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00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docx

课题文本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

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研究

1、概述

1.1课题背景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建筑垃圾围城的局面。

而如今,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既是对建筑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运往郊外堆放或填埋,不仅要耗资大量征用土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合理处理和应用建筑垃圾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建筑废料的回收率中国香港地区为80%,中国台湾地区为50%。

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陆续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文。

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不仅内容浮浅,以规范倾倒地点、运输车辆和行车路线等为主,对建筑废物进行减量化和再利用等循环经济关键性的内容基本未涉及。

管理系统本身也还存在种种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如何减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垃圾的再生利用成为标志着我们城市生活文明程度的高低。

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管理较我国早20~30年,丹麦、荷兰等一些地势低洼的国家,砂石资源特别稀缺,因而也最重视包括废混凝土在内的建筑废料的再生利用。

1976年,当时的荷兰、比利时就与联邦德国政府联合成立了“混凝土解体与再利用委员会”,开始以废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的粗、细骨料。

美国不但鼓励再生混凝土的利用,而且还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做了系统的研究和实验,通过长期的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的要大,因而必须经过针对性的处理。

日本在1977年率先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

1991年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均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据有关资料报道,东京在1998年对于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率就已经达到5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产出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2建筑垃圾的定义

根据《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修订稿)》,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淤泥、废渣、泥浆及其它废弃物。

按来源分类,可将建筑垃圾分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垃圾五类。

按建筑垃圾性质,可分为惰性部分和非惰性部分。

城市工程建筑垃圾的来源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拆迁垃圾、施工垃圾和装潢垃圾。

尽管来源不同,并因建筑用途、结构类型、装修程度、施工工艺的不同垃圾成分会发生变化,但其主要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包括混凝土、砖和砌块、砂浆、陶瓷和瓦片、金属、木材、塑料、纸、玻璃等。

在这几种固体建筑垃圾中,混凝土、砌块、砂浆瓷砖、钢筋、木模板占废弃物总重量的80%以上。

根据国内学者的调查研究,建筑垃圾中的不同成分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废料率差异较大(见表1)。

国内外研究表明,建筑垃圾来源于工程建筑的各个阶段,不同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成分也不相同。

具体而言,在建筑物建造过程中,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工人的技术操作素养、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对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建筑物的装修过程中,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材料切割后的剩余;在拆毁过程中,建筑垃圾产生量的变化则主要由建筑物的结构或功能

从表2可以看出,拆迁工程中砖石和陶瓷所占比重达到40.5%,并且有38%的砖石被回收,主要用于砌筑围场、工棚等临时建筑;施工工程和装潢工程中,混凝土、砖石的回收主要用于回填和场地平整以及铺设路基。

此外,三类建筑工程中,金属、塑料等建筑垃圾的

回收率普遍较高,主要是由工人收集后送废品回收站。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m2,房屋的新建施工和旧房拆除以及新房装潢必然产生大量垃圾。

此外,各种改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用设施建设工程也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各类垃圾的具体情况如下:

1.3建筑垃圾的种类

1.3.1建筑施工垃圾

在施工现场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致,主要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料、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其它垃圾成分约占20%,表3中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垃圾量。

表3建筑施工垃圾数量和组成(%)

垃圾成分

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垃圾成分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框剪结构

碎砖(砌块)

30~50

15~30

10~20

砂浆

8~15

10~20

10~20

混凝土

8~15

15~30

15~35

桩头

-

8~15

8~20

包装材料

5~15

5~20

10~20

屋面材料

2~5

2~5

2~5

钢材

1~5

2~8

2~8

木材

1~5

1~5

1~5

其他

10~20

10~20

10~20

合计

100

100

100

垃圾产生量(kg/m2)

50~200

40~150

40~150

1.3.2建筑拆除垃圾

旧建筑拆除垃圾相对建筑施工单位面积产生垃圾量更大,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成与建筑物的结构有关:

旧砖混结构建筑中,砖块、瓦砾约占80%,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渣土等,现阶段拆除的旧建筑多属砖混结构的民居;废弃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混凝土块约占50%~60%,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等,旧工业厂房、楼宇建筑是此类建筑的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水平的越来越高,旧建筑拆除垃圾的组成会发生变化,主要成分由砖块、瓦砾向混凝土块转变。

根据对国内旧建筑拆除垃圾的组成统计,其结果见表4。

表4施工和拆除过程中建筑垃圾组成比例比较(%)

建筑垃圾成分

垃圾组成比例

施工过程

拆除过程

混凝土碎末

19.89

9.27

钢筋混凝土

33.11

8.25

块状混凝土

1.11

0.9

泥土、灰尘

11.91

30.56

石块、碎石

11.78

23.78

沥青

1.61

0.13

6.33

5

竹、木料

7.46

10.83

玻璃

0.2

0.56

砂子

1.44

1.7

金属

3.41

4.36

其他

2.02

4.57

总计

100

100

1.3.3建筑装潢垃圾

1.4建筑垃圾带来的危害

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因此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建筑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4.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建筑垃圾以固体非可燃性物质为主,在处理上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垃圾。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厂家或行业来对其进行处理,许多城市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转移到郊区堆放。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

垃圾与人争地的现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大多数郊区垃圾堆放场多以露天堆放为主,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和沥青等释放出的多环芳烃构化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渗入土壤中,从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郊区土壤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

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另外城市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将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这将使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

受污染的土壤,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自净能力,也很难通过稀释扩散办法减轻其污染程度,必须采取耗资巨大的改造土壤的办法来解决。

1.4.2影响空气质量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1.4.3污染水域和土壤

建筑垃圾中一般需要经过数十年才可趋于稳定,在此期间,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的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使渗滤水呈强碱性,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成挥发性有机酸,废金属料可使渗滤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从而对周边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

垃圾堆放场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垃圾在搬运过程中散落在堆放场附近的水塘、水沟中;垃圾堆放场淋滤液在地表漫流,流入地表水体中;垃圾堆放场中淋滤液在土层中会渗到附近地表水体中。

垃圾堆放场对地下水的影响则主要是垃圾污染随淋滤液渗入含水层,其次由垃圾污染的河湖坑塘渗入补给含水层造成深度污染。

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

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1.4.4破坏市容,恶化市区环境卫生

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现象极不协调。

且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或采用露天堆放或以简易填埋方式处理,由于城市内部空间有限,城市绿地往往成为城市建筑垃圾的临时集散地。

众多城市绿地都不同程度地混杂有建筑碎块。

可以说城市建筑垃圾已成为损害城市绿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和间接破坏者。

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

近几年一些城市在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制度,但由于建筑垃圾堆或其遗迹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制度的推广普及。

而且建筑垃圾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遗撒和粉尘飞扬等,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并且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严重影响城市容貌,同时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4.5存在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郊区,坑塘沟渠多是建筑垃圾的首选堆放地,这不仅降低了对水体的调蓄能力,也将导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1.5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途径

1.5.1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第一,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

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大多数以民工为主,他们普遍素质不高,施工技术水平偏低,这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

在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费。

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应用总结出来的办法,把施工质量隐患防范于未然。

第二,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

第三,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

避免不必要的建筑产品包装。

  第四,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考虑的问题有:

建筑物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可以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选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应考虑到建筑物将来维修和改造时便于进行,且建筑垃圾较少;应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建筑材料和构件的再生问题。

1.5.2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1)建筑垃圾中砖、瓦经清理可重复使用,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和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蒸压粉煤灰砖等生产。

(2)再生骨料组份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致使再生骨料孔隙率高、吸水性大、强度低。

这些都将导致所配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差,混凝土收缩值、徐变值增大,抗压强度偏低,限制了该混凝土的使用范围;

(3)建设工程中的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弄成碎屑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或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

(4)废金属、钢料等经分拣后送钢铁厂或有色金属冶炼厂回炼;

(5)废玻璃分拣后送玻璃厂或微晶玻璃厂做生产原料;

(6)废油毡填埋处理;基坑土及边坡土送烧结砖厂生产烧结砖,碎石经破碎、筛分、清洗后做混凝土骨料。

具体见表5

表5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方法

垃圾成分

再生利用方法

开挖泥土

堆山造景、回填、绿化用

碎砖瓦

砌块、墙体材料、路基垫层

混凝土块

再生砼骨料、路基垫层、碎石桩、行道砖、砌块

砂浆

砌块、填料

钢材

再次使用、回炉

木材、纸板

复合板材、燃烧发电

塑料

粉碎、热分解、填埋

沥青

再生沥青砼

玻璃

高温熔化、路基垫层

其它

填埋

1.5.3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之间的区别

建筑垃圾属于特殊垃圾,它的处理方式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以下几点:

(1)排放的单位必须提前向所在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申报;

(2)必须采取专门方式,单独收集,送往指定的专门垃圾处理处置场进行处理处置,例如泥浆类垃圾应在专用的泥浆池中存放,通过吸污车运输;

(3)从收集到处理处置的过程,由经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或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严禁在专门处理处置设施外随意混合、焚烧或处置。

(4)建筑垃圾一般为无污染固体,国内一般采取填埋法处理,部分回收利用,少部分进行焚烧。

2、国内外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工艺分析

2.1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行业都是采用传统方式施工,原料消耗大,加上管理落后,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虽然已着手进行新型建材的开发和利用,但规模和数量还很有限。

建筑垃圾分布广、规模不一。

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变化,建筑垃圾产生时间也不确定。

虽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产生的垃圾总量基本是固定的,但事先不能准确预测到产生建筑垃圾点的时间及数量。

一方面,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管理,仍然存在着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未对建筑垃圾进行动态监测和分类、统计,导致对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处理处置、回填利用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

另一方面,处理方式落后,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置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费用。

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遗撒的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外,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

我国于1995年11月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

但这种收费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堵住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而且没有涉及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问题,缺乏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理念,没有综合利用设施。

近些年来,除了上海、北京、邯郸市、四川地震灾区等少数城市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建材,且综合利用率高达近100%外,其余绝大多数城市的建筑垃圾仍多未经处理就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很少资源化利用,资源化率不足5%。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依然是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全国大多数城市面对每年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至今没有专业的回收机构,回收机械缺乏,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厂家极少。

(3)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设备落后,尤其是对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的技术缺少实用技术和设备。

(4)建筑垃圾减量化意识不足,大多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并没有思考从源头上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5)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资金,这一部分投入需要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不同环节给予经济补助。

(6)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相关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缺乏对企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和相关具体推动措施。

(7)建筑垃圾处理组织机构不明。

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处理就有个组织协调问题。

如建筑垃圾怎么搜集,由谁组织搜集,堆存到哪里,堆存用地由谁解决,由谁提供,建筑垃圾利用工作由谁来牵头,由谁来组织协调等,目前都没有完全明确。

我国政府前几年,出台了“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

从2012年后,中国产生的建筑垃圾,要逐步地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打造新型建材产业链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生产运营模式,真正实现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市场前景广阔,“钱”途无限。

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各省、市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政策,陆续地出台了各种扶持建筑垃圾处理再生利用的优惠政策。

如:

资金补贴、减免所有税收、用地、用水、用电的价格优惠等。

标志着中国建筑垃圾处理再生利用,已经初步进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2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

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处理而言,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之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日本、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借鉴。

2.2.1日本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

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10月7日作出规定:

在施工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垃圾要实现资源再利用制定出“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计划”和“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的规定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筑物拆除解体时,要把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在现场分类收集后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

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2000年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达80%。

总之,日本对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

①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②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③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予以适当处理。

2.2.2美国

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

“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

”美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金属、纸板、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被称之为“资源保护屋”,俗称“垃圾屋”,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

美国CYCLEAN公司以节能、保护环境及健康为原则以建筑垃圾废弃物回收的再生材料为主建造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其建筑面积为6.2万m2。

2.2.3欧洲各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

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

德国钢筋委员会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法国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符合与砖石混凝土材料有关的NBNB21-001(1988)标准;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

2.2.4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是:

①建筑垃圾增长迅速,近10a来建筑垃圾产量的增长已远远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②城区土地资源贫乏;③再生资源浪费较大,在人类跨入21世纪前夕我国政府对世界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国要解决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应积极推行环境标志,政府和全民都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加强环保的宣传力度,政府还应将生态环境目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内容,并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出台强制性的建筑垃圾处理专项法规并制定限制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利用就异地排放的政策如制定拆除旧房旧构筑物时的回收再生利用就地处理比率政策并规定建筑施工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在现场分类收集按规定必须送往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厂进行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义务若违反规定应根据刺激性的经济政策处以不同程度的罚款还限定建筑公司拿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否则不批准开工等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

第三、转变观念将建筑垃圾视作建设副产品从以往传统的自然资源产品垃圾转到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思路上来大力研究和发展资源化垃圾建材又称为绿色建材生态建材综合国内外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得出建筑垃圾最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把它当作可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生产建筑材料因为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铁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混凝土通过破碎筛分洁净后可制成一定粒径的再生粗骨料和细骨料代替天然砂石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第四、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是环保产业其发展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对建筑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都制定有特殊的倾斜政策来支持其发展因此我国要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从政策和财政上鼓励和资助建筑垃圾建材的研究开发其次每个地区都应建有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厂其数量和生产规模应能满足本地区建筑垃圾的处理能力此外政府还应制定扶持性的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和财政补贴政策

2.3建筑垃圾再生工艺分析

2.3.1破碎之类流程

2.3.2再生工艺分析

(1)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

目前,代替天然砂石骨料作为再生混凝土生产骨料是简单易行且工艺较成熟的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途径。

废弃混凝土块经破碎筛分后,骨料可分成废混凝土(I类)和废砖(II类)两大类。

这两类骨料的性能如下:

(1)I类中,粒径<5mm的细颗粒,从细度模数来看属于粗砂,含泥量略微超标,但坚固性满足要求;粒径>5mm的粗颗粒,与建筑用卵石碎石对比,压碎值能满足要求,表观密度正常,堆积密度较小。

(2)II类中,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