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980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

说说自己的向往:

最想去哪里?

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

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

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⑴ 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⑵ 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⑶ 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⑷ ……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

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

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⑴ 书信的格式:

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⑵ 信封的格式:

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

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

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西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徜徉,草原的风光,丝绸之路的广倪,白杨树的高大挺拔,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忆一下,学习了这组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哪些收获。

2.学生进行自由地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1)首先谈谈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

可以从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到西部的建设与开发,直至对西部的未来及发展作以大胆的想象。

(2)谈谈对这组课文的写作手法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

(借物言志,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

(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词语的含义等。

4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你还有其他的收获,说一说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回忆本组课文内容,产生联系,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品尝收获的感受】

二、日积月累

1.设计情景激情引入。

教师感情朗读《浪淘沙》,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可以让同学们猜猜作者。

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

很多同学都知道他,可以让同学们把知道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在教师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

“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

“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

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通过到课外查找诗词,及对这些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同时也助于语文视野的开阔。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

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间”字?

 疏忽了这个“间”字,会有什么后果?

 又是怎样解的围呢?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资料补充。

.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

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

“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

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标点符号的作用。

5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6.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交流要结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2、在完成日积月累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教师相机指导。

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3、趣味阅读的教学要突出阅读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也就是把握主要内容。

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品读故事中的诗和“词”,最后可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

并让学生将原诗诵下来。

资料补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

他是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称刘、白。

他们都注意向民歌学习。

他一生所到之处很多,曾深入民间,学习民歌,并且创造了不少新词,在文人词发展上起了一个重要作用。

附刘禹锡的诗一首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

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

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

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

图中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些通过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