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129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docx

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阶段检测八年级

日照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检测(八年级)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题号

总分

阅卷人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仲(zhònɡ)裁 解剖(pōu) 咽(yān)喉 殚(dàn)精竭虑

B.纠葛(ɡé)怅惘(wǎnɡ)山麓(lù)纷至沓(tà)来

C.差(chāi)使记载(zǎi)盎(ánɡ)然络(luò)绎不绝

D.闭塞(sài)缄(jiān)默龟(jūn)裂气喘吁(xū)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严俊    蓬勃    邀请    消声匿迹

B.崎岖    繁值    蔓延    和言悦色

C.私塾    颁发    云霄    诚惶诚恐

D.维幕    演绎    缭绕    人情事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站在国旗下讲话,看着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深感荣幸,鹤立鸡群的感觉油然而生。

B.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都有可能遭遇不幸。

C.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副其实。

D.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从容应对?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B.“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C.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

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D.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出现瓶颈效应是因为农业生产与消费信息不对称的缘故。

B.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C.通过全民阅读活动,居民的阅读积极性和文化教育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D.为了提高地方传统风俗文化特色,我市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民间采风”活动。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古人还常以“丝竹”代表音乐。

B.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作品风格豪放飘逸,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C.《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

它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C.《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傅雷反复告诫儿子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他甚至对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都提出了建议。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丽达,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冬妮娅,以及他的妻子达雅。

8.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传统历法,年按阳历,月按阴历

②又称中国历法为农历,是从二十四节气来讲的,二十四节气是阳历的内容

③称中国历法为阴历,是按月来讲的

④中国传统历法应是阴阳合历,可以称为华历

⑤但都不全面

⑥因此,中国传统历法为阴历、农历都是有根据的

A.①③②⑤⑥④        B.①②③⑥⑤④

C.①⑤③②⑥④       D.①③②⑥⑤④

9.学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并为抗日英烈们献上一副挽联。

你会挑选下面的哪一副献给英烈(  )

A.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B.族人瞻马首幸得识途避凶险 家堂执牛耳难忘藏否涵恩威

C.躬耕一生,桃园杏坛不言悔 蝶梦双飞,黄泉碧落永相随

D.黄土一抔埋忠骨 心香三瓣吊雄魂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

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的诗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驭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驭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

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新中国成立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

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

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

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

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

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人也是如此。

……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这会大大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

A.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C.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除此之外都是完满的。

D.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11.“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子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

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12.对文中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5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

C.则有去国怀乡  入则无法家拂士

D.满目萧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1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的情感立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默写(共10分)

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每小题1分)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5)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7)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卖炭翁》中突出交易的不平等,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词人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10)山川草木,鸟兽虫鱼,诗人偶有所感,亦能发为心声。

虽为物语,但其中却不乏哲理,读来往往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题。

蒙入江陵

蒙①入江陵,释于禁②之囚,得关羽③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之,约令军中:

“不得干历④人家,有所求取。

”蒙麾下士,与蒙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于是军中震憟,道不拾遗。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⑤,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羽府藏败宝,皆封闭以待权⑥至。

【注释】①蒙:

即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

②于禁:

三国时魏国大将。

③关羽:

三国时蜀国大将。

④干历:

冒犯扰乱。

⑤存恤耆老:

慰问救济老人。

⑥权:

即孙权。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吕蒙是怎样一个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

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

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

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嗒吧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

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

想想做牛真是可怜。

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

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

“你说什么?

”我说:

“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

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你数一数。

”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

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

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

“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

“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

“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

我对它说:

“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

“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

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

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

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福贵的两个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活着》,有删改)

21.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6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福贵的两个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

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港湾”,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______,不只是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B 【解析】A.殚—dān;C.盎—ànɡ;D.塞—sè。

2.C 【解析】A.严俊—严峻,消声匿迹—销声匿迹;B.繁值—繁殖,和言悦色—和颜悦色;D.维幕—帷幕,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3.A 【解析】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4.C 【解析】A.句号应在引号外。

B.“清明上河图”应用书名号。

D.“唯一办法”后的逗号应改为破折号。

5.C 【解析】A.句式杂糅,应去掉“的缘故”;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D.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增加”。

6.B 【解析】杜甫的诗风具有“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的特点。

7.D 【解析】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丽达,以及他妻子达雅。

8.D 【解析】此语段分析了我国的历法,①开启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结合上一句中的“月按阴历”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我国历法的认识,可知③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②句中“又”字体现了与上一句的衔接,体现分析过程,可作为第三句;⑥句中的“因此”体现了对以上分析的小结,可作为第四句;⑤“但都不全面”体现了与上一句的衔接,同时也体现了语意的转折,可为第五句;④句对全语段进行了总结,是尾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①③②⑥⑤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