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710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docx

修改东南镇中学全面推进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陇县东南镇中学

关于呈报《“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方案》的报告

陇县教育体育局:

根据市、县“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全面审视我校师资现状和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借鉴影响教师一生的27名中外教育家理论经典,制定出本实施方案。

“方案”有许多对市、县实验的变通之举和不成熟改动,需在实施中去总结矫正,完善细化。

现将“方案”予以呈报,请审阅,提出指导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补缺,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附:

《东南镇中学“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方案》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东南镇中学“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贯彻实施全市“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意见,走“轻负高效”、“内涵发展”之路,全力提升教育质量,我校以市、县教研室指导意见为依托,立足实际,创新运用,在两年逐步试验的基础上,今秋在所有科目中全面开展“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课堂效益为评价标准,落实人本理念,着力构建“快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核心必须体现出:

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学习结果是高效的。

创建“快乐高效”课堂,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全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满快乐的学习方式,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建立“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及评价方式,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

组长:

梁江儒

副组长:

雷小林李福田温晓鹏

组员:

杨明军(教导主任)苏引萍(政史地教研组长)

杨向菲(语文教研组长)张亮亮(数学教研组长)

余英杰(英语教研组长)王培春(理化生教研组长)

马林奎(综合组教研组长)

三、实施理念

1、只要学习过程快乐,学习的高效结果才会有保障;学习结果高效,过程不一定是快乐的。

课堂教学的完美追求应该是“快乐”和“高效”的有机统一,“快乐”与“高效”成正比。

2、“快乐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会——会学——乐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互通、收获成功喜悦的情感体验过程。

3、课堂应该是“学”为主,“教”为辅;“教”是手段,“学”是目的,“不教”是最高境界。

4、课堂不应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各种模式和方法的灵活科学使用,应该是“不唯模式”的教学,是不唯“三单”约束的教学,不是“表演”,应是实用、管用。

课堂教学千万不可完全“格式化”。

四、实施意义

1、课堂教学形式得到有效改变和整合。

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

学生互动小组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搭建了很好平台,学生智慧互动,知识互用,情感互通,使课堂真正成为关注学生发展的人文课堂、生态课堂、快乐课堂,发挥了课堂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2、教师的课堂行为发生实质性改变。

“快乐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不仅是一次思想教育——更新教学观念,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很大变化,“授业解惑”不再是唯一,“解惑”作用更加突出,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其作用是适时点拨、相机诱导、指点迷津、拓展延伸,课堂始终突出学生作用的发挥,教师成为“快乐高效”课堂的创设者和推进者。

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距离不断被消除,互动性增强,师生课堂关系逐渐成为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快乐生动的课堂氛围日益浓郁,“教”为“学”的服务作用发挥得更加突出。

3、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发展观得到有效落实。

“快乐高效”课堂构建,是一场保障学生学习权利与地位的“解放运动”,是师生情感愉悦的“磁场”和“快乐源”,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能力驱动。

让学生各有所获,各得其所,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得到有效保障。

有“快乐高效”的课堂,才会有让人满意的教育质量。

要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必须以“快乐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教学工作。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快乐高效”,确保质量,必须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确立以新课程所倡导的“三个面向”“三个还给”的教学理念,减掉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努力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让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使学生不再厌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5、面向优等生的课堂展示的虚假繁荣被改变。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以小组为形式的合作探究、同伴互助,使课堂的人文性更加突出,形成了共同进步的学习凝聚力。

学生思维的相似性与快乐参与的激励性,必然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必然会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和收获。

6、“快乐高效”课堂促使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提升。

达到“高效”不难,许多教师会用“强制”手段达到,要达到“快乐高效”的完美统一却很难。

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为“快乐高效”活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习惯一讲到底、布置大量作业的教师,其难度更大。

因此,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成为“快乐高效”课堂实施的关键,必然会促使教师更加重视学习培训、业务提高,寻找适合学生成才、发展的“快乐高效”课改方法。

五、标准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精当。

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必须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活动宗旨,让“少教、不教”成为实现“快乐高效”的理想追求。

2、教师适时点拨必须到位。

教师要力戒“全盘指导”、“全部授予”,彻底改变“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方式。

在课堂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善于把脉,适时相机诱导,做到三个点拨——核心问题点拨、思路方法点拨、疑点难点点拨;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一般情况下,教师点拨、辅导时间累计控制在15分钟内,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调控作用下,多创造学生获取成功、展示自我的机会,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3、学生主体作用必须贯穿始终。

一堂课成败的评价标准是学生,重在“论学”,而非“论教”。

优等生的课堂表现不能定性评价整体教学效果,必须面向全体,必须看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互助性和情感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兴奋、喜悦和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积极发挥小组互助作用,采取“兵教兵”的策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小老师”作用。

教师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疏导点拨。

学生思维有差异、速度有快慢,应控制好课堂中的探究、展示活动节奏,照顾不同层面,努力达到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讨论实现拓展的目的,灵活形式,多措并举,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课堂活动应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点拨而不授予,尽量让学生肯学、会学、乐学。

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动、训练矫正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师生情感互动必须恰当。

“快乐高效”是人文课堂,是灵动课堂,是智慧课堂,是能力课堂。

“快乐”是师生共同情感体验,“高效”是快乐之下学生的收获。

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产生愉悦的情感对接与智慧交流,使教师的教学激情、亲和力、教学语言、教学艺术,能够对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产生触动和影响。

课堂搭建的师生情感桥梁,必然会唤发学生求知欲和进取心,在“亲其师、信其道”的过程中,必然赢得快乐和高效。

5、教学目标达成必须提高。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的必然追求。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因人而异,100%是不可能的。

要正确定位、评价全体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展示,对后进生要多给“自悟”达成的时间,教师要有“等待”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课堂收获的多少有别,但贵在全体学生都能有进步。

对学生的“高压”和加重负担固然可使目标达到“高效”,但不可取。

六、实施策略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实现课堂“快乐高效”的有力举措,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这种理想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要明确其基本要义:

一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自觉行为,乐于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二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道理犹如教练员训练运动员。

学生只有掌握方法要义,才能实现有意义、有质量、有效率的自主学习。

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和内驱力,没有目标要求,没有方法指点,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无法保证。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教师要多采用“先学后导”的方式,“先学”方可使其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要切实抓好课前预习和问题的提出。

2、诊测“把脉”。

对学生诊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其目的是掌握学情,解决问题。

无论是检测预习、课堂生成,还是创新提问引导,都要灵活形式,不可机械套环节,要真正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引导,联手解决,切不可完全代劳。

对于学生掌握了的知识,不在课堂达标检测中进行测试,课堂随机诊测,重点引导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否则,教师的“指点迷津”就无从发挥,“高效”就无法保障。

当然,也可进行一些让学生易于进行的自测、互测活动,不可完全受制“三单”束缚和影响。

3、同伴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智力互惠、能力带动、共同提高、发挥主动等方面均起着积极的作用,其实质就是同伴互助。

为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首先要科学划分小组,兼顾学生各个方面,使小组成员之间都能具备开展生生互助的条件。

对于同伴互助小组的建设,教师要指导培训,要按照学生个人发现问题、同伴互助指导、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同层面的要求,构建小组合作互助开展机制。

“互助”不是全部授予,更不是让其抄袭,否则,就会失去小组学习的本真。

4、展示自我。

学生具有强烈地表现欲,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收获成功快乐。

教师要善于创设,提供机会和平台,无论是在小组,还是全班,让学生都要有机会,切不可让优等生“独领风骚”。

要多用表扬,少用批评,以免挫伤课堂积极性,压抑个性。

学生展示不要搞成“标准化”,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七、主要方法

教师要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快乐高效”课堂。

应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一是学生全体参与,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主体性;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和度高,合作氛围好;三是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得到整合应用和发展提升;四是引领指点、探讨实践、诊测反馈,方法灵活,适时高效。

1、坚持“先学后教”,抓好学生课前预习。

没有预习的课堂是无准备的课堂。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实施中可将“导读单”和“训练单”融为一体,形成“导训单”(亦称“课前学案”),要求学生独立预习所学内容,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检验自学。

也可根据教学内容以教材和课外练习册上的习题作为预习任务和导读单,无需印发,这样可以避免刻意应对教学步骤和环节的弊端,减少不必要的教学负载。

学生预习情况以小组检查为主,教师抽查穿插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2、落实“合作探究”,发挥互助作用。

学习小组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合作、互助,否则就徒有形式。

教师要根据学情,形成高质量的点拨案(也可称“课堂教案”)。

点拨案是对学习小组活动的服务、引导,是为保证学习活动的顺畅、高效,教师不要把“点拨案”完全当作课堂的“脚本”,应根据存在问题及时予以调整,多生发教学智慧。

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在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的同时,要强化生生合作互动的引导,既可适时点拨,也可将小组合作学习扩展至全班合作学习,要力戒徒有形式的小组学习。

3、创设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自我成就的平台。

各组内交流讨论时,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共性问题教师导析,对个别问题单独点拨,切不可变成课堂“警察”。

要把思维分歧作为课堂点拨讨论的关键,在学生交流展示中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要帮助学生总结反思,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深化。

要注意发现学生“闪光点”和创新火花,及时予以激励性评价。

4、做好“课后反思”,促进知识整合。

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后训练案(也可称“课后学案”)。

这是课堂学习的补偿和巩固,也是延伸和拓展。

课后训练要适时适量,梯度适宜,按照学校作业布置要求设计好训练案。

小组学习也有其弊端,缺乏知识系统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做好知识的归纳整合,总结规律,使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厚层。

八、阶段安排

1、宣传发动,理论培训(2012年9—10月)。

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部署安排推进工作,并由校长理论辅导及全面动员;分管教学副校长召开教研组长、年级学科组长会议,组织学习,深入讨论,形成共识。

学校各教研组、各年级学科组制订方案,明确要求;全体教师通过理论辅导、校本培训、自学理论等途径转变观念,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2、查找问题,总结探讨(2012年11月)。

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反思活动,立足“快乐高效”,探讨适宜学生灵活多样的方法,“不唯模式”,突出实用,注重管用,彰显教学个性,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3、示范引领,归纳提炼(2012年12月)。

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等教学中的“领头人”率先上研究课,发挥引领作用,各组对所上研究课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制约点,找准突破点。

把好“快乐高效”的关键点,提炼本学科“快乐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法。

4、理论引领,深化拓展(2013年3月—4月)。

学校精心安排培训,聘请专家进行理论讲座,邀请县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或市、县级课堂教学标兵来校上示范课等,化解疑难,活学活用,强化学科培训与引领,争取每位教师在实践上有提升,在理论上有升华,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间的有机转化。

5、全员展示,总结提高(2013年5月—6月)。

各教研组组织开展“快乐高效”课堂实践汇报研讨活动,进行学情调查分析,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策略,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推出一堂成功课例,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6、学科定型,推广运用(2013年7月)。

审视、完善我校《“快乐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高效课堂评价方案》和《高效课堂校本研训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为下一学年实验的全面健康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打造“快乐高效”课堂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质量提升的迫切要求,是彰显人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性决策和科学选择。

因此,从2012年9月起在全校广泛深入开展“加大校本研训力度,打造‘快乐高效’课堂”优秀教研组、学科组创建活动,各教研组、学科组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27名中外教育家的理论摘要,立足实际,科学借鉴,灵活使用,提升素质。

要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原则,精心组织,强化措施,上下联动,扎实推进课改实施工作,确保每个阶段创建工作任务得到有效地落实,努力实现我校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附:

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理论摘要

1、陶行知(1891~1946)人民教育家,推行平民教育。

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对教师要求:

“学而不厌”、“教学相长”、“自我再教育”

2、魏书生(1950~)全国劳模,优秀班主任,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家。

理论:

上课三不讲:

学生能看会的不讲;学生查找资料能学会的不讲;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不讲。

(“懒”字理论。

学生、目标、勤奋)

对教师要求:

放开学生、放开课堂、放开手段(教育启迪要及时、学情了解要知情、教师备课要认真、落实检查要到位、教师学习要经常)

3、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理论:

热爱、关心、信任学生;教育是精神上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

对教师要求:

教师要做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是教师从教前提和取得教学成效的基础)(教师人格道德的引导感染、渊博知识的激发熏陶)。

4、巴班斯基(1927~1987)前苏联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理论:

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负担的最优化)。

对教师要求:

教师要学会“减负增效”、优化教法;师生花费的时间精力最少;让学生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5、赞科夫(1901~1977)前苏联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理论: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对教师要求:

教师要富有激情(激情教学法)

6、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教育家。

理论:

“尊重与要求相结合”;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

对教师要求:

要有责任心(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对学生听授知识负责)

7、乌申斯基(1824~1870)俄国教育家,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

理论:

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

对教师要求:

教师需要人格魅力(教学魅力、情感魅力、职业魅力)

8、巴格莱(1874~1946)美国教育家

理论:

教师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拥有控制权(课堂教学的控制力)。

对教师要求:

课堂沟通的智慧性、课堂教学的严谨性、课堂纪律的约束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应变的能动性。

9、布卢姆(1913~1999)美国心理学家和教学理论家,代表作《教育目标分类学》。

理论:

“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关注全体学生)。

对教师要求:

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

(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按制定教学目标实施)

10、布鲁纳: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字。

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的创立者。

理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

(教师的模范作用)

对教师要求:

言传身教、和谐关系、协调能力、自我调控、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渊博学识、心理疏导。

11、帕克·帕尔默:

美国作家、教育家和活动家。

理论:

“优秀的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教师的心灵,是优秀教学的源泉,是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对教师要求:

拥有教学智慧,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做最好自己),做心灵的导师。

12、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理论:

“思维习惯”。

让学生“在做中学”。

“必须以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目的”。

“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

对教师要求:

培养学生思维,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设计教学问题,教会自主方法。

13、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是美国人本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对人的尊重,人的价值、情感、自我实现,以及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和经验等。

对教师要求:

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师生和谐)

14、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理论:

问答法教学方法。

教学中奉行“内发”(发现问题)教育理念。

对教师要求:

做一个有“问题的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归纳)

15、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人。

理论:

从早期教育、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系统理论。

主张普通教育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对教师要求:

树立理性教育观(“爱学”、“爱智”),树立激情教育观(“爱胜”、“爱敬”),摒弃欲望教育观(“爱利”、“爱钱”)。

倡导辩证思维方法。

教师必须学会理性思维:

传授知识的需要、教书育人的需要、教师特殊职业的需要。

16、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严谨治学,博学多闻,被誉为“百科全书”。

理论:

教育应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效法自然”。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怀疑和思考是治学获得成功的前提。

”治学应是既讲究学的方法又要注重教的方法。

“教授亦因人因材施教。

17、昆体良(约35~约95)罗马最有成就教育家。

理论:

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教是为了不教。

对教师要求:

善于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善问”、“善答”);教学要坚持适度、量力的原则。

教师达到“不用教”素质要求:

德才兼备、责任重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尊重主体、毋庸体罚。

18、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理论:

“泛智”:

指广泛、全面的智慧。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对教师要求:

便易性教学;彻底性教学;简明性与迅速性教学(班级授课制、同一教科书、同样练习、步骤明确、开启学生悟性)。

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具有广博知识、良好德行、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互动作用;充分重视教学效率的提高。

19、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理论:

“自然教育”。

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

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本性,让身心自由发展。

对教师要求: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本性、自由发展;了解学生发展规律,把握好教育的最佳时机。

20、狄德罗(1713~1784)法国教育家、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

理论:

强调情感教育重要性。

热爱孩子,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

初等教育应该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对教师要求:

教师的情感应面向所有国民(国民教育)(教育能给人以自尊心)。

教师的情感应表现在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

21、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思想家,西方尊称为“教圣”。

是改革创新近代国民教育的宗师。

理论:

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口号。

简化教学方法。

对教师要求:

“教师要找出一个适合于人类本性的、心理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

22、斯宾塞: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

理论:

“快乐教育”。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对教师要求:

做快乐的教师。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3、洛克(1632~1705)英国教育思想家,哲学家。

理论:

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即培养有道德、有学问、有礼貌的人。

提出了一套包括德、智、体等在内的教育内容和实施办法。

对教师要求:

必须懂得礼仪,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

(优雅的言谈举止、儒雅的学者风度)

24、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儿童教育家。

理论:

创立蒙氏教学法。

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

对教师要求:

教师必须是观察者、环境的预备者、环境与孩子的联络者。

25、小原国芳(1887~1977)日本教育家。

理论:

“全人教育论”,强调全面的人格教育,尊重学生个性,知行并用。

对教师要求:

教师要具有哲学精神,教师应是学生烦恼的拯救者,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教师要接近学生,与学生共同生活、亲切游玩。

26、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

理论:

“全人类教育”思想。

主张把发展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对教师要求:

“教师必须有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27、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有“教育学之父”称谓。

理论: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对教师要求:

学生的兴趣来自教师的“兴趣”。

教学阶段与教师的兴趣状态有关。

教师要给学生活动自由,发展创造力。

教师必须正视兴趣对教学质量的作用。

用责任感唤醒兴趣,用专业知识保障兴趣,用课堂组织激发兴趣。

“乐教”与“乐学”的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最佳点,必然会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