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1128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docx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第二节大气环境

第二节大气环境

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2013.北京卷】5.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先根据图形确定各箭头的含义,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减少;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其浓度降低必然导致②减少,故B为正确选项。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阴天的几率增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降低,③会减少,C选项错误;雾霾天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会增强大气逆辐射,④会增加,导致温度升高,D项错误。

所以正确选项为B.

【2013.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

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图中②③④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图①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6、7题。

【2013.北京卷】6.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答案】B

【解析】本组题目考查天气系统的知识点。

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②比①的等值线密集,所以②比①的风速大,A选项错误;①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天气为主,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以阴雨天气为主,故①比③云量少,B项正确;低压系统,中心气压最低,C选项错误;④位于冷锋的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②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所以④比②的气温高,D项错误。

所以正确选项为B.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锋面通过④地时应刮偏西风,从图中可以看出12点之前为偏西风,故选A。

如果风向不会判断的话此题易出错。

图14是2013年5月15日14:

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淤、于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013.江苏卷】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6.图15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A.①-甲B.②-丙C.③-乙D.④-丁①、②、③、④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5,回答10-11题。

【2013.天津卷】10.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11.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

【答案】

10.B

11.C

【解析】

10.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判断风向。

图中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东南风,丙、丁地吹偏南风,其中乙、丙两地吹向岸风;乙地位于低压系统控制。

根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

所以乙处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1.本题考查风暴潮的防治措施。

防治风暴潮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可以完善预警系统,修筑沿海堤坝,建沿海防护林。

能够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修筑沿海堤坝。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4,完成9~11题

【2013.新课标卷I】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

9.选B【详细解析】由材料信息“14日6时的气压形势”,题干中要求确定“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可在图中甲点附近直接做经过甲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结合“我国某地”,可知为北半球,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大约30°——40°,为偏南风,故选B。

10.选B【详细解析】由材料信息“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用直尺连接甲点和L点,采取相对运动的原理,并画出箭头向西(由甲指向L),结合图中的线段式比例尺,量算甲到L大约180千米,大约对应22小时,刚好为15日4时。

但是在低压L以东已经出现降水,题干要求“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所以应在15日4时之前,最接近14日19时,故选B。

11选D【详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比较稀疏,只有局部等压线密集且弯曲变形,同时还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说明地势有起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且3、4月为春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南低北高,故排除A。

四川盆地,地势中低周高,地势崎岖,但是1、2月为冬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B。

黄土高原,从整体上地势较平坦,局部有起伏,等压线稀疏之中,局部弯曲变形,但是10、11月为秋季,开始收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C。

东南丘陵,地势崎岖,东南临近海洋,4、5月为春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故选D。

【2013.广东卷】4.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增温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世界主要地形区。

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欧洲西部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阿尔卑斯山脉的背风坡,受下沉气流影响,形成焚风效应,气温较高,所以冰雪融化速度快。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完成7、8题。

【2013.浙江卷】7.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8.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

7.C

8.B

【解析】

7.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热力环流。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候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8.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河滩低地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保护,不应布局文化建筑;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不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

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可以提高游览价值;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湿地退化,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13.天津卷】读图1,回答第1题。

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1.B

【解析】

1.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气温最低。

所以从甲地开始气温逐渐降低,到达山顶后海拔降低,气温升高。

迎风坡气流上升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所以降水量先增多后减少。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2013.新课标卷II】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答案】6.C

【解析】中部偏东等温线分布密集且呈闭合状,位于台湾山脉,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7.A

【解析】①地地势平坦,位于台湾山脉夏季风的背风坡,年降水量相对最少;

8.樟树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8.B

【解析】樟树适宜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光照条件好的山坡、谷地。

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2013.重庆卷】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

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

【答案】

1.B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分布图,甲处海拔较高,降水较多,乙地海拔低,降水少。

根据图中给的经纬度判断,甲地区位于小兴安岭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图中的纬度47°N,纬度较高,气温低。

春季容易遭受寒潮影响,产生低温冻害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不部分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所以河流的含沙量低,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位置,河流流程长。

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化,能够形成春汛,夏季大气降水形成夏汛,所以春。

夏汛明显。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30-31题

【2013.安徽卷】30.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3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30.D31.B

【解析】30.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秦岭山脉。

根据图例1月0℃向北偏移,图示区域北部海拔高,所以等温线向北迁移,应向暖温带,高纬度,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地区迁移。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1.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2009线海拔相对较高,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甲海拔高于乙,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9—11题。

【2013.新课标卷II】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答案】9.D

【解析】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中低纬加利福尼亚附近温暖海面时,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答案】10.C

【解析】风力大有利于雾的消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

11.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11.D

【解析】S市(旧金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2013.广东卷】10.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全球气候的因素。

根据题目叙述:

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该表了地表状态,使冰雪覆盖面积减少,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地球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A选项吸收二氧化碳增大,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C选项植树造林能够增加大气的相对湿度;D选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相对较小。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

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图7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

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

(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3~14题。

【2013.江苏卷】13.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

14.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

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图回答6-8题。

 

【2013.福建卷】6.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a             B.b          C.c         D.e 

7.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8.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3、4          B.5、6          C.7、8      D.9、10

【答案】6.C7.C8.B

【解析】6.根据题目叙述:

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

D为一般区,a、e纬度高,气温相对地,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b为舒适区,c有长江流经湿度大,两侧有低山阻挡,河谷地区温度适宜,风速较小。

所以为最舒适区。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7.根据图示:

甲为最不舒适区。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甲处海拔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湿度有变化。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8.该地位于江淮地区,3、4月份受冬季风影响,温度偏低;7月份出现伏旱天气,空气湿度小;9、10月份可能受台风天气影响,风速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13.安徽卷】34.(21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1分)

【答案】

(1)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

天气条件:

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解析】

(1)本题考查气压分布状况的描述。

气压分布分布状况的描述应说明高低气压的位置,水平气压差的大小等。

根据图示:

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根据题目叙述的季节和图中的天气系统。

该季节为春季,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图中受锋面影响,空气干燥,降水少,形成大风天气,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形成天气条件从快行冷锋、暖气团一侧空气湿度小、气温回升空气对流运动增强等方面回答。

【2013.新课标卷I】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8分)

【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不佳,不适宜度假)

【解析】本题以中国西南地区等高线图和局部地区(攀枝花)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气候中的气温、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与我国北方冬季多雾霾相关)等自然地理要素。

(1)从材料“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可知,与昆明、成都相比,攀枝花1月(冬季)平均温度较高。

从图7a可知,攀枝花的纬度比昆明高、比成都低,所以纬度不是主要影戏因素。

从图7b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

此题在于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势、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

知识点考查的更细致。

(2)根据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在上题的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角度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