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1370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1.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B.乙烯C.生长素D.甲烷

【答案】B

【解析】

A、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能促使叶子脱落,但不能催熟果实,A错误;B、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主要由成熟果实产生,是唯一的气体植物激素,成熟的木瓜能够释放乙烯,促进未成熟的红柿成熟,B正确;C、生长素能促进茎、芽、根生长,但不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D、植物能产生甲烷,但甲烷不能催熟果实,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导电,属于电解质

B.乙酸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

C.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才属于电解质

D.NaCl和Al2O3在熔融状态下均导电,都属于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金属属于单质,故A错误;乙酸是有机物,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NaCl和Al2O3在熔融状态下均导电,所以都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点睛:

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D.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不是18;

C、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所带电荷;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详解】A项、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2,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故A错误;

B项、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

C项、NaOH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氢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氢氧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C正确;

D项、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中必须标出官能团,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涉及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结构简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

4.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H2O与H2O2B.

C.石墨与金刚石D.正丁烷与异丁烷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

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详解】A项、H2O和H2O2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项、

是碳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项、石墨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项、正丁烷和异丁烷都是有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变化过程中,ΔS<0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中B.NH3(g)与HCl(g)反应生成NH4Cl(s)

C.汽油的燃烧D.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中变化过程中固体溶解到水中形成溶液,熵值增大,△S>0,故A错误;B.NH3(g)与HCl(g)反应生成NH4Cl(s),熵值减小,△S<0,故B正确;C.汽油的燃烧过程中液体变化为气体,熵值增大,△S>0,故C错误;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熵值增大,△S>0,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熵变的概念和理解,熵变是反应体系的混乱度,是体系混乱度(或无序度)的量度,同一物质,气态熵大于液态熵,液态熵大于固态熵;不同物质生成的气体体积越大,熵值增加,熵变为正值.气体体积减少,熵值减小,熵变为负值.

6.根据所学习的电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

B.铁与电源正极连接可实现电化学保护

C.酸雨后钢铁易发生析氢腐蚀、铁锅存留盐液时易发生吸氧腐蚀

D.iPhone7s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晶体硅,故A错误;B.铁与电源正极连接,金属铁做阳极,易被腐蚀,故B错误;C.酸雨后电解质环境是酸性较强的,易发生析氢腐蚀,炒锅存留盐液时的电解质为中性,金属易发生吸氧腐蚀,故C正确;D.锂离子电池为可充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故D错误;故答案为C。

7.从植物花朵中提取到一种色素,它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弱酸,可用HR表示,HR在盐酸中呈现红色,在NaOH溶液中呈现蓝色,将HR加入浓硝酸中呈现红色,微热后溶液的红色褪去,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测

A.HR应为红色B.HR应为蓝色C.R-应为无色D.R-应为红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色素,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弱酸,用HR表示,HR在盐酸溶液中呈现红色,HR在NaOH溶液中呈现蓝色,将HR加入浓硝酸中呈现红色,微热后溶液的红色褪去,由题意可知,在盐酸和硝酸中均显示红色,在硝酸中加热后褪色,是硝酸的强氧化性使之褪色,所以可推测HR应为红色。

故选A。

考点:

指示剂变色

点评:

盐酸只有酸性年,而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在本题中硝酸主要表现为强氧化性,能使指示剂褪色。

8.对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

SO42-、Br-、OH-、Ba2+

B.25℃时在水电离出的c(H+)=1.0×10-11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

Mg2+、Cu2+、SO42-、NO3-

C.某溶液,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可能含:

K+、Na+、H+、NO3-

D.在c(Fe3+)=1.0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

K+、Na+、SCN-、HC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溶液中的SO42-和Ba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可共存;B.水电离出的c(H+)=1.0×10-11mol/L<1.0×10-7mol/L,溶液可能显酸性,可能显碱性;C.加铝粉有氢气放出,溶液可能显酸性,可能显碱性;D.Fe3+与SCN-反应;

【详解】A.溶液中的SO42-和Ba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可共存,A错误;

B.水电离出的c(H+)=1.0×10-11mol/L<1.0×10-7mol/L,溶液可能显酸性,可能显碱性,Mg2+、Cu2+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沉淀,酸性条件下不反应,B正确;

C.加铝粉有氢气放出,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碱性条件下,H+不共存;酸性条件下,因为有硝酸根存在,则无氢气生成,C错误;

D.Fe3+与SCN-反应,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Al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气;与硝酸反应生成氮氧化物,无氢气生成,容易出错。

9.①pH=0的盐酸②0.5mol·L-1的盐酸③0.1mol·L-1的NH4Cl溶液④0.1mol·L-1的NaOH溶液⑤0.5mol·L-1的NH4Cl溶液,以上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⑤③④②①B.①②③⑤④C.①②③④⑤D.⑤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水溶液中,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酸碱的浓度越大,对水的抑制能力越强,①②④酸碱的浓度分别为1mol/L、0.5mol/L、0.1mol/L,所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由大到小顺序为④②①,对于能水解的盐来说,浓度越大,水解产生的H+浓度越高,所以以上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⑤③④②①,选A。

考点:

考查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6.4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B.100mLl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6NA

D.用含有少量锌、铁、银等杂质的粗铜作阳极电解精炼铜,当阴极析出64g金属时,阳极失去的电子数小于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6.4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

=0.4mol,个数为0.4NA个,故A正确;B.CO32-在水溶液中要水解,则100mLl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小于0.1N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苯不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D.依据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分析,当阴极析出64 g金属时,阳极失去的电子数等于2NA,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③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④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⑤注意物质的结构:

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A等.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或熔融氯化钠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2Cl--2e-===Cl2↑

B.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均为O2+2H2O+4e-===4OH-

C.精炼铜和电镀铜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反应式均为Cu2++2e-===Cu

D.钢铁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由于氯离子的放电能力强于OH-的,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或熔融氯化钠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

2Cl--2e-=Cl2↑,A正确;B不正确,在酸性介质中,正极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电解池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精炼铜和电镀铜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反应式均为:

Cu2++2e-=Cu,选项C正确;在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中,铁都是在负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选项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特别是电极反应式的判断、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结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2.下列实验误差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差值△t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A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C项,用湿润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c(OH-)偏小,pH测定值偏小;D项,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散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

详解:

A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根据公式cB=

,所配溶液浓度偏大,A项错误;B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终点读数偏小,所测体积偏小,B项正确;C项,用湿润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c(OH-)偏小,pH测定值偏小,C项正确;D项,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散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D项正确;答案选A。

1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B.对CO(g)+NO2(g)

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升高温度能够促进水的电离

D.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少量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中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抑制了氯气的溶解,所以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错误;B.反应CO(g)+NO2(g)⇌CO2(g)+NO(g),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所以压强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和平衡无关,故B正确;C.水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进行,和平衡有关,故C错误;D.Fe3++2SCN-⇌[Fe(SCN)]2+,向溶液中加入Fe粉,发生反应Fe+2Fe3+=3Fe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可以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由于形成原电池,可看到有氢气产生

D.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铁与浓硫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错误;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加快,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正确;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硝酸银后,由于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氢离子,相当于溶液中存在硝酸,所以铜与稀硝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不是氢气,错误;D、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加水,所以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5.下列各图中,表示2A(g)+B(g)

2C(g)ΔH<0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该反应2A(气)+B(气)

2C(气)△H<0,可以知道,压强增大,反应向正方向移动,温度升高向逆方向移动。

A正确,B错误,压强增大,即浓度变大,V正和V逆都增大,C错误,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点,D错误,温度高,A的转化率低,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化学平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移动,结合图像考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信息量大,有一定的难度。

16.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akJ·mol—1、P—ObkJ·mol—1、P="O"ckJ·mol—1、O="O"d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B.(4c+12b-4a-5d)kJ·mol—1

C.(4a+5d-4c-12b)kJ·mol—1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

P4中有6mol的P-P,5mol的O2中含有5molO=O,1mol的P4O10中含有4mol的P=O,12mol的P-O,所以△H=(6a+5d-4c-12b)kJ·mol-1。

17.根据下图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装置用于电镀铜时,电解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

B.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

C.电子经导线流入a电极

D.若a为粗铜,b为纯铜,该装置可用于粗铜的精炼

【答案】C

【解析】

【详解】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则b是阴极、a是阳极;A.此装置用于电镀铜时,阳极溶解的金属铜等于阴极析出的金属Cu,所以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相当于不参加反应,则其浓度不变,故A正确;B.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故B正确;C.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b电极、从a电极流向正极,电子不经过电解质溶液,故C错误;D.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所以若a为粗铜,b为纯铜,该装置可用于粗铜的精炼,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根据燃料电池中得失电子确定正负极,再结合电解池中离子放电顺序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C,注意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为易错点.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B.

互为同系物

C.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顺序为:

(CH3)2CHCH3<(CH3)4C<(CH3)2CHCH2CH3<CH3(CH2)3CH3

D.等质量的甲烷、乙醇、乙醛分别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依次减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故正确;B、前为酚,后为醇,不属于同系物,故正确;C、碳原子越多,沸点越高,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故正确;D、假设甲烷、乙醇、乙醛的质量都是1g,则消耗氧气物质的量分别1/16×2=0.125mol,1/46×3=0.0652mol,1/44×5/2=0.0568mol,所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故错误。

考点:

同系物

19.某有机物A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A.HCOOHB.CH3CHOC.CH3CH2OHD.CH3CH2CH2COOH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谱图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选项中只有HCOOH和CH3CH2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而HCOOH只有两种等效氢,CH3CH2OH有三种等效氢,且三种氢原子的数值比为3:

2:

1,符合核磁共振氢谱图,故答案为C。

20.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用品均正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

A.实验室制取溴苯

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C.石油分馏

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室用铁作催化剂,用液溴和苯制取溴苯,溴易挥发且溴极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中,所以用四氯化碳吸收溴,生成的HBr极易溶于水,采用倒置的漏斗防止倒吸,故A正确;B.制取乙酸乙酯时,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蒸气中含有乙醇、乙酸,乙醇极易溶于水、乙酸极易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如果导气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会产生倒吸,故B错误;C.蒸馏时,温度计测量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的水流方向是低进高出,故C错误;D.制取硝基苯用水浴加热,应控制温度范围是55℃~60℃,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任何实验方案都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更安全、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根据“绿色化学”精神,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①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②反应速率较快;③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④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防倒吸、防爆炸、防吸水、防泄漏、防着火、防溅液、防破损等.

21.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及甲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乙酸分子式为C2H4O2,单烯烃分子式通式为CnH2n,氢原子数都是碳原子数的两倍,所以混合物中碳在碳氢两种元素中质量占6/7。

因为氧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碳氢共占(1-a),所以碳的质量分数为6(1-a)/7,选项C正确。

考点:

有机混合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22.组成和结构可用

表示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结构)共有

A.24种B.28种C.32种D.36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C4H9,共有4种,-C3H5Cl2共有9种不同结构,因此组合形式为4×9=36种,故选项D正确。

考点: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知识。

23.已知:

pKa=-lgKa,25℃时,H2A的pKa1=1.85,pKa2=7.19。

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H2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得溶液中:

V0<10mL

B.B点所得溶液中:

c(H2A)+c(H+)=c(HA-)+c(OH-)

C.C点所得溶液中:

c(A2-)=c(Na+)-c(HA-)-c(H2A)

D.D点所得溶液中A2-水解平衡常数Kh1=10-7.19

【答案】A

【解析】

【详解】A.A点溶液中pH=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H2A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a1=

=10-1.85mol/L,所以c(H+)=Ka1,表明溶液中c(NaHA)=c(H2A),若恰好是10mLNaOH,反应起始时存在c(NaHA)=c(H2A),平衡时c(H2A)<c(NaHA),因此所加NaOH体积需<10mL,会得到平衡时c(NaHA)=c(H2A),即V0<10mL,故A错误;B.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A,为第一个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H2A)+c(H+)=c(A2-)+c(OH-),故B错误;C.C点溶液为NaHA和Na2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2c(A2-)+c(HA-)+c(OH-)=c(Na+)+c(H+),此时溶液pH=7,则2c(A2-)+c(HA-)=c(Na+),若c(A2-)=c(Na+)-c(HA-)-c(H2A)成立,即得c(A2-)=c(H2A),显然(A2-)≠c(H2A),故C错误;D.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Na2A,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此时Na2A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为9.85,发生水解的方程式为A2-+H2O⇌HA-+OH-,则A2-水解平衡常数Khl=

=

=

=10-6.81,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4.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比较碳酸和醋酸的酸性

常温下,用pH计测量等浓度醋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

B.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盛有4mL浓度分别为0.01mol/L和0.05mol/LKMnO4酸性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同时加入4mL0.1mol/L的草酸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