清除的可以移至此0号块上,使T构上的施工荷载处于相对平衡。

方可进行合龙段施工。

②进行合龙段施工前,对全桥的箱梁顶面标高及轴线进行联测,并连续观测气温变化及梁体相对标高变化和轴线偏移量,观测合龙段在温度影响下的梁体长度变化。

连续观测时间不少48h,观测间隔3h。

③采用挂篮作为合龙段支架,并利用N36、N37钢束作为临时锁定索,预先将其张拉到设计值的20%。

在一天中最低温度时灌注两边主跨合龙段混凝土,为缩短混凝土及张拉施工的间隙时间,可采取提高混凝土一个等级或使用早强剂。

④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第二批钢束的张拉,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双向对称张拉。

⑤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解除另一端支座临时固定约束,完成体系转换,然后按设计要求张拉全桥剩余预应力束,当利用永久束时,只需按设计顺序将监时锁定钢束补拉至设计张拉力即可。

⑥临时束的张拉一般宜在0.45~0.50com,以防在合龙过程中预应力束过载振废物面需重新更换新束。

⑦若考虑梁在合龙的收缩、徐变的影响,可采用在合龙锁定前将梁预顶△L值,即可抵消梁体后期收缩,徐变产生的收缩影响。

6.2.2合龙段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见图7。

6.2.3合龙梁段施工注意事项

(1)、合龙段施工原则:

先边、后中、依次对称进行,采用体外钢支撑。

(2)、合龙段梁施工如立模、绑扎钢筋或安装钢筋骨架,制孔管的安装、灌注混凝土及张拉方法均与前跨梁段施工相同。

 

 

图7合龙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3)、为使合龙梁段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并能与相连梁段顺接,合龙前应对相连两个T构的中线及各梁段的标高进行测量,调整中线,并视标高情况,通过在适当位置采用压重或千斤顶顶升方法(即调整支座标高),将标高调整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标高,其措施如下:

①边跨合龙梁段

利用千斤顶调整直线端支座标高;在已成梁段端块上压重,使合龙段的两悬臂之高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②中跨合龙梁段

按照常规施工,此段为最后合龙梁段,由于张拉、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等因素和影响,该处合龙梁段悬臂合出现较大高差,欲消除此高差,在允许范围内除上述措施外,采用如下措施:

A三T构使用三套挂进行同步施工;

B从1#梁段施工开始,按照消除合龙梁段处两悬臂端高差来调整悬浇块的高程;

C在合龙梁段较少的情况采用反向合龙,正向张拉的方案,边跨和中跨段同时施工,先张拉中跨1/3的合龙束后,边跨合龙束张拉合龙,再进行中跨合龙束补足张拉合龙。

D采用多个大吨位千斤顶同步施工,调整支座标高,使合龙段两端头箱梁标高差符合规范要求。

(4)、合龙段纵向制孔波纹管是中间联通管,与两悬臂伸出波纹管连接可采用0#梁块段波纹管外套接或内套接方式,为防止波纹管上浮无法进行压重,考虑到灌注混凝土后穿束困难,为确保孔道坐标准确,可适当增多定位钢筋或在安装波纹管同时将纵向钢绞线束全部穿好压重,穿束时,钢绞线束前端戴上一个铁尖帽子,以方便穿束,波纹管接头处一定要封严,并严格检查确保孔道质量,严防漏浆。

(5)、悬臂边跨梁合龙前,合龙段两端悬臂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可能产生纵向伸缩,使合龙段间距变化,从而导致合龙段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受到张拉或压缩的超应力影响而产生裂缝,因此,合龙段要按设计温度进行约束锁定。

锁定的办法是:

合龙段的钢支撑,临时合龙束和预埋件按设计图纸办理。

(6)、合龙段体外钢支撑安装、焊接应在上述最低气温条件下进行,构件两端的钢板用千斤顶进行预压,从减少构件本身的变形,钢支撑下料按合龙段的实际长度进行,钢支撑的轴线应与箱梁中线平行,两侧与中线等距,以免钢支撑偏心受压。

(7)、钢支撑安装、焊固后,应立即在低温下张拉临时钢绞线束加固锁定,预应力按张拉控制应力0.50com进行控制,张拉顺序先底板后顶板,对称进行。

如合龙段未设负弯矩钢束时,为加强抗弯能力,在顶板上层纵向钢筋的位置加设一层(φ12)钢筋,并与接头钢筋焊接。

(8)、合龙段检查合格后,即可灌注混凝土。

因气温变化引起箱梁伸缩及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可导致合龙段混凝土产生缩裂或压坏,因此合龙段混凝土灌注时间宜选在日温差较小的阴天或选在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刻,最好在凌晨前完成或按要求进行,但气温亦不宜低于0℃。

合龙段浇注混凝土,应全段面一次完成,且浇注时间亦不得超过4个小时。

(9)、等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按纵向→竖向的顺序进行张拉。

先张拉部分预应力束,再拆除体外支撑钢结构。

纵向预应束张拉:

先长束、后短束;先底板束,后顶板束。

同一断面:

先边束,后中束的顺序左右对称进行,在遇到临时合龙束时,按设计要求补足到张拉控制应力。

(10)、正弯矩腹板束是在箱梁顶面槽口锚固,张拉时,千斤顶和油泵置放在箱梁顶面上;负弯矩板束锚固在箱内底板上,须进行箱内张拉,因此,应事先在相应的箱梁顶板上预埋两个钢筋吊环,张拉时,将一根φ50钢管横向串入环内;使千斤顶悬挂在钢管上,以便进行不同位置的张拉。

油泵可置在顶板上,油管路和联系电线,可以顶板预留孔内穿至箱内。

也可使用带支架的钢管手推车,车上配置倒链,千斤顶油泵,在箱梁内移动,配合箱内不同位置张拉。

6.3体系转换

多跨梁结构是按平衡悬臂法施工,经过临时支座与桥墩固结,先形成静定状态的T型刚构逐渐转换为设计的连续梁结构(超静定)体系。

宜采用从边跨向中跨逐跨合龙的方式,以利桥面标高的调整的控制。

体系转换的内容,主要是将临时支座固结解除,将梁落于正式支座上,并按标高调整支座高度和反力,而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在施工中,正式支座已按设计要的位置和标高及位移量进行安装和设置,只要箱梁施工中挠度控制好,一般支座标高不作调整,因此体系转换只涉及解除临时支座,并为使合龙段施工中处稳定状态,需要将正式支座临时锁定和释放。

体系转换步骤及方法:

⑴边跨合龙及支座转换

边跨合龙段是利用边跨直线段延长支架上立模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部分钢纹线束,然后拆除边跨支架和模板。

3#、4#、5#号墩墩身经过临时支座与梁体固结,构成T型刚构体系。

先将永久支座抄死,后拆除临时支座,即将活动支座临时变成固定支座,抄死后,必须保证在梁体自重的用下,支座能水平移动。

抄死的方法:

将活动支座的顶、底板在顺桥向的两侧用钢板临时焊接,形成固结的约束。

⑵调整悬臂端高程

在桥台上设置千斤顶,利用千斤顶的起落,使梁的悬臂端或升或降,使其支座两侧悬臂标高相吻合(或符合纵向要求)。

7结束语

在悬臂施工中,合理设计挂篮,既可减轻挂篮自重,又可以在作业循环中加快进度,并且可以保证混凝土箱梁浇筑质量。

在施工中要对每一节段梁体重量及外部荷载分别进行计算,得到每段精确标高,才能在施工中将箱梁线得到控制,使顶面平直、底面圆顺。

参考文献:

1、六沾铁路复线天生桥双线特大桥设计图;

2、《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曹双寅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3、《材料力学》,翟振东、石晶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实用土木工程手册》,杨文渊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5、《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周兴、何姚益、邹毅松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6、《结构力学》(上下册),刘金春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