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851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docx

完整升级版杨黄路施工组织设计总设计修改稿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编制总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地理位置

杨黄路位于芜湖县湾沚镇和花桥镇北部,本次设计路线起始于九十殿并与正在建设的杨黄路(宋兴桥至九十殿相接,终止于芜雁高速横岗收费站,路线全长5.66km,本次设计工程范围:

K5+800-K11+457.544(其中K10+931.2-K11+013.4段为在建上跨高速公路匝道桥),是交通性主干道横向道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路等级为城市Ⅰ级主干路,设计时速60km.Ls=粗糙系数:

钢筋混凝土管:

满流时粗糙系数=0.013,非满流时粗糙系数=0.014。

塑料管:

粗糙系数=0.01

1.1.6.3设计内容:

A:

雨水:

雨水分两侧布置。

东侧雨水共分为五段:

①K6+180-K7+060:

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6+660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d400-d1400。

②K7+124-K8+420:

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8+256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d400-d1800。

③K8+476-K9+476:

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8+876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d400-d1600。

④K9+555-K10+031:

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水阳江河道。

管径为d400-d800。

⑤K10+100-K10+818:

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汇入K10+100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d400-d1400。

西侧雨水共分为六段:

①起点-K6+110:

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原有管道。

管径为d400。

②K6+180-K7+060:

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6+660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d400-d1400。

③K7+124-K8+414:

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8+256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d400-d1800。

④K8+476-K9+476:

该段雨水自两端汇入K8+876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d400-d1600。

⑤K9+555-K10+040:

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汇入水阳江河道。

管径为d400-d800。

⑥K10+100-K10+822:

该段雨水自北向南汇入K10+100的排出雨水管排出。

管径为d400-d1400。

B:

管线位置:

雨水管道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以东、以西13.25米。

C:

管道材料:

管道≤500mm的排水管材除雨水口连接管外,其余均采用S2级PE双壁波纹管,管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477-200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472-1-2004》的要求,管径>500的雨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Ⅱ),管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836-1999》。

D:

管道基础及接口:

PE双壁波纹管管道基础、接口及检查井的连接做法见04S520P3-18、29-35、57、59、60;沟槽回填施工应满足《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沟槽技术规程》(CECS164:

2004)P22-P24要求;其它未尽事宜及施工验收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安徽省《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排水管道工程验收规程》(DBJT34-202-2000)。

八字出口做法参照标准图95S517。

雨水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

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参见标准图04S516-17;接口参见标准图04S516-28。

E:

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箅雨水口和偏沟式双箅雨水口,参见标准图05S518-P9、P10。

连接管采用Ⅱ级d300钢筋混凝土管,并以i=1%坡向雨水检查井,起点覆土不得小于1米。

雨水口连接管用C15混凝土包管处理,基础参见04S516P22。

施工时需确保道路相对最低点处设置雨水口。

F:

检查井及出水口:

雨水检查井参照标准图02S515P11、P12、P14、P15、P17、P32;超深井参照标准图02S515P13、P16、P18、P33;跌水井参照标准图02S515P113、P120;出水口参照标准图95S517P5。

G:

管道施工时如遇沟塘时,应将沟塘内淤泥清除,清至原土后再用碎石回填涵管基,回填土需分层夯实,密实度≥95%。

为保证沟槽回填质量,在塑料管顶填砂层以上30cm范围内以及检查井、雨水口开挖后的肥槽内采用碎石回填。

H:

雨水预留支管除交口处外余均埋至路福外1.0m。

I:

对于预留的管道埋深较浅的支管处的两侧地块,建议用地开发时,适当填高地面高程,以利于排水的接入。

J:

机动车道外的雨水口及雨水检查井需加固。

K:

施工前应复测、校核与设计衔接处现有管道的高程、管径等,如遇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调整。

L:

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其它相关技术规程及规范进行。

1.1.7桥梁工程设计

本桥位于杨黄路(九十殿至黄池)K9+520处,跨越小河河,小河河主河床底宽约28m,河深约4.5m(相对于原地面高程)。

根据现场调查,桥位上游有一跨5m的简支梁桥。

结合上游老桥跨径、桥位处河床宽度、当地交通局、水利部门及相关单位意见,本次设计桥梁采用1X2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桥梁全宽42m,净宽15m,下部采用重力式桥台,桥梁全长为34.04m。

桥台处设桥头搭板。

1.1.7.1技术标准:

A: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B:

环境类别:

Ⅱ类。

C: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D:

跨径:

1X20m。

E:

斜交角:

0

F:

桥梁宽度:

2.5m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2.5m分隔带+24m机动车道+2.5m分隔带+4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

G:

设计洪水频率:

1100。

H:

本项目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I:

横坡:

双向1.5%。

1.1.7.2结构形式及设计要点:

(1)结构形式:

A:

支座:

采用板式橡胶支座:

D300*63mm。

B:

桥梁下部构造:

桥台为重力式桥台。

C:

本桥在0号桥台处设置伸缩缝,在1号桥台处设置桥面连续。

D:

桥梁跨径布置:

采用1*20米预应力钢筋砼T梁,设计桥梁全长34.04米。

(2)设计要点:

A:

本图的结构体系为简支结构,桥面连续结构,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

B:

设计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横向分配系数在跨中按“刚接横梁法”,支点处采用“杠杆法”按刚接梁法计算。

C:

设计参数:

①混凝土:

重力密度Y=26.0KNm3,弹性模量为E=3.45*104Mpa。

②沥青混凝土:

重力密度Y=24.0KNm3。

③预应力钢筋:

弹性模量为Ep=1.95*105Mpa,松弛率p=0.035,松弛系数为0.3。

④锚具: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按6mm(一端)计算;金属波纹管摩阻系数μ=0.25,偏差系数k=0.0015。

⑤竖向梯度温度效应: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规定取值。

⑥桥面铺装为10cm厚C50防水混凝土+6cm沥青混凝土。

⑦支座不均匀沉降:

Δ=5mm。

⑧一块板端支点最大反力

项目

恒载(KN)

恒载+汽车(KN)

边板反力

362

541

中板反力

359

586

1.1.8绿化工程设计:

芜湖县杨黄路为主干路,此次设计道路长度为11.457公里,为南北走向。

道路红线为43米,其中机动车道24米,人行道各2.5米,非机动车道各4米,机非分隔带各2.5米。

杨黄路做为连接芜雁高速公路与芜湖县城湾沚的入城口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绿量,精心打造杨黄路道路绿化,将其营造为一条绿色大道。

为突出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在道路起点后与终点前各500米的范围内增大苗木规格,突出景观效果,在中间路段适当减小苗木规格,在满足景观性的同时,也合理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性。

杨黄路道路里程数较长,此次设计将全线道路绿化设计三个绿化标准段落,穿插运用于全线道路之中。

道路两侧选择香樟做为行道树,行道树选用干径15公分,高度500-550公分,冠幅300-350公分的规格,保证植株三级分枝、全冠、树干挺拔、树型优美,种植间距控制为6米,香樟贯穿于道路绿化始终,将三个绿化段落有机衔接起来。

标段设计遵循设计理念,以常绿、落阔乔木为整体绿化骨架,选用姿态挺拔、冠型开阔的当地适生品种,列植于分隔带一侧(避开管线),形成一定林荫郁闭。

种植各类当地草花、地被及具有一定抗污性滞尘作用的模纹矮灌木,形成一定空间层次的同时,通过植物叶片对于尘土的吸附作用减少大型车辆行驶带来的飞尘扬沙的空气污染。

A:

标准段一:

绿化种植分为两个种植段落,段落一为合欢(5米棵)间穿插种植2棵单杆石楠(2米棵),下木选择满铺法国冬青,两侧种植中叶麦冬进行35公分勾边种植,保证种植土不外露;段落二为香樟(5米棵)间45度并排栽植2棵红花紫薇,下木选用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并排满铺种植。

两个种植段落长度都为40米,在保证道路绿化绿量的同时,丰富了道路的景观性。

B:

标准段二:

绿化种植上木选用黄山栾树间距5米种植,香樟间靠近非机动道一侧穿插种植2棵红叶李,下木选用法国冬青、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等穿插种植,丰富了道路绿化的层次的同时,增加了道路的景观性。

C:

标准段三:

绿化设计时强调规则种植,在满足绿量的前提下,以红叶石楠、水腊、金森女贞、中叶麦冬等彩色地被组成流畅的模纹图案,结合香樟、桂花等乔灌木,依据模纹构图,交错种植,突出规则式的种植,增强行车及人对这条路的印象。

分隔带开口处,考虑到安全因素,绿化时要注意视线的通透性,自开口处留出10米的距离,在此段中,绿化以灌木为主,并保证在0.9米—3米的竖向空间内无植物遮挡。

1.1.9交通工程设计:

A:

设计依据:

本项目交通工程设计内容为:

交通标志和标线。

②设计目标:

减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减少事故率;既向司机及行人指供明确、正确、及时、足够的道路及交通信息,又不过多地向司机提供可能影响其操作行为的信息;标志结构形式尽可能和道路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及视觉的要求。

B:

设计标准:

①道路红线宽度:

K5+800-K10+850为42m;K10+850-K11+354为26.5m。

②计算行车速度:

60km,平曲线上宜为20m,当地势平坦且曲线半径大于800m时,其中桩间距可为40m。

当道路曲线半径为30~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10m。

当道路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5m。

D:

根据工程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和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情况加桩。

(6)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A:

路面基层施工前,应实测所有路基面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若相差较大,应向监理及建设、设计单位提出,以确定高程调整量。

B:

路面基层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与宽度。

平面测设时,应定出该层的中心与边线桩位。

边线桩位放样时应比该层设计宽度大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C:

高程测设时,应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桩应采用可调式托盘;且桩位间距不应大于10m,在变截面处可加密至5m。

高程控制桩上平置铝合金导梁¢3钢丝绳;当采用钢丝绳时,每100m将¢20以上钢钎砸入牢固的地面,其上固定1t倒链将钢丝绳绷紧,使其平稳置于已测设好高程的可调式托盘上在摊铺机进行中,应有专人看管托盘,若发现托盘移动或钢丝绳从托盘掉下时,应立即重测该处高程。

D:

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应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型的平顺美观。

E:

在变截面段或展宽段出入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

(7)路面面层施工测量

A:

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

在使用摊铺机进行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时,其施工测量方法同本标准3.1.4.6—C)款。

只是应在摊铺压实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