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941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docx

《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docx

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概述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意义

1.教育学的概念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引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历史上部分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观点介绍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论语》——

《理想国》——柏拉图

《学记》——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康德——(德国)第一次“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他的学生林克将其内容整理,编纂了《康德论教育》。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德国)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明确指出“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他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规定了教学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的教育“三个中心”的特点。

(传统派)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斯宾塞——《教育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拉伊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主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为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

他认为引导学生发现趔真理的方法包含两个因素:

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探究。

凯落夫《教育学》——在19369年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扬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布鲁纳《教育过程》发现学习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对史料搜集鉴别分析

注意:

全面分析方法要把历史分析和阶段分析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调查法

分类:

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3.实验法

分类:

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4.统计法

包括:

对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的方法

 

第二章教育概论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三、各个不同历史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1.原始的教育形态——所有的儿童和青年都同样地享受教育的权利

2..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斯巴达教育体系——体操和军事训练

雅典教育体系——文法弦琴体操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

(2)封建社会的教育

我国儒学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教会教育——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

骑士教育——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3)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A)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B)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四、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遗传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2.环境

(1)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环境的涵义

B)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

第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第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环境决定论洛克和华生

3.教育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教育万能论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环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巨大影响作用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三、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教育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六、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

1.明确教育的战略方向

2.改革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育思想

3.作好教育事业规划

4.进行合理的教育投资

5.调整教育结构

6.改革教育的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结构

一是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3.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首先,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的制约的

其次,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第一,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第二,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第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要求全面发展

(3)具有独立个性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组成部分

(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4)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第二,流生增长倾向

(5)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6)素质教育的概念

(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分类:

单轨型双轨型和中间型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的状况

4.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学校教育系统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

(三)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

第七章课程

一、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课程的概念

(二)课程论述评

1.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

学科课程论——孔子,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比特卡特斯

特点——1.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2.重视教材的逻辑知识3.强调训练的价值

活动课程论——杜威克伯屈

特点——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3.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2.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洛克

实质教育论——斯宾塞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5.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6.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三)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4.重视个别差异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基础教育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

1.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程改革的地位

(三)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五)新课程的结构

(六)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及特点

2.具体内容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第八章教学

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1.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2.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当代国外教学过程理论主要的几个流派

(1)赞科夫的教学过程论——最近发展区

(2)布鲁纳的教学过程论——《教育过程》

(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

4.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规律

1.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2.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四、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

2.中小学的几个主要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要求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念

2.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3.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要求

(1)讲述法

(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4)练习法(5)演示法(6)实验法(7)实习作业法(8)讨论法(9)研究法

4.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组合

(1)传授—接受教学的概念,特点和优缺点

(2)问题—发现教学的概念,特点和优缺点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类型

(1)班级上课制的概念,特点和优缺点

(2)道尔顿制的概念

(3)分组教学制的概念和类型

(4)特朗普特的概念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教学的辅导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教学的辅导组织形式:

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的教导工作

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2.教学评价的意义

3.教学评价的种类

(1)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分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分为: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4.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原则

(2)发展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计划性原则

5.教学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

(2)测试法(3)调查法(4)自我评价法

6.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

(1)考查

(2)考试(3)评分标准和记分法(百分制和等级制)

 

第九章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的概念

2.德育的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3.德育的功能

(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2)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3)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1.德育的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德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革命理想与改革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7)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与区别

2.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

(2)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5.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2)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特点与构成因素

(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四、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的概念

2.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其贯彻要求

(1)说服

(2)榜样(3)锻炼(4)修养(5)陶冶(6)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第十章教育与班主任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强烈的示范性

(二)独特的创造性

(三)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

二、教师劳动的价值

1.社会价值

2.个人价值

三、教师的素质

(一)高尚的师德

1.教师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

2.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

3.教师的道德还突出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

(二)现代人的素质

(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的成果

其次,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创造力、具备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四)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四、班主任

(一)班主任的概念

(二)班主任的作用

(三)班主任的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坚定的教育信念

3.家长的心肠

4.较强的组织能力

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6.善于待人接物

五、班集体

(一)班集体的概念

(二)学生群体

1.正式群体

2.非正式群体

3.参照群体

(三)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1.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2.班集体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班集体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五)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

2.健全组织、提高干部以形成集体的核心

3.有计划地展开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3.组织班会活动

4.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

5.组织学生的劳动

6.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7.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

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