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各区县一模试题汇编 散文阅读.docx
《上海高考语文各区县一模试题汇编 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考语文各区县一模试题汇编 散文阅读.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高考语文各区县一模试题汇编散文阅读
2014年上海各区县高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
——散文阅读
闸北区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1分)
温一壶月光下酒林清玄
①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②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③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④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
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⑤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
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⑥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⑦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
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⑧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⑨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
“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
”幕士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⑩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
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⑪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
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
“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
”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
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⑫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
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
“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
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
”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⑬《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
仙女说:
“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
如是弟子畏生敌死,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
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
结习未尽,花着身耳。
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
⑭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
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7.简析写第①、②段的用意及表达效果。
(3分)
8.用文中的实例解释第⑤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
(2分)
抽象的事物:
实体的事物:
9.说说第⑩段画线句中“喝”与“读”的关系。
(4分)
10.比较第⑦段与第(13)段在表达方法及效果上的不同。
(4分)
11.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喝酒要有些“情趣”,要讲究点“意境”。
B.所谓“无物不可下酒”,是指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下酒菜。
C.饮酒有下乘、中乘、上乘的喝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D.“格调”与“风趣”的区别在于饮酒者境界的高下不同,是有无“性灵”所致。
12.“温一壶月光下酒”颇有情趣,联系全文,请从意境(主旨)和写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6分)
(二)(21分)
7.(3分)把桂花香装在空瓶里,把初恋的温馨装在琉璃盒子里,把美好的易逝的东西保存下来以后品尝。
(1分)以此导入正题,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
(1分)开篇不俗,充满诗意,引人入胜。
(1分)
8.(2分)抽象的事物:
如“初恋的温馨”、桂花的香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实体的事物:
如花生米、豆腐干、“杯盘狼藉”等具体可感的东西。
9.(4分)“诗词也可以下酒”,但喝什么酒宜读什么诗词是有讲究的。
(1分)李清照、柳永属“婉约”,适宜喝淡酒、甜酒;(1分)苏东坡属“豪放”,当然适宜喝烈酒。
(1分)这种搭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1分)
10.(4分)第⑦段分别说明了一年四季“上乘的喝法”,用概述的方法;从面上着眼,选物典型,句式整齐,表现力强。
第(13)段讲述了“天女散花”的故事,突出“性灵”、“境界”;从点上着眼,使用散句,耐人寻味。
(得分点:
概述--讲述;面上着眼--点上着眼;句式整齐--使用散句;表现力强--耐人寻味。
每点1分)
11.(2分)B
12.(6分)本文的题目新颖别致,颇有诗意。
(1分)“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了。
(1分)作品强调的是一种“上乘”的喝法,借此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活法”与追求——脱俗、“性灵”、“境界”。
(1分)文中引经据典、诗词歌赋,自然洒脱;(1分)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1分)读罢如饮甘醴,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1分)
静安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1分)
麻雀·猫布封
①先说麻雀。
在荒漠或远离人群的地域内,几乎从来见不到麻雀的踪影。
这些鸟同鼠类一样,总是眷恋人类的住所。
它们不喜欢树林,也不愿生活在广袤的原野上。
它们追寻有人群的地方生存,懒惰而且贪嘴,总是靠吃别人现成的东西生活:
一切收藏或分发谷物的场所,如粮仓谷囤,鸡舍鸽楼,都是它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它们既贪得无厌又数最众多,干尽蠢事而且一钱不值,羽毛毫无用处,肉也不能作美味佳肴,叫声聒噪烦人,行为无所顾忌,十分令人讨厌。
②麻雀最招讨厌的地方不仅是它们数量多,而且在于它们诡计多端:
狡狯多疑,冥顽不化,从不舍弃呆惯了的老地方。
麻雀很狡猾,胆大不怕人,难以引诱它们上当;它们能轻而易举地逃避设下的陷阱,让捕捉者白费心机,磨掉耐心。
麻雀窝外用干草,内铺羽毛,如果将其毁掉,一天之内它们就可以另搭一个。
麻雀窝里的蛋通常是5-6枚,或者更多,一旦窝毁蛋打,8-10天内还能再产一窝。
假如它们在树上或屋槽下遭到袭击,便会更隐蔽地躲藏在粮仓的屋顶内。
麻雀耗粮惊人,有人通过笼养的麻雀计算过,两只成年麻雀每年需要消耗约二十斤谷物。
每当农民耕地撤种,开镰收割,打谷入仓时,甚至当农妇撒食喂养家禽时,它们总是紧随其后,巧取豪夺。
③麻雀也吃蜜蜂,喜欢毁灭对我们唯一有益的昆虫。
正因为麻雀如此作恶多端,无法无天,缺乏教养,所有的人皆想方设法消灭它们。
④一般来说麻雀栖息在舍瓦下,屋檐内,墙洞里。
有时也常在枯井内或在有百叶窗护栏的窗台上做窝。
有的麻雀还把窝搭在树上。
麻雀把窝搭在树梢,同样外用干草,内铺羽毛。
也有个别的麻雀窝比较特殊,其顶部加一个盖,用以遮风挡雨,盖子上留有一个出入口。
但如果窝是搭在洞内或已有遮挡的地方,麻雀便不去费力做这个没用的窝盖。
从这一点倒也可以看出麻雀有些理性:
它会比较两种不同的情况。
不难发现,麻雀的习性多种多样,性情比其他鸟类更复杂完善,也许正是因为它们经常与人为伍,近似驯化却从未屈从或依赖人类。
⑤再说猫。
猫是一种不忠的家畜。
这种动物尽管挺可爱,尤其小的时候,但是天生就奸狡,性情虚假,本性邪恶,而且年龄越大越糟,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
这种动物本来是窃贼,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只会像骗子那样变得曲意逢迎了。
猫和骗子都同样机灵,同样精明,都具有同样作恶的爱好,同样搞小诈骗的倾向。
猫也像骗子,善于掩饰自己的行为,隐藏自己的意图,窥探机会,等待并选择行动的时刻,然后逃避惩罚,跑开,在远处等待人们重新呼唤它们。
⑥它们很容易养成同人交往的习惯,但是绝不接受人的习俗。
它们的依恋仅仅是表面现象:
从它们侧身行走的姿态、恍惚不定的眼神,就能看出这一点。
猫从不正面看它所喜爱的人:
不知是出于戒虑还是虚假,它总绕着弯接近人,寻求爱抚。
⑦它们喜欢窥伺,攻击、咬死弱小的动物也不在乎,像小鸟、小家兔、小野兔、老鼠、青蛙、壁虎和蛇,都是它们攻击的对象。
猫不追赶已经看不见的动物,它们并不出猎,而是守候,再突然袭击。
它们抓住小动物,耍戏好长时间,然后就咬死,即使毫无必要。
它们吃得极好,根本不用吃这种猎物充饥。
猫虽然住在我们家中,却不能说它们完全是家畜,甚至可以说,它们完全是自由的。
它们随心所欲,若是想离开一个地方,怎么也留不住,多留一会儿也不行。
⑧不过,猫的样子好看,身子轻盈敏捷,爱清洁和享乐,喜爱舒适,总选择最柔软的家具,在上面休息或者打闹。
小猫活泼欢快,看着又可爱,如果爪子还不可怕的话,也非常适于逗孩子乐。
猫喜欢晒太阳,总找最暖和的地方趴着,如壁炉后身,或者炉灶里面;它们也喜欢香味。
猫的睡眠很轻,睡眠的时间也不像给人的印象那么多。
它们走路脚步极轻,几乎总是悄无声息。
它们到远处,躲藏起来排泄,并且用土盖上。
它们爱洁净,皮毛总是干的,亮晶晶的。
(选自《布封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有改动)
7.第②段列举了“麻雀最招讨厌”的原因,概括原文内容,填写下面空缺。
(3分)
第一,它们数量众多,诡计多端;第二,狡猾:
胆大不怕人,不会轻易上当;
第三,;第四,。
8.第④段对麻雀做窝的细节描写,目的是什么?
(3分)
9.第⑦段画线句的含意是。
(3分)
10.第⑧段内容对刻画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
11.对本文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说麻雀吃蜜蜂毁灭了有益的昆虫,文中“有益”或“无用”是以人为核心的评判。
B.第⑤段说对猫“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与后文说猫善于曲意逢迎的特点相印证。
C.第⑥段说猫“寻求爱抚”,强调了猫内心对人的极不信任,即使接近人也只是为己所用。
D.布封本是博物学家,他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细节描写,使他的文章成了优美的文学作品。
12.本文写动物渗入鲜明情感,后人对此褒贬不一,任选下面一句话,简析并进行评价。
(6分)
(1)它们既贪得无厌又数最众多,干尽蠢事而且一钱不值,羽毛毫无用处,肉也不能作美味佳肴,叫声聒噪烦人,行为无所顾忌,十分令人讨厌。
(见原文第①段)
(2)猫是一种不忠的家畜。
……天生就奸狡,性情虚假,本性邪恶,而且年龄越大越糟,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
(见原文第⑤段)
(二)7.
(1)麻雀生存、繁殖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强;
(2)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大。
8.
(1)这些细节描写是为了让读者清楚地认识麻雀窝的地点、构造以及麻雀的特殊能力;
(2)增添文章趣味。
9.
(1)猫的食物充足,
(2)但它狡诈邪恶,将伤害弱小动物当成乐趣。
10.
(1)与第⑤段说猫“挺可爱”照应;
(2)与上文的批判性评价形成对照,给人留下关于猫的全面印象,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11.C
12.句1:
作者明确表示了对麻雀的厌恶,认为麻雀不能“吃”“用”,且给人类带来麻烦,因此一钱不值。
句2:
作者断言猫天性狡诈邪恶,驯养不能改变其本性,只能使其更虚伪;作者对猫的嫌恶之情溢于言表。
带有情感描写动物,能使文章妙趣横生,增强感染力;但以人类为中心评判其他动物是不妥的;我们应尊重万物、观察并理解它们。
黄浦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
露珠草萤的消失
——想起“百花小开本”
肖复兴
①对于像我这样年龄的读者而言,“百花小开本”是一种亲切的带有怀旧色彩的读本。
它是异形的小开本,风行于上个世纪60年代,因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所以被称之为“百花小开本”。
②第一次读到这种“百花小开本”的时候,我正在北京读初中,迷上了散文,尤其是冰心的散文。
记得那时听说百花文艺新出版了冰心的《樱花赞》,非常想立刻去新华书店购买,不想有事脱不开身,便托一个同学代劳,心情迫切得一天都不愿意耽搁。
当天黄昏,我的这位同学把这书买回来递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当时兴奋的样子,至今恍若眼前。
没看它的内容,它的样子就让我喜欢,在当时普遍大小32开的标准开本的书籍中,它异样清秀而吸引人。
我喜欢这样的小开本,不仅设计精美,而且价格便宜,如果太贵,也就容易失之交臂。
记得几十年过后,在冰心先生家中见到她老人家时,还忍不住提起这件往事。
那个小开本的《樱花赞》,实在是太难以让人忘记了。
③可以说,我就是从那时候知道天津有家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而且,从那时候起开始买这种“百花小开本”。
印象深的,有巴金的《从镰仓带回来的照片》、韩北屏的《非洲夜鼓》、叶君健的《旅伴》、碧野的《月亮湖》等。
那种小开本非常适合那时如我一样的学生阅读。
因为它们不仅页码薄,文字短,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很快就能读完;而且,开本小,便于随手携带,揣在衣袋里,带到哪儿都能读。
我常常带着它们到教室,在上课时偷偷地放在课桌的抽屉里读。
④日后,我能写点儿东西,一直以为吸取了不少“百花小开本”的营养,对它们充满感激之情。
其实,这只是对于我个人的影响而已,对于当时的文坛特别是散文创作的态势的发展和影响力,其作用至今未有认真的研究和评估。
这是一种出版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现象。
在我看来,起码影响了整个60年代的散文创作,甚至波及到了粉碎“四人帮”之后新时期伊始。
记得在60年代颇有影响的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争论,应该是有它的因素在作用的。
⑤如今,是一个浮华并崇尚奢华的时代,出版业的发达,现代印刷术的高科技化,加剧了图书的浮华和奢华。
不管什么书,都要包装得豪华如贵妇人一般,有不少书还非要弄成精装或软精装,如同硬壳虫一般,不是为了拿着读的,而是为了摆着看的。
处处重码洋,大开本,厚页码,却是如兑了水的酒,干货很少。
浮文弱质,虚实难符,朴素的小开本的书,几乎难觅踪迹。
⑥“百花小开本”,曾经成就了百花文艺出版,成为他们独立并影响于全国的一个品牌。
如今,却几近一个缥缈的梦。
记得十多年前,郑法清主政百花社的时候,我曾经专门给他写过一封信,希望能重振“百花小开本”的清风,重新组织人马,出版这样的“百花小开本”。
我想有那么多老人怀念,又那么多年轻人需要,不会没有市场的。
以后,薛炎文主政百花社,我同样向他提过这样的建议。
可惜,都没有能够好梦重温。
⑦希望重新出版这样“百花小开本”,我也有自己的私心。
虽然,我在百花社出版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和理论集等好几本书,但梦寐以求的是想出版一个如冰心那本《樱花赞》一样薄薄的却精致的“百花小开本”。
这是我从少年时候就憧憬的一个梦。
那时候,我的母亲去世不久,我刚刚写完一篇《母亲》,我很想由此结集出版一本小册子,献给母亲,也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但是,文章只有两万四千字,单单出版成一本书,太单薄了,几乎不大可能。
以后,这二十多年来,我曾经和很多出版社执着地说过自己的这个想法,但几乎都是碰壁。
我明白了,不仅是百花社一家出版社的原因,而几乎是眼下整个出版界的现状。
在一个崇尚大而全、奢而华的时代,厚书、大书、套书、礼品书,甚至根本卖不动却可以列队如仪能够带来声誉的赔本赚吆喝的全集,都可以出,谁还看得上这如蛤蟆骨朵儿一样薄薄的不起眼的小书?
“百花小开本”只能命中注定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梦。
⑧殊不知,再大的青蛙都是从蛤蟆骨朵儿变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都以个头和重量来分高低的。
露珠非珠,却别有一番清新与湿润;草萤非火,却别有一番情趣和光亮。
7.第②段中,作者感到“兴奋”的原因是。
(2分)
8.第⑤段画线句含义是。
(3分)
9.第⑦段插叙的作用是。
(4分)
10.对本文情感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情感线索明晰,前半部分表达了对“百花小开本”从兴奋到喜爱再到感激之情。
B.第⑤⑥段,情感急转直下,表达对小开本难觅踪迹的惋惜及惋惜之余的彻底失望。
C.第⑦段从“憧憬的一个梦”到“一个渐行渐远的梦”,情感渐入谷底,复杂而深刻。
D.结尾段扣题,意味深长,情感由谷底拔起直至高潮,戛然而止。
小水制作
11.首段的“亲切带有怀旧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4分)
12.文章题目颇具匠心,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6分)
(二)(22分)
7.(2分)得到自己迷恋的冰心散文的小开本,且设计精美清秀。
8.(3分)过分包装的书籍丧失了应有的实际阅读价值,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
9.(4分)从作者角度以自己迫切想出版一个纪念母亲的小开本,几经努力却以失败告终的亲身经历,表达对小开本的深切喜爱及期待、失望,对“百花小开本”渐行渐远的惋惜遗憾、无奈和不平,突出并深化文章主旨。
10.(3分)B
11.(4分)
(1)价格便宜买得起。
(2)设计精美,清秀吸引人。
(3)页码薄文字短,便于阅读。
(4)开本小,便于携带。
(5)作者自己的写作深受小开本影响。
(6)如今小开本难觅踪影。
(7)作者几经努力小开本都难逃“渐行渐远”的命运。
12.(6分)作为文题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还起到提示、警醒作用,引起阅读兴趣;作为散文的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有感染力;用露珠草萤比喻如“百花小开本”这类看似不起眼,却独有自己存在价值的事物,表达了作者的珍爱之情及对其“消失”的惋惜与无奈。
普陀区
阅读下文,完成7—13题(20分)
金字塔感言
(法国)夏多勃里昂
①我们的船,取道麦努夫运河,这样一来,西边大支流上华茂的棕榈林,就无由见到了。
该支流通向利比亚沙漠,西岸一带正遭阿拉伯人扰攘。
出麦努夫运河,继续溯流而上,朝左能看到穆格托姆山峰,右面尽是利比亚境内高大的沙丘。
不一时,便在山丘的空隙处,依稀得见金字塔尖。
实则尚隔八十余里。
这段航程,几乎走了八小时,我一直站在船首遥望金字塔群。
渐次临近,陵墓也越发见出规模庞大,愈加显得高耸入云。
宽展如同洋面的尼罗河;绿芜与黄沙相为映衬:
棕榈树,无花果树,圆穹顶,开罗的清真寺与宣礼;远处塞高拉村的梯形金字塔;滔滔河水,源源而来。
凡此种种,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画面。
“世人不管多努力,”鲍舒哀说,“万事到头终归空。
蔚为壮观的金字塔,竟是一无用处的坟墩头!
且不说造金字塔的法老,未必有权葬进去享用其寝殿。
”
②然而,我得承认,瞥眼看到金字塔之际,心头陡兴一股赞佩之情。
出自人类之手的最伟大的建筑物,却是一座坟!
哲人思虑及此,不免浩叹一声,或揶揄一笑,这我知道。
但是,为何把齐阿普斯金字塔,仅仅看成是一堆巨石加一副枯骨造这样一座坟,不是有感于生死无常,而是出于求不死永生的本能。
陵墓如界石,不是宣告有涯之生的终结,而是标志无穷运命的肇始,犹乎建于永恒疆域上的一座通往不朽之门。
狄奥多罗斯曾说:
“埃及人把人生一世看作须臾一瞬,无甚紧要;相反,对身后令人怀念的功德,却极为关注。
所以,他们把生者的宅第以作过客的逆旅,而把进焉不复出的坟墓,称为永久的归宿。
故此,埃及古王对起造宫殿神情淡漠,却殚精竭虑于营建坟墓。
”
③凡是建筑,今人都求其有一种实在的用处,殊不知对普通百姓而言,精神作用的品格更高。
古之当权者,正着眼于此。
参谒陵墓,难道不能有以教人?
一代帝王愿藉此把教喻垂之久远,何用埋怨?
!
宏伟的建筑,足以使整个人类社会引以为荣。
有些殿堂,把对一个民族的缅怀延续得比其存在本身还长,与在废弃的荒地上繁衍生息的后人共时同代,除非不介意于一族一姓之是否彪炳史册,否则,就不要去腹诽心谤。
至于其形式,是古罗马剧场,还是埃及金字塔,出入不大。
对一个不复存在的民族,遗存的一切俱是坟墓。
一代伟人去世之后,他生前的府邪,比死后的坟墓,更其虚空:
。
陵墓至少有用于其骸骨,而巍巍宫室,焉能保存其昔日的欢情于万一?
④极而言之,小小一方墓穴,不论对谁,亦已足矣。
如马锡安·莫雷所说,六尺之上,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也绰绰乎有余。
在树荫下,与在圣彼得大堂的穹顶下,同样是赞颂上帝;住在茅草棚,与身居卢浮宫,也一样过日子。
这种论调的偏颇之处,是把一类事混同于另一类事。
再者,一个根本不知艺术为何物的民族,比之于留下辉煌的天才痕迹的民族,未必活得更为欢快。
早先说牧人生活得无忧无虑,在林间悠哉游哉,世人现已不信。
因为知道,朴质如牧民,为杀食邻人的羊,会不惜大动干戈。
他们栖身之处,墙上既不会攀满悦目的蔓藤,洞里也不会飘浮芬芳的花香,而往往浓烟呛人,给发酵的奶酸气憋得透不过气来。
从诗或哲学的角度看,一个弱小种族,尤其还处于半开化状态时,似更能体味各种生趣;但无情的历史,却使他们吃尽别人的苦头。
⑤有些人之所以声嘶力竭反对荣名,不正是对名声有点爱慕?
在我,决不会把建造一座偌大金字塔的国王看作神经失常,相反,倒会视若一位胸怀宽广的君主。
以筑造陵墓来战胜时间,让后人习尚,律法……世世代代站在灵柩前为之心折。
如此念头,不可能出诸凡庸的心灵。
如果说,这是骄狂,那至少是一种好大喜功的骄狂。
要说虚荣,建造像金字塔这种能存迹三四千年的虚荣,千载之下,自可算作一桩功业!
7.第一段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分)
8.第二段中的“浩叹一声”和“揶揄一笑”表达了哲人们___________的感情。
(4分)
9.对于第二段中狄奥多罗斯的一段话,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相对于现实而言,古埃及的帝王更加看重来世。
B.古埃及帝王建造金字塔是为了让后世铭记缅怀。
C.金字塔的形状在古埃及帝王眼中是威权的象征。
D.古埃及帝王热衷建造陵寝是对自己的粉饰标榜。
10.第三段可以分为______层,段意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1.第四段划线句中,“一类事”指的是_______,“另一类事”指的是____________。
(2分)
12.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古埃及帝王殚精竭虑建造金字塔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千载功业。
B.文章末段中“好大喜功”、“骄狂”、“虚荣”等词语并没有否定的意味。
C.作者借金字塔的历史,揭示生死的意义,表达了对永恒与不朽的渴望。
D.本文淡化了对金字塔本身的描写,重在阐述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
13.结合内容,对本文“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4分)
二、7.远观所见金字塔群及周围环境;烘托出金字塔建筑的宏伟高大、蔚为壮观,为下文徒兴赞佩之情张本。
8.对如此伟大建筑却是一座无用的坟的惋惜;对帝王不明生死无常、万事成空之理的嘲讽。
9.B
10.3层;宏伟陵墓的价值在于精神的教化与民族辉煌的传承。
11.精神追求;生活需求(顺序不论)
12.C
13.答案示例:
本文因情思理,因理生情。
作者对人类创造的伟大建筑金字塔赞佩不已,进而将之视为精神的象征,感悟到精神存在的永恒、精神传承的意义和精神追求的必要,因此要为建造金字塔的国王展开激昂的辩护,热情地赞颂其千载留存的功业,理越挖掘得深刻,情越流露得强烈,说理与抒情相得益彰。
杨浦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