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996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教育学试题MicrosoftWord文档

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

(二)

(中学部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8.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这说明(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9.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两者关系的看法正确的是( )

A.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B.正确的教育方针反应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

D.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来_源:

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

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

来源:

考试大   【考试大,有你,也有我!

】   2010年4月21日

15.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1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1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8.(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参考书

D.教学进度计划

19.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参现法

C.练习法

D.探究一研讨法

20.试图以心理学的“统党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

A.夸美纽斯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杜威

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

来源:

考试大   【考试大,有你,也有我!

】   2010年4月21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5.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0.5分,共10分)。

 四、辨析题(共15分)。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l2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6分,共26分)。

来_源:

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参考答案

 

2011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编辑推荐: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中语文说课稿:

芦花荡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体格检查问题解答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免费短信提醒

2.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3.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它具有强制性质。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1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12.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活动。

A.人格

B.品德

C.情操

D.修养

13.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1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肩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周性原则

15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这就是教学的()

A.可接受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6.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17.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例如()的一句名言“一个坏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A.第斯多惠

B.乌申斯基

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D.教育性原则

E.继承性原则

2.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包括()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0.5分,共10分)。

1.教育是__________,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

3.教育与__________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4.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关系。

5.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__________。

6.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文件是《__________》。

7.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__________作用。

四、辨析题(共15分)。

1.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2.关于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研究者试图以实证的研究加以证明,但其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是20世纪5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以后的事。

3.发展既可能是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是朝消极的方向发展。

4.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5.教育科学研究的程序是固定不变的。

6.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泰勒。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2.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什么?

3.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4.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5.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6.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B5.C6.D7.B8.C9.A10.B11.D12.B13.A14.D15.A16.B17.A18.C19.D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CD4.ACD5.ACD

三、填空题

1.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3.生产劳动4.人一人5.灵活性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7.主导8.身心素质9.成熟10.夸美纽斯11.直接经验12.记过13.社会教育14.备课15.外部因素16.基础17.教学价值取向18.班级19.京师同文馆20.创造才能

四、辨析题

1.(×)。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2.(X)。

关于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研究者试图以实证的研究加以证明,但其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是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以后的事。

3.(√)。

4.(√)。

5.(×)。

研究课题的选择过程因各个课题的性质和特点、研究者的知识背景和科研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6.(×)。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

五、简答题

1.答:

教育科学研究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序,研究课题不同,程序也可以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2.教育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1)教育目的

(2)学生年龄特征(3)学科的特性(4)教学的时空条件。

3.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4)重视个别差异。

4.教师的任务与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劳动具有如下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

(2)创造性。

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

从目标的确定、教育过程的安排、教育内容的确定都体现创造性。

(3)示范性。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青少年学生向师性的特点,也决定他们对教师的认同。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

(4)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有助于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

(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

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6.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六、论述题

1.传授一接受教学具有许多优点: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能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能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以提高教学的功效;能使学生简捷有效地掌握知识。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不易正确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往往因缺乏教学民主、启发诱导而强迫命令,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往往教师讲的多而学生活动少;注重面向集体而忽视个别指导,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理解与掌握;容易出现注人式教学和学生死记硬背。

问题一发现教学有许多优点:

从问题人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

但是,它仍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缺点:

主要是因重视学生独立作业难免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要靠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则所学知识费时过多;若无高水平的教师的及时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的主动性、积极性。

2.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

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3.由这三段文字材料可知,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

在阶级社会,教育总是受到社会政治力量的控制,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教育目的的选择是由政治经济决定的。

换言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的人,是由社会政治具体决定的。

在古代的阶级社会里,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培养明贵贱、别尊卑、自觉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人才,这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

(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总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为了保证教育按照自己的统治需要培养人才,进行社会教化,必须把教育的领导权把握在自己手中。

具体来说:

第一,统治阶级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构颁布政策法令,实现对教育的控制或管理。

第二,可以利用经济力量,通过发放教育经费等形式,实现对教育的领导。

第三,可以利用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

材料二中记录的正是国家通过政权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的一个典型。

(3)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受教育权的分配。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基础性条件的制约,受教育机会是有限的。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决定了受教育机会的分配。

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直接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

近现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则更突出地体现在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上。

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并未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与富裕家庭的子女相比,相对贫穷的家庭的子女受教育机会要少得多。

4.该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树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种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效。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