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37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docx

煤矿设计基础资料

二、编制依据

(一)国家政策、法规、条例、规程及规范。

1、《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国家主席令第75号1996.8.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6.29)

4、《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年)

5、《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6、《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7、《矿井防灭火规范》(1982年)

8、《矿井防治水工作条例》(1986年)

9、《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标准》安监-字【2002】35号

10、《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煤行管字【2000】第81号

11、《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94);

1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监—字[2002]65号“关于颁发的《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

13、国家安全监察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风、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

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

1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二)有关批复文件及相关资料

1、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2005年10月编制的《河南省郑州市茂森实业兴盛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2、2005年11月20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郑州市茂森实业兴盛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4100000520710

3、2004年3月26日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郑州市茂森实业兴盛煤矿《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

4100001006690

4、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豫国土资储备(小)字[2006]038号关于《河南省郑州市茂森实业兴盛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5、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河南省郑州市茂森实业兴盛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有关瓦斯的补充说明

6、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豫煤行[2007]514号《关于郑州市茂森实业兴盛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的批复》

7、河南煤矿监察局郑州分局郑州安监[2006]65号《关于郑州市茂森实业兴盛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审查意见》

8、2004年11月4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9、2004年11月4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0、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豫煤安[2005]456号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对郑州市所属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11、河南省郑州市茂森实业兴盛煤矿设计委托书

12、矿方提供的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纸。

 

前言

一、概述

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常村镇境内。

受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该公司所属原马务煤矿、东鑫煤矿、沿东煤矿资源整合后进行技朏改造设计。

马务煤矿是该整合单元中的保留煤矿,原核定生产能力9万t/a,东鑫煤矿和沿东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t/a,现已关闭。

本次技改范围为该公司所取得的开采许可证许可范围,资源整合后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1、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有关规定;

2、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许可证:

3、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河南省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及省国土资源厅对该储量核查报告的评审备案证明;

4、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它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纸;

5、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委托书

三、设计指导思想

本矿井为地方小型煤矿设计充分考虑到小煤矿的特点,本着满足生产,有利安全,初期投资少,见效快的指导思想编制设计文件。

对保留的马务煤矿现有生产系统考虑充分合理利用,对新建工程则做到合理规划布署。

设计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小煤矿的方针、政策,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全面提高矿井建设的经济效益。

四、设计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资源特点

开采煤层为二1(3号矿井赵潘潘)、一4(1号矿井李忆)和一2煤层(2号矿井崔洪伟),三个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全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可采总厚度3.03m。

二1煤以亮煤为主,少量镜煤与暗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低灰、特低硫、高热值;一4煤和一2煤以亮煤和镜煤为主,夹少量暗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光亮型煤,两个煤层以含黄铁矿结核及散晶与相区别,属中灰、中高硫、高热值煤。

该区构造复杂程度总体应属中等构造类型,井田中部发育有F9和F10两条正断层,将井田分为南部块段和北部块段两部分,北部块段为原马务井田,南部块段为原东鑫井田和沿东井田及扩界区。

矿床水文于质类型二1煤层应划归为二类一型,一4煤层应属三类一亚类一型,即均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煤矿床类型;一2煤层矿坑充水以顶板L2石灰岩岩溶裂隙充水为主,涌水量在240m3/h左右,水量相对较大,生产中不易疏排,故将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归为三类一亚类三型,即以顶板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床类型。

北部块段正常涌水量为120m3/h,最大涌水量为225m3/h;南部块段正常涌水量100m3/h,最大涌水量为150m3/h。

全区属低瓦斯矿井,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属不易自燃发火煤层。

2、设计主要特点

由于井田内F9断层落差530~600m,F10断层落差400~530m,在井田中部形成了一个地堑,自然地把井田分为南北两个块段。

本设计经多方论证确定对南部块段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为0.15Mt/a。

采用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在原常乐制药厂新开一个直径为4.8m的主井,装备2JK-2.0型双滚筒绞车提升,2.0t非标准箕斗,设标准梯子间,担负矿井提煤和进风,并作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新打一个直径为4.8m的副井井筒作为回风井,装备一对1.0t非标罐笼,钢丝绳罐道,井内设金属梯子间,提负全矿提矸、下料、排水、上下人员和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

井下采用简易的卧式井底车场,设置主排水泵房、中央变电所和内外水仓。

井田内布置一个上山采区和一个下山采区,一2、一4煤层采区巷道分层布置,二1煤层下距一2、一4煤层间距大,采区巷道独立布置。

首采区的两条下山均沿一4煤层布置,开采一4煤层。

回采工作面选用炮采工艺,,投产工作面为11210工作面。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通风设备为新选BK54-4-№13型防爆对旋轴流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投产时主排水泵房安装6台MD155-43-5型多级耐磨离心水泵,三台工作,二台备用,一台检修,安装三趟φ205×7mm的主排水管路。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井巷工程总长度(包括硐室):

2562.4m

井巷掘进总体积:

26364.2m3

全员工效:

1.5t/工

矿井技术改造总投资:

1800万元

吨煤投资:

120元

技术改造工期:

12个月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辉县市境内,行政隶属辉县市常村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7″~113°54′16″,北纬34°30′00″~35°30′59″。

本矿区西南距辉县市约15km,南距新乡市约30km,距京广铁路新乡北站约20km,距京珠高速新乡市入口约35km,东距卫辉市、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卫辉站约25km,距京珠高速公路卫辉入口约28km。

辉县-卫辉公路从区外南部附近通过,区内有简易公路与其相通,交通便利。

(图1-1-1)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貌

本区为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属丘陵地形。

矿区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高海拔标高为225.m,最低海拔标高为180.1m,相对高差为44.9m。

区内冲沟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迳流和排泄。

2、水系

本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

区内为低山丘陵区,地面坡度较大,迳流条件好,冲沟较发育。

地表无常年性水体,主要冲沟为十里河沟,发源于西部山前村,经牛村、韩窑向东南汇入卫河。

该沟平时干涸无水,唯雨时有短暂洪流,雨后即干。

3、气象

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燥气候,夏、秋两季炎热多雨,冬、春季低温干旱。

年平均降水量为628.5mm,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据气象资料记载,历史量高气温为42℃,最低气温为-21℃,年平均气温14.6℃。

年平均气压为1003.6毫巴。

最大积雪厚度为29cm,最大冻土深度为19cm,冰冻期为12月至来年2月。

一般风速为2.6m/s,以东北风、西北风为主。

三、区域经济概况

辉县市地入太行山区和太行山前平原地带,总面积约2007km2,人口78.18万。

年工农业总产值约59.8亿元(2003年),其中工业产值31.3亿元,占52.3%。

农业和其他产业28.5亿元,占47.7%。

综合经济指标在全省名居前列,已被列入新乡市卫星城市。

辉县市南部和东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地区,地下煤炭和泥岩资源较丰富,已查明大型井田2处,小型井田3处,泥岩矿床1处。

全市现有大小煤矿12个,年总产量可达100多万吨。

辉县市北部为太行山区,熔剂和水泥用石灰岩、建筑和饰面用石材及优质矿泉水等分布广泛、规模较大;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关山为国家级地质公园,万仙山为省级地质公园。

综上所述,辉县市是河南省及新乡市工业、农业和旅游业重点开发地区之一。

四、煤田开发简史

河南省辉县市煤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资源整合后,井田范围含原马务煤矿、沿东煤矿、东鑫煤矿。

1、马务煤矿

位于辉县市常村镇沿东村,属沿东村村办煤矿。

1996年10月建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03Mt/a,1999年核定生产能力0.06Mt/a,2001年改扩建为0.09Mt/a。

开采二1煤层和一4煤层。

采用立井单水平下山开拓,主井深328m,副井深330m,风井深324m,采煤方法为短壁后退式,炮采工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

目前二1煤层已全部采完,一4煤部分回采,一2煤还没开采,是资源整合后的保留矿井。

2、东鑫煤矿

北部与马务煤矿为邻,属沿东村办企业。

1996年12月建井,1997年12月投产,开采二1煤和一4煤,1999年核定生产能力为0.06Mt/a。

立井单水平上山开拓,短壁式采煤方法,炮采工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目前井田内二1煤已全部采完、一4煤已回采一部分,一2煤还没开采。

2005年12月因资源整合被关闭。

3、沿东煤矿

北部与东鑫煤矿为邻,属沿东村办企业。

1998年建井,1999年核定生产能力为0.06Mt/a。

立井单水平上山开拓,开采二1煤和一4煤,短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炮采工艺。

原井田范围内二1煤已采完,一4煤已回采一部分。

一2煤还没开采。

2005年12月因资源整合被关闭。

五、水源和电源

水源:

矿井水源主要来至井下排水,本矿开采一4和一2煤,采用降压开采的防治水策略,水量充沛,水质很好,经消毒处理后水质就可满足矿井工业广场生活及消防用水。

电源:

双回路电源分别引自常村10kV变电站和张村10kv变电站。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南部,处于华北板块板内太行构造区太行断隆区东南部。

太行断隆区地质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沉积埋藏阶段(C2-T)、抬升剥蚀阶段(T3未-K),局部沉降阶段(R+Q)。

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太行小区地层,由老到新发育有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

太行断隆区总体构造以NNE走向为主,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

发育NNE、NE及NWW三组断裂,多为高角度正断层,组合成地堑、地垒、掀斜断块和裂陷盆地等构造样式。

区域矿床以煤矿床为主,局部发育铝土矿、石灰岩等矿床。

区域可采煤层为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太原组中部的一4煤层和一2煤层,为大部或局部可采煤层。

二、地层

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新近系。

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为煤系地层基底,以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灰岩及黄色泥岩薄层,上部具溶蚀现象及缝合线。

区内厚度约150m,为浅海相沉积。

2、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由浅灰色铝土质泥岩、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等组成,局部下部夹中~细粒砂岩薄层。

铝土质泥岩中含菱铁质鲕粒及结核状、星点状黄铁矿,具鲕状、豆状结构,局部铝含量高,为铝质岩。

泥岩、砂质泥岩中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

本组厚6.14~21.32m,平均13.73m,属滨海海岸带沉积。

本溪组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下起一2煤层底,上至二1煤层底板砂岩,平均厚81.77m。

由深灰色石灰岩、砂岩和灰黑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煤层等组成,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据其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中、三段。

下部灰岩段:

由一2煤层底或其直接底板铝土岩至L4石灰岩顶,平均31.04m。

主要由石灰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发育石灰岩3层(L2~4),其中L2石灰岩普遍发育,厚11.24~19.07m,平均14.85m,含大量燧石结核及腕足类、海百合茎和蜓类化石,为一主要标志层;L4石灰岩普遍发育,一般厚度3m左右。

含煤3层(一2、一3、一4),其中一4煤层发育稳定,厚0.85~1.19m,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一2煤层发育较稳定,为大部可采煤层。

中部砂泥岩段:

由L4石灰岩顶至L8石灰岩底,厚25.46m。

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局部夹一薄层石灰岩(L6),下部含一层细粒砂岩。

含煤2层(一6、一7),均不可采。

泥岩、砂质泥岩中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其碎片。

上部灰岩段:

由L8石灰岩底至二1煤层底板砂岩,厚25.27m。

由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局部夹砂岩薄层,顶部普遍发育一薄层菱铁质泥岩。

发育石灰岩2层(L8、L9),其中L8石灰岩厚8.34~9.71m,平均8.86m,发育稳定,隐晶质结构,含大量燧石结核及足类、蜓类化石,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

含一8煤层,不可采,偶见一9煤层。

据太原组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及生特组合规律,本组为碎屑~炭酸盐岩滨岸沉积体系,沉积时为动力较弱、温暖,清澈的浅水环境,中部的泥岩段为潮坪、泻湖海湾、障壁砂坝相沉积,砂岩成分单一,成熟率高,为沙坪、潮道~潮沟亚相沉积,其顶部的黑色致密泥岩则为泻湖海湾相沉积。

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

3、二叠系

(1)、下统山西组(P1sh)

为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砂岩等组成,为本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90.45m。

本组底部为灰~深灰色中、细粒砂岩(二1煤层底板砂岩),厚8.05~12.91m,平均10.68m,夹泥质条带,具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为本组与太原组分界砂岩。

下部由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二1煤层组成,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其碎片,含煤2层(二1、二2),其中二1煤层局部可采;二2煤层不可采。

中、上部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其中大占砂岩较发育,为深灰、灰色细~中粒砂岩,层面含较多白云母片和炭屑,具交错层理,局部含泥质团块;香炭砂岩发育稳定,为灰色细~中粒砂岩,含炭屑和白云母片及泥质包体、菱铁质团块;泥岩、砂质泥岩中含植物化石。

顶部为百层状铝土质泥岩及铝土岩,具暗紫斑和菱铁质鲕粒,局部具鲕状结构(小紫斑泥岩)。

山西组底部为潮坪、潮汐泥炭沼泽相沉积,中部以分流河道和漫滩湖泊相沉积为主,顶部以分流河道间淡水湖泊相为主。

山西组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由砂锅窑砂岩底至田家沟砂岩底,厚349.60m。

由于各断块之间的差异升降运动,本组中上部地层在本区大部遭受剥蚀,仅在F2和F3断层之间保留该组及其上部的上石盒子组。

按沉积旋回及岩性组合特征,本组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四、五、六等4个煤段。

三煤段:

由砂锅窑砂岩底至四煤底板砂岩底,厚111.9m。

底部砂锅窑砂岩为灰绿色岩屑石英砂岩,含砾石及泥质包体,厚12m左右,为组与下石盒子组分界标志层。

下部为灰~浅灰色鲕状铝土质泥岩(大紫斑泥岩),具紫斑,富含菱铁质鲕粒,是本区重要标志层之一。

中上部为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

四煤段:

由四煤底板砂岩底至五煤底砂岩底,厚87.5m。

底部四煤底板砂岩为灰白~灰绿色细粒砂岩,具泥质包体,厚11m左右,为本区的辅助标志层;中上部为一套紫红、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多层砂岩透镜体。

五煤段:

由五煤底板砂岩底至六煤底板砂岩底,厚72.1m。

五煤底板砂岩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具泥质团块,平均厚8.8m;中上部为一套深灰~灰~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夹有砂透镜体。

六煤段:

由六煤底板砂岩底至田家沟砂岩底,厚78.1m。

六煤底板砂岩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其上为灰~深灰、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夹数层砂岩透镜体。

下石盒子组主要为上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由于分流河道改道,形成多次三角洲体系旋回,对应形成了三、四、五、六煤段。

分流河道的多次改道不利于植物生长,故煤层均不发育。

下石盒子组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由田家沟砂岩底至基岩风化面,保留最大厚度为306m。

按其沉积旋回,可分为七、八煤段。

七煤段:

由田家沟砂岩底至八煤底板砂岩底,厚164m。

田家沟砂岩为灰白~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粗粒甚至含砾,厚15m左右,为下石盒子组与上石盒子组的分界标志层。

其上为灰~灰白色砂岩、灰~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发育3~5层灰褐、灰黄色硅质泥岩,是七煤段良好标志。

八煤段:

由八煤底板砂岩底至基岩风化面,保留最大厚度为142m。

八煤底板砂岩为灰~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厚5.5m左右。

中上部为灰~青灰、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砂岩透镜体,产植物化石及黄铁质结构。

上石盒子组继承了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环境,为上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可分为两个三角洲沉积旋回组合,对应形成了七、八煤段。

由于丰富的陆源碎屑物质,且环境不稳定,不利于植物生长,故煤层均不发育。

上石盒子组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

4、新近系(Q)

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各时代地层之一。

厚度为2.5~16.7m。

主要由黄土、黄褐色亚粘土、土红色砂质粘土、砂砾石组成。

三、构造

本区位于张村断陷盆地南部,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65~115°,倾向335~25°,倾角11~22°的单斜构造,区内发育4条走向为北东东向的正断层,结合张村矿区南部构造发育情况,确定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构造。

1、F9断层

位于本区中部,正断层,区域延伸长度大于5km,区内延伸长度约0.95km。

断层走向70°左右,倾向160°,倾角65~70°。

落差530~600m。

在本区马补1钻孔于孔深11.32~126m揭穿该断层,上盘为上石盒子组顶部,下盘为山西组上部,缺失地层约560m;区外东部zk05于孔深695.6m终孔,层位为山西组上部,该孔北部的宏升煤矿副井二1煤底标高为+55.79m,煤层埋深仅171m,说明该断层从其中间通过。

该断层在本区西部已控制,在东部具一定的摆动性,已基本查明。

2、F10断层

位于本区中部,正断层,区域延伸长度大于5km,区内延伸长度约0.95km。

断层走向75°左右,倾向345°,倾角65~70°。

落差400~530m。

在本区马补1钻孔于孔深113.2~126m揭穿F9断层,上盘为上石盒子组顶部;孔南部的原东鑫井田北部二1煤层巷道标高为-30~-40m,煤层埋深仅220~235m,说明其间存在一条落差较大的正断层(F10)。

在本区东部zk05于孔深695.6m终孔,层位为为山西组上部;该孔西南部的沿东煤矿主井二1煤层仅埋深251m,副井二1煤层仅埋深223m,说明该断层从其中间通过。

该断层在本区无工程控制,具一定的摆动性。

3、F13断层

位于本区南部,东鑫井田与沿东井田之间,正断层。

区域延伸长度约1.5km,区内延伸长度约0.3km。

断层走向85°左右,倾向355°,倾角65°。

落差0~10m,沿8孔于孔深161.7~162.9m见该断层,缺失太原组顶部岩层约10m。

沿东煤矿在开采二煤层中揭露该断层。

断层已查明。

4、F14断层

位于本区南部,正断层。

区域延伸长度约2km,区内延伸长度约0.8km。

断层走向75~85°,倾向345~355°,倾角60~65°。

落差0~15m。

在本区001钻孔于孔深41.22m揭穿该断层,缺失山西组中部岩层约15m。

沿东煤矿在二2煤层和一4煤层采掘过程中均为揭露该断层,断层已查明。

区内无岩浆岩。

四、煤层及煤质特征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841.55m,共计含煤9层,煤层总厚5.72m,含煤系数为0.68%。

其中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太原组中下部的一4煤层和底部的一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3.03m,可采含煤系数0.36%。

1、煤层特征

(1)、二1煤层

赋存于山西组下部。

上距大占砂岩3.81m,距香炭砂岩34.29m,距砂锅窑砂岩76.88m;下距二1煤层底板砂岩(Se)16m左右,距L8石灰岩40.42m,距L2石灰岩92.35m。

煤层埋深10~310m,煤层底板标高为+195~-95m。

煤厚0~2.3m,平均0.93m,南部和西北部厚度较大,中部出现大面积无煤和不可采范围,可采区分布于南部和西北部。

煤厚变化标准差为0.13,变异系数为14.5%。

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煤层顶板为黑艒泥岩、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其碎片,老顶为细粒砂岩;底板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

综上所述,区内二1煤层大部发育,结构简单,局部可采,结合张村矿区南部煤层发育情况,确定二1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2)、一4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下部,上距L8石灰岩28.23m,距二1煤层84.82m;下距L2石灰岩9.01m。

煤层底板标高为+180~-180m,煤层埋深10~395m。

煤层厚度为0.85~1.25m,平均1.14m。

煤厚变化标志着差为0.02,变异系数为1.6%。

煤层结构较简单,上部一般含一层0.20m左右泥岩夹矸。

煤层顶板为L4石灰岩,局部为泥岩或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为砂质泥岩。

综上所述,区内一4煤层全区发育,结构较简单,全区可采,结合张村矿区南部煤层发育情况,确定一4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3)、一2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底部,上距L8石灰岩46.16m,距二1煤层106.25m;下中O2m石灰岩9.07~25.04m,平均17.06m。

煤层底板标高为+175~-215m,煤层埋深25~415m。

煤层厚度为0~1.67m,平均0.96m。

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煤层顶板为L2石灰岩,底板为黑色泥岩或深灰色铝土质泥岩。

综上所述,区内一2煤层普遍发育,结构简单,大部可采,结合张村矿区南部煤层发育情况,确定一2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2、煤质特征

(1)、煤的物理性质

二1煤层呈灰黑色,以块状为主,局部为粉状,呈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内生裂隙发育,参差状断口,硬度为2.5~3.0。

煤岩组分亮煤为主,少量镜煤及暗煤,镜煤一般呈条带状或透镜状分布,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

煤的视密度为1.52t/m3。

一4煤和一2煤呈灰黑~钢灰色,以块状为主,次为粒状,似金属光泽,质地较硬,内生裂隙发育,参差状、贝壳状断口。

煤岩组分以亮煤和镜煤为主,夹少量暗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光亮型煤。

一4煤和一2煤以含黄铁矿结核及散晶与二1煤区别。

一4煤和一2煤的视密度均为1.0t/m3。

(2)、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