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95—96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对乘法进行验算和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判断推理,概括出关系式。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熟练进行乘法验算和求未知数X.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65÷517×345÷517×0×4
15×512×8480÷160÷25×9
25×()=100()×14=280
2.说出下面各题中X的值,并指出计算根据。
X+15=45X-6=2490-X=3036+X=40
3.引入新课:
同学们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乘法各部分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
教师口述题意:
每盘30个鸡蛋,3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引导学生口述算式:
30×3=90(个)(板书)
学生口述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
因数×因数=积
(2)出示例1的
(2)(3)两题
学生先口述题意,然后引导学生在书上直接计算,启发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90÷3=30(个)90÷30=3(盘)
2.观察比较,总结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式和(3)式与
(1)式比较,发现了什么?
(2)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互相讲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启发学生明确
(2)式(3)式与
(1)式比较,都是知道了两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同时板书: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教师提示:
应用此关系,可以对乘法进行验算。
(1)引导学生说出怎样验算
(2)完成“做一做”验算
24×36=1008112×43=4736
4.应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1)教学例2启发学生思考X在什么位置上,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口述:
X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根据已知两个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2)教师板书:
X×6=96
X=96÷6
X=16
(3)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16×6=96
(4)教学例3:
出示例3后,先启发学生议论,然后独立试算,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因数×因数=()
2.练习二十二第1题(分两个小组练习)
3.填表,说说你是怎样想的,97页2题
4.练习二十二第3题(分组练习,每组选一个题说方法)5.共同完成第5题,并说说你的根据。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题。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把复习第二题改编成例4)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2.画图分析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应把谁看作单位“1”?
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
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4)应先画哪个组的人数?
应先画出美术组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为:
美术组的人数×=生物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所以:
解:
设美术组有人.
答:
美术组有30人.
4.练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二)教学例5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同时又是橘子的,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是梨的筐数,即:
苹果的筐数×=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是梨的筐数,即:
橘子的筐数×=梨的筐数
(3)梨、苹果、橘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梨的筐数既是苹果的,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苹果的筐数×=桔子的筐数×
解:
设运来桔子筐.
答:
运来橘子25筐
(三)小结
1.今天学的应用题和以前几节课学习的应用题一样吗?
(有两个分率句)
2.如何分析这类应用题?
抓住分率句,找谁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巩固练习
(一)蔬菜商店运来的茄子筐数是西红柿的,运来的西红柿筐数是黄瓜的.运来茄子21筐,运来黄瓜多少筐?
(二)同学们踢毽子,小红踢了18个,小兰踢的是小红踢的,同时又是小华踢的,小华踢了多少个?
(三)商店里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是黄气球的,有蓝气球240个,有黄气球多少个?
(四)对比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长是高的,宽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等量关系式:
高××=宽)
2.一个长方体的长45厘米,宽是长的,宽又是高的.高是多少厘米?
(等量关系式:
高×=长×)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四班有三好学生4人,占本班学生人数的.六四班学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二)停车场里有36辆小汽车,是大汽车数量的4倍,大汽车的数量是运货车数量的,运货车有多少辆?
(三)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长是高的.它的宽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学校有槐树15棵,杨树的棵数是槐数的,又是柳树的.柳树有多少棵?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购物问题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题目
公园里真好玩,同学们玩得真尽兴,有不少同学口渴了,就到公园里面的三个超市,超
市里饮料大瓶每瓶10元,小瓶每瓶2元,但各超市的优惠政策不同:
甲超市:
买大送小
乙超市:
一律九折
丙超市:
满30元一律八折
请帮四位顾客选择哪家商店最合算,并把你想买的数量填在“我”一项中.
顾客
购买方案
选择商店
小明
2大2小
小红
1大8小
张阿姨
4大
李叔叔
1大5小
我
3大3小
3大5小
活动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填写表格.
3.各组分别发表意见,并说出原因.
活动说明
购物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购物时需要考虑时间、路程、地点、价格、个人爱好等等许多情况,所以本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就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
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
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
你发现到什么?
(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
等底等高)
(2)为什么?
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
(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
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
(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
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
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
(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
(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
呢?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
(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填空:
v(立方米)
v(立方米)
60
52
126
4.5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
体积是多少?
(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
4、出示例2:
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
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3.14×()×1.2×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
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
5、比较:
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
(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2、 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
(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
(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
教室长12m,宽6m,高4m。
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书本44页第3、4、5。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例1:
×19×12=76(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
(1)麦堆的体积:
3.14×()=12.56(平方米)12.56××1.2=5.024(平方米)
(2)小麦的重量:
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求 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 案丹江口市丁家营镇一小 何玉箐
教 材:
江苏版数学第二册第34页例题,第35页“想想做做”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理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直观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四〉、教学准备
小奖品若干;投影片若干;多媒体课件;”比一比”材料6份;“找朋友”图2幅及对应试题;“拔萝卜”2幅个及对应试题;“送信”2幅个及对应试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
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参加一个小动物联欢会,……小动物很多
我们能否帮“孔雀阿姨”根据小动物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给它们排好队?
二、分组合作,引导探究。
1、分发比较材料,通过学生摆一摆得出以下结论: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教师给每组发一份“比一比”材料。
每份材料都是纸剪的两种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小动物〉。
多, 比 多 个;列式:
少, 比 少 个;列式:
求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几或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几用 法计算。
2、请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教师利用投影片记录整理并初步得出以上结论。
三、自学课本,探讨归纳。
〈一〉、出示例1挂图。
谈话:
我这里的小白兔和小黑兔进行了比花片多少的游戏,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展示引导题,学生合作探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观察得到同样多的部分,多出来的部分,并说多出来的5个是怎样得到的。
②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黄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③“红花片比黄花片多几个”换一种说法怎样说?
怎样算?
④假设“花片很多很多”,能否“摆一摆”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多少?
想想是否有别的方法?
⑤引导推理,明确得出:
求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几或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几都用减法,即:
较大数—较小。
〈二〉、出例2挂图。
〈这道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因为以上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已使学生具备了这道题的解答能力。
这也是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问题的一个初步体验〉
〈三〉、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他们相关的奖励。
四、课间休息。
谈话:
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老师很高兴,现在给每个小组都奖一件小礼品好吗?
放音乐〈〈快乐的小鸟〉〉,师生一起做“律动”。
五、巩固练习。
谈话:
休息好了,我们一起来接受新的挑战吧!
〈一〉游戏:
闯三关,第一关:
找朋友。
1、找朋友。
〈找朋友图3个及相应试题,请三位同学在〈〈找朋友〉〉乐声中根据试题找到相应的答案,即找到朋友。
同时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A、小白兔和小熊一起采蘑菇,小白兔采了49个,小熊采了20个,小白兔比小熊多采几个?
B、小白兔和小熊一起采蘑菇,小白兔采了49
个,小熊采了20个,小熊比小白兔少采几个?
C、小白兔采了49个蘑菇,小熊采了20个蘑
菇,它们一共采了几个蘑菇?
谈话:
我们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值得庆贺!
————-你们听这位朋友:
小兔子给我说了句悄悄话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小免子告诉我它的萝卜园丰收了,它请我们去帮它拔萝卜,你们愿意吗?
第二关:
拔萝卜。
2、拔萝卜。
〈萝卜图3个及相应试题,学生根据试题拔相应的萝卜。
〉
A、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小象比小熊多拔几个?
B、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小熊比小象少拔几个?
C、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它们一共拔了几个?
谈话:
祝贺大家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
你们知道小兔子的萝卜园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丰收吗?
〈二〉、故事〈〈蚂蚁和蝈蝈〉〉。
1、大屏幕展示,学生边听教师讲述边观赏图片。
小蚂蚁因为勤劳,冬天才能在洞里舒舒服服地过冬;蝈蝈因为懒惰,冬天里才又冷又饿,奄奄一息。
小蚂蚁看到蝈蝈那可怜的样子,就慷慨地把自己的粮食拿出一部分送给了蝈蝈。
于是,蝈蝈在蚂蚁的帮助下安然地度过了冬天。
时间真快,又一个夏天到了,蝈蝈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和蚂蚁一起早早地准备了一些食物,以备过冬。
瞧,它们准备得多充足呀:
麦子54颗、谷子40颗、黄豆30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麦子比谷子多多少颗?
黄豆比麦子少多少颗?
麦子和谷子一共多少颗?
麦子、谷子、黄豆一共多少颗?
等〉
3、思想教育。
谈话:
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看到这些东西,你们想到什么?
〈只有勤劳,才能有吃不完、用不完的东西;只有勤奋,才能把学习搞好;只有勇于改错,才能不断进步。
〉
六、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
你能联系实际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作业:
做书上相关“想想做做”〉
六月十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