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83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docx

真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2012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试卷

应试人员注意事项

1.全卷共两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2.作答时,采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所选的选项。

3.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企业2011年发生了17起轻伤事故,轻伤17人。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测,该企业在2011年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起数约为()起。

A.17B.120

C.176D.296

2.根据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下列关于安全与危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B.危险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C.可以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D.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

3.国家对高危行业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分别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

下列高危行业企业中,不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和管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是()。

A.非煤矿山企业B.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C.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D.建筑施工企业

4.某企业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后,企业负责人要求各生产车间一律停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经组织检查、评估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此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

A.监督原则B.动态相关原则

C.行为原则D.偶然损失原则

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方式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

下列监督管理内容中,属于事中监督管理的是()。

A.电焊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审核

B.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监察

C.危化品企业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审批

D.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6.某检验检测机构从事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等业务。

为扩大业务范围,拟新增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服务。

下列监督管理部门中,可核准该检测检验机构新增业务范围的是()。

A.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设区的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7.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对象、内容、程序和监察结果的处置要求均有明确规定。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特种设备经甲省机构检验合格后到乙省使用,应由乙省机构重新检验

B.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均有权独立随时实施现场监察

C.监察人员应做好现场监察记录,并经被检查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确认

D.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必须以口头形式发出

8.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评审、公告和授牌等具体办法的行政部门是()。

A.县级有关部门B.设区的市级有关部门

C.省级有关部门D.国家有关部门或授权单位

9.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下列有关生产设备设施管理的要求中,属于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的是()。

A.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B.安全设备设施定期检维修

C.建设项目安全设备设施“三同时”D.生产设备设施到货后执行验收制度

10.在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时,需要检验的项目应至少包括()。

A.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11.根据安全预评价程序的要求,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前,需要做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

下列工作中,属于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的是()。

A.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B.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D.选择评价方法

12.驾驶员甲在一家物流仓储仓库驾驶电瓶车时,不慎将一货架撞倒,导致落下的一箱重物将员工乙的大腿砸伤。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这起事故类型是()。

A.物体打击B.起重伤害

C.高处坠落D.车辆伤害

13.某建筑工地,在使用塔式起重机起吊模板时,发生钢丝绳断裂,模板从5m高空落下,地面一作业人员躲闪不及,被砸成重伤。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这起事故类型是()。

A.机械伤害B.物体打击

C.起重伤害D.高处坠落

1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管理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分类。

根据该标准,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物的因素是()。

A.防护装置、设施缺陷B.门和围栏缺陷

C.脚手架、活动梯架缺陷D.作业场地湿滑

15.安全承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素,企业内部行为规范和程序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

企业的领导者、管理人员、员工均应熟知自己的组织中的安全角色和责任。

下列行为中,属于员工应做到的是()。

A.制定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

B.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

C.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责任

D.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

16.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应对企业安全管理进行评价。

下列要素中,属于安全管理评价的是()。

A.安全指引、安全行为、安全防护、环境感受

B.重要性体现、适用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

C.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

D.安全态度、管理机构、行为习惯、管理效果

17.某危险化学品企业,有A、B、C、D四个库房,分别存放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各库房之问的间距都在600~800m范围内,其中A库房内存有8t乙醇、5t甲醇,B库房内存有12t乙醚,C库房内存有0.3t销化甘油,D库房内存有0.5t苯。

根据下表给出的临界量,四个库房中,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危险化学品名称

临界量(t)

危险化学品名称

临界量(t)

三硝基甲苯

5

甲醇

500

硝化甘油

1

乙醇

500

硝化纤维素

10

50

汽油

200

乙醚

10

A.A库房B.B库房

C.C库房D.D库房

18.下列关于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中介组织提供技术指导

B.企业应向公安部门提交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C.政府有关部门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行分级管理

D.储存剧毒物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应设置监控系统

19.某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重新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该制度应由企业的()签发后实施。

A.分管安全的负责人B.总工程师

C.分管生产的负责人D.主要负责人

20.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需要事先采取相应措施的阶段,称为()阶段。

A.预防B.准备

C.响应D.恢复

21.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下列费用中,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范围的是()。

A.配备应急器材费用B.操作技能竞赛费用

C.安全标准化建设费用D.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费用

22.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谁保证应根据企业性质而定,个体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予以保证。

A.董事长B.总经理

C.投资人D.法人

23.根据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规定的是()。

A.专户存储B.单独核算

C.专款专用D.统筹使用

24.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可采取防止和减少两类安全技术措施。

其中,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下列安全技术措施中,不属于防止类的是()。

A.选择无毒物料B.失误一安全功能

C.采取降额设计D.电路中设置熔断器

25.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遵循一定的优先原则。

下列安全技术措施中,属于优先原则排序的是()。

A.个体防护、隔离、避难与救援、设置薄弱环节

B.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隔离、避难与救援

C.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

D.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隔离

26.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

A.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措施、辅助措施以及安全宣传教育措施的总称

B.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计、施工以及使用的安全技术总称

C.用于防止事故损失措施的总称

D.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

27.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跨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主体是()。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8.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

未予批准的,生产经营单位经过整改后应向()。

A.原审查部门申请再审

B.原委托的安全评价机构申请再验收

C.原建设项目设计部门申请再审

D.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再审

29.某企业检修班组员工甲在家长休,一年后回企业继续从事原工作。

甲重新上岗前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单位或者部门是()。

A.企业安全管理部门B.企业人事资源部门

C.甲所在车间D.甲所在班组

30.某小区一住宅电梯检验有效期截至2012年11月8日,该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应于2012年10月8日前向相应的()申报定期检验。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C.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D.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

31.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

B.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事故隐患治理所需的资金

C.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整改

D.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整改方案

32.某特种设备检修单位检修一台中型塔式起重机,根据此次设备检修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除采取清理作业现场、防火、防高空坠落等措施外,还应()。

A.设置作业管制区,保证安全距离

B.作业前对检修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C.向发包方缴纳风险抵押金

D.向发包方提供安全标准化等级证书

33.A省B市C县某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应由()组织。

A.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A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C.B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B市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34.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A.48B.36

C.32D.24

35.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新上岗从业人员开展厂、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有关事故案例,以及()等。

A.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B.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C.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D.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36.某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从事本工种作业,已连续工作十年。

根据有关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的规定,无特殊情况,该作业人员复审的年限是()年。

A.3B.5

C.6D.8

37.某氧化铝厂磨碎车间的一名电工调至焙烧车间工作,该电工调整工作岗位后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应由()实施。

A.特种作业培训机构B.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C.焙烧车间D.磨碎车间

38.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对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根据审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下列处置措施中,错误的是()。

A.审核合格的,同意恢复生产

B.审核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或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C.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D.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关闭

39.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发现重大事故隐息的应立即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下列内容中,通常不属于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的是()。

A.隐患治理经费来源B.隐患的治理方案

C.隐患产生的原因D.隐患的危害程度

40.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下列各类职业危害因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A.触电、窒息B.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C.噪声、辐射D.窒息、高温

4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职业有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

下列职业有害因素中,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是()。

A.粉尘B.不良体位

C.高温D.硫化氢

42.在作业场所中可能接触的电磁辐射包括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下列电磁辐射中,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A.高频和微波B.红外线和X射线

C.紫外线和激光D.氡子体和高能电子束

43.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或使用的化学物质散发到工作环境中,会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下列关于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表示

B.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

C.毒性大的物质其危害性一定大

D.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

4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监督。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C.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卫生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事故和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对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45.根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下列按照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进行分类的是()。

A.防坠落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

B.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

C.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

D.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辐射用品

46.生产经营用品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下列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员工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配置

B.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免费向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D.发放现金要求员工到指定商店购买劳动防护用品

47.生产经营单位应统一采购劳动防护用品。

到货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查验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B.查验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

C.查验机构代码证、生产许可证D.作外观检查,必要时试验

48.甲、乙两家施工企业分别承包丙建设单位两个标段的土建工程,并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下列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A.丙企业负责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B.甲、乙企业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可以通用

C.丙企业负责甲、乙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

D.甲、乙企业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

49.乙企业承包甲企业某建设项目。

下列对现场安全管理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现场施工作业应由甲方进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B.甲、乙双方的安全监督人员均有现场监督责任

C.甲方应组织对乙方施工用起重机械设备进行使用前验收

D.建设项目开工后,甲方无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50.甲企业拟将一废弃厂房的拆除工程发包给乙企业。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甲企业无须审核乙企业的()。

A.拆除工程资质及安全生产许可证

B.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

C.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D.近三年安全施工记录

51.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控制危险源B.营救受害人员

C.消除危害后果D.查清事故原因

52.某单位针对可能发生的液氨储罐氨气泄漏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下列应急救援人员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防酸工作服

B.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C.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阻燃防护服

D.佩戴长管面具,穿防酸工作服

53.某企业在一次液氯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中,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现场和场外的监测和评估程序。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现场应急结束后,终止现场和场外监测

B.现场恢复阶段,终止现场和场外监测

C.将监测与评估的结果作为实施周边群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D.可燃气体监测优先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54.桌面演练是一种圆桌讨论或演习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协调配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和个人明确、熟悉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

A.风险预警B.职责和程序

C.应急响应D.应急措施

55.甲市具有一级建筑资质的A企业承包了乙市的某建设项目。

因工作量较大,按照合同要求,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丙市的B企业和丁市的C企业,A企业分别与B、C企业签订了安全协议。

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A企业1人死亡、B企业2人死亡、C企业3人重伤。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是()人民政府。

A.甲市B.乙市

C.丙市D.丁市

5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应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事故等级是()。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

C.9人重伤D.900万元

57.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救护队连续工作20多小时,先后发现28名人员遇难。

次日寻找唯一一名失踪人员时,井下发生二次爆炸,造成5名救护队员死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这起事故的等级是()。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

5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主要工作程序与任务、责任和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故调查实行“政府领导、专家负责”的原则

B.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应包括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

C.必要时,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D.较大事故调查组的成员组成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技术人员

59.某企业在进行下水道清污作业时,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

下列事故原因中,属于间接原因的是()。

A.未按规定设计强制通风设施B.未进行有毒气体检测

C.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呼吸器D.现场未按规定配备监护人员

60.某矿山企业在露天爆破作业过程中,部分作业人员未及时撤离至安全区域。

爆炸冲击波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

这起事故的性质是()。

A.火药爆炸引起的责任事故B.火药爆炸引起的非责任事故

C.放炮引起的责任事故D.放炮引起的非责任事故

61.事故调查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事故性质和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是()。

A.对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问询情况B.对事故现场的目击者的问询结果

C.被验证的问询或者技术鉴定结果D.事故的经济损失和伤亡情况

62.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进行上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评估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B.事故间接经济损失

C.相关领导在现场指挥情况D.现场影像资料

63.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应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安全管理措施的是()。

A.制定相关人员安全培训计划B.完善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C.明确设备管理责任D.用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64.某煤矿由高瓦斯矿井变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后,仍按高瓦斯矿井管理。

在进行下水平巷道延伸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大量瓦斯涌入运输大巷,遇到电机车电火花发生瓦斯爆炸。

造成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A.电机车火花B.高瓦斯矿井管理

C.大量瓦斯涌出D.巷道地应力严重

65.隐患整改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隐患整改的效果。

制定隐患整改措施时应优先考虑()。

A.隐患整改资金B.风险评价结果

C.安全教育措施D.个体防护措施

66.统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统计描述是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统计推断则是通过抽样等方式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过程。

下列关于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是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和构成指标来进行

B.参数估计就是通过区间估计来估计总体特征

C.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通常采用相对数指标来进行

D.假设检验只能用于判断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如何引起的

67.为研究某地区铸造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病发病规律,某机构进行了队列研究,观察资料见下表:

时间起始(年)

观察人数

患病病例总数

新发病例数

2007~2009年

2200

40

30

由上述资料可以得出该地区观察期间,铸造行业职业病的发病率为()。

A.0.91%B.1.36%

C.1.82%D.3.18%

68.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应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工作。

事故统计分析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从而找出()。

A.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B.产品质量期望值

C.事故发生的规律D.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

69.事故统计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下列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死亡人数B.千人死亡率

C.损失工作日D.直接经济损失

70.某市统计该市2011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5人、职业病发病死亡人数30人以及人口自然死亡人数为2955人,该市平均人口为100万。

该市2011年粗死亡率是()。

A.18‰B.3‰

C.30‰D.1‰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

每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