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50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末校考卷及解析.docx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校考卷及解析

重庆市东辰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校考卷及解析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姓名:

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溃退(kuì)颁发(bān)仲裁(zhōng)篡改(cuàn)

B.凌空(líng)遗嘱(shǔ)由衷(zhōng)镌刻(juān)

C.督战(dū)娴熟(xián)翘首(qiáo)轻盈(yíng)

D.要塞(sè)咆哮(páo)酷似(kù)浩瀚(hàn)

【解析】A.仲(zhòng);B.嘱(zhǔ);D.塞(sài)。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清秀旖旎的武夷山风光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C.李定国强攻肇庆不果,原寄希望的郑成功等军又杳无消息,他审时度势,决定撤回广西。

D.出现在前面的是一片光秃秃的黄山冈,连绵不断,一路升高,直伸向远处穴河山的山腰里。

【解析】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3分)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   

C.甚矣,汝之不惠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解析】A.“曾”同”增”;B.“衡”同“横”,梗塞、不顺;C“惠”同“慧”,聪明。

4.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分)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为者。

B.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成都市教育和体育局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就选自该书。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C.《苏州园林》中作者抓住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从四个大的方面分别介绍。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庄子》,文中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7.古诗文默写。

(9分)

(1)蝉则千转不穷,__猿则百叫无绝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2)__月下飞天镜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浅草才能没马蹄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相顾无相识__,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5)《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关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__大漠孤烟直__,__长河落日圆__。

(6)战争带给人民无尽的痛苦,也让爱国诗人内心充满深深的忧虑,如杜甫《春望》中“__国破山河在__,__城春草木深__”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8.综合性学习。

(8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为此,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观点论述】对于很多的经典名著,有同学认为应该选择阅读纸质原著,有同学认为应该观看电视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说说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4分)

__应当选纸质原著阅读。

阅读纸质原著,可以增强对语言的感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一些电视剧经过了导演和编剧的个人处理,偏离了原著,失去了原著的精彩。

__

(2)【故事链接】右图是一则关于读书学习的故事“韦编三绝”,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字数在100字以内。

(3分)

__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读了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才有了透彻的理解。

之后,为了深入研究和给弟子讲解,他又翻阅了多遍,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__

(3)【续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对应的下联。

(1分)

上联:

黑发不知勤学早

下联:

__白首方悔读书迟__

二、阅读(共55分)

(一)使至塞上(6分)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征蓬__”和“__归雁__”,流露出诗人__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惆怅、郁闷__之情。

(3分)

10.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飘转出“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景物单调,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感受。

【解析】并非轻松愉快。

古诗中多用蓬草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用来比喻自己——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二)富贵不能淫(15分)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真正,确实 )

(2)贫贱不能移( 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__

1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3分)

__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__

14.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弘扬孟子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4分)

__略。

提示:

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__

(三)不老的额头(18分)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

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

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就是美丽的。

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抒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时,母亲的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

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好些回,当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时,我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

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

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拍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阻拦青春急切的脚步。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

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

“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

”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

“妈,谁说您老呀。

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

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有删改)

15.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

(3分)

①“额头”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

②“不老”写出了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是年轻的,既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6.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记忆档案”指保留在记忆中的文件和材料。

在句中意思是指多年来,母亲为我们担忧而在额头上刻下的深深皱纹。

表现了母亲为我们、为家庭的辛苦操劳。

17.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分)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掌拍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比作“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拍额头的声音吟咏着生活的苦乐忧愁。

流露出“我”对母亲因为家庭操劳而渐渐衰老的淡淡的忧伤之情。

18.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

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

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

(4分)

示例一:

“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分析:

母亲在“我”生病的时候总能马上为我判断病情,而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悄悄”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母亲不想儿女为自己担忧,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示例二:

“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分析:

当“我”的女儿说头晕时,母亲“又习惯性地贴”这一自然而然的动作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

(四)拾荒(18分)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

“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

”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

“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

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

“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19.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4分)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婆媳争吵,妥协寄居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捐建学校,拾荒依旧__

20.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4分)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__示例一:

动作描写。

通过对拿钱的一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表现了王婆婆的善良仁爱。

示例二:

细节描写。

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

__

21.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6分)

__①王婆婆的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的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

“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

__

三、作文(60分)

22.请以“那段_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