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348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提高测试题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0

2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的值等于2B.甲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

1

2.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

4.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A.

B.

C.

D.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B.CH2O2C.C2H6OD.C2H4O2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

5

D.X值为28

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AlO﹣﹣氧化铝B.2N﹣﹣2个氮元素

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

9.下列化学用语及结构正确的是()

A.3个铁离子:

3Fe2+B.氦气:

He2

C.4个氢原子:

4H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0.40%的甲醛(CH2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

工业上可用甲醇(CH2O)氧化得到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B.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5:

18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其中A、C、D属于化合物

11.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C.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

1D.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2.“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该过程中NiFe2O4是(  )

A.生成物B.反应物C.催化剂D.氧化剂

1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3个硝酸根离子:

3NO3-B.2个铝原子:

Al2

C.五氧化二磷分子:

O2P5D.标出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5.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C2H5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5:

1

16.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3:

1

17.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

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18.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9.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6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

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

2

20.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1

21.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B.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

3:

8

C.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7:

1

22.“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2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

3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24.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l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25.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

2:

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2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

B.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27.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其反应类型属于()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28.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29.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A.Na2CO3和H2B.Na2O和O2C.NaOH和O2D.Na2CO3和O2

30.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则R的化学式为()

A.CaCO3B.Ca(OH)2C.Mg(OH)2D.MgCO3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

,故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则甲是化合物,故B正确;

C、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反应是甲生成丙丁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反应中减少的我反应物,增加的为生成物。

2.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生成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方程式可知:

【详解】

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就是氢气和硅的质量比为:

(2×1×2):

28=1:

7,故B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的数值为4,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故D正确。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4+26+3+5)-(2+3+36)=7,选项正确;

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选项正确;

C、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4-2)g:

(26-7)g=12:

19,选项错误。

故选D。

4.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

故选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5.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

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2=1: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反应后甲增加了

,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

,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则

,则反应表达式是

,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

C.反应后甲增加了

,丁增加了

,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

,故C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

,则

,故D不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

20=5:

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8.C

【解析】

【详解】

A.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表示2个氮原子,此选项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H+表示一个氢离子,此选项正确;

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个氯原子表示为2Cl,Cl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9.C

【解析】

【详解】

A、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选项错误;

B、氦气直接由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He,故B选项错误;

C、4个氢原子表示为4H,故C选项正确;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2CH3OH+O2

2CH2O+2H2O;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30×2):

(18×2)=15:

9,故B错误;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C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其中A、C、D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先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物质的种类,后解决相关问题。

11.D

【解析】

【详解】

A、丙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7)=2:

1,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

H:

N:

O=36:

7:

14:

32,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2.C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

利用

将航天员呼出的

转化为

,而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则

为催化剂,故选C。

13.A

【解析】

【详解】

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相应的数字,3个硝酸根离子:

3NO3-,此选项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铝原子:

2Al,此选项错误;

C.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氧化物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在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故五氧化二磷分子:

P2O5,此选项错误;

D.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4.B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变可不变。

15.C

【解析】

【详解】

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2x+(﹣2)×7=0,则x=+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6):

16=12:

3:

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6:

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

D、由于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3︰1,故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

【详解】

A、每个甲醛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1×2+6+8=16,故选项错误;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1×2)=6:

1≠1:

2,故选项错误;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量比,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

(1×2):

16=6:

1:

8,由此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8.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第一次A全部反应,B、C有剩余;若增加10gA,25gA时,与15gB也会恰好反应,只剩余C;

设: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y

A+B+C→D

15gx30g

25g15gy

x=9g,因此剩余B是6g;y=5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30g﹣15g﹣9g=6g,因此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15g:

6g=5:

2故选D

20.C

【解析】

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1.8g×

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

,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1.C

【解析】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2CO+4H2

C2H6O+H2O,因此:

A、丁的化学式为H2O,故说法正确;

B、丙是C2H6O,其中C、H、O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2:

3:

8,故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CO、H2O两种氧化物,故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

【2×(12+16)】:

【4×1×2】=7:

1,故说法正确。

22.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CO+2NO

2CO2+N2;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氮气属单质,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错误;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为+2价,氮气中氮元素为0价,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选D。

2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3OH,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32;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

(3×2)=22:

3

D.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选C

24.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H4O。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丙属化合物,乙属单质,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2,故C不正确;

D、l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25.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

2:

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2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