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农业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141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南农业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越南农业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越南农业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越南农业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越南农业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越南农业概况.docx

《越南农业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南农业概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越南农业概况.docx

越南农业概况

越南农业概况

一、越南概况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北面与我国云南、

广西相接,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曲折漫长,约3260公里,有众多的天然港湾。

越南国土面积32.9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

3省面积之和。

越南是一个多山之国,境内2/3以上是山地和高原。

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为平原,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越南主要产米区之一;但是红河及其支流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水。

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面积3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河三角洲的4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水稻产区之一。

湄公河的洪水具有规律性,为泛滥平原带来新的沃土。

其他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条件不佳。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越南的西原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地区、九龙江平原区和红河平原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煤的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易于露天开采。

全国的耕地面积为566.8万公顷,人均0.073公顷,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0.2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人多地少国家。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各地气候因地形及距离赤道远近而有较大的差别。

南方靠近赤道,气温高、湿度大,并且全年温差很小。

北方最热为7月,平均温度可达29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15摄氏度。

大部地区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1998年,越南人口约有7760万,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的89%以上。

其中农业人口占80%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68%首都河内的人口有350万(包括郊区),是千年古城,现为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

胡志明市原名西贡,人口418万,是越

南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

海防有人口156万,位于北部东海岸,是重要的军港和商港。

1976年越南统一时,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国家实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并于1986年

底开始实行经济改革。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越南摆脱了长期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了稳定发展和高增长时期。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

(1986-1990),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3.9%,第四个五年计划(1991-1995)期间,GDP年均增长8.2%。

1996年GDP:

匕1995年增长9.34%,1997年比上一年增长9%1998年,国家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但是仍保持了大约6%的增长速

度,是东盟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1998年,越南GDP为265亿美元,人均330美元。

越南的货币为越南盾。

1999年8月,1美元可兑换约14000越南盾。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

1.大米从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大出口国1988年以前,越南粮

食不能自给,每年大约需进口大米50万吨,有的年份达100多万吨。

自1989年以来,越南稻谷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有大量出口。

1989年,越南出口大米150万吨,1994年出口大米突破200万吨,1996年突破300万吨。

1999年越南的大米出口456万吨,收入超过1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20%越南大米出口现在已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泰国。

2.农业基础仍然相当薄弱越南农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下,1990年代以前,粮食增产主要靠风调雨顺、靠扩大栽种面积。

农业发展的起点低,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小,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政府的拨款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越南也没有吸引外商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投向

农业的外资的比重少,而且有下降的趋势(如1994年为5.42%,1995年下降到4.2%)。

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的资料,1983年,越南每百公顷耕地仅有拖拉机6台,每公顷耕地使用化肥仅51公斤;到1993年,越南全国仅有拖拉机37000台。

3.农民收入低下,农村脱贫工作任重道远在越南大约有294.5

户家庭收入折合大米月人均在20公斤(山区农村为15公斤)以下,其中有一部分家庭甚至在月人均13公斤以下。

这些贫困户占全国总户数的20.3%。

贫困人口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纯农业户。

1992年以来,全国各省开展了扶贫运动,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有占全国总户数20%勺家庭尚未脱贫。

4.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原

来经济基础雄厚、自然条件较好、劳动力素质高的一部分地区和人口迅速富裕起来,贫富悬殊更加明显。

1991-1995年越南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东南部高达11%而中部沿海地区因种植业收成较低,只有7.6%。

全国有1309个乡镇缺少道路、水电、医疗所等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用地。

全国月人均收入为17.674万盾,中部沿海

地区只有13.502万盾,为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82%按越南的标准分类,全国平均富裕户占17.5%,贫困户占17.81%,而中部地区富裕户只占8.8%,贫困户占23.31%。

从收入状况来看,富裕家庭的收入与贫困家庭的收入相比,全国平均前者是后者的6.78倍,西原地区

为9.27倍,中部沿海地区为5.23倍,东南部地区为7.91倍。

贫困地区的养殖业仍停留在自养自供状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慢、效益低。

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越南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1.种植业越南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梁、豆类、木薯等粮食作物。

稻谷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地区。

1989年越南农业种植面积为893.6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707.3万公顷,稻谷播种面积占了596.3万公顷。

1995年,越全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为36.6公担,中部地区只有31.4

公担。

1991-1995年全国水稻产量平均增长5.4%,而中部地区只有

3.6%,九龙江平原为6.3%。

表1越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千吨)

1990199519961997

谷物20013279392929230759

稻米19281263972764629142

薯1992

1697

1643

1517

2439

2067

1983

1

783

956

1318

1400

1

271

瓜果蔬菜

6721

8304

8356

8394

八、、

1246

1300

1300

1

315

449

185

185

196

162

160

160

173

22

70

60

53

蔗562411

37211428

13421

32

47

52

47

生咖啡

78

320

400

392

天然橡胶

58

143

181

200

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

越南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咖啡、茶叶等。

橡胶主要分布在西

原地区,茶叶主要产地是富寿、河江、宜光和莱州。

甘蔗、椰子分布较广,全国各省均有种植。

近年来,越南在橡胶、咖啡、腰果和茶叶的生产和出口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越南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主要有香蕉、菠萝、柠檬、芒果、龙眼、荔枝、槟榔等。

2.畜牧业1989年以前,由于越南粮食短缺,畜牧业发展缓慢。

猪是越南的主要家畜,此外还饲养牛、马、骡和山羊。

1989年越南

生猪存栏为1200万头,有水牛287万头,黄牛319万头。

越南年均饲养山羊约20万只,马、骡约14万匹。

1989年以来,粮食的盈余和粮价的低廉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1997年,越南全国家禽增加6%生猪产量比上年增加4.2%,猪肉产量达115.42万吨,增长6.95%,创历史最高纪录,不仅可满足国内的消费,还有部分出口。

表2越南主要畜产品的产量

1990199519961997

肉类1059143715031654

719105211041228

38

47

48

50

水牛奶

25

31

31

31

97

145

155

155

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

3.渔业越南东、南两面临海,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海水较

浅,鱼类近1000种。

沿海盛产鱿鱼、沙丁鱼和鲍鱼等,还盛产玳瑁、

珍珠蚌、虾、墨鱼等珍贵的海产。

年渔获量为60-70万吨。

著名的渔

场有九龙江口和富国岛周围的渔场、平顺渔场、藩切渔场和北部湾西部的一些渔场。

越南内地河网密布,池塘和湖泊点缀其间,是水产养殖的理想场所。

1993-1995年平均的渔获量为111.67万吨,位于亚洲第十名。

4.林业越南林业资源丰富。

森林面积1340万公顷,森林约占

全国土地面积的34%(1993年)。

其中有热带原始森林,还有大量亚热带落叶林和温带森林。

越南生产铁松、玉桂、花梨、红木等近20

种贵重木材。

森林中植物品种达近7000种。

越南还有近50万公顷的沿海水上森林。

明海省所拥有的水上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二。

此外,藤竹及药材资源都很丰富。

5.加工业越南农业的发展,粮食的丰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崛起。

目前,农产品出口加工业已发展成为越南的一个新产业。

越南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个以农带工,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商品率低。

这是其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

6.农业对外贸易1989年以来,越南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出

口增长较快。

1987年农产品出口额仅为5.42亿美元,1989年猛增至10亿美元,1996年已高达32亿美元。

农产品出口额已占越南出口总额的45%在越南出口的农产品中,大米、橡胶、咖啡、茶叶的出口增长显著。

特别是大米,在10年里,越南从大米的进口国迅速发展成大米的第二大出口国。

越南的大米主要销往亚洲、南非、西欧。

1999年越南共出口大米456万吨,比1998年的380万吨有大幅度的增长,收入超过10亿美元。

1997年,越南出口茶叶3.15万吨,主要销往中东、独联体国家、非洲和西欧。

1997年,越南出口橡胶19.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4.9%;咖啡主要销往西北欧、独联体国家、新加坡。

1997年出口咖啡40.4

万吨,比上年增长42.8%。

出口腰果3.2万吨,比上年增长39.1%;海产品出口7.6亿美元。

表3越南主要农产品的出口额(万美元)

199519961997

粮食399407863078740

大米391907500074500

蔬菜水果986948264408

咖啡661004690044200

茶叶190030001300

天然橡胶133001435010800

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越南的传统出口市场需求缩减,对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据越方统计,1998年头10个月,越南对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17%由于国际市场上大米、橡胶等商品价格下跌,越南出口损失严重。

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越南政府采取措施,大力开辟新市场。

其出口方针是:

稳住东盟市场,积极开发美国和欧盟市场,恢复原苏联及东欧国家市场,积极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

今后几年,越南出口总额的90%各集中在东亚、东南亚、西北欧、北美、俄罗斯和原东欧国家等市场。

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1960-1980年,越南在农村实行了20年的农业集体化,但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农

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下降,食品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从1981年

开始,越南开始了一系列农业改革,实行农户承包制。

合作社将土地承包给农户,农户与合作社签定合同,国家按固定价格收购所签订的产量,合同外产量归农户自行支配,农业生产资料仍由国家和合作社统一供应给农户。

这些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粮食生产的增长。

1981-1985年,粮食产量比1976-1980年增长了27%粮食增长率达到5%首次超过人口增长率(2.3%)。

1986年农户平均收入比1980年提高了1.5倍。

1988年4月,国家对农业实行进一步改革;特别是1993年新的《土地法》规定:

农户有权长期使用土地,粮食作物与水产养殖土地的使用期为20年,多年生作物土地使用期为50年;农户享有土地转让权、继承权和低押权。

政府取消低价收购粮食的政策,实行粮食自由贸易。

上述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越南农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农业越南独立后,曾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模式,集中了过多的力量发展重工业,结果工业未能搞上去,农业和其他行业发展缓慢,粮食短缺。

1986年12月,国家决定把发展粮食和食品、消费品和出口产品作为经济建设的三大主要任务,其中又把发展粮食和食品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之后,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许多配套措施,为农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从财政拨款、税收、外贸、吸引外资等方面对农业给予大力支持,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有了突破,实现了自给有余,成了大米的出口国。

1997年,越南粮食生产增长速度为4.6%,大大高于人口增长率(1.8%),人均占有粮食从1986年的280公斤上升到1997年的400公斤。

"全面发展农林渔业""优先发展粮食和食品加工"等计划在顺利实施。

3.重视发展外向型农业在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以后,越南

开始实施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刀阔斧地改革了外贸体制,废除了国营大公司独家垄断的制度。

所有企业,无论国营还是个体,只要具备国家规定的条件,都可获得进出口许可证。

到1994年,已有

100余家企业获得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许可证,其中7%是个体公司。

外,还简化签发进出口许可证的手续(过去所有商品每一次进口、出口都要有许可证,如今许可证在6个月内保持有效),使用关税而非行政手段来管理外贸,废除了几乎所有的进出口限额。

政府允许地方创汇留成70%-80%其余的20%-30%按"合理"汇价与中央兑换为越南盾。

越南的农产品和水产品的出口已由原来零散进行逐渐发展为专业性批量生产,形成了一些数量较大、价值较高的大宗出口。

1997年,越南出口额最大的9种商品中,农产品占5种;在全国的出口额中,农林水产品出口约占36%

4.实行轻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越南新的《土地法》明确规定,土地使用税为每公顷土地收取50公斤稻谷,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产值的5%-6%农业特产税是其营业额的4%其他经济作物为2%茶叶生产税收全免。

遭受自然灾害减产15%以上的,可以减免部分税收;减产50%以上的,免于征税。

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的农户免征

农业税。

1992年至1994年,越南所征收的农业税逐年减少,1992年合稻谷1200万吨,1993年为800万吨,1994年为500万吨。

对少数民族农户的税收比例,不到全国税收总额的10%

5.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越南农村人口增长迅速,人

多地少,农村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工业部门和城市的就业机会有限,各类农户之间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农村中兼业农户的收入是纯农户的2倍多。

为解决农村850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越南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设立全国就业基金:

财政预算中拨出一部分资金,资助能够增加就业的小型项目以及农村小型企业。

从1992年到1994年,共资助14731个项目,增加了120万个就业机会;2)绿化荒山荒坡计划:

1993年以来,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机会;3)农行贷款计划:

利用周期为3个月的短期贷款,向240万个农户提供3.83万亿盾的贷款。

近年来,政府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1989年农户人均

收入仅为2.14万盾,1992年提高到4万盾,1993年为6万盾。

收入水平最高的甚至达到人均收入80万盾。

较富裕农户的比重迅速提高,

贫困农户比重呈下降趋势。

6.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1992年,国家在农业及食品工

业部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局,在53个省的农业厅设立了省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各农业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增设科技推广与开发机构。

国家担负科技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科研推广的事业经费,而创收部

分则奖励科技人员,调动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越南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把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

例如在开发九龙江平原时,应用了淡水冲洗盐碱地的方法,并推广种植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稻种,合理增施磷肥,在扩大稻谷种植面积的同时,单位面积产量也不断提高:

1989年越南稻谷种植面积为596.3万公顷,1993年已达779万公顷,稻谷产量从每公顷单产2116公斤提高到3615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