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2005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2、《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3、《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说课稿

4、《圆的周长》说课稿

5、《圆的认识》说课稿

6、《圆的面积》说课稿

7、《方程》说课稿

8、《球的反弹高度》说课稿

9、《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

10、《通分》说课稿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3的例2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2、地位: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

同时又是后面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化简,尤其是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是让学生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是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活动记录单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

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口算6道同、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然后设计了两道找单位“1”的练习。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2)一本书已经看了4/7。

有了知识的积累,这样,我就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

在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我重点抓住两个环节,第一、正确理解题中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表示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的分数都是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在求草坪面积的时候,则要把1当作被减数参加列式计算。

学生在小组交流基础上,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

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1/4,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13,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1–1/4–1/3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

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1-(1/4+

1/3)。

第二、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及顺序。

在例2列出算式以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这是由于学生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

通过对算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评价: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1、3题。

在在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计算“试一试”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

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

第二题让学生先思考把哪个量看做一“1”,然后启发学生列式计算。

(评价: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

(四)、反馈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

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评价: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

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当堂检测

1、脱式计算

3/4-5/8+5/62/3+4/5-3/10

3/7-(9/14-1/2)1-(1/2+1/3)

2、解决实际问题83页的第7题

2、《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意图、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包括两个例题和练一练两小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

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据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及五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体会数学的乐趣。

掌握好“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学习约分、通分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复前提,对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学习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烙饼”卡片三张,正方形卡片一张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改要求: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

1、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在验证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在实践活动中能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实施启发式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古人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小主人。

新课程提倡:

过程重于结果。

在探索和操作中我采用了观察、归纳和引导发现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从前,有三个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做的烙饼了。

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和尚吃,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和尚甲一块。

小和尚乙见到了说:

“太小了,我要两块。

”老和尚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和尚乙两块。

小和尚丙更贪,他抢着说:

“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老和尚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和尚丙三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分的饼得多吗?

(2)小组讨论。

①既然三个和尚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

呢?

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教师相机板书1/4、2/8、3/12)

②老和尚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和尚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

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

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的卡片,通过师生分饼、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

三个和尚分得的饼一样,聪明的老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和尚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

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填一填,找一找。

出示4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

教师强调要求先找出单位“1”即把每张圆形纸片看作“1”,接着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根

据上面的过程,学生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你怎么知道的,这样的数是不是巧合?

那么我们一起动手折一折,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2)折一折,说一说。

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片,通过对折,涂色表示出1/2,这个时候提

出要求,你能继续对折找出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给于指导帮助。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2=2/4,1/2=4/8,1/2=8/16注意让对折方法不同的学生充分展示,引导发现:

只要对折的次数相同,平均分的分数就相同,涂色部分就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

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

借助直观图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借助直观图形找出相等的分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

充分调动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并充分发扬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帮助,每个人都能在激励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发现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从而完成课本例2填空题。

学生交流后,教师带领学生分别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先观察例2等式,接着继续观察例1中的等式交流总结: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学生小组里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去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过程中发展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实践游戏、深化理解、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①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指定一个基本分数,再由教师出分子,接着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②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

让写出相等分数最多的学生报出来,师生予以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生对于课堂游戏都非常积极,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也要顾及一些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带动后进生的学习激情。

四、全课总结并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梳理并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

课后完成课本61页练一练第2题及练习十一的123题。

五、板书设计:

思路一目了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简单点明知识要点分数的基本性质1/4=2/8=3/121/3=2/6=3/121/2=2/41/2=4/81/2=8/16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3、《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七个环节对其分析,具体如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_等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打好基础。

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与代数学习基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能拓宽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范围,所以需要学生理解记忆。

本节课的讲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数与代数的知识,由学生来归纳。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知识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探索求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五、说教法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本课的知识特点及教材的

呈现方式,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六、说学法

学法:

学生自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七、说教学过程

遵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开放性,本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设计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

(一)谈话导入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知识。

请你回忆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

谁能举例说说看哪些数是自然数?

谈话: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除0以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进而揭示课题。

【板书: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

这里的谈话导入,既强调了新内容与相关旧知的联系,又明确了新内容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有利于学生确立合适的新知生长点,形成主动探求的积极心向。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因数和倍数

先要求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并提问:

没排能摆几个,摆了几排?

并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

学生操作完,再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3=12,6×2=12,12×1=12引导学生观察4×3=12,并明确因为4和3相乘等于12,所以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并提问:

根据6×2=12,你能说出那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

根据12×1=12呢?

学生交流完后,提问能不能只说12是倍数,2是因数?

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并明确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然后再要求学生说一道不一样的算式,并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出示例2,要求学生尝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呈现学生得到的几种不同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使学生体会展示的找法比较混乱,有的还遗漏。

及时追问:

怎样找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可能会得出看36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依次列举积是36的乘法算式;也可以一次列举被除数是36的除法算式。

进而得出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相应板书】

然后介绍用集合图表示36的因数的方法。

出示试一试要求学生先有序的填出15的因数和16的因数。

并指名学生交流填写的方法,并询问是否已经找出所有的因数。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说说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设计意图: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深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巩固练习设计意图:

练习的编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深化“转化”

1、课的结尾进行全课总结,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收获说一说与大家起分享,并把学习中的困惑说一说。

2、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

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

除此之外,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

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环节,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

”,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

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思考:

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

第四,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

将完美数的介绍纳入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此内容和现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都不大,但却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才能让学生透过枯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除此之外,本节课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比较原来学的“因数”、“倍”与今天学的“因数”和“倍数”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提炼深化,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4、《圆的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选自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周长的计算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的铺垫,更为下学期学习圆柱圆锥这样的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道圆周长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

4.受到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圆周率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具体我做如下设计:

1.对新课的导入,我采用以旧知引新知的知识建楼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对圆有了哪些认识,然后接着问学生,你还想学习圆的哪些知识?

导入设计简洁开放,体现“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

无论是旧知识的回顾,还是新问题的提炼,都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表达,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对本课探索主题的个性化遐想。

2.对于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首先以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为基础,让学生在用手比划后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对圆的周长做同样的比划触摸而后进行理解和表达。

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3.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课件演示知道用绳子缠绕或滚动法可以量出圆的周长,紧接着又出示了地球的图片,让学生想想看能否用刚才的方法量出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

这显然是无法操作的,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