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班管理会计复习.docx
《087班管理会计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7班管理会计复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7班管理会计复习
《管理会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单选]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单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判别在于财务会计服务于企业外部相关的各种社会集团,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单选]管理会计为了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必须面向未来。
[多选]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信息应具备一定的质量要求,主要有:
准确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及时性,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多选]财务会计的主要报告对象是投资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政府的机关等。
[多选]管理会计的重要特点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方法灵活多样,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多选]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有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制定计划编制预算、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多选]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有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计算,全面质量管理,适时生产系统,平衡记分卡等。
★[简答]管理会计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
管理会计的重要特点有:
(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2)方法灵活多样性。
(3)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4)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5)重视人的行为问题。
★[简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两者的比较概括如下表所示:
主要方面信息使用者信息的时间属性会计报告的类型会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告的编报频率约束性验证程序
财务会计外部使用者:
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公众等历史性一般目的的财务报表: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反映企业整体的总括性情况对外财务报表:
年度,半年度,季度应该符合会计准则公认会计师审计
管理会计内部使用者:
企业各级管理者现实性,预测性特定决策分析报告,业绩评价,评价报告,控制报告等反映企业内部机构、部门等详细情况,与决策,评价及控制相关内部报告:
根据需要适时提供不受会计准则约束无需外部审计
[简答]管理会计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其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
决策分析可以区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分析。
短期决策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是成本与产量问题;其二是成本与收入问题;其三为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
长期投资决策是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
规划会计通过编制计划和预算将决策确定的目标和行动具体化,预算包括生产经营总预算和项目预算。
执行和管制是保证计划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实施过程。
主要通过计划执行结果与预算的比较,评价扫行者的工和成绩,通过差异分析获得反馈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达到控制的目的。
[简答]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职能与管理会计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答:
企业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
决策、计划预算,组织实施和评价控制四个方面。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心。
决策方案的实施有赖于严密的计划和预算,计划和预算成为各个执行部门行动的目标和指南。
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否达到计划和预算的目标,又依赖于计划预算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和控制,通过业绩的分析评价,取得反馈信息修正预算,使得各项经营活动按既定目标进行。
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
其中,决策与规划会计执行管理的决策,计划预职能,决策会计执行决策职能,规划会计执行计划预职能;执行与控制会计执行组织实施和评价控制职能。
[简答]管理会计有哪些职能作用?
答: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主要有:
(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2)制定计划编利预算;
(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
(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简答]管理会计的信息应具备哪些质量要求?
答:
(1)准确性;
(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及时性;(5)成本和效益原则。
[简答]20世纪50年代以后,管理会计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答:
(1)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2)代理人理论;(3)价值链分析,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4)目标成本计算和价值分析;(5)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TQM);(6)适时生产(存货)系统;(7)综合记分卡。
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单选]管理会计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依据是成本的性态。
[单选]当业务量增加时,固定成本会保持不变。
[单选]管理会计中,混合成本可以用直线议程Y=A+BX来模拟,其中BX表示变动成本总数。
[单选]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标准是成本习性。
[单选]研究开发费、广告费和职工培训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
[单选]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保险费,财产税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
[单选]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难以作重大改变。
属于这种经营能力成本的是约束性固定成本。
[单选]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减成相同比例增减,这部分成本称之为变动成本。
[单选]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
[单选]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遇保持不变。
[单选]化验员,检验员的工资属于阶梯式成本。
[单选]高低点混合成本之差除以高低点产量之差,叫做单位变动成本。
[单选]在利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高低点坐标的选择标准是自变量业务量的高低。
[单选]对混合成本分解的三种历史分析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是散布图法。
[单选]散布图法中,成本变动趋势直线的斜率代表单位变动成本。
[单选]散布图法中,成本变动趋势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即为混合成本的固定成本总额。
[单选]变动成本法把因定性制造费用处理应是全额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除。
[单选]在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则是将期间成本全部作为当期费用来处理。
其主要依据在于无论是否生产,期间成本都会发生,所以将其主要依据在于无论是否生产,期间成本都会发生,所以将其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将当期经营活动的成本递延是不合适的。
[单选]变动成本法下,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没有负担有成本项目是固定性制造费用。
[单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组成上的差别,表现在所处理的不同的成本是固定性制造费用。
[单选]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变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高。
[多选]成本按性态划分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
[多选]按完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材料。
[多选]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与完全成本法下的传统式损益表共同包含的指标有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净收益。
[多选]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
[多选]变动成本法的缺点在于提供的数据较难满足长期决策的需要,成本计算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提供的数据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
★[简答]什么是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有何理论依据?
答: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
产品成本与其生产量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以及成本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总额应当与完工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例变动,因此,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构成产品成本。
★[简答]请解释当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为什么按完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利会大于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利。
答:
这是因为: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本期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金额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除,而采用完全成本计算,在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意味着本期生产的产品没有全部销售出去,产成品的期末存货增加,它会带走一部分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也就是说,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中有一部分由销售成本吸收,从本期的销售收入中扣减,其余部分则以期末存货形式结转到下期,可见,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不是全额了,所以在销售收入一样的情况下,采用变动成本法扣除了全部的固定性制造费,而采用完全成本法仅扣除了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当然由此所确定的净收益会出现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大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
★[简答]什么是成本性态?
成本按性态可以划分几种类型?
答: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将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业务量变动时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混合成本是指成本总额虽然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因业务量的变化保持严格的比例的成本,这类成本同时具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特性。
★[简答]什么是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有何特征?
答: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业务量变动时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具有两个特点:
(1)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而变,变现为一固定金额;
(2)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
[简答]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何不同?
答:
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是否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又可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与约束性固定成本两类。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少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通常由企业最高管理层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长远目标确定,一旦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即使生产中断,这种固定成本也让要发生。
★[简答]什么是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有何特征?
答: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变动成本具有两个特点:
(1)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呈正比例变动;
(2)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的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简答]什么是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有哪几种分解方法?
答:
混合成本总额虽然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因业务量的变化保持严格的比例的成本,这类成本同时具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特性。
最常见的混合成本包括阶梯成本和半变动成本。
常见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有工程分析法、账户分析法、合同确认法和历史成本分析法。
[简答]什么是相关范围?
答:
相关范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这意味着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
对于固定成本来说,相关范围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特定的期间;二是指特定的业务量水平。
对于变动成本,也存在一定的相关范围。
超过相关范围,就动成本也不再是变现为完全的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关系。
★[简答]什么是完全成本法?
什么是变动成本法?
两者有何不同?
答: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体现在:
(1)成本划分的标准、类别及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完全成本法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公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变动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态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就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2)存货计价及成本流程不同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是按照变动生产成本计价的,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的产成品和在产品都是按照全部成本计价的,既包括变动成本,也包括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所以,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
变动成本法将全部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已耗费成本,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未耗成本保留在存货成本中,并在以后销售时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从销售收入中扣除。
[简答]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在编制损益表上有何不同?
答:
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上的成本分为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两大类。
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的余额为销售毛利,销售毛利再减去营业费用,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把所有成本项目按生产、推销、管理等不同经济职能进行排列,主要是为了适应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外界团体或个人的需要而编制的,因此又称为“职能工损益表”。
在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表上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称为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反映了产品的盈利能力及其对企业营业利润所作的贡献。
由于边际贡献总额同产品销售数量直接相关,所以是企业经营决策和利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关心的重点。
边际贡献再减去全部固定成本则是企业的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把所有成本项目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取得边际贡献信息,因此又称为“贡献式损益表。
”
[简答]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对利润计算有何影响?
答:
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这对各期营业利润的计算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产销不平衡时,两种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营业利润有所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根据利润计算分析,当两种成本计算法得出的营业利润不同时,导致两者差额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成本计算法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固定制造费用的金额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是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而在完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制造费用金额则是期初存货吸去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简答]如何判断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答:
根据两种方法损益表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1)当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为零,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必然相等。
(2)当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大于零,则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一定大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3)当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额小于零,则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一定小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简答]变动成本法有哪些优缺点?
答:
变动成本法是适应面向未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而产生的,它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促使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2)能提供企业管理层预测和短期决策的有用信息;
(3)有利于企业国强成本控制和正确进行业绩评价;
(4)简化成本计算。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主要有:
(1)不符合财务会计的产品成本概念及对外报告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单选]其他因素不变时,单变动成本的上升会引起盈亏平衡点上升,安全边际下降。
[单选]本量利分析法的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平衡点。
[单选]边际贡献率的确定公式可表示为。
[单选]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是边际贡献。
[单选]以边际贡献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得出的比率称为边际贡献率。
[单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盈亏临界状态时固定成本同边际贡献相等。
[单选]将固定成本除以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其比率称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单选]确定盈亏平衡点主要有基本等式法、边际贡献法以及本量利分析图等方法。
[单选]在盈亏临界图中,损益平衡点的特点是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单选]在采用图解法确定产品盈亏平衡点量,盈亏平衡点是保本图中总成本线与销售收入线的交点。
[单选]盈亏平衡点不变,销售量越大,能实现的利润越多。
[单选]销售量不变,盈亏平衡点越高,对能实现的利润越小。
[单选]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高,则盈利区的面积越小,亏损区的面积越大。
[单选]计算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的依据是固定成本总额、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和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单选]当预计销售额确定的情况下,安全边际额受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影响。
[单选]企业经营安全程序的判断指标一般是采用安全边际率。
[多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包括销售价格固定、成本是线性的、产销平衡、销售组合固定。
[多选]同时影响盈亏平衡点、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的因素是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多选]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单位售价提高将使产品的边际贡献增加,盈亏平衡点降低,目标销售量减少。
[多选]在同一产销量水平基础上,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则利润变动的程度就越大、风险是就越大。
★[简答]什么是边际贡献?
它具有什么作用?
答:
边际贡献是本量利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概念,它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它首先应该用于补偿固定成本,补偿固定成本之后如果还有余额,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
如果边际贡献还不足以补偿企业的固定成本,则企业将发生亏损。
边际贡献是反映产品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简答]简述基本式盈亏临界图的绘制方法。
答:
基本式盈亏临界图的绘制方法:
(1)建立直角坐标。
以横轴表示销售数量,以纵轴表示成本和销售收入。
(2)绘制固定成本线。
固定成本线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其与纵轴的交点即为固定成本总额。
(3)绘制销售收入线。
根据“销售收入销售量*售价”绘制一条源于原点的直线。
(4)绘制总成本线。
总成本线是始于固定成本线与纵轴交点之处的一条直线。
(5)确定盈亏平衡点。
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即为盈亏平衡点。
★[简答]什么是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
本量利关系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本量利分析就是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短期内产品销售量、销量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
★[简答]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本量利分析一般的以下几方面假设:
(1)销售价格固定;
(2)成本是线性的;(3)产销平衡;(4)销售组合固定。
假定在一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企业,各种产品的销售量占全部产品销售总量的比例保持不变。
★[简答]什么是边际贡献?
它有几种表现形式?
答:
边际贡献是本量利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概念,它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的绝对数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单位概念,称为单位边际贡献(用CM表示),它是指产品的销售价格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总额概念,称为边际贡献总额(用TCM表示),一般就简称边际贡献,它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也常用相对数,即边际贡献率来表现。
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边际贡献占销售价格的百分比。
它反映每百元销售额中能提供的边际贡献额。
★[简答]什么是盈亏平衡点?
它有几种表现形式?
如何计算?
答:
盈亏平衡点是指使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的业务量,即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
盈亏平衡点也被称为盈亏平衡点、保本点等。
盈亏平衡点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用实物量表现,称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另一种是用货币金额表现,称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确定盈亏平衡点主要有基本等式法、边际贡献法以及本量利分析图等方法。
(1)基本等式法。
基本等式法是指在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基础上,计算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即: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2)边际贡献法。
边际贡献法是指利用边际贡献与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直接计算盈亏平衡点的一种方法。
即: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3)本量利分析图。
本量利分析图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反映企业不同业务量水平条件下的盈亏状况的图形,也称盈亏平衡图。
[简答]什么是安全边际?
如何计算安全边际?
其作用如何?
答: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这个差额表明从预算销售量到盈亏平衡点有多大的差距,或者说在亏损发生之前销售量可低于预算的数量。
安全边际通常用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形式表现,其绝对数既可用销售量来表示,也可用销售额来表示,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返回亏平衡点销售量或: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安全边际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
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越多,安全边际就越大,说明企业发生亏损的安全性就越差。
衡量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相对数指标是安全边际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预算(或实际)销售量(额)*100%安全边际率代表了企业在亏损发生之前,销售量可以下降的最大幅度。
安全边际率越高,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就越高。
[简答]本量利分析图如何揭示本量利三者之间的规律性?
答:
通过观察标准本量利图,可以掌握本量利之间的如下规律:
第一,在盈亏平衡点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一个单位,即可获得一个单位边际贡献的盈利。
销售量越大,实现的盈利就越多。
反之,销售量低于盈亏平衡点一个单位,就产生一个单位边际贡献的亏损。
销量越小,亏损额就越大。
第二,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盈利区的面积就会扩大,亏损区的面积就会缩小。
它反映了产品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即能实现更多的盈利或产生更少的亏损。
反之,盈亏平衡点越高,盈利区的面积就会缩小,亏损区的面积就会扩大。
它反映了产品的盈利能力有所降低,即能实现的盈利越少或产生的亏损越大。
第三,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外负担的大小。
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越小,盈亏平衡点就越低;反之,盈亏平衡点就越高。
[简答]如何计算多品种产品条件下有盈亏平衡点?
答:
计算多品种产品盈亏平衡点的方法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确定企业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的基础上计算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的一种方法。
此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计算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第二,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销售比例=该种产品销售收入/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第三,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合计=∑(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销售比例)第四,运用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单位边际贡献率
第五,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该种产品销售比重。
★[简答]什么是保利分析?
保利分析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
保利分析是指在假定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已知的情况下,为确定保证目标利润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而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本量利分析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在确定企业计划期应达到的目标利润,然后再根据保利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实现目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