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选择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30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二选择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模块二选择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模块二选择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模块二选择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模块二选择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块二选择题1.docx

《模块二选择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二选择题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块二选择题1.docx

模块二选择题1

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定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一项是(4)。

①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②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③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④应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⑤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2.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其核心是(4)。

①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②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③师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3.下列关于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4)。

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②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4.下列各项中,属于课标“教学建议”提出的组成学生阅读综合性能力的是

(1)。

①感受能力

②复述能力

③理解能力

④欣赏能力

⑤评价能力

5.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是阅读的基础,这表现在(1.3.5)。

①体验情感

②归纳段落大意

③感受形象

④解释词语

⑤触摸语言

6.下列各项不属于课标提出的阅读方法技能目标的是(4)。

①诵读②略读③背诵④浏览⑤朗读

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在哪个学段提出的目标(1.2.4)

①第一学段

②第二学段

③第三学段

④第四学段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标规定的理解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的是(1.2.4)。

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9.课标所说的实用性文章,主要是指(5)。

①叙事散文

②说明性文章

③非连续文本

④小论文

⑤日常应用文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连续文本的是(1.2.4)。

①图表

②使用说明书

③地图

④广告

⑤演讲词

11.课标评价建议认为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要加以鼓励的是(5)。

①对艺术特点的把握

②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③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

④对标准答案的追求

⑤对作品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12.在小学阶段学习诗歌,重要的途径是

(1)。

①诵读和想象

②理解和分析

③质疑和评论

④浏览和复述

模块二作业作者:

丁文锦时间:

2012-08-1723:

40:

58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定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一项是(④应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①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②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③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④应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⑤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2、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其核心是(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①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②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③师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3、下列关于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②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4、下列各项中,属于课标“教学建议”提出的组成学生阅读综合性能力的是

(①感受能力③理解能力④欣赏能力⑤评价能力)

①感受能力

②复述能力

③理解能力

④欣赏能力

⑤评价能力

5、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是阅读的基础,这表现在(①体验情感③感受形象⑤触摸语言)

①体验情感

②归纳段落大意

③感受形象

④解释词语

⑤触摸语言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标规定的理解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的是(④能概括出文章的中思想)

①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③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④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

7、选择题:

古诗文阅读的根本目的是(①培养文言语感②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

④提高欣赏品位)

①培养文言语感

②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

③把文言诗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④提高欣赏品位

8、文学阅读要鼓励个性化感受和理解,课标特别重视的是(①体验②领悟④品味)

①体验

②领悟

③分析

④品味

⑤归纳

9、课标评价建议认为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要加以鼓励的是(⑤对作品独特的感受体验)

①对艺术特点的把握

②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③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

④对标准答案的追求

⑤对作品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10、课标对学好语文大力提倡的是(①好读书②读好书④读整本书)

①好读书

②读好书

③多做题

④读整本书

⑤读作品梗概

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定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一项是(4)。

①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②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③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④应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⑤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2.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其核心是(4)。

①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②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③师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3.下列关于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4)。

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②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4.下列各项中,属于课标“教学建议”提出的组成学生阅读综合性能力的是

(1)。

①感受能力

②复述能力

③理解能力

④欣赏能力

⑤评价能力

5.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是阅读的基础,这表现在(1.3.5)。

①体验情感

②归纳段落大意

③感受形象

④解释词语

⑤触摸语言

6.下列各项不属于课标提出的阅读方法技能目标的是(4)。

①诵读②略读③背诵④浏览⑤朗读

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在哪个学段提出的目标(1.2.4)

①第一学段

②第二学段

③第三学段

④第四学段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标规定的理解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的是(1.2.4)。

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9.课标所说的实用性文章,主要是指(5)。

①叙事散文

②说明性文章

③非连续文本

④小论文

⑤日常应用文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连续文本的是(1.2.4)。

①图表

②使用说明书

③地图

④广告

⑤演讲词

11.课标评价建议认为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要加以鼓励的是(5)。

①对艺术特点的把握

②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③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

④对标准答案的追求

⑤对作品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12.在小学阶段学习诗歌,重要的途径是

(1)。

①诵读和想象

②理解和分析

③质疑和评论

④浏览和复述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定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一项是(④应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①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②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③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④应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⑤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2、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其核心是(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①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②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③师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3、下列关于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②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4、下列各项中,属于课标“教学建议”提出的组成学生阅读综合性能力的是

(①感受能力③理解能力④欣赏能力⑤评价能力)

①感受能力

②复述能力

③理解能力

④欣赏能力

⑤评价能力

5、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是阅读的基础,这表现在(①体验情感③感受形象⑤触摸语言)

①体验情感

②归纳段落大意

③感受形象

④解释词语

⑤触摸语言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标规定的理解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的是(④能概括出文章的中思想)

①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③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④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

7、选择题:

古诗文阅读的根本目的是(①培养文言语感②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

④提高欣赏品位)

①培养文言语感

②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

③把文言诗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④提高欣赏品位

8、文学阅读要鼓励个性化感受和理解,课标特别重视的是(①体验②领悟④品味)

①体验

②领悟

③分析

④品味

⑤归纳

9、课标评价建议认为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要加以鼓励的是(⑤对作品独特的感受体验)

①对艺术特点的把握

②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③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

④对标准答案的追求

⑤对作品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10、课标对学好语文大力提倡的是(①好读书②读好书④读整本书)

①好读书

②读好书

③多做题

④读整本书

⑤读作品梗概

一、选择题(必答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定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一项是(④)

①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②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③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④应追求学科知⑤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2.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其核心是(④)①教师与学生的对话②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③师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3.下列关于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④)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②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4.下列各项中,属于课标“教学建议”提出的组成学生阅读综合性能力的是(①③④⑤)①感受能力②复述能力

③理解能力④欣赏能力⑤评价能力

5.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是阅读的基础,这表现在(①③⑤)①体验情感②归纳段落大意③感受形象④解释词语

⑤触摸语言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标规定的理解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的是(④)①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③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④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

7.选择题:

古诗文阅读的根本目的是(②)①培养文言语感②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③把文言诗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④提高欣赏品位

8.文学阅读要鼓励个性化感受和理解,课标特别重视的是(①②④)①体验②领悟③分析④品味⑤归纳

9课标评价建议认为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要加以鼓励的是(⑤)①对艺术特点的把握②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③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④对标准答案的追求⑤对作品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10.课标对学好语文大力提倡的是(①②④)①好读书②读好书③多做题④读整本书⑤读作品梗概

另外:

补做模块一作业的两道题:

(上次只提交了一道,现在补做另外两道)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的修改?

答:

1、这次修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提出

“语文素养”的概念。

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2、适当减负。

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

3、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

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

4、特别要提到,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

5、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希望在语文教育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方面能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总的是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大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好基础。

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公布后,我们接下来要抓好哪些工作?

答:

1.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

(1)坚定改革信念,加强研修,明确前进方向。

(2)研究语文教育中的新老问题,重视实施过程的

各个细节,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

(3)修订教材,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源和配套措施。

(4)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在改革的进程中探索

继续跟踪语文课程实施的过程展开研究,特别是要展开针对语文教育中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努力突破语文课程中的难题。

友情链接关于果实网|

一.请说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答: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定位

(1)强调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的特征。

(2)在语文课程多方面特性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多重目标的综合和融合。

2.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1)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系统。

(2)遵循“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

(3)课程目标与内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开。

3.语文课程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整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4.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的调整

(1)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明确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

(2)提倡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

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有:

1、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理念上得到了进步和更新。

2、课程内容上的进步,“综合性学习”纳入课程体系。

3、课外阅读大大增强。

4、教材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5、课堂教学形态发生变化。

6、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

7、学习中注重合作与分享。

8、课程改革初期的有些偏向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

三、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显示出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答:

1、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

教学目标的膨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三维目标理解和把握的偏差,不能正确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的有机融合,而是简单地处理成相加关系,把隐性目标、长远目标与显性目标、即时性目标简单并列。

二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就深不就浅、就多不就少,甚至深挖洞,附加很多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目标和任务膨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学目标的简化,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对“有效教学”的片面理解,追求即时性的教学效果,忽视三维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

简单地理解“对话”,老师设计好一连串问答,一问一答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比较普遍;合作学习成为简单的过程,甚至是摆设。

教学过程中,学生、老师、教材、教科书编者等构成了多重复杂的对话关系。

对话的基础是民主平等,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对话的前提是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解决;对话的核心是探究,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合作地探究性的学习。

老师参与对话、组织引导对话。

对话其实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如果老师仍然是控制学生、控制课堂、控制教科书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无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正问题,如果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简单地应付与完成老师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探究性学习,那么,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3、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普遍重视不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做,或者做得很少,也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4、学生读书,需要进一步重视。

“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依然需要大力倡导,学生阅读趣味与品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应建立相应指导、考核和管理制度予以保障,提供必要的阅读资源予以支持。

5、学生写字需要进一步重视,提高写字质量。

6、教师的语文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除此而外,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现在比较重视教师的说话、写字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这很重要,但教师的学养也很重要,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

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的修改?

答:

2011年版(修订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2001年版(实验版)的相比,有以下的修改:

(前言部分)

⑴实验版课标,提出了语文教育对造就人的重要作用,而修订版课标是从“语言文字”的作用、地位出发,提出了语言运用和文化选择能力的高新要求。

⑵实验版课标在课程的性质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修订版课标则提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增加了“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一语;提出了“通过优化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⑷在对人文内涵的解读方面,由原来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⑸在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上,将原来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认识到了,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⑹在学习方式方面,将原来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改为“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等内容,明确了学习方式中包含的更为具体的内容。

⑺在建设语文课程方面,由原来的“根植于现实,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为“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⑻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在前面增加了两条设计指导思想:

一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条是“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⑼总目标增加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等内容。

⑽就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而言,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做到天天练。

⑾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改为“写想象中的事物”。

⑿增加了“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再一次强调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要求。

(13)将第三学段的“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要求,改为“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体现了习作教学的延展性和实效性。

(14)“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学习语文,“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

(15)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来代替个人阅读。

”“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6)关于“综合性学习”,正式版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贴近现实生活”“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21〕修订版课标专门对“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作了说明。

(17)在教材编写建议上,强调“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注重教材之间的内部联系。

六、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显示出,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下功夫改进?

答:

1.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没有被普遍采用。

从实施的层面来看,非常不均衡。

有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旧有观念在作怪,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也有各级教育部门、教研部门的原因,他们的观念没有转变,仍在用旧的一套管理教学、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而且往往用一张卷子测成绩,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结果老师就让学生多练习,多做题。

2.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有的老师对三维目标理解和把握上有偏差,不能正确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有机融合,而是简单地处理成相加关系,把隐性目标、长远目标与显性目标、即时性目标简单并列。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同时我们要看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情感是怎么样用语言形式表达的,后者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两性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3.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还未成为普遍行为。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只是在起步阶段,综合性学习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没有太大的变化。

较多教师的“灌输式”“告诉式”教学行为没有太大变化。

有些教师力图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可师生“平等对话”流于表面形式。

5.“对话”还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如果老师仍然是控制学生、控制课堂、控制教材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无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正问题,如果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简单地应付与完成教师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探究性的学习,那么,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6.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不适应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除此而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现在我们比较重视教师的说话、写字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这很重要,但教师的学养也很重要,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

此外,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思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