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973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

精品针灸穴位常用配方

针灸穴位常用配方

第一章 内科疾病

1、感冒

冶疗方法

取穴内池、列缺、风门、外关.伴身体重浊不爽,口淡腻者加阴陵泉;伴乏力者加足三里;伴周身疼痛者加大杼;伴头痛者加太阴。

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完毕,应避内寒,多饮开水,恢复前清淡饮食,注意休息.

2、哮喘

治疗方法

取膏肓及气海穴,在夏季三伏天时化脓灸,每年1次,连续3年为1疗程.

注意事项

初次灸可不选在三伏天,随了随灸,但到夏天时定补灸1次,算第1次治疗。

3、胃脘痛

治疗方法

化脓灸中脘及双侧足三里穴

注意事项

热度、时间长短以患者感觉最强为度。

4、呃逆

治疗方法

新证、急证,可先灸内关、足三里,再灸中脘穴15分钟,重证、久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者,直接灸膈俞、气海穴。

注意事项

呃逆可单独发生,其证轻微,属正常生理现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可不治自愈.此外,还可以用下述方法自行治疗暂时性呃逆。

以草刺鼻,嚏出呃止,捏住鼻子,一饮而尽250毫升左右温开水。

采取立正——弯腰——仰头——喝水的系列动作止呃逆。

5、不寐

治疗方法

主穴选申脉、照海(均内侧)。

配穴:

心脾两虚者加百会;阴虚火旺者加涌泉;胃腑不和配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行间。

飞翅穴

从上飞翅至下飞翅依次灸,飞翅穴位置:

上飞翅在肩胛冈内端上边缘,平第2胸椎棘突,距背正中线3.2寸.翅根在肩胛冈内侧边缘,平第4、第5胸椎棘突之间,距背正中线3寸。

下飞翅在肩胛冈内缘,平肩胛骨下角,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

注意事项

部分不寐患者为精神紧张引起的短期失眠,可不予治疗,调理心绪即可愈,但若失眠持续1周以上,就应采取治疗。

失眠患者治疗期间应放松心情,减少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6、水肿

诊断要点

阳水:

①头面先肿,渐及全身,腰部发上肿甚,按之凹陷。

恢复较快,皮肤光泽,小便短少,伴恶寒发热,肢体疼痛.咳嗽气粗。

②偏于风寒者,形寒无汗,舌苔薄黄,脉浮数.③偏于风热者,咽喉肿痛,舌苔薄黄。

脉浮数。

阴水:

①足跗先肿,渐及周身,腰部发下肿甚,按之凹陷。

恢复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②偏脾虚者,伴脘痞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濡缓。

偏肾虚者,兼腰痛脚酸,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疗方法

阳水:

隔姜灸大椎、肺俞、三焦俞、肾俞。

灸至皮肤潮红。

以不起泡为度.偏风热者,宜点刺少商出血,以助散热。

阴水:

直接无瘢痕灸水分、脾俞、肾俞穴,每穴7壮.偏脾虚者,灸三阴交;偏肾虚者,灸太溪;至局部穴位皮肤潮红,触之温热为度.

注意事项

水肿后期,必须采取综合治疗,而继发性水肿,灸法宜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当病情稳定时,可单独依靠此法治疗。

7、泄泻

诊断要点:

寒湿(风寒)型

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湿热(暑热)型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

无论何种类型腹泻,均先“腹泻特效穴”(取穴:

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采用温和灸法,每穴每次各灸10至15分钟,每日灸2至3次,治愈为止.

主穴取天枢,神阙。

其中,风寒型配合谷、上巨虚;湿热型配阴陵泉、内庭;食滞肠胃型配中脘、足三里,肝气乘脾型配合肝俞、行间;脾胃虚弱型配脾俞、足三里;肾阳虚衰俞、命门。

注意事项

严重失水患者或由恶性病变引的腹泻,采用综合疗法。

8、便秘

诊断要点

热秘

大便干结不通,腹部痞满,按之有块作痛,矢气频转,终难排出,烦热口渴,面赤,或伴小便黄,口臭,舌苔黄燥,脉滑实。

气秘

大便秘而不甚干结,腹部胀痛连及两胁,口苔,目眩,舌质红苔白,脉弦。

虚秘

腹无胀痛,但觉小腹不舒,有便意而努责乏力,多汗,疲惫,面色少华,无力排出大便,粪质松散如糟粕,舌淡白,脉细弱无力。

2008—6-717:

02回复

shirt888

1位粉丝

2楼

冷秘

大便艰涩不易排出,甚则脱肛,腹中或冷痛,面色白,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腰冷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方法

热秘、气秘均选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穴无瘢痕灸;热秘加悬灸曲池、合谷穴;气秘加悬灸阳陵泉、太冲穴。

虚秘、冷秘无瘢痕灸大肠俞、天枢、脾俞、足三里;虚秘加悬灸气海、胃俞;冷秘加悬灸神阙、关元穴。

注意事项

便秘患者应注意改变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进行适当的活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有些患者单独用艾条灸大肠俞就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9、中风

化脓灸大椎穴及患侧肩、曲池、环跳、足三里。

若上肢功能障碍,选取肩髃、曲池;下肢功能障碍,则取环跳,亦可配阳陵泉,足内翻严重者,取丘墟。

患病后长时间不能恢复,自觉体力虚弱者,可多灸大椎.

注意事项

中风日期,尤其是有神志症状的患者,应注意综合治疗,不宜单独使用灸法。

中内后遗症可单独使用灸法治疗,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很好地促进病体恢复。

初次中风恢复及平日自觉头晕指麻的患者,中内几率较正常人高,故尤应注意保持情志平和,饮食清淡,起居有常,锻炼有度,以防再次中风。

数次中风者,将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较一次难以恢复。

由于中风后遗症时劳动力损伤极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应积极预防,防患于未然。

10、中暑

治疗方法

中暑较轻

选大椎、中脘穴,予艾条悬灸,并以温水擦拭身体,直至症状缓解,微微出汗出为止.

中暑重症

选神阙穴隔盐灸,关元、气海穴悬灸,同时温水擦身或30%酒精擦身。

注意事项

对于中暑较症,还可以用挑刺、刮痧等方法,效果也不错。

中暑重症者,应严密观察,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危重病例,必须抢救,否则,中暑亦会危及生命。

中暑者,应以温水擦身,不宜使用凉水,同时,应嘱温盐水频频饮之,症状缓解后注意休息.

11、虚劳

治疗方法

取大椎、膏肓穴。

注意事项

膏肓直接灸后应配合针足三里穴,以便引热下行。

灸后宜多饮开水,多休息,少数病人可出现烘热感觉,不必在意,一二日内多会自行消失。

有出血症状的虚劳患者应慎用此法;气虚、阳虚患者此法最佳。

治疗中还需注意生活起居及饮食调摄,并保持乐观情绪。

12、头痛

治疗方法

风湿头痛取穴百会、风池、上星、太阳、大椎;肝阳头痛取穴百会、太冲、足三里;痰浊头痛取在蚹、印堂、丰隆、曲池;血虚头痛取百会、血海、三阴交、;瘀血头痛取百会、阿是穴。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忌酒,防止症状加重。

灸法能良性地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促进脑血液循环,使脑功能恢复正常。

比起药物治疗。

灸法副作用外小,疗效巩固,无危险性,便于人使用。

13、冠心病

治疗方法

中脘、足三里各灸30分钟;期门、太冲各灸25分钟;下脘、天枢、气海各灸30分钟;心俞、神门各灸25分钟;膈俞、膻中、巨阙各灸30分钟;厥阴俞、少海各灸25分钟;天池、间使灸25分钟;关元、中极、三阴交各灸30分钟;肾俞、照海各灸25分钟,各穴均取双侧,1天灸1组穴,9天灸完,每天灸后,用温灸器内余热灸肚脐30分钟。

麦粒灸

取心俞、厥阴俞,均双侧。

内关、三阴交双侧。

注意事项

直接灸法疼痛刺激较为剧烈,可诱发心绞痛,故操作前应备好硝酸甘油,或在局麻的条件下施灸,或一穴灸完再灸一穴,在2至3天内完成麦粒灸。

温灸器法治疗时间长,周期长,注意坚持。

14、高血压

治疗方法

双侧中三里。

注意事项

灸疗法对血压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必要时服用降压药物,防止高血压危象的出现。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供钠饮食,少食油腻,多食蔬菜水果,适当体育锻炼,以改善高血压病的症状。

传统治疗高血压主要是依靠合适的降压药物,灸法及其他一些生物疗法,不能完全控制好血压,但可使降压药需用量减少、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减低。

精神调节在控制血压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清心寡欲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交感神经张力减?

?

?

低,而达到降压作用.

2008—6-717:

02回复

shirt888

1位粉丝

5楼

第三章,儿科疾病

1、惊风

治疗方法

慢惊风

取神阙穴

急惊风

灸上星、陶道穴。

注意事项

患儿皮肤娇嫩,灸时不宜过长,慢惊风除可悬灸神阙穴外,还可选取大椎、脾俞、命门、关元、气海、百会、足三晨等穴交替使用.

饮食方面应禁食油腻厚味,以素食流质为主。

夏季可饮西瓜汁、番茄汁、甘蔗汁;冬季多吃鲜橘水、苹果泥;痰多可给白萝卜或茡荠汁。

2、百日咳

治疗方法

取大椎、肺俞穴。

注意事项

四缝穴、八邪穴也可。

百日咳流行期间,可每日用生大蒜汁和糖水口服1至2次,连服5至7天.对幼小患儿阵咳时要抱起,轻拍背部不要抱紧,以防窒息。

3、小儿哮喘

治疗方法

取神阙、天突、肺俞和膻中、定喘两组穴位,选大椎穴。

注意事项

取穴频率较高的几个穴位为:

定喘、肺俞、天突、大椎、神阙、膻中、气海、足三里。

4、疳积

治疗方法

灸鸡内金、苍术、肉果、香附、胡黄连、砂仁、神曲、麦芽。

内关穴上,穴取双侧。

注意事项

针刺四缝穴或捏脊疗法在本症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疗效.

小儿喂养,要掌握先稀(菜汤、米汤)后干(奶糕、蛋黄),先素(菜泥、豆制品)后晕(鱼、肉末),先少后多的原则。

5、小儿泄泻

冶疗方法

中脘、下脘、神阙、天枢、足三里。

注意事项

小儿皮肤稚嫩,又不易配合,应防止烫伤。

6、小儿厌食症

治疗方法

取穴身柱、中脘,配合背部捏脊,晚上临睡前捏1次.

注意事项

禁止饭前吃零食和糖果.

患病后发现食欲不振,应及时检果原因,采取对应治疗。

7、痄腮

治疗方法

取双耳角孙穴(一侧腮肿灸患侧,双侧腮肿灸两侧)

注意事项

8、小儿疝气

治疗方法

灸患侧大敦、独阴及气海穴,热疝不宜用灸法.狐疝、关元分型不明显、仅存在睾丸、阴囊肿大者,可仅直接灸患侧大敦、独阴穴.一般用于年龄较大患儿。

注意事项

热证慎用法.

无论何种疝气,均不宜作剧烈运动。

狐疝如小肠坠入阴囊不能回收,甚至发生嵌顿,以及睾丸积水久久不能吸收的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

9、小儿遗尿

治疗方法

每天临睡前在关元穴、三阴交穴灸

注意事项

纸尿裤的使用不宜超过1周岁

10、鹅口疮

治疗方法

取神门、涌泉穴。

注意事项

第四章、外伤科疾病

1、疔疮

治疗方法

取肺俞、灵台、委中为穴,生于颜面部者加合谷,发于手臂部者加曲池,背部者加肩井,下肢部加足临泣.

注意事项

初起患者切勿挤压及过早切开排脓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灸法较适用于疔疮初起,肿硬未溃或已溃不敛者,如已成脓同,应及早切开排脓,伴有高热者,应酌情使用抗生素。

饮食宜清淡,忌食烟酒、辛辣、肥厚之品。

如发生败血症(疔疮走黄),症情凶险,必须及时抢救。

2、疖肿

治疗方法

放置于疖肿上灸

注意事项

3、急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

取神阙穴

注意事项

本疗法只适用于单纯性机械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有腹膜刺激征)应采取手术治疗

4、疝气

治疗方法

主穴取大敦、三角灸,属寒疝者配取关元、神阙、湿热疝加取膈俞、三焦俞、狐疝加足三里、提托。

5、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方法

灸会阴穴、伴腰骶困者加灸肾俞、次髎、;伴少腹不利者加灸关元、三阴交;下午灸治,灸后嘱患者注意休息,不饮茶、不食物以养气血.

注间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戒除手淫,节制房事,忌长时间骑车,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物。

6、褥疮

治疗方法

对准褥疮处灸,灸后疮面覆盖有一薄层黄色油状保护膜,不须擦去,可保护疮面.

注意事项.

7、痔疮

治疗方法

灸八髎穴

注意事项

对痔疮伴有出血的病人,应常规进行肛门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果,以排除直肠癌、直肠自息肉、直肠炎等疾病。

平时少食辛辣刺激物,治疗期间忌饮酒,防过劳,避免潮湿及用力负重,保持大例通畅,以减少痔疮了作。

2008—6—717:

02回复

shirt888

1位粉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