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167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x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论文终稿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摘要

事业单位作为经济社会组成部分,其业务活动的反映和监督离不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

随着社会发展,事业单5位的业务活动范围也不断拓展,会计制度也要适应其业务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修订和改革。

这篇论文的研究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不足和问题,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角度来发现不同处以及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来说存在的利弊,发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种影响,最后总结出新制度实施的建议,对我国事业单位实施新制度更好的实施,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和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便利的目的,更好更快的出尽社会事业的发展。

最后以某事业单位具体案例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带来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Abstract

Institutionsasaneconomicandsocialcomponent,thereflectionandsupervisionofitsbusinessactivitiescannotbeseparatedfromthenormsandconstraintsofaccountingstandardsandaccountingsystem.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scopeofbusinessactivitiesofpublicinstitutionsisalsoexpanding,andtheaccountingsystemshouldadapttothechangesofitsbusinessenvironmentinatimelymanner.

Thispaperfromthepointofviewoforiginalinstitutionaccountingsystemtoanalyzeproblems,fromPerspectiveofnewinstitutionaccountingsystemtofindcommonalitiesandnewinstitutionaccountingsystemforbusinessunitsaretheprosandconsof,discoverinstitutionaccountingsystemtocausethevariouseffects,andfinallysummarizestherecommendations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system,theinstitutionsofourcountryimplementationof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systemisbetter,accountingsystemandimprove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toprovideconvenience,betterandfasterasthedevelopmentofsocialundertakings.Finally,withaspecificcaseofapublicinstitution,theproblemsinthefinancialmanagementandbudgetmanagementbroughtbythechangesofaccountingsubjectsundertheaccountingsystemofthenewinstitution.

Keywords:

thenewaccountingsystem;theoldaccountingsystem;thepublicinstitution;theaccountingcourse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绪论1

1.1论文研究的背景1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2

1.4论文研究的思路3

第2章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

2.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4

2.1.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完整4

2.1.2事业单位非财政资金会计记账分配模糊4

2.1.3事业单位资产口径不一、相关资产不入账4

2.1.4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不完善4

2.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问题原因分析5

2.2.1事业单位发展现状5

2.2.2事业单位产业发展方向5

2.2.3事业单位规范其各资产的分配会计核算6

第3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7

3.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概述7

3.1.1资产类账户变化7

3.1.2负债类账户核算变化7

3.1.3净资产类账户核算变化7

3.1.4收入类账户核算变化7

3.1.5支出类账户核算变化8

3.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8

第4章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利弊10

4.1事业单位的内涵10

4.2对事业单位作用10

4.3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10

4.4事业单位现状分析11

第5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问题案例分析12

5.1某事业单位情况简介12

5.2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问题分析12

5.2.1财务机构日常运转12

5.2.2从财务报表分析资金使用情况12

5.2.3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很困难13

第6章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结论15

参考文献:

16

 

第1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我们不难发现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变得愈加密切,资金来源和运用也变得多元化,事业单位适用的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为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我国于2013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每一类事业单位的改制办法及改制后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改制后不同类别的单位所使用的会计准则也是不同的,因此由改制带来的对单位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

为了适应单位改制带来的影响,单位财务部门就必须及时对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等作出改变。

因此研究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是当前事业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很迫切的需求。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自2001年起,财政部推行和推出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各项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与会计制度的整体衔接不够顺畅,对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算不够全面。

原制度中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初始价值,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价值,虚增了固定资产。

原制度没有设置有关会计科目对事业单位基建业务进行核算,基建项目单独建立基建账,游离在会计“大账”外,造成会计信息事实上的缺失。

原制度的科目设置与会计核算目标不匹配,不仅核算项目存在缺失或重叠,而且使用说明不明确、规定不完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原制度对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核算没有明确区分,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相关详细信息,缺乏规范监管。

原资产负债表结构不合理,将财务时点状况信息与财务期间业务成果信息混淆。

缺少反映财政资金收支的报表,无法完整准确地反映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新制度突出反映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目的,即:

满足政府对会计核算信息的使用要求,为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水平、增强政府财政透明度、合理评价政府绩效、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新制度在核算的内容和质量可以大大提高了对财政补助资金的整体会计核算要求,增设会计科目,细化核算内容,增加相关报表,严格区分财政和非财政资金的核算科目,使各级政府部门完整清晰地掌握财政资金使用、结余情况。

新制度对原制度中一些技术方面的重大缺陷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强化资产计价和入账管理、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等,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财政资金风险。

新制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会计核算基础仍未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和当期所有资产和负债,对风险管理及绩效评价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

会计报表上仍未引入现金流量表,无法准确反映现金收支变动,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整体现金状况做出正确判断。

但尽管如此,新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末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他们开始影响到我国各行各业,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还不成熟,不够彻底,存在很多瓶颈问题,所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国家的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改革值得我国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信息,1、是否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获得使用的资产;2、资产使用,分配方面的信息;3、筹集资产,满足其现金需求及偿付负债的信息;4、财政状况变动及评估业绩的信息等。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主体是各个类型的资金,各个基金有着独立会计主体,有自己的资金资源及负债,虽然设置多个会计主体分别核算,但是会计报告阶段合并为一个主体进行核算。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能照顾到自身财务管理的需要,也就是说它削弱了成本核算的职能,且我国还会将预算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列开来,将其归属于不同的会计体系,分别开设账户,分别编制报表,也因此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再加上难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

虽然事业单位改革是市场经济必然结果,但是将所有的事业单位一下子全部放开,推向市场也是不现实的,例如交通事业单位,因为它对市场依赖性很弱,在资金上不容易与财政脱节。

1.4论文研究的思路

首先我将通过研究了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比旧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和科学,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通过分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向着准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最后得出会计工作人员要努力学好新会计制度,在旧会计制度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会计应用技能水平,努力做好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第2章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完整

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

虽然此核算原则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期成本费用,经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反映既不全面,亦不真实,导致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缺乏真实有效性。

无论固定资产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其价值一定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减少。

而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中的成本并不包括折旧费用。

因而,所产生的固定资产折损价值就得不到反映,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

2.1.2事业单位非财政资金会计记账分配模糊

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实际支出多少作为支出和费用的标准,而不计算资本的损耗;是按照当期实际收入数和支出数分别确认和计量的,不管是属于上期、本期或下期的,都确认为当期收入或支出,从而导致前后会计信息不可比。

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采购与付款环节相分离,采购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若二者间隔跨年度,便会出现账实不符现象,不能全而、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实际的财务状况。

2.1.3事业单位资产口径不一、相关资产不入账

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的现象在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

97版中的资产类科目并没有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部分在建工程流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之外(由基建部门核算),大量的文物文化资产作为账外资产或者根本没有人账,处于无人监督境地。

而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没有考虑重置的资金积累,不计提折旧,没有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2.1.4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不完善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应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通过两组分录反映:

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上述会计处理存在两个不足:

一是以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实质上并没有引起资产减少,只是资产存在形态的一种转换。

而借记“事业支出”,势必虚增了费用支出,且期末要将该项支出转入“事业结余”账户,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又虚减了单位结余,有违真实性原则二是两组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不能确切地反映业务内涵。

由于只是制度的一种硬性规定,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少单位会计往往做了付款分录,忘做资产入账分录,其结果是导致账外资产形成,失去了对此部分资产的监督管理。

2.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2.1事业单位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现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亟待进行改革,以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的需要。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庞大,构成复杂,具体管理中尚存在诸多问题。

2.2.2事业单位产业发展方向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改革阻力巨大,在很多相关制度改革方面难以进行,迟迟未能推进。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前期基本已经改革转型成功,对于事业单位改革,可以汲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

既然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公益服务,那么改革的主要方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

(1)增强事业单位的自主性

自主性指的是组织在财政权、人事权与活动、自主权方面的独立性与自治性。

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决策与执行一体化”的行政运行模式是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因此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西方国家逐步从“决策与执行一体化”的行政模式逐步过渡到了“决策与执行分离”的现代化行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将负责政策执行和改革服务的事业组织改建为“执行机构”,也就类似于我国现在的事业单位。

这些“执行机构”由国家举办,但政府不再对其直接管理,而是形成新的契约关系。

我国目前也在努力改变过去的行政模式,尝试“觉得与执行分离”的行政模式,但目前取得的成效不容乐观,事业单位依然未能摆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而自主行权,依然与政府有着剪不断的关系。

(2)增强事业单位的公共性

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公共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超越个人或组织私利而追求社会的公益,二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关心,形成一种生命共同体或公共意识。

”政府作为公共组织本身具有很强的公共性,而同样作为政府行政机构提供公共职能的补充而存在的事业单位同样也应具有很强公共性。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在以前阶段的重点是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分开,在很多时候却忘记了事业单位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

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应该分开,但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是一个整体,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必须加强事业单位的公共性。

2.2.3事业单位规范其各资产的分配会计核算

由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而性,不能适应现行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要。

为避免上述问题,认为采用权责发生制更加适合。

权责发生制更能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如收入和支出(费用)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确认,不考虑何时收到或付出现金。

收入反映会计期间已实现的数额,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到;费用反映会计期间已经消耗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额,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内支付。

权责发生制计量的是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个期间收入基础,按一定的标准确认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承诺和负债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和财务真实状况,披露事业单位潜在的支出压力,因而对事业单位累计形成的负债能够合理地制定偿还计划,对未来的各种或有风险也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3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

3.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概述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拟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在五大类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体系上都有较大的变化。

3.1.1资产类账户变化

资产价值的管理在资产类科目中予以重视。

旧版的11个资产类会计科目到了新版后,变成了17个。

其中用“存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待处置资产损益”、“财政应返还额度”和“在建工程”等科目取代了“材料”和“产成品”科目。

3.1.2负债类账户核算变化

在新制度中,负债类科目中能够很清楚的反映事业单位应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类会计科目旧制度中是8个,新制度中增加了3个,变成了11个,增加了四个科目如“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缴国库款”和“长期应付款”,同时删除了“应缴预算款”这一个科目。

在新制度中的11个能够反映负债类会计科目可以看出,事业单位需要履行的现时义务得到了全面而详尽的反映。

这些科目能够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这样一来,利益相关者就可以很清楚明了的对各种信贷或投资进行快速决策。

3.1.3净资产类账户核算变化

使用政府财政资金的严肃性主要是通过净资产类科目着重体现的。

旧制度中一共有6个净资产类科目,然而在新制度中增加了5个,删除了2个,变成了9个。

其中增加的5个科目为“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删除的2个科目为:

“结余分配”和“固定基金”。

3.1.4收入类账户核算变化

事业单位一般性资金的来龙去脉是通过收入类会计科目反映的。

原制度中“拨入转款”账户和“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账户两者并存,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这两者的核算内容是重复的,因此新制度中不再设置“拨入转款”账户,而由“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这一账户来替代核算,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重复性,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精准,提高了效率。

另外,新制度将“附属单位缴款”账户改为了“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账户则没有实质性变化。

事业单位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又称拨入转款。

政府采购法指出凡是专项项目的采购都要依据该法规定完成,以免增加专项资金的实际拨款和专项解拨业务,而诸如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等国库集中支付的是拨入专款的采购业务。

通过上述做法不仅可以加强政府对采购资金的监督,还能够减少因采购滋生的腐败问题。

3.1.5支出类账户核算变化

新制度中支出类科目的变化基本与收入科目同步。

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没有删除“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等账户;但是却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结转自筹基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等会计科目删除了。

原因在于财政集中拨付资金,是一种直接支付或者授权支付,不再需要那些反映资金的转拨和自行支出的会计科目。

同时“其他支出”科目可以反映各项税金的支出。

3.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

新制度全面梳理和改进了原制度中科目体系,全面完善了各个科目的核算内容,明细科目的设置,确认计量的标准以及各科目账务处理的相关内容。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据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与重点进行了会计科目的调整,配合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及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的相关规定。

资产类增设了“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在建工程”、“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更加重视资产的价值管理“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额度”两个科目,规范和统一了事业单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核算,对贯彻执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具有实际意义。

固定资产科目下新增加了“文物和陈列品”,扩大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保护了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原制度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反映在报表中,不能反应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新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这一变化反映了资产的真实状况,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提供信息支持。

增设的“在建工程”科目,将基建投资并人该科目核算,将基本建设项目的收人、债权、债务并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账目,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贝才务状况。

负债类科目的主要变化是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其核算内容不仅包括了旧制度中的应付工资、津贴和补贴,还包括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净资产类取消“固定资产基金”和“结余分配”,增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净资产的变化细化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分配,不得转人事业基金,体现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严肃性,更好的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收支类取消了“拨出专款”、“专款支出”、“销售税金”等科目。

增设了“其他支出”科目,用以核算事业单位的借款利息、税费支出、捐赠支出等。

新制度中“财政补助收人”科目核算范围有了变化,并在这个会计科目之下设置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

在这两个明细科目下,按照咬政府收支分;冬科目,中“支出功能分;“冬”又进一步将“基本支出”划分为“人员经费”和“旧常公经费”,相似的“事业支出”科目按照“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按照咬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又进一步将基本支出划分为“人员经费”和“旧常公用经费”进行核算。

项目支出按照具体项目分别核算。

通过收支科目变化看,事业单位收支更清晰明了,体现了财政拨款专款专用,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第4章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的状况分析

4.1事业单位的内涵

事业单位作为经济社会组成部分,其业务活动的反映和监督离不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财务会计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

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

一般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公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条例指出,在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方面,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了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4.2对事业单位作用

当前,新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旧制度中存在的“需用的科目可以不用”的内容进行了一番修订,同时,还指出了事业单位不仅要根据本制度的规范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设置与合理使用,还必须结合自己的实况来有效整改和使用部分会计科目,这样一来,新会计制度就呈现出了极高的灵活性与务实性。

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大大促进了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有机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使得单位成本核算过程中有了科学合理的会计数据作为参考。

将基建数据并人会计“大账”。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就会更加的完整可靠,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责管理得到了强化、规避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重点加强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就能够及时入账,充分运用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从而保护好国有资产。

对财务报表系统进行了详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