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176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docx

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图片版

2019年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B(2分)【知识点】字音

2.C(2分)【知识点】字形

【解题思路】A项,“关连词”应为“关联词”;B项,“松驰”应为“松弛”;D项“严惩

不怠”应为“严惩不贷”,故答案为C。

3.

(1)天涯若比邻

(2)会挽雕弓如满月(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共8分)

【知识点】古诗文默写

【解题思路】

(1)

(2)题为直接型默写题,考查篇目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城子·密

州出猎》,作答时注意易错字“雕”。

(3)题为理解型默写题,考查篇目为《邹忌讽齐王

纳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为“刚下命令时收到的效果”,考生可据此选择相应诗文中的

句子作答,同时注意易错字“谏”。

(4)题为主题型默写题,主题为:

山川湖海易引发诗

人的豪情。

考查篇目为《望岳》《观沧海》,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为“攀登顶峰、俯视一切

的气概”“吞吐日月的宏伟气象”,考生可据此选择相应诗文中的句子作答,同时注意易

错字“凌”。

4.

(1)①示例:

鲁滨逊来到荒岛的第二十四年,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弄一个野人。

一天清晨,

鲁滨逊发现不下三十个野人在沙滩上生火煮肉,他们围着火跳舞。

过了一会儿,拖出两

个俘虏准备屠杀,其中一个俘虏趁机逃跑。

鲁滨逊开枪打死了追杀俘虏的两个野人,解

救了他,并给他起名为“星期五”。

(故事情节完整2分,人物、事件正确无误2分,共4

分)

②示例:

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第二十七年,一天,“星期五”回来报告说发现野人。

鲁滨逊

带领“星期五”向野人开枪,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

安顿好他们后,

鲁滨逊又了解到,在“星期五”的故乡还有十六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待救援。

在西

班牙人接受严格的书面指示后,鲁滨逊给他和老野人每人一枝枪,弹药和足够的粮食,

让他们去拯救西班牙人的同伴。

(故事情节完整2分,人物、事件正确无误2分,共4分)

(2)①示例:

宋江:

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如凡有人有困难找到他,他总是解囊相助不

吝惜钱财,所以江湖人送绰号及时雨;胸怀宽广、广纳贤士,如面对被捉上梁山的好汉,

宋江都以礼相待;有组织能力和军事能力,如三打祝家庄、夜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

(答

出两点性格特征并结合事例准确分析即可。

性格特征2分,事例准确分析2分,共4分)

②示例:

吴用: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如在梁山好汉取得胜利的事件中,多数由吴用出

谋划策,上梁山前的智取生辰纲,上梁山后的智取大名府、智赚玉麒麟等,吴用都充分

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有领导才能,如在解救宋江、戴宗时,吴用全盘谋划,分派人

马从各处杀入法场,智取大名府时,派人乔装打扮,混进大名府,派时迁火烧翠云楼。

(性

格特征2分,事例准确分析2分,共4分)

【知识点】名著阅读

【解题思路】

(1)题考查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作答时注意答清楚故事的来

龙去脉。

概括“解救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时,还要写上鲁滨逊派星期五父亲和一个西

班牙人回去解救十六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情节。

(2)题考查《水浒》中宋江和吴用

的人物形象,作答时注意题干要求“从正面评价人物”,故只用结合事例评价人物优点,

不用回答人物缺点。

5.①除《红楼梦》外②当年说“水浒”“三国”的老艺人早就不在了(意思对即可。

空2分,共4分。

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知识点】句子的连贯

【解题思路】由“中国四大名著”“其他三部都是先有说书,后有作品”可知,①空所填

必是除去其他三部外的另一部名著,结合常识和“先有说书,后有作品”“‘水浒’‘三国’

故事却依托纸张流传数百年”可推知,①空所填内容应为《红楼梦》,由句子间关系可知,

所填应包含“除……外”;由“但是‘水浒’‘三国’故事却依托纸张流传数百年,并将

永久流传下去”可知,一是②空前后内容属于转折关系,二是②空所填内容肯定是什么

不在了,或“水浒”“三国”的评书艺术,或“水浒”“三国”的说书艺人。

由此,可推

出答案。

6.

(1)一篇网文列举了教科书古诗中的“斜”“骑”“野”等字音和字典中一些常见字的

读音变化,并引发人们支持修改和反对改动的争议;(意思对即可。

2分)部编教材总主

编温儒敏建议先冷一冷,等待专家解释说明;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改编后审音表尚未

正式公布,目前应以原读音为准;教育部有关部门的主张与语文教科书现有更改的读音

产生了冲突。

(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2分)(共4分。

其他回答能紧扣材料,合理亦可

酌情给分)

【知识点】提炼与概括

【解题思路】提炼与概括语段信息时可以关注语段的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是首句或尾句,

如果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则需要考生自行整合文字提炼概括。

本题材料一的中心句为首句,

由此提炼概括即可。

材料二涉及信息较多,故需要考生结合文字提炼概括。

作答时注意

题干要求,每则材料都要提炼出不少于一条信息。

(2)画面内容示例:

画面的主体内容是一个男子在认左手拿着的教科书(或:

书)中古

诗的字音。

左边手举告示牌写着“骑”和其读音“qí”,男子按字原本读音说:

“我们念

‘jì’。

”他用手挠头,滴着汗,头边有问号,很疑惑,不知以哪个为准。

(2分)

评论:

语文教科书和字典编写人员应该与教育部有关部门就字音尽快达成一致,统一规

范用法,以方便人们学习和使用;教育部应该就此问题给人们一个合理解释,而非推测

性答复;语文教科书及字典编写人员应该对此反思,严谨编写,不能为改革而抢跑;教

育部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语文教科书、字典的监管,而不能只做事后补救;修改字音

不能只为便于推广应用,还要遵循读音规律和文化底蕴,考虑大多数人意见;出现这种

现象与语文教科书、字典编写人员,教育部和监管部门有关。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点1分,共2分。

其他合理作答亦可酌情给分)

(共4分)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题思路】介绍画面内容并据此现象进行评论要充分观察和理解图的构图要素,抓住图

设计的巧妙之处,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图所示现象。

材料三漫画由图和文字组成,图

中的文字和人物为主要构图要素,故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漫画现象要由此入手。

出现这

种现象,责任无怪乎有教材、字典编写人员,教育部和监管部门,解决问题就是尽快达

成统一,规范用法,形成现行标准。

同时,作出负责性回应和反思。

最后描述画面时要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和分析构图要素,如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7.①母亲给“我”生炭火盆和纳鞋底,让“我”感受到母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对“我”

人生的启发和引领。

②通过“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

母亲为“我”树立了最早的“家风”。

③母亲告诉“我”“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

手”,让“我”明白了要主动避嫌,不做让人误会的行为和事情。

④母亲责骂、痛打犯错

的“我”,让“我”明白了不能因贪玩而耽误“家庭作业”,更不能偷窃和撒谎。

⑤母亲

让“我”砍柴、割稻谷、挑砂石、挑稻谷、挑水、挑栏肥等,培养了“我”勤俭节约和

坚强的品格。

⑥母亲起早贪黑、风雨兼程、借粮给邻居,让“我”明白了勤俭持家、善

良睦邻的道理。

(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4分)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解题思路】本文主要写在“我”的成长中母亲对“我”的悉心教导和陪伴。

本文层次明

显,故可以逐段或整合段落内容概括。

根据本文第②段可得出第①点答案;根据本文第

③段可得出第②③点答案;根据本文第④段可得出第④点答案;根据本文第⑤段可第⑤

点答案;根据本文第⑥⑦段可得出第⑥点答案。

8.示例:

①使用引用修辞,直接引用谚语“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体现了母亲劳动的

智慧及劳作的勤奋。

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和韵味,增强了说服力。

②巧妙使用谚语“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或:

方言“侬”),使语言表达新颖、生动、

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化。

语言切合人物身份,显得真实、亲切,有利于突出人

物形象。

③词语“晒干”“绝情”运用精妙。

“晒干”本来针对的是潮湿的物件,这里却

用来说人的力气,用语新颖、幽默,表达生动形象。

“绝情”本义是指人不念情谊,不讲

人情。

这里借来形容母亲“压担子”的态度,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说,属于贬义褒用,使

表达有趣味。

同时,表现了母亲对劳作、对“我”要求严苛,也体现母亲坚决、坚韧和

坚强的品格。

④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劳作、对“我”要

求严苛,表现了母亲有劳动智慧、坚决、坚韧、坚强和勤劳的品格。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

可。

一点2分,共4分。

其他答案合情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知识点】赏析文章语句

【解题思路】本题未给定赏析角度,考生需要根据语句自己选择赏析角度。

赏析文章语句

可从修辞、词语运用(包括动词、形容词等词性及词语感情色彩)、描写手法、语言等角

度入手。

作答时注意题干中的“不同角度”四字,选择至少两个角度结合文章内容、情

感、主题等进行赏析,同时注意答题模式。

9.她是一位疼爱儿女、注重家教、要求严格、教导有方、勤俭持家的好母亲;同时也是一

位有劳动智慧、辛劳能干、坚韧坚强、睦邻善良、质朴淳厚的乡村农民。

(意思对即可。

一点2分,共4分)

【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结合文章全文,可从正面和侧面进行分析。

从正面分析时

应注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从侧面分

析人物时应注意文中的周围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本题由题干可知,考生不用结

合内容具体分析,只需简要概括即可。

但概括仍要依据文章内容,有的可通过作者的暗

示,比如母亲“疼爱儿女”“睦邻善良”,有的可直接检索出来,如母亲“注重家教”“要

求严格”“勤俭持家”等。

10.①“大陈的风”表面指的是故乡大自然的风。

②“大陈的风”暗指故乡发展的社会改革

之风。

③“大陈的风”蕴含母亲对我人生成长的教育之风,“风”也可喻指母亲。

④以

“大陈的风”为题,委婉含蓄,内涵丰富,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⑤“大陈的

风”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⑥“大陈的风”牵动我的情思,引发我对故

乡、母亲的思念与热爱。

(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4分)

【知识点】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解题思路】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大体可从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入手。

本文标题表层含义

“自然的风”很容易理解,深层含义“改革之风”“教育之风”则需要结合内容理解分

析得出。

从选篇来看,本文是在写母亲,但却以“大陈的风”为题,无疑起到含蓄暗示

作用。

此外,大陈的风从头至尾贯穿全文,可视为明线索,同时牵动作者情思。

(二)(共12分)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2分)文章标题直接点明;结尾归纳总结得

出或分论点概括归纳得出。

(2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知识点】论点

【解题思路】议论文的论点往往隐藏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甚至标题中,提炼时除

了把握文意,进行自己的判断外,还应注意上述地方。

本题从文章的标题和最后一句即

可得出或提炼出中心论点,同时顺理成章可知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得出第二问的答案。

12.首先通过很多地方的老年人学习热情高的事实和现象引出论题。

(1分)然后论证“学习

可为老年人生活增添色彩,向周围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学习可满足老年人被陪伴的需

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身价值”“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

更多获得感”三个分论点。

(2分)最后,总结得出“学习是最好的养老”的中心论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知识点】论证思路

【解题思路】论证思路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解答时,首先要分析文章的层次,概括每一

层的大意,然后在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加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起承

转合关系的关联词。

本题从本文的第①段,第②~④段,第⑤段即可得出这三个方面。

13.这段材料应放在第④段。

(2分)从此论据可以看出,其举的事例与第④段“老年人如果

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联系紧密,此外其论述了老年人不紧跟时

代进行学习会在某些生活场景中与人发生纠纷,学习可以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可以

证明第④段的观点:

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

(2分)(意思对

即可。

共4分)

【知识点】论据

【解题思路】分析所提供材料可以放在文中哪段充当论据时,应先分析所提供材料论证

的论点,再分析所提供材料论证的论点与本文哪段论证的论点一致。

本材料论述的是“老

年人不紧跟时代进行学习会在某些生活场景中与人发生纠纷,学习可以使老年人跟上时

代脚步”,可以论证第④段的论点,由此可得出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14.B(2分)【知识点】文言实词

【解题思路】A项,舍弃,丢弃/止息;B项,类;C项,听到/闻名,出名;D项,出去,

走出/显露,故答案为B。

15.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乃”“不论”1

分,大意1分。

共2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题思路】注意“乃”“不论”的翻译。

翻译文言文语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16.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知识点】文言文内容理解

【解题思路】在理解语段

(一)大意的基础上可知其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与捕鱼人之

间的互动,其中邀请、问讯、设酒作食这些互动体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

17.相似:

语段

(一)

(二)都是通过描绘虚构的世外之境来表现对美好生活向往主题的。

(1

分)不同:

语段

(一)是通过描绘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民风淳朴的世

外桃源,直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分)语段

(二)描绘的也是世外之

境,虽无战乱、压迫、折磨,但那里的人穿草叶、吃草根,生活难能称上美好。

(1分)

作者欲借此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动乱和百姓生活的困苦,间接表达对社会和平的渴望。

(1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知识点】课内外文言语段对比阅读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时应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主题和主

题的表现形式。

语段

(一)

(二)的主题同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都是通过描绘虚构

的世外之境来表现主题,但是语段

(一)

(二)主题的表现形式又有所不同。

主题的表

现形式可分为直接表现主题和间接表现主题,语段

(一)是通过生活美好来直接表现主

题,语段

(二)是借困苦来批判当时社会现实,间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朝开元年间,代州都督因为五台山客僧多,恐怕妖伪之事发生,就下令把没有度

牒的和尚,全部赶走。

客僧害怕被驱逐,大多暂时逃避到山谷中去。

有个叫法朗的和尚,

逃进雁门山深处。

雁门山深涧当中有个石洞,能容纳人出进。

法朗就多带干粮,想要住

在这座山里,于是他就寻找洞口进去了。

走了几百步之后,那里渐渐空阔了。

到了平地,

踏过流水,渡过到另一岸,那里太阳、月亮都很明亮。

又走了二里,到一个草屋中,草

屋中有女人,穿着草叶,但容颜端庄秀丽。

她看见和尚,害怕而又惊讶,就问和尚说:

“你是什么人?

”和尚说:

“我是人啊!

”女人笑着说:

“难道有这样形骸的人吗?

”和

尚说:

“我侍奉佛,侍奉佛必须剃光头发,所以这样。

”她又顺便问:

“佛是干什么的?

法朗就详细地说给她听。

女人们互相看了看,笑着说:

“他的话很有道理。

”又问:

“佛

教的宗旨如何?

”法朗就给她们讲解《金刚经》。

她们听了再三再四称赞叫好。

法朗就

问她们:

“这个地方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女人说:

“我们本来是秦时人,随着蒙恬修筑

长城。

蒙恬多使用妇女,我们忍受不了那样的折磨,就逃避到这里。

当初吃草根,得以

不死。

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年岁,也没有再到人间。

”于是她们就把法朗留下,用草根养

活他。

草根涩,根本不能吃。

法朗在这里住了四十多天,就暂时告辞出去,到人间去寻

找粮食。

等到他到了代州,准备好粮食再去时,却迷失了道路,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儿

了。

18.示例:

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

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

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

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营造一种飘零流落之感和凄清悲凉之意,奠定全诗的伤

感基调。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分)

【知识点】古诗歌的意象

【解题思路】意象的作用一般有营造氛围意境、暗示背景或社会环境,奠定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对比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就本题而言,作者在本诗开头选用“杨

花”“子规”是想取其季节意义、形象意义、象征意义来暗示背景、营造氛围意境、借

景抒情。

19.示例:

这句诗运用拟人修辞,将月亮人格化,(1分)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

对远方被贬友人的关切、同情(及思念)之情。

(1分)(共2分)

【知识点】古诗歌的思想感情、古诗歌的艺术手法

【解题思路】从“寄愁心与明月”可知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拟人化,赋

予了它人的情感和思想。

判断出修辞后结合诗句情景,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和诗人个人经

历,仔细揣摩诗句,体会诗人对远方被贬友人的关切、同情(及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