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137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

《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docx

论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论文题目: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论文目录

一、原材料材质

二、钢筋加工

三、钢筋安装

摘要:

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控制点:

1、原材料材质:

表面锈蚀、混料、原料曲折、成型后弯曲处裂缝、钢筋纵向裂缝、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2、钢筋加工:

钢丝表面损伤、钢筋剪断尺寸不准、成型尺寸不准。

3、钢筋安装: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网片斜扭、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骨架吊装变形、柱子外伸钢筋错位、框架梁插筋错位、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露筋、箍筋间距不一致、绑扎搭接接头松脱、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梁箍筋被压弯、双层网片移位、钢筋遗漏、绑扎接点松扣、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薄板露钩、基础钢筋倒钩、骨架歪斜、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关键词:

材质、加工、安装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一、原材料材质:

表面锈蚀:

a、钢筋原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以上;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

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苫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

混料:

a、仓库应设专人验收入库钢筋;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立标签或挂牌,表面其品种、强度等级、直径、合格证件编号及整批数量等;验收时要核对钢筋肋形,并根据钢筋外表的厂家标记(一般都应有厂名、钢筋品种和直径)与合格证件对照,确认无误;钢筋直径不宜分清的,要用卡尺测量检查。

原料曲折:

a、采用车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挂车接长运料;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装卸车时轻吊轻放。

成型后弯曲处裂缝:

a、每批钢筋送仓库时,都要认真核对合格证件,应特别注意冷弯栏所写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是不是符合钢筋技术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成型场所应采取保温或取暖措施,维持环境温度达到0℃以上。

钢筋纵向裂缝:

a、剪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提请今后生产是注意加强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每批入库钢筋都要由专人观察抽查,发现有纵向裂缝现象,联系供料单位处置或退货,避免有这种缺陷得钢筋入库。

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a、收到供料单位送来的钢筋原材料后,应首先仔细查看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发现可以情况,如强度过高或波动较大等,应特别注意进场时的复验结果。

冷弯性能不良:

a、通过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以及钢筋外观检查,一般无法预先发现钢筋冷弯性能优劣,因此,只有通过冷弯试验说明该性能不合格才能确定冷弯性能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供料单位告知钢筋生产厂引起注意。

 

二、钢筋加工:

钢丝表面损伤:

a、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

b、根据调直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a、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禁锢螺栓;

b、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0.5~1㎜为合适;

成型尺寸不准:

a、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和相应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弯曲处的弯曲直径、拌距等),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

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

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同角度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向两边分画。

 

三、钢筋安装: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a、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绑扎网片斜扭:

a、堆放地面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抬轻放;增加有绑扣的钢筋交点;一般情况下,靠近网片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都应绑扎牢,而中间部分至少隔一交点绑一扣(易松动的网片,如搬运频繁的情况,应增加绑扣点);在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最好按十字花扣绑扎;在按一面顺扣绑扎的区段内,绑扣的方向应根据具体情况交错地变换;对于面积较大地网片,可适当地用一些直钢筋作斜向拉结加固。

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a、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b、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

骨架吊装变形:

a、起吊操作力求平稳;钢筋骨架起吊挂钩点要预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

刚度较差的骨架可绑木杆加固,或利用“扁担”起吊(即通过吊架或横杆起吊,使起吊力垂直作用与骨架);骨架各钢筋交点都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用电焊适当焊上几点。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a、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b、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有关技术部门确定。

框架梁插筋错位:

a、外伸插筋通过样模用特制箍筋套上,再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

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

此外,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补救。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a、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b、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c、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d、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区理解不同,则应讨论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露筋:

a、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帮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箍筋间距不一致:

a、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有时,也可以按图纸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线向两端画线。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a、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

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a、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a、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钢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对于有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梁箍筋被压弯:

a、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700㎜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

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每隔3~5个箍筋放置一个拉筋,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的直钩。

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直钩挂住扎牢。

双层网片移位:

a、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底模或其他物件上,不能直接铺设在钢筋网片上)。

钢筋遗漏: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料绑扎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绑扎接点松扣:

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

绑扎直径12㎜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破开钢丝充当绑线。

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绑扎时使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

薄板露钩: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后,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

基础钢筋倒钩:

要认识弯钩立起可以增加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现露钩现象。

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骨架歪斜:

a、按设计规范规定,柱(一般指偏心受压柱)的高度(即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或等于600㎜时,在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的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当柱子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但当柱子截面的短边长度不大于400㎜且纵向钢筋不多于3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以使大部分纵向钢筋能被套住,位于箍筋转角处。

有时图纸上并未按以上规定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或复合箍筋,则在施工时要加上,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防止歪斜;

b、加强钢筋骨架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a、绑扎骨架时,先扎牢(或用电弧焊接)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

b、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双肢箍筋定为;

c、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筋宽度的准确性,发现有偏差应及时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