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笔记改错.docx
《法硕笔记改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硕笔记改错.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硕笔记改错
复习笔记错题归纳
(知识点补充)
法理学
一、绪论法学
法学的含义
我国当代法学界一般认为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研究活动和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不同层次,最浅的层次是创制和适用法的方法和手段,次深的层次是法学原理、原则,最深的层次是法的原则性
法学体系
法学体系就是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或知识系统。
法学分类
从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实施角度,可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法律社会学
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角度,可分为法学本学科和法学边缘学科(法理学属于法学本学科)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7和18世纪,西方最兴盛的法学流派是自然法学派。
19世纪,哲理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历史法学派
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有:
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认为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最终决定的
承认经济以外因素对法律的影响,否认新法与旧法之间的继承性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
法理学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理学是一门一法(或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这是法学的定义
三、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法律
西方:
法主要是哲理意义上使用的,法律主要是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法律规则
当代中国:
法笼统地讲,乃是国法(国家的法律)一般在哲理上使用
法律狭义上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广义上指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在广义上指(法律的整体非法律的体系)
法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公共意志的体现)
不是全国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工人阶级和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
法的本质属性是(统治阶级意志性,物质制约性)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属性
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也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宗教,民族,道德,文化)
关于物质制约性
即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是物质生活条件这一客观规律的反映
决定法律本身及运动的因素从最终意义上讲只有一个———社会物质条件
从根本上说,法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因此法的效果和生命力取决于经济关系的性质(×)
法的效果和生命力取决于统治阶级对客观历史条件、客观规律的反应程度
法的物质制约性表明法必然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法并没有创造现实的经济关系
法的基本特征
1、规范性包括概括性、普遍性、抽象性、标准性
规范性和稳定性决定了法有预测作用
法不是一般的规范,而是一种社会规范,其特点在于法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来建立的,因此法调整人们的行为与调整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非规范性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又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如合同就不是法律,法律本身和受法律保护的对象不能等同
2、普遍性包括统一性(针对法的效力的普遍性而言)也称法的普遍适用性,法的概括性
从现象说,法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和概括性),表现在:
1、法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2、同样情况同样适用;3、法在生效期间反复适用,而不是适用一次;4、法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
第一条虽是法的规范性的内容,但是和普遍性密不可分;即法的规范性和普遍性密切相关,正因为法具有规范性,它也就有了普遍性
3、国家强制性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这是因为法律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范围为界限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强制性,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但并非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证力量(虽有一般的违法行为,而违法主体依法自我纠正的情况下,国家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同时法律的实施还要靠社会舆论,人们的道德观念、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有关法的特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B、C、D、)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归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A、法律经历的了从道德、宗教分离的过程,所以并不是历史上的所有法律都是明确的。
C、以法律为准绳并不意味着裁判的唯一依据就是法律,如政策也是依据。
对比其他社会规范
法和其他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阶级性,但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注:
强制性和国家强制性不同,阶级性和统治阶级意志性也不同)
法与原始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共同点(A、D、)
A、两者都有规范性B、两者都有国家强制性C、两者都有阶级性D、两者都是社会规范
四、法的起源与演进
法的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处理日益增多和复杂的事务,同时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这些促进了法的产生。
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法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关于法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以社会为基础,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但这些因素又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法是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产生的,经济以外的因素在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有影响
“不仅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而且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从根本上说,法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
法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都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依据其所附的经济基础,表现为法的不同的外部特征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商法的兴起、罗马法的复兴、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而并非标志着资本主义法的产生。
普通法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判例法)
大陆法系的法官适用法律通常采用演绎法。
五、法的作用
国家的职能是影响以至决定法的形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本质和内容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的观点是由英国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拉兹首先提出来的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对人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是从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即从法的特征角度出发来解释的法律的作用。
而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为维护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即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的法律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规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确认和维护生产资料所有制
例题:
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作为法的作用的两种方面,共同完成法律调整人们行为和维护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的。
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即法律是通过调整人们行为这种规范作用来实现维护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的。
法的局限性表现在:
法的稳定性与社会变动性之间存在矛盾;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由法律调整;有些事实在法律上不能确定;法不是社会调整的唯一手段
例题:
某林区村民小王为欲去山上砍伐几棵国有树木。
村长对他说,未经许可砍伐国有树木属于乱砍滥伐,是违反国家《森林法》规定的饿,于是小王听从了村长的劝导,放弃了去砍树的念头。
该事例说明法有以下几种功能:
指引功能,评价功能,教育功能。
李某阅报时针对某影星的偷税行为,对邻居张大爷说影星将被判5年有期徒刑,和体现了法律的评价作用
(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比如一个人对他人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
法的评价分为两大类,即专门的评价和一般的评价)
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两种指引所包含的法律后果都是促使人们行为时所考虑的因素,有选择的指引是法律容许人们自行决定是否这样行为,有选择是指就行为人的行为而言,如,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但如刑法中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六、法律制定
根据立法机关的性质不同,立法可分为:
国家立法机关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授权立法
立法的关键阶段是法律案的通过
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法律规范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约束力,不包括生效之前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
关于法的溯及力,各国采用的通例为从旧兼从轻
例题:
我国在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A、B、C、)
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属地和属人相结合D、不溯及既往
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意义主要有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有利于提高立法的质量,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有利于树立立法的权威
七、法律体系
构成法律部门的基本要素是(D、)
A、法律制度B、法律条文C、规范性法律文件D、同类法律规范
法律部门的基本要素问题存在实质法律部门和形式法律部门的划分,依实质法律部门观点,法律部门的最小单位是同类法律规范,而按形式法律部门观点,最小单位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到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
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的形成须以法律体系为前提和基础(×)
部门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有:
部门法不等于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部门法的内容的形式
下列部门法中按照社会关系调整的机制这一标准的划分出来的是(C、)
A、民法B、商法C、刑法D、诉讼法
社会关系调整的机制即法律调整的方法
我国环境保护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
具体法律制度
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法律制度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如,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
关于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
立法体系又称法的渊源体系,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八、法律要素
《宪法》第26条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此规定不属于法的规则
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上不属于法的规则
(区分法的原则和法的规则的关键是看其提供的法律规范的三要素是否具有明确性,具体性)
我国《婚姻法》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依据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
这一规定属于(B、)
A、准用性规则B、确定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义务性规则
拿到一条法律规则后首先看是确定行的还是非确定性的,本条法律规则首先断定为确定性法律规则,具体来说是授权性规则,要区分授权性规则与委任性规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53条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选举实施细则,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这一规则属于(授权性规则)
《刑法》规定:
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才处理。
这一规定所包含的规则属于任意性规则
“赔偿责任”属于法律概念中的(D、)
A、主体概念B、客体概念C、事实概念D、关系概念
授权性规则的表现形式包括(A、B、C、D、)
A、规定主体可以作出(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B、规定主体可以请求相对义务人作出(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C、规定主体可以要求国家机关予以帮助或救济的规则
D、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授权性规则包括权力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A、B、C、三项都是权力性规则的表现D、项是职权性规则的表现
由于职权兼有权利和职责(义务)的性质,职权性规则亦兼具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的特征
按照法律规则为主体规定行为模式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A、B、)
A、义务性规则B、授权性规则C、保护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
《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一规定属于(D、)
A、法律规则B、法律概念C、法律规则D、法律技术性规定
法律条文除规定原则、规则、概念外也有一部分是法律技术性规定
表述法和法律规则内容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我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一规定属于(B、)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则D、法律技术性规定
从该条规则所提供的行为模式来看,为给行为者以具体指引,只是原则性指引故属法律原则
法的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法的要素,具有一定的特点,下列关于其特点的阐述正确的有(A、B、C、D、)
A、法的原则能够在很长过程和较大的范围对人们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B、法的原则覆盖的领域较法律规则广
C、法的原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确定需要较长的时间
D、法的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和公理性原则
九、法律渊源和法律分类
在我国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指(A、C、)
A、国家权力机关发布的个别性法律文件B、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法律文件C、司法判决
D、其他社会组织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指没有普遍约束力,仅针对个别人、具体事所作出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国家机关发布的个别性法律文件,如:
判决书、裁定书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D、)
A、从法律分类的角度而言,该法应当属于公法
B、从效力范围的角度而言,该法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
C、从法系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
D、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律”
B、项考察效力范围,虽然该法只能在香港地区实施,而不能再其他地区实施,但是全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在全国范围内生效,是全国性的法律。
D、项在我国,基本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的社会关系的法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这一类
十、法律实施
法的执行的主体包括(B、D、)
A、国家公务人员B、国家行政机关C、国家司法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
法律实效是指(B、D、)
A、法律具有约束力B、法律被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
C、法律行为产生的有效效果D、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
守法是与违法相对的一种状态
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由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体系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是社会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入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
所有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如安乐死问题,大义灭亲要受法律制裁
法的实施
庞德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
”霍姆斯说:
“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
”依法的实施的观点,针对上述命题论述正确的是(A、B、C、D、)
此题考查法的实施,是结合名言进行分析,所以只要是有关法的实施的正确的都选上
A、法在制定出来后实施前,只是书本上的法律,处于应然状态;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
B、法的实施使法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使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权利、职权、职责变成了现实
C、法的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目的,是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有之路
D、法的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即使有再好的法律,没有切实的法律实施,那么也只能说是形式上的法治
十一、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法律解释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B、)
A、限制解释B、扩充解释C、字面解释D、法定解释
这里的法律是指广义上的法律,包括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故为扩充解释
扩充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
法律解释往往由待处理的案件所引起。
法律解释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某一法律规定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也就是对一项对应于一个待裁判或处理的事实的法律规定加以解释。
司法解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案件所适用的法律进行的解释和说明,属于(C、)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非正式解释D、正式解释
在我国司法解释权属于最高司法机关,其他司法机关的解释都是非正式解释,故A、项不正确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部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所作的解释,属于(B、D、)
A、立法解释B、行政解释C、司法解释D、正式解释
刘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一规定中,“子女”的含义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这里的“子女”仅指成年子女,不包括未成年子女。
刘法官的这一解释属于(B、C、)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限制解释D、有权解释
有的公园规定:
“禁止攀枝摘花。
”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解释为:
不允许无故毁损花木。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那一项(C、)
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
十二、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
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国家意志
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C、)
A、法律关系是产生法律规范的前提
B、法律关系是一切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所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
其中D、项法律规范所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如民事关系(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只有经过民法的调整(即立法、执法、守法的运行机制)之后,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称为一类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定义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下列哪一项不能或者不属于法律关系(C、)
A、张三经李四(精神病人)的父母同意而收养李四
B、甲、乙根据合同法建立合同关系
C、甲年满10周岁时向乙购买了价值1000元的自行车
D、小刘与赵某约定选择法院管辖
下列关系中属于法律关系的是哪个(C)
A、已订婚的张某和江某之间的关系
B、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杨某与该院其他党员的关系
C、被告人陈某聘请律师余某进行辩护
D、王某赌博输给唐某1万元钱,立下字据表示在3天内付清
B项属于党内关系,不是法律关系
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C)
A、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
B、球员与俱乐部之间依据俱乐部章程建立的关系不是法律关系,因此不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
D、非法同居关系由于不符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因此不能看作是法律关系,其产生的法律后果法律不予调整
球员与俱乐部之间依照俱乐部章程建立的关系不是法律关系,但属于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非法同居关系由于不符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因此不能看做是法律关系,但可能与法律适用相关联,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受法律的调整
法律关系的客体
在根据运输合同形成的法律关系中,托运方和承运方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D、)
A、被托运的货物B、运输方式C、运输费用D、运输行为
判断是行为还是物的关键看双方的利益焦点在何处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A、B、C、)
A、技术秘密B、侵犯名誉权的行为C、著作权D、未成年人
著作权属于精神财富?
此题不确定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A、B、C、)
A、宅基地B、外科手术C、文学作品D、人格尊严
外科手术属于行为人格尊严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属于人身利益
下列哪些不是法律关系客体中的法律意义上的物(BC)
A、氧气袋中的氧气B、人身体上的肾脏C、刊登在杂志上的小说D、某人买给医院的血
C项属于精神财富
权利和职权的区别
权利通常与个人利益相联系,职权通常与公共利益相联系,权利彰显自由性,而职权具有强制性
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A)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有些法律关系中,义务处于主导地位,有些法律关系中,权利处于主导地位。
但就整个法律关系而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权利处于主导地位,义务的设定以保障和实现权利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法律事实:
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公证是一种行为
罢工也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十三、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关于法律责任的特点的说法:
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力,但法律责任具有普遍约束力是错误的,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但法律责任是特定的、具体的。
法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确认(×)确认主体不限于司法机关,如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责任
民事责任的特点是:
民事责任主要是救济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
但说民事责任是一种救济责任,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民事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都是错误的。
因为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化。
行政责任
在行政法律领域,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一般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其主观上有过错。
因此行政责任主要是无过错责任的说法不正确
归责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简称归责
归责的原则中包括公平原则
责任法定原则的要求中,责任法定并非不允许任何法的类推适用,只是刑事责任的追究不允许类推。
法律制裁
党员丁因违反党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属于党内处分,不是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谈不上法律制裁。
刑事制裁
法人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如果实行双罚制,则法人就是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成为刑事制裁的对象。
违反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十三、法治
待填写
十四、法与社会
法与政治的关系是
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政治的内容不仅仅通过法来反映;法可以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的政治要求。
政治对法律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居于主导地位
法在反映政治内容时是一种一般的政治措施(×)
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关系
在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中,法律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地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始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是生产力,并不是法律。
法律可以加速经济基础的发展,但也可能延缓其发展。
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法律的联系中,法律通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生联系,生产力通过生产关系而制约法律。
因此生产关系是联系法律与生产力的中介。
社会主义法和执政党政策的关系
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法促进政策的实施(即贯彻执政党政策的基本手段),政策指导法律实施(即执政党政策充分发挥作用,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法的实现)。
但法不决定政策的效力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的有(ABCD)
A、消费者的维权意识B、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
B、法促进政策的实施D、政策指导法律的实施
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都是法律意识。
法与道德的关系
分析实证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中国古代的儒家强调法律道德化
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要符合自然法的要求
近代法学家基本接受“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
中国宪法学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
近代宪法的先驱是英国的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因素(ACD)
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