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70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docx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

应用伦理学(周三3、4节)

课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术不端问题分析研究

课题成员信息

组员专业学号任务分工

胡天宇历史0830*******社会事件、舆论的整理、摘述

潘一颿法学0830*******名师访谈,笔录,分析哈佛校规及立法问题

胡云昆法学0830*******问卷设计、发放,PPT制作

江雨遥法学0830*******问卷设计、发放,数据、观点分析总结,报告整合

司睿超金融0830*******联系课程,分析课题包含的伦理问题

课题意义:

最近学术界连续爆出多起学术不端的丑闻,涉及浙大、上大等著名高校,社会上顿时舆论哗然。

身处学术重地——大学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事件?

该如何在不乐观的学术氛围中洁身自好?

以及对此现象有无可推卸责任的制度问题该如何改观?

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纵然我们可以从社会风气、制度缺陷中找到许多理由来解释学术不端,但终究它是人的个体行为,仍然受到自身伦理道德的制约,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伦理学上来讨论。

课题报告正文目录

一、事件切入

二、学术不端的基本分类

三、社会舆论

四、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问卷调查

五、问卷数据统计

六、调查分析报告&观点分析汇总

七、名师访谈笔录

八、国外先进制度的借鉴与国内制度构建的想法

九、学术不端的伦理问题分析

课题报告正文

一、事件切入

(一)浙大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的经过:

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收到反映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学术不端的邮件。

2008年10月23日“新语丝”网站披露了其一稿多投行为。

在整个“贺海波论文事件”处理过程中,学校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

除作为合作作者的1篇论文外,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的结局:

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

此前,贺海波已被开除出教师队伍,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

(二)上大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陈湛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两篇论文涉嫌严重抄袭。

目前校方已决定免去陈湛匀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其相关行政职务也已被撤销。

抄袭事实如下:

01、发表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的《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全文约9100字,其中抄袭2300字,抄袭率约为25%。

02、2007年5月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四因素模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研究》,全文约5500字,其中抄袭1660字,抄袭率达30%以上。

二、学术不端的简单分类

以下是《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对学术不端的分类。

1.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包括:

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2.损害他人著作权,包括:

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

3.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包括:

未经许可利用同行评议或其它方式获得的上述信息;XX就将上述信息发表或者透露给第三者;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4.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包括:

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除非各作品间有密切的承继关系。

5.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损坏、强占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数据、软件或其它与科研有关的物品。

6.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它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事实上制度缺陷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学术不端界定的困难。

一些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已有了完善的分类并能较好的实践,而中国做得就相对不够好。

三、

社会舆论

人民网推出调查《浙大开除造假教授,您怎么看?

》,截止当日晚10时,已经有14908位网友参与了投票。

调查显示,有8成的网友认为应该严惩这位造假教授,以起到威慑作用。

同时也有9%的网友认为应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管理。

对于又一起学术造假案,网友们表示了近乎一致的看法,就是要严惩学术腐败,严惩造假当事人,还学术界以健康的空气。

网友“ABC”说:

大学里的学术氛围就是让这些腐败的教授搞坏了。

应该严惩不贷。

网友“人民英雄”说,连教授都在造假,那他的学生会怎样呢?

简直是不敢想象。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教授根本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是误人子弟。

一定要好好惩罚,让他永远不能回到学校。

  网友“我是校草”说,如今的大学高校也应该开展一场3.15打假活动了,现在是浙大,谁知到全国其它的学校还有没有学术造假。

这些人真是害人害己,不仅把自己的教授道路断送了,还影响了他手底下的学生,一起倒霉。

  网友“TK”说,浙江大学啊,这可是全国名校啊!

记得前年复旦大学好像也出过类似的事情,当时也把那些“教授”开除了。

浙大这次做的也很对,要严惩。

有一些网友在对浙江大学造假事件表示愤怒的同时,也十分冷静的分析了造成目前中国高校这种学术造假现象的原因。

网友“飞扬的一撇”说,要知道,学术论文和太多的利益挂钩,因此面对竞争压力,很多人会这样做(学术造假)。

网友“给我一只猫”说,现在的大学已经被经济规律吞噬了,写一篇论文就可以晋升,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奖励,所以有些人就开始不择手段。

四、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复旦本科生与研究生)

(一)选择题

1、你知道最近发生的浙大博士生、上大博导论文抄袭事件吗?

A.知道

B.不知道

2、你如何看待学术不端行为?

A.比比皆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B.正常现象,尚可接受

C.不公正,应当严禁

D.无所谓

3、现象的主要原因?

(最多选两项)

A.现有学术制度(如以论文为导向)

B.学术腐败

C.中国学术界缺乏知识产权精神

D.法律失位,未能有效控制

E.不端者主观问题

4、你认为现今各种各样的学术期刊意义如何?

(可多项)

A.许多专家的伟大研究成果得以展现

B.启发思维,良好的借鉴、学习作用

C.容易造成一稿多投现象

D.其中许多只是一种形式与摆设,没有太大价值

E.容易成为抄袭内容的来源

5、你认为现在大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完成的数门课程的所谓“论文”有意义吗?

(可多选)

A.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资料搜集、整合、提炼、拓展能力

B.为今后的学位论文做基本功,有点用的

C.通过论文可以帮助并检验相关知识的掌握

D.仅仅通过对一门课短暂时期肤浅的了解很难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没什么意义

E.老师都不一定认真看,写了有什么用

6、你在撰写开展学术活动,诸如撰写论文、课题研究过程中更多借助什么资料?

(可多选)

A.网上找素材

B.过去的期刊、论文

C.相关书籍

D.跟老师取经

7、你有过论文抄袭、过度引用、调查数据造假等行为吗?

(匿名,请放心填写)

A.经常干的

B.偶尔应付交差

C.从来不干的

8、你认为对于此现象采取严查严处的方法有效吗?

A.非常有利于此现象的杜绝

B.会有一些警示作用,但效果不会大

C.将引发更多变相抄袭

(二)简答题(择一即可,欢迎同时发表观点)

1、你认为以论文来决定本科、硕博等学位的授予是否是最佳选择?

还有何替代方法?

2、你认为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的营造需要哪些因素或什么因素最重要?

五、

问卷数据统计

题号

A

B

C

D

E

1

40/29/11

20/17/3

2

5/4/1

9/9/0

45/33/12

1/0/1

3

35/24/11

21/16/5

19/17/2

13/11/2

14/7/7

4

17/16/1

35/27/8

18/13/5

24/14/10

22/18/4

34/20/14

24/14/10

15/8/7

28/26/2

18/16/2

6

48/40/8

33/19/14

43/29/14

19/10/9

7

7/7/0

28/26/2

25/13/12

8

9/5/4

42/33/9

9/8/1

注:

数据中X/Y/Z代表这一选项的选择人数/本科生选择人数研究生选择人数。

(总人数=60,本科生人数=46,研究生人数=14)另外红色为一些关键数据。

六、

调查分析报告&观点分析汇总

我们广发了调查问卷,包括纸质版本的、电子版本的,还在校内网上进行了投票。

一共成功回收问卷60份,不包括网上投票者。

受调查者中,本科生占76.7%,研究生占23.3%。

调查表明:

66.7%的学生知道最近的一些学术不端现象,诸如浙大贺海波、上大陈湛匀事件等,其中研究生对此更关注一些,了解的占到78.6%。

对此现象,75%的人认为这有违公平、公正的学术原则,应当严禁。

还有23.3%的人表示在如今这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的世道,这类行为尚可接受,甚至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光看研究生,85.7%的人主张严禁,可见其重视程度要高于本科生。

究其原因,超过半数的人(58.3%)认为是现有的学术制度导致的,即以论文为导向,超过30%的人认为是由于学术腐败以及缺乏知识产权精神,两成多人认为法律失位,同时不端者主观上做得不好。

在严查严处能否有效遏制此类现象发生地问题上,70%的人认为效果不大,仅有15%的人抱乐观心态,另外15%的人认为反而会恶化,引发一些变相抄袭的行为。

学术不端的行为又与学术期刊有一定联系。

调查表明:

58.3%的人肯定了期刊的意义,认为它有一点的模范作用,能让研究成果得以展现、借鉴,启发人的思维,当然也有三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期刊成了一种形式与摆设,甚至纵容了一稿多投,也让抄袭者们有可乘之机。

确实,我们发现现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期刊数不胜数,许多过于唯利是图,已经丧失了它应有的权威与公正,它们的泛滥也给了学术不端现象一定的活力。

我们还对与学生本人切身相关的学术活动进行了调查,比如他们对待每学期都要完成的数门课的论文的看法、自己开展学术活动的方法等,结果表明:

56.7%的学生认为哪怕小论文也能有助于资料搜集、整合、提炼、拓展能力的培养,所谓浓缩就是精华,40%的人认为它能为今后获取学位的大论文打下基础,当然也有46.7%的人质疑在对一门课短暂、肤浅的了解很难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因此没有多大意义。

对此,也有不少老师调侃的表示要限制论文的字数,因为他们认为看那么多字学生写出的没有水平没有价值的论文对他们的身心是一种折磨。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不负责任,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30%的人干脆认为老师都不一定会看,写了有什么用。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只是个别情况,况且学习是为自己而学,而不是为老师,所以这种回答我们并不赞成。

从研究生的投票情况:

仅有14.3%的人认为这些论文价值不大(即投给了后两个负面的选项),由此可以看出,认真地完成每个学期的无论大小的论文对我们的学习、思考都是有益处的,这点本科生可能需要更多地时间去感悟、去适应。

80%的学生都会在写论文时上网搜索,对于网络的依赖似乎成了我们这代人的通病,71.7%的人会参考相关书籍,55%的人会参考过去的期刊论文,向老师取经者相对较少。

当然,这种现象与年级有关,研究生100%都会参考书籍与过去的论文,也有64.3%会向老师取经,仅57.1%的人会上网找素材。

另外一项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人多少有过学术不端的行为,比如抄袭、造假等(46.6%偶尔,11.7%经常),向来规规矩矩的只有41.7%。

而光从研究生来看,86.7%的人表示从未不端过。

(由于问卷都是匿名的,所以真实性应该会较高。

从这两个小问题上比较本科生与研究生,很明显地看到研究生在学术方面更规范,也更多地利用一些正规的途径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互联网上的信息杂乱不堪,出处不明,很多都是网友的众说纷纭,显然不能满足一篇大论文的严格要求;到了大四,很多专业有专门的论文指导课,研究生也更多地以小班形式上课,所以会更多地与导师交流。

年级越高,便涉猎到更真正的学术,所以规范要求也被更多地强调,又由于各种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成就一篇论文逐渐变得力所能及,这些是我们认为研究生学术规范高于本科生的重要原因。

当然不排除研究生本来就是本科生中比较出色的一部分考中的。

再从问题之间的联系来看,我们也看出了一些矛盾。

比如,75%的人认为学术不端有违公平、公正的学术原则,应当严禁,但是仍有58.3%的人有过这类行为,仅有15%的人认为严禁有很好的效果。

这里体现了我们对于这类现象的反感,同时自身的不自觉、学术氛围的不乐观乃至各方面制度的缺陷又让我们很难去改观现状,这里反映的是一种两难的伦理问题,后面会做进一步讨论。

针对学术氛围、相关制度问题,我们向同学们开展了调查,也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很多人都表示,以论文来决定学位的授予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一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写,另一方面论文容易带来诸如抄袭、造假等不端行为,但是它是你所学知识、阅读收获、个人思考的聚合物,有着很好的考察价值,同时以开放的形式不会太拘束大家的学习,可以自由选题,可以用各种研究方式。

就好比高考制度,论文有利有弊,短时间内似乎也难以替代,尤其是在文科领域。

当然也有不少同学提出结合面试、实践等的方式,也是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现有的论文答辩、实习环节便是,只不过有些高校贯彻地并不严格)

至于营造一个良好学术氛围的因素,总结下来有这样几点:

(一)内在品德:

1.学术操守、职业道德(独立精神)

2.个人诚信

3.对知识的渴望

(二)社会氛围:

1.社会重视

2.价值多元性(体现在对于学生能力的期望)

3.教育风气

(1)导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2)学校的规范严格程度、宣传力度

(三)制度补进:

1.评价制度

(1)理论、实践的区分

(2)文理工科的区分

2.高校、科研机构的去行政化(不利于学术自由,但可能在经济上、管理运作上、各高校间学术整合性上会有影响)

3.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立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法律制定了却不被遵行或者满是漏洞,比如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学术不端,但很多人熟视无睹,继续用更多地花样来开展学术活动,那这样法律就丧失了其权威性,不如不立。

要立的话该怎么立,该如何界定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它的限度比如字数等该如何确定,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授该分别采取怎样的标准,这些都是相当复杂的,再从实践的可操作性上来讲,是否现在越来越复杂的不端行为都能找到一个准确的对应的界定,性质不同、程度不同的不端行为该如何评判,这些如果立法不慎都会给司法机构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无疑又会掺杂进许多不公平的因素。

所以调查中有21.7%的人认为法律有漏洞,我们认为漏洞是显然的,也是很难回避的。

我们强调法制完善,但是期间的过程却是相当艰苦的,不是简单的“立法”二字就能道得明白的。

后面我们会更详细地分析下立法的问题。

4.完善技术(下图是一案例,功能貌似比较强大的防作弊器。

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说明的是虽然大家的“作弊手段”变得越来越高明,但是技术也再高科技化。

尽管如此,我们仍预见哪怕有了法律、先进的检测程序,变相的学术不端行为是很难杜绝的,毕竟制度是有滞后性的,程序是有漏洞的。

调查的缺陷

1.调查人数偏少。

2.本科生偏多,本科生中大一又占多数,大一同学写的论文还不是很多,对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

研究生只占到了四分之一,另外只有一名教师,事实上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有更大的发言权。

3.网上调查反响不够强烈,由于反映的情况与问卷相类似,这里没有做更多讨论。

七、

名师访谈笔录

我们采访了国内刑法学专家、复旦大学法学院名师陈浩然教授,由于沟通上出了点小差错,本来问的是学术不端,他理解为学术造假,一说便停不下来。

所以一下我们整理了他对学术造假现象的阐释。

伪造史料,伪造数据,伪造著名论断,(剽窃)

关于造假的剽窃:

应用大段,部分做注,其余不做注

EG:

陈浩然《政治学原理》,人民大学:

何家弘,应用6万字,20条注,每隔两段做注

伪造史料

EG:

中国政治大学:

张锦帆,伪造唐代文件

考古中,故意做一个假的文物,埋了再挖

伪造实验数据;伪造标本

EG:

韩国,黄禹锡,克隆细胞污染后伪造数据

伪书

冒充国外知名作家写书,即书的作者是假的,EG:

《学习的革命》

造假手段太多,没有规范和制度来约束

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科研:

学术工作都由研究生完成,以导师的名字发表,可能是导师盗用了学生研究成果,有可能是学生借导师之名发表,还有可能导师授意学生用其名发表

EG:

陈浩然,遭遇同学冒名发表

立法很困难,情况很复杂,建议查询“哈佛大学学术规范一千条”

虚注和伪注

虚注,EG:

华政某教授,书中写到“对待犯罪要以毒攻毒”

《本草纲目》

伪注,冒充名人说:

XXXX,其实根本没说过

引用名人某本书,其实没有这本书

把A说的话放到B头上去

把文章学问搞的很大

如果国内大学发现学术造假的情况,召开学术委员会,教职员一起讨论(类推)

EG:

浙江大学,对于很严重的问题下的结论是“过度引用”

哈佛大学关于引用的规定:

用于佐证自己的观点,或是批驳某观点才能引用,除了这样的情况不能引用

八、

国外先进制度的借鉴与国内制度构建的想法

以下是我们收集的国际上一些已有的学术规范的体例,然后从理论上对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了一些整治建议。

(一)论文撰写的规范——芝加哥手册

西方的学术发展是由一整套制度来保证的,实际上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单独存在。

这种体制大概包括:

公认的学术准则和规范,完善的学术批评风气,严格的学术训练,公正的招聘制度,以及透明的晋升程序等等。

在美国,用英语写作的学者对《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TheChicagoManualofStyle:

TheEssentialGuideforWriters,Editors&Publishers)都很熟悉,它成为各出版社和学术杂志对稿件要求最常用的标准。

该书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一批资深编辑撰写,1906年初版后,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补充修订,迄今已出第14版,篇幅也扩充至900余页。

这个手册囊括了几乎学术写作和编辑所涉及各个细节。

该书分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为对手稿的一般要求,如手稿的章节划分、文字处理以及版权许可等等;

第二部分为体例(style),是本书最重要之部分,详细例举了标点使用、词的拼写、人名地名以及专有名词、数字、外文、引文、图片及文字说明、图表、计算、缩写、注释、征引书目以及索引等等;

第三部分基本是针对出版社而言的,诸如版面设计、字体、印刷和装帧等等。

以本书为基础,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还有一系列手册,如为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所编写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写所使用的手册(AManualforWritersofTermPapers,Theses,andDissertations)。

当然《芝加哥手册》并非是唯一标准,如另一十分通行的学术写作指南是《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册》(Websters’StandardAmericanStyleManual)。

其实在美国有些学术领域还有自己的规则,如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为语言文学研究制定的《MLA论文写作手册》(MLA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为本学科编辑的《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PublicationManual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等等。

这些手册的主要内容实际上都大同小异,但针对本领域也有特殊的规定。

目前中国学术界提倡学术规范和反对学术腐败的当务之急,是通力合作编写一部自己的“《芝加哥手册》”(如可称《中国学术写作及编辑出版手册》)。

像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在学术界最有影响的出版社和学术杂志可以联合或分头行动,完成这一有意义的工作。

国家每年资助许多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项目,为什么不可以拿出一定资金去资助这样一个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水平的、十分迫切的项目呢?

如果一个手册难以为学术界普遍接受,也可以容许多种版本的存在,包括官方的和民间的,最后终将会有一个或数个大家认可的手册。

这样,作者、出版社和学术杂志都有章可循。

(二)引用体系的规范——哈佛参考文献注释体系

在撰写学术研究的成果时,我们在文中都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叫做参考或引用。

如果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作者又没能如实地交待出处,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甚至会因此而被指控为“剽窃罪”。

在国外,许多大学和学术团体,无论是学生提交的作业还是研究人员提交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否则将不予通过,甚至做严肃处理。

因此,参考文献要求正确、准确地使用,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更不能随意更改。

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无论引用的是原文或者只是阐述了别人的观点,也无论所引用的材料是否已经公开出版,都要明白无误地表明出处。

哈佛参考文献注释体系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流行,尤其在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使用最多,近年来社会科学中也开始流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哈佛体系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学术规范,因为它具备了灵活、简洁、清楚、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较为方便的特点。

哈佛注释体系(HarvardSystem),也叫“作者-日期法”(Author-datemethod)。

根据哈佛体系,每一个引文,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应分别在两处注明:

在文中引用处注明;在全书或全文最后的参考书目(bibliography)处注明。

A.在文中引用处的注释规范

 1.当作者姓名在句子中自然出现时,给出作者姓和出版年份,将出版年份放在小括号内。

比如,InarecentstudyHarvey(1993)arguedthat...。

2.当作者姓名不在句子中自然出现时,姓和出版年份都放在括号中,比如,Arecentstudy(Harvey,1993)showsthat…。

3.被引用的作者在同一年中出版了两部以上著作或发表了两篇以上的论文,用小写字母a.b.c等予以区别,放在年份后面,如,Johnson(1989a)discussedthesubject…。

4.如果被引用著作有两位作者,要将两位作者的姓同时给出,如,MatthewsandJones(1992)haveproposedthat…。

5.如果有三位以上的作者,只给出第一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