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658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docx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

谢忠新吴为民曹佩德*

一、前言

学习参与能力是指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活动,自我调动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以优化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综合性能力。

学习参与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它反映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等方面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二是指学生参与群体学习活动的能力,是学生个体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总体能力。

本课题所研究的学习参与能力主要定位于后者,即指学生个体参与群体学习活动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与学习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学习参与能力比学习能力有更宽广的含义。

在学习参与能力的内涵中,除了包括学习能力之外,还包含有诸如合作、交流、交往、协调等能力,所以说,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意义。

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

参与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参与能力,对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有其积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等,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发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的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学习参与。

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凸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保持被动的学习状态,习惯于“听话”,习惯于接受教师的训导。

我们不难发现,刚跨入学校门槛的学生,往往有很高的学习参与热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学习参与的热情却逐渐下降,参与的意识逐渐谈化,这种状况在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还存在,这对于学生整体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有实验表明,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应从小抓起。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参与能力的良好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学生参与能力的长远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显然,开展对学生学习参与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大

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实践研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开展了以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同时,通过本项研究,以改革课堂教学,优化学生学习育环境,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过程必须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

从这一个角度看,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实质上是为了更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尽管我们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真正得到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往往是一种不平等的互动,教师常常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受制于教师“教”的行为,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思想纳入一定的轨道,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展开学习活动,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学习活动只能在有限的框架内进行,学习参与的行为受到极大的束缚。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可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而参与学习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参与学习不是指学生形式上的参与行为,而是一种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的行为,是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与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行为,其实质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全方位的投入学习活动。

2.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参与学习的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交往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

学生参与群体学习活动,必然会与其他学习成员发生互动关系,与同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等方面的交流,相互之间能产生种种影响,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增长和身心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群体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习成员之间的思想、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在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扩大知识视野,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合作、交往、交流等多种能力。

不愿意或不善于参与群体学习活动的学生,往往会造成孤僻的性格,在各种活动中会游离于群体之外,不能很好地与同伴相处,或相互间进行合作和交流,这种状况,势必会限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对其人格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培养学习参与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3.体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群体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参与,课堂教学如何组织、设计和运用,怎样的学习形式、教学方法,怎样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组织怎样的练习活动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参与产生不同的影响。

毋庸置疑,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种种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如: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把关注点集中在一部分优秀学生身上,在各种活动中,对这些优秀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而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冷落,由此,学生在学习参与的程度上形成明显的差异。

再如,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形式单一,许多学生所参与的活动,如课堂讨论、师生问答等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参与,未能给学生创设应有的参与空间,未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内在动力。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意图通过创设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扩大学生参与的面,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

重点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改革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环节,增加学生参与的时间,扩大学生参与的面;二是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参与教学评价以及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发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基本内容

学生学习参与能力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智力方面的因素,又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它既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方式、思维品质有关,也与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有关。

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不能仅从智力因素方面入手,也不能仅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入手,而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能体现学生学习参与特征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由此出发,我们把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能力、学习活动中角色扮演的能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主要内容。

1.与教师对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实质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不是教师单向度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而是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

一方面,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行为反作用于教师,对教师发生一定的影响,促使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手段和进程,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对话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

师生对话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形式,师生对话的实质在于通过师生间的思想、情感和思维的沟通,实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师生对话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言语对话,另一种是非言语对话。

言语对话是指有声语言的交流,它主要表现为认知对话;非言语对话是指运用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等)所进行的一种对话形式,其主要表现为情感对话。

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实际是言语对话与非言语对话相互补充的过程,是认知对话与情感对话相互交融的过程。

师生对话是建立在师生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师而言,应克服权威观念和长者意识,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行的主体。

对学生而言,不仅要有对话的意识,还要有对话的能力,这种对话的能力不仅表现在能积极应答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坦然地与教师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学生的这种与教师对话的能力,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形成的,需要教师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培养。

这里需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创设师生对话的情景,为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提供机会,并运用各种手段,营造出自由、轻松的对话氛围。

第二,不断培育和激励学生进行对话的勇气,力求使他们在对话中不胆怯,不退缩。

第三,重视师生之间的非语言交流,通过目光、笑容、动作等,与学生进行情意对话,以沟通师生之间对话的心理通道。

2.扮演学习角色的能力

学生总是以一定的角色参与学习活动的。

在以“应试”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只是扮演着知识接受者的角色,或是听话者和受训者的角色,而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不能真正得到体现。

因而学生潜在的各种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应以各种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活动,有时需以组织者的角色出现,有时需以听讲者角色出现,有时是评判者,有时又是合作者。

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学习角色,履行不同的角色行为,获取不同的角色体验,可以发展学生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实质上表现为学生进入角色的程度,因此,学生扮演角色的能力是学生参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学生角色扮演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具有扮演各种角色的欲望,有强烈的表演欲;其次,要为学生的角色扮演创设舞台,尤其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扮演那些能充分体现主体作用的角色,如轮流让学生担任小干部角色,让他们履行班队干部的职责;让学生当小辅导员,参与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辅导;让学生自行组织社会考察活动等。

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对学生学习角色扮演能力的培养也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进行。

3.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参与学习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一种合作学习行为,参与的过程是学生个体行为融入到群体活动中的过程,这种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学习个体的积极参与能为群体学习活动增添活力,提高群体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群体学习活动又能为每一学习个体创造精神气氛,对每一个体的思维、认知、情意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是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个体能否与其他学习个体进行愉快的合作,这是影响学习参与的重要因素。

学生如果在学习活动中能与其他学习成员进行愉快的合作,能充分体验到相互合作的乐趣,能从与同伴的交往中不断接收到各种新的信息,同时从中能享受到各种乐趣,那么学生就会大大增强学习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反之,则会降低学习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合作的心态,培养团队精神,使学生善于接纳不同个性的同伴,采纳不同意见,碰到困难和问题,能与同伴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同样,也能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其次,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方法。

尤其是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根据学习计划,分担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既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又保持小组学习的合作性,能与学习同伴一起进行交流与探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4.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学习交流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言语形式或非言语形式清楚地表达出来,使同伴能加以理解和接收。

在学习参与过程中,学习者的交流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的学生具有参与意愿,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交流能力,在群体学习活动中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因而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同伴所理解和接受,久而久之,其地位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下降,其学习行为不能与群体学习活动融为一体,这样势必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交流能力,不仅仅指知识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流。

通过交流,实现知识互补、情意共融、思想相通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

一方面,学生需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同伴,另一方面,能接收同伴传递过来的思想与情感信息,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不仅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理解和接受能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基本策略

1.扩大学生参与面

扩大参与面就是给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使每一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面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往往是不均衡的,许多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把参与的机会更多地给予班级中的那些好学生,而一些学习基础较差,或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往往受到冷落。

另外,由于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不同,其学习参与行为也会是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主动参与,有的学生被动参与;有的学生全身心参与,有的学生只是表面性参与;有的学生全过程参与,有的学生只是局部性参与。

扩大参与面就是使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进入学习角色,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积极与教师和同伴进行学习探讨和交流。

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要把教学关注点投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要积极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使他们积极参与,敢于参与,改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二是要在班级中创设良好的互助气氛,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参与能力差的学生,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愉快地融入集体学习活动之中。

2.丰富学生参与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同样学生的学习参与活动也具有丰富的内容。

但是,学生这种丰富的学习参与活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变得单一、枯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于“教”,较多地是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学生的学习参与活动。

有的教师从应试的目标考虑,不放心把学习参与权放给学生,把学生的参与活动大多限制在小组讨论交流等方面,而这些活动也往往只限于形式,走过场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容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丰富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既要使学生不断地运用知识,更要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知识;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概括;既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又要重视学生的心智活动。

尤其是,教师要适当地把学生“学”的活动渗透到“教”的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教”的活动,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参与课堂或课外练习的设计,参与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参与教学评价等活动。

这样能开拓学生学习参与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3.拓宽学生参与的途径

课堂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限于课堂,学生的许多知识都是从课堂外、从书本外获得的,从课堂中获得的知识只是占所获全部知识的一小部分。

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制在课堂内,而应扩大到课外,扩大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拓宽学生参与的途径,其目的有二:

首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多侧面、多渠道地获取知识,丰富学生参与学习的形式,提高参与学习的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知识。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些可以从书本上学到,有些则必须从课本外才能学到,是在与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学到的,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到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拓宽学生参与的途径,就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活动、读书征文、时事演讲、社会考察调查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参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从书本扩展到社会。

另外,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使学生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与家庭在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方面保持高度的协调性。

4.开掘学生参与的深度

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投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心理程度,或者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程度。

一般而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维愈积极,情感愈丰富,注意力愈强,则学生的参与程度愈高,反之则低。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以学习形式上来判定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

学生同样是参与了讨论,参与了问答或参与了某项活动,但学生参与的心理和行为程度上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是全身心参与,有的学生则是应付性参与,有的学生形式上参与了,但实质上并没有参与。

开掘学生参与的深度就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其实质就是强化学生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能充分投入。

需要指出的是,开掘小学生参与的深度,不仅仅是丰富学习活动的内容,更需要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要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参与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五、学生学习参与的若干形式

(一)导向式参与导向式参与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

具体地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设计出能增进学习动机、发展认知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发展新能力。

这里所说的引导包括:

导兴趣,导情感、导思路。

导兴趣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通过引导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所学的知识;二是通过引导,将学生的兴趣引发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在教学中,以讲故事、做实验、描述奇特的现象、提出有趣的问题等,同时辅之以投影、录音、录像、游戏、小品等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需要。

导情感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积极公正的评价、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渠道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

导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

导向式参与的主要形式有:

问题导向、活动导向和情景导向。

问题导向是指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导向是指通过活动的组织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

演示、操作、游戏等。

情境导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姿势、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探究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

导向式参与的实施过程是:

提出问题——自学与讨论——结论反馈——组织评价——归纳总结。

(二)尝试式参与

尝试式参与就是在教师讲解新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对某些新的知识方法自行进行探索,对某些问题尝试做解答,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尝试式参与的特点是“先练后讲”。

这一“尝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为这种“尝试”,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亲自“试一试”并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在“尝试”过程中,学生依赖心理逐渐被“我能尝试成功”心理所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自主与自信。

尝试式参与的形式有:

局部性尝试、整体性尝试和连环式尝试。

局部性尝试就是让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某一环节或者某一知识点进行尝试。

整体性尝试就是把某一整体性知识分解成几个不同的尝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整体归纳某些法则、公式等。

连环式尝试就是把一个个局部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尝试题,然后让学生一个个地进行尝试练习,一环接一环地串联起来,让学生步步递进地进行尝试。

尝试式参与的教学程序分成五步,眼出示尝试题——尝试练习——自学课本——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三)探究式参与

探究式参与是以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为主的教学形式。

即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参与强调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向题的能力,创设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

探究式参与的教学过程是:

设题启疑——合作探疑——实践解疑——评价结疑。

(四)自控式参与

自控式参与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自己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

自控式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自控式参与的教学过程是:

提出目标,选择目标——自学课本,自我练习——讨论、交流——自我评价。

六、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具体措施

1.组织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建立了这样一种基本思想,学生的学习参与不能仅局限于学习者角色,而应该超越这一角色,在学习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

在实践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完成各项作业,及时复习巩固等之外,还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参与提问、参与讨论、参与评价、参与指导等,并在这些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从而扩展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内容。

(1)参与设计。

这里的设计主要指教学活动的设计,如设计课堂练习,游戏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等。

一般来说,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事先构想好某些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扮演设计者的角色,站在“教”的角色位置上参与学习活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于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内容,我们主要在两方面作了尝试:

一是课堂习题的设计,二是课外学习活动的设计。

课堂习题设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了某些新知识之后,自己出题目,然后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的设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设计习题过程中一般都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课外学习活动的设计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并选择学习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形式,并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2)参与提问。

参与提问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衡量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提问包括和向老师提问和向同学提问两种,可以有疑而问,也可以无疑而问。

在课堂上,参与提问不是指学生在教师所规定的时间内提出问题,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随时向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仅要加以鼓励,而且要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活跃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提问。

(3)参与讨论。

讨论是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相互传递知识信息的一种形式。

讨论一般都以小组形式进行,在讨论中,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小组人员各自发表观点,或相互交流,或相互争辩。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讨论的主角,而不是旁听者,从而使讨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形式。

(4)参与评价。

这里所说的评价是对学习活动的评价,是评价者对学习活动的一种认识,它既是对学习活动的小结,又是对学习过程所作出的思考。

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就是让学生从评价者的角度,对同伴或自己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作出评判。

通过评价,达到对学习活动加深理解的目的。

(5)参与指导。

即让那些知识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担当“小老师”、“辅导员”,对一些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辅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这种指导,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对于那些指导者来说,这种指导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学习的形式,对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2.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