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79649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docx

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加固方案01

目录

1、编制依据及目的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目的1

2、工程概况1

2.1设计概况1

2.2沿线高压铁塔施工调查1

2.3地质及水文情况6

2.3进度计划安排6

3、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施工方案7

3.1地面袖阀管加固处理措施7

3.2洞内钢花管注浆加固处理措施12

3.3机械设备人员配置15

4施工监测16

4.1监测目的16

4.2监测项目及监测仪器16

4.3监测断面和测点布置的选择16

4.4监测频率16

4.5测量精度17

4.6监测指标17

5、质量保证措施17

5.1质量保证体系17

5.2质量控制措施18

6、安全保证措施18

6.1安全生产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18

6.2现场安全保证措施19

6.3机械设备使用安全保证措施19

7、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19

7.1文明施工管理制度19

7.2现场文明施工措施20

1、编制依据及目的

1.1编制依据

1.1.1《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金沙博物馆站区间》—第一册平纵断面设计图(中铁二院发)

1.1.2《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金沙博物馆站区间》—第三册建构筑物与区间隧道关系及措施图(中铁二院发)

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5《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1.1.6本区段工程的地质勘测资料、沿线建构筑物现场调查资料;

1.1.7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

1.2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盾构掘进过程对沿线建筑物的影响,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可能发生的事故及财产损失,保证盾构施工的自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促进施工生产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四川省及成都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定--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文)、成都地铁发【2009】203号文“关于执行《成都地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以及市建委、安监站相关发文的要求,结合我标段的实际情况,编制沿线高压铁塔加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本标段共有三个盾构区间,即:

清水河大桥站~光华村站区间、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和清江路口站~金沙博物馆站区间,区间隧道始于清水河大桥站北端,止于金沙博物馆站南端。

区间隧道总长4.85km,在清水河大桥站~光华村站区间设置联络通道兼泵房一处,在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设置联络通道一处。

2.2沿线高压铁塔施工调查

本标段沿线共穿越4座高压铁塔,在进场施工前,我部对该4座高压铁塔进行了详细的现场施工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右线在里程YCK31+155处侧穿高压铁塔1基础,隧道右线与铁塔基础水平净距约8m,建筑物基础为扩大基础,上部为钢结构,隧道埋深11.4m,盾构顶部距离基础底部约为8.3m。

图2-1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与高压铁塔1位置关系图

2)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右线在里程YCK31+340处侧穿高压铁塔2基础,隧道右线与铁塔基础水平净距约1.8m,建筑物基础为扩大基础,上部为钢结构,隧道埋深12.3m,盾构顶部距离基础底部约为10m。

图2-2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与高压铁塔2位置关系图

3)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右线在里程YCK30+600处侧穿高压铁塔1基础,隧道右线与铁塔基础水平净距约0.3m,建筑物基础为扩大基础,上部为钢结构,隧道埋深10.8m,盾构顶部距离基础底部约为8m。

图2-3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与高压铁塔3位置关系图

4)清水河大桥站~光华村站区间右线在里程YDK30+092处下穿高压铁塔4基础,建筑物基础为扩大基础,上部为钢结构,隧道埋深10.4~11m,盾构顶部距离基础底部约为8.4m。

图2-4清水河大桥站~光华村站区间与高压铁塔4位置关系图

2.3地质及水文情况

清水河大桥站~光华村站区间地质情况从上至下依次为〈1-2〉人工填筑土、〈2-3〉粉质黏土、〈2-9-1〉松散、稍密卵石土、〈3-8-2〉中密卵石土、〈3-8-3〉密实卵石土,具体地质比例分布如下:

图2-1清水河大桥站-光华村站区间地质比例分布示意图

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地质情况从上至下依次为〈1-2〉人工填筑土、〈2-3〉粉质黏土、〈2-9-1〉松散、稍密卵石土、〈3-8-2〉中密卵石土、〈3-8-3〉密实卵石土、〈2-5-1〉松散-稍密粉细砂、〈3-4-1〉松散-稍密粉细砂,具体地质比例分布如下:

图2-2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地质比例分布示意图

本区间盾构穿越的地层主要为<3-8-2>中密卵石层及<3-8-3>密实卵石层。

此地层属于高富水砂卵石地层,均一性好,但稳定性较差,地层渗透系数较大(约为20m/d左右),盾构掘进后,由于注浆不饱满及地层自稳性等因素,易造成滞后沉降风险,对路面交通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2.3进度计划安排

1、确保合同规定的工期,以及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总体筹划和满足施工过程中业主对工期提出的其他要求。

保证工期兑现,满足合同要求。

本标段盾构区间总工期为2014年4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共640日。

2、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的初步计划安排

表2-2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计划时间

序号

名称

起始里程

起始管片环数

起始时间

光华村站—清江路口站区间

1

高压铁塔3

YCK30+600

163

2014年7月

2

高压铁塔1

YCK31+155

533

2014年10月

3

高压铁塔2

YCK31+340

656

2014年11月

清水河大桥站—光华村站

1

高压铁塔4

YCK30+104

47

2015年4月

3、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施工方案

为确保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时,最大程度地减小对铁塔的影响,我部将以积极的、谦虚的态度,在地铁公司、成投公司及相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借鉴以往施工经验,以始发段前100m为重点,适时总结出相关的施工参数—每环实际出渣方量及重量、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量、注浆压力、土仓压力、刀盘转速、掘进速度和推力等,以指导盾构穿越沿线高压铁塔的施工。

盾构机通过时,以盾构掘进控制和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为主要控制手段,将铁塔基础地面袖阀管加固作为主要处理措施,并辅以洞内钢花管注浆加固的措施。

3.1地面袖阀管加固处理措施

3.1.1沿线各高压铁塔袖阀管布置方式

事先在高压铁塔基础四周按间距0.8m梅花型布置双排袖阀管斜孔,孔深10米。

待盾构刀盘通过后根据施工监测情况进行跟踪注浆,待监测数据收敛、趋于稳定后,停止注浆。

 

图3-1地面袖阀管平面布置示意图

 

 

3.1.2袖阀管注浆施工方法

3.1.2.1钻孔

1)成孔设备和钻进方法的选择

加固既有建筑物,一般情况下选用XY-100型钻机,该钻机具有体积小,成孔快的特点。

针对本区较软土层采用合金钻具回转钻进方法成孔;针对硬土层和破碎岩层采用风动潜孔锤冲击钻进,该钻机重量轻,利于迁移,并有较高的钻进效率。

 

图3-3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2)钻机安装:

底座水平,机身稳固可靠。

调整钻机高度,立轴对正孔位,将钻具放入孔口管内,使孔口管、立轴和钻杆在一条直线上,用罗盘、水平尺和辅助线检测立轴方向和倾斜角度。

3)钻进成孔:

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反循环钻进成孔。

当砂层较厚、孔内易塌孔时,用φ108mm套管护孔,待孔内注入套壳料并下入袖阀管后,才将φ108mm套管提出孔外。

4)注意事项:

钻孔布置注意避开管线,并不得破坏既有建筑物的基础。

3.1.2.2浇注套壳料、安装袖阀管及固管止浆

1)钻孔至设计深度并采用清水洗孔后,立即将套壳料通过钻杆泵送至孔底,自下而上灌注套壳料至孔口溢出符合浓度要求的原浆液为止。

2)依次下入按注浆段配备的袖阀花管,下管时及时向管内加入清水,克服孔内浮力,避免弯曲,顺畅下入至孔底。

3)固管止浆:

在袖阀管外花管与孔壁之间的环状间隙处下入注浆管,在孔口上部2米孔段压入止浆固管料,直至孔口返止浓浆为止。

止浆固管料采用速凝水泥浆,水:

水泥=1:

1.5。

可采用水玻璃或氯化钙作速凝剂。

 

图3-4袖阀管法施工程序图

3.1.2.3注浆异常现象的处理

(1)在注浆过程中,发生浆液从其它孔流出的现象称为串浆,发生串浆时,在有多台注浆机的条件下,应同时注浆,无条件时应将串浆孔及时堵塞,轮到该管注浆时,再拨下堵塞物,用铁丝或细钢筋将管内清除并用高压风或水冲洗(拨塞后向外流浆的注浆管不必进行此工序),然后再注浆。

(2)单液注水泥浆压力突然升高,则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当堵管时,要敲打或滚动以疏通注浆管、无法疏通时要补管。

(3)水泥与水玻璃双液注浆压力突然升高,则关停水玻璃泵,进行单液注浆或注清水,待泵压正常时,再进行双液注浆。

(4)水泥浆单液或水泥与水玻璃双液注浆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使浆液在裂隙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胶,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混合浆的凝胶时间。

(5)施工前应认真调查有关管线的位置及埋深,确保管棚施工中不影响地下管线等建筑物的安全施工中应随时记录钻孔及地层的有关地质参数,并根据地质参数确定及调整注浆压力和工程措施等。

(6)施工中应加强监测,及时反馈信息,并及时修正设计。

3.1.2.4套壳料施工

套壳料一般以膨润土为主,水泥为辅组成,主要用于封闭袖阀管与钻孔孔壁之间的环状空间,防止灌浆时浆液到处流窜,在橡胶套和止浆塞的作用下,迫使在灌浆段范围内挤破套壳料(即开环)而进入地层。

套壳料施工质量的好坏是保证注浆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要求既能在一定的压力下,压开填料进行横向注浆,又能在高压注浆时,阻止浆液沿孔壁或管壁流出地表。

套壳料要求其脆性较高,收缩性要小,力学强度适宜,即要防止串浆又要兼顾开环。

套壳料采用粘土和水泥配制,配比范围为水泥:

粘土:

水=1:

(1—1.5):

(1.5—1.88),浆液比重约为1.5,漏斗粘度24-26s;实际施工时应通过多组室内及现场试验,选取最佳配比。

根据工程中的要求,套壳料凝固时间和强度增长速率应控制在2-5d内可灌浆。

套壳用量(m3)=1.3×π×R(钻孔半径2-袖阀管半径2)×H注浆段高度。

套壳料浇注方法:

成孔后,将钻杆下到孔底,用泥浆泵将拌好的套壳料经钻杆注入孔内注浆段。

3.1.2.5待凝

要待孔口段止浆料凝固后才能灌浆。

待凝时间控制在2--5天以内。

3.1.2.6注浆

1)下入芯管:

将双栓塞芯管插入孔底,准备灌浆。

双栓塞芯管要连接牢固,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开环:

灌浆的前期阶段,使用稀浆(或清水)加压挤破套壳料(即开环)。

在加压过程中,一旦出现压力突降,进浆量剧增,表示已经“开环”。

开环后即按设计配比开始正式注浆。

3)灌浆:

根据各组注浆参数的要求,从孔底自下而上进行注浆,每排孔眼作为一个灌浆段,其段长为50cm。

注浆液采用32.5普硅水泥,注浆时按先灌入稀浆后灌入浓浆的原则逐渐调整水灰比。

开环压力为0.35Mpa左右,具体数值根据现场实验调整。

正常注浆压力为0.4-0.8Mpa。

注浆压力控制在1.0MPa以内,并由下而上逐渐减小,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或作适当调整。

4)注浆次序:

每次都必须跳开一个孔进行注浆,以防止发生窜浆现象。

5)间歇注浆:

全孔段注浆完成后,间歇一段时间再进行第二次注浆,间歇时间控制在10-30min之内。

3.1.2.7终灌标准:

1)当注浆压力≥1.0Mpa,吸浆量<2.5L/min,稳定时间25min。

2)发现被加固建筑物有上抬的趋势时,立即停止注浆。

3)发生窜浆或浆液漏失严重时,立即停止注浆。

3.1.2.8后备注浆措施

每孔注完浆后,用φ20水管插入袖阀管内,泵入清水把袖阀管内残留水泥浆冲洗干净,以备复注。

浆管口用胶布封上,以备在以后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出现沉降时,进行重复注浆。

3.1.2.9注浆时的监测措施

在注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地面及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如发现被加固建筑物有上抬的趋势,立即停止注浆,严格控制注浆前后建筑物的上抬量不得超过2mm。

3.1.2.10灌注材料及配比

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作灌注主料,确定各种灌注材料的合理配比,在施工中使用的材料配比(重量比)如下:

1)袖阀管套壳料:

水泥:

粘土:

水——1:

1.5:

1.88(重量比,配方由现场试验最后确定);

2)固管料为单液水泥浆,配比为

水:

水泥——1:

1.5;

3)袖阀管注浆的浆液配比

水泥:

水——1:

1--0.6:

1,先稀浆后稠浆。

如注浆效果较差时根据实据情况采用双液浆或超细水泥浆液。

4)速凝剂:

如发现地下有水流通道,孔内漏浆严重时,可掺入适量的的水玻璃作为速凝剂。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C:

S=1:

(0.5~1),其中:

水玻璃:

浓度为35Be',模数n=2.4~2.8

3.2洞内钢花管注浆加固处理措施

3.2.1洞内钢花管布置方式

在影响铁塔范围内的隧道管片上,利用吊装孔及增设的注浆孔打设注浆管。

注浆管采用Φ42×3.5mm钢花管,其注浆孔间距30mm,总长度不小于3.5m。

如下图:

图3-5钢花管大样图

图3-6管片注浆孔(吊装孔及增设注浆孔)示意图

3.2.2钢花管注浆施工方法

3.2.2.1搭设工作平台

在管片车上用Φ48架管和14cm×14cm×4m方木和木板搭建作业平台,作业平台搭建高度依孔位变化进行调整。

3.2.2.2钻孔

平台搭建好后,钻机设备就位。

施钻前,移动钻机至待钻孔位,调整钻机高度,以保证钻杆、钻具轴线和管片保持垂直。

而后,用固定夹将钻机固定在平台上。

采用XY-100型钻机,钻头后加一扶正器,用来托撑钻头以防钻头下垂。

在钻孔进行时,应随时观察岩石变化情况,发现钻头下垂应及时纠正。

3.2.2.3下管

(1)钢花管材料

钢花管材料采用∮42mm×3.5mm热轧无缝钢管。

(2)钢花管加工

为了便于注浆,钢花管孔眼为∮10mm,间距30mm,呈梅花型布置。

为了便于下管,将其最前端钢管做成锥形(详见图3-5钢花管大样图)。

(3)下管

每钻完一孔后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下管作业。

下管前先认真检查钢花管质量,钢管弯曲时不得使用。

下管应按顺序采用钻机液压顶进。

如遇孔内缩孔或掉块时,可加装酒瓶接头轻压钻进。

在下管难时,应拔出钢管,重新扫孔。

3.2.2.4注浆

1)安装注浆管

注浆管采用2cm塑料软管,沿钢花管全长布置;

2)钢花管孔口处理

注浆前,为防止浆液从钢管的间隙内外流,注浆前先将孔口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密封处理。

3)搅拌液浆

浆液采用普通硅酸盐纯水泥浆。

浆液必须搅拌均匀,然后经滤网放入储浆桶内,再由注浆泵经管路注入到管棚钢管内。

4)灌浆:

注浆液采用32.5普硅水泥,注浆时按先灌入稀浆后灌入浓浆的原则逐渐调整水灰比。

开环压力为0.35Mpa左右,具体数值根据现场实验调整。

正常注浆压力为0.4-0.8Mpa。

注浆压力控制在1.0MPa以内,并由下而上逐渐减小,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或作适当调整。

5)注浆前认真检修机具,管路系统如接头、阀门等,如有破损要予以更换。

要求注浆所用材料无杂物,水泥无结块。

注浆作业要前后配合,统一指挥。

注浆完毕后,所有机具设备都要认真清洗干净。

注浆全过程要严防停水、停电,要随时备足清水以便停水时冲洗管路,必要时备发电机一台。

3.2.2.5灌浆标准

1)当注浆压力≥1.0Mpa,吸浆量<2.5L/min,稳定时间25min。

2)发现被加固建筑物有上抬的趋势时,立即停止注浆。

3)发生窜浆或浆液漏失严重时,立即停止注浆。

3.3机械设备人员配置

3.3.1机械设备配置

序号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XY-100钻机

4

2

20立方空压机

2

3

JK100冲击钻

4

4

∮130mm金钢石钻

2

5

∮130mm合金钻

2

6

钻孔导向钻具

2

7

W-3液压注浆泵

1

8

立式搅拌桶

1

9

电焊机

1

10

钻具及其它

若干

3.3.2人员配置

1)现场负责人1名;

2)技术人员1名;

3)工班长2名;

4)助钻手10名;

5)注浆施泵手2名;

6)机修人员1名。

合计17人

4施工监测

4.1监测目的

1)实时监测沿线高压铁塔在盾构穿越前、穿越中及穿越后的变形情况。

2)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土体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沉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检查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建(构)筑物是否超过允许范围,并在发生环境事故时提供仲裁依据;

4)为研究地层、地下水、施工参数和地表及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为研究地表沉降及土体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4.2监测项目及监测仪器

针对盾构穿越沿线铁塔,主要监测有:

沉降监测、倾斜监测。

施工监测方法及相关要求详见《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8标盾构项目部区间专项监测方案》。

穿越沿线高压铁塔施工监测项目和仪器表

序号

监测对象

监测类型

监测项目

监测元件与仪器

1

高压铁塔

建筑物

沉降

精密水准仪

倾斜

精密水准仪

4.3监测断面和测点布置的选择

监测断面按照工程的需求、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的选择,布置时需注意时空关系,采取重点与一般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使测网、测面、测点形成一个系统、能控制整个工程的各关键部位。

监测断面有关要求的距离设置断面,断面可埋设各种仪器,隧道始发阶段、穿越建构筑物地段及下穿管线位置,应加密布置断面。

4.4监测频率

根据需要设定数据采集时间间隔,每天定时采集量测数据,特殊情况下可随时采集量测数据。

具体如下:

1)在区间隧道盾构掘进前布设监测点,取得稳定的测试数据,在盾构掘进后即开始连续跟踪监测,监测频率可根据工程需要随时调整,以满足保护隧道的要求。

2)盾构施工的监测范围一般为盾构前20环,后50环。

在高压铁塔距盾构切口20m,后方离盾尾30m的监测范围内,通常监测频率为1次/d;其中在盾构切口到达前一倍盾构直径时和盾尾通过后3d以内应加密监测,监测频率加密到为2次/d,以确保盾构推进安全;盾尾通过3d后,监测频率为1次/d,以后每周监测1~2次,直至监测数据稳定。

4.5测量精度

在施工期间,地表的沉降、隆起观测,高压铁塔的沉降观测、倾斜观测等,都要严格按照国家仪二等测量规范(GB12897)的精度进行。

其余量测项目参照国家相关规范确定测量精度。

各项监测项目精度见下表:

测量精度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仪器

精度要求

备注

1

高压铁塔沉降及倾斜

精密水准仪

标准偏差:

±0.5mm/km

配铟钢尺和测微器

4.6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双线盾构

备注

1

铁塔基础沉降(隆起)

mm

30(10)

应结合相关产权单位要求进行控制

2

铁塔倾斜

0.004

Hg≤24

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0.003

24<Hg≤60

0.0025

60<Hg≤100

0.002

Hg>100

5、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中,为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及总工程师任正、副组长,成员由质量、施工、技术、物资、计划、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及各作业班长组成,其中:

项目经理对本段工程质量承担主要责任,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定期质量检查,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析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积极推动项目经理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5.2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严格执行《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和岗位制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全面质量检查监督机制和施工过程质量保证体系,采用“信息管理、动态施工”的科学施工方法,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5.2.1按施工方案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员、机组队长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按方案要求进行;

5.2.2注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注性,固结后收缩小、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一定的强度、抗渗、耐久和稳定性。

5.2.3做好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检修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5.2.4按方案提供的控制轴线和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测放出注浆孔位,开工前专人复核检查注浆孔位;

5.2.5袖阀管套壳料配方由现场试验最后确定,应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偏差不大于1%,套壳料施工质量的高低决定注浆施工的成败。

5.2.6钻孔机对准孔位,调整垂直度,保证钻孔机垂直对准孔位。

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水平尺测量钻杆的垂直度,保证垂直成孔;

5.2.7严格控制注浆压力,起始压力控制为0.35MPa左右,正常注浆压力为0.4-0.8MPa。

注浆压力控制在1.0MPa以内,并由下而上逐渐减小,注浆压力过小则效果不明显,注浆压力过大则造成浆液浪费。

5.2.8注浆的顺序:

一般先压注内圈孔,后压注外圈孔,先压注无水孔,后压注有水孔。

6、安全保证措施

6.1安全生产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

一级管理由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领工员(或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

按照我公司颁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6.2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2)钻机所用配电箱实行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所有电器设备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开关,所有电器必须由持证电工安装、维修,严格接地、接零和安装漏电保护器三种安全保护,场内电线、电缆必须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严禁一闸多孔和一闸多用,钻机电线、电缆必须架空,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做到安全用电;

3)阴雨天施工时,认真检查电缆线路绝缘是否良好,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4)上灰工上岗时应采取带口罩等防止灰尘的措施,防止吸入灰尘;

6.3机械设备使用安全保证措施

1)严禁无证人员上岗进行机械操作。

2)机械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运作机器,不得违规操作。

3)机械操作、电工等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开工作业前,全面检查机械设备运转及防护装置的可靠程度:

操作杆是否灵敏、仪表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并经试转合格后方可正式操作;

5)机械操作司机对机械的各个传动部分、操作控制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